馬伊琍大女兒慶生照刷屏!16歲文愛馬和文章貼臉合影,被贊高階臉,網友破防:再牛的家庭,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作者:枳為橙
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

不久前,馬伊琍的大女兒文君竹(小名文愛馬)過16歲生日的照片在網上刷屏了。
慶生後,文愛馬特意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三張照片,記錄花季的快樂以及和家人在一起時的幸福。
從照片上可以看出,16歲的文愛馬面帶笑容,成長地越來越自信大方,氣質也盡顯高階。
母女三人的合照中,馬伊琍親切的摟著兩個女兒,臉上寫滿了欣慰,畫面中處處體現著溫馨。
此次她發的慶生照中,還罕見地曬出了父親文章的身影,父女倆親密無間地貼臉合照,讓人感受到父女關係的融洽。
看到女兒曬出的照片後,文章還貼心的在評論區為女兒送上祝福:“我的寶貝花季快樂。”
暱稱上簡單的三個字“愛馬爹”,彷彿也展露著他對女兒的愛。
有網友感慨道:
“親身經歷過家庭破裂,父母大半輩子時間都在爭鬥,自己左右為難。
看到別的孩子在父母離婚後,還可以坦然曬出和父母的照片,依然能收穫親情的溫暖,真是羨慕又破防。”
也有不少人表示:
有馬伊琍這樣優秀且明事理的媽媽,不管生活環境有什麼樣的變化,孩子都可以健康自在的快樂成長。
的確如此。再好的教育,再牛的家庭,都抵不過一個厲害的媽。

認知層次高的媽媽,養出眼界寬廣的孩子
知乎上有個提問:有什麼道理,是你養了娃之後才慢慢明白的?
有個高贊回答,一語道破教育真相:“父母的認知水平在什麼層次,孩子的人生天花板就在何處。”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母親通常更加註重細節,也更容易在一些細微之處影響到孩子。
尤其當孩子年幼時,對於事物的運轉還未形成一個具體的思維模式,往往正是隨著母親的視角看世界。
母親擁有什麼樣的三觀,遇事時抱有什麼樣的看法,對人生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孩子在做出選擇時就會走上什麼樣的路。
《圓桌派》有一期,主持人竇文濤問馬伊琍:“平日裡,你算是慈母還是嚴母?”
馬伊琍笑著回應:“其實剛做母親的時候,我是嚴母,後來慢慢的開始學習做慈母。”
第一次成為媽媽時,她所有的育兒經驗、教育模式其實都是來源於自己小時候,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
所以她在面對孩子時,不管女兒犯了大錯還是小錯,她都會嚴厲批評。
後來在和兩個女兒相處的過程中,她才慢慢懂得,每個孩子天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
教育不能一概而論,有些道理對於一兩歲的孩子而言實在無法吸收,就不要逼著她去理解。
在教育的過程中,馬伊琍不止一次的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若是發現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她都會立即糾正自己的行為和言語。
她會鼓勵孩子勇敢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也理解女孩子愛美的心思,允許女兒適度打扮,追求美好的事物。
社交平臺上,她也記錄了很多和孩子相處的一點一滴,包括陪女兒閱讀,明白知識積累的重要性。
閒暇時間裡,她都會陪在孩子身邊,帶她們外出旅遊,見世界的不同面。
除此之外,馬伊琍也會認真地傾聽和了解孩子的需求,給予她們興趣愛好、人生選擇上的支援。
誠然。一個人的認知層次越高,看的就會越遠。
家庭,是孩子認知世界初步形成的主要場所;家庭教育,則是孩子最初思想灌輸的主要源頭。
之前看過安徽某偏遠地區一個學霸家庭的真實故事:
由於條件艱苦,同村大多父母都覺得上學太浪費時間,甚至有人覺得女孩讀書更是無用,於是讓孩子早早輟學,外出打工賺錢。
但陳阿姨卻堅定地認為,日子過得再難,也要讓孩子們好好讀書,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無論是兒女還是女兒,她都一視同仁,鼓勵孩子們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努力拼搏創造事業。
後來,她的大女兒考上了中國礦業大學,二女兒走進了同濟大學,三女兒考上了復旦大學,小女兒在上海財經大學圓夢,如今各自也都有著閃閃發光的未來。
《教父》中有句臺詞:
“用一秒鐘看到事物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人,註定是不一樣的命運。”
同理。從不同認知高度的家庭走出來的孩子,所能看到的風景也是截然不同的。
母親就像是孩子人生中的一盞燈,母親的認知就像是孩子思想啟蒙的第一扇門。
孩子的眼界拓寬了,認知提升了,格局變大了,將來的路上自會獲得無限可能。

自我價值強的媽媽,養出自驅力高的孩子
生物學博士尹燁曾談到一個觀點:
“孩子是從父母的印記過來的。身教重於言傳,爹媽不看書,為什麼要逼著孩子看書。
很多人生一個蛋,就要求他必須成為鳳凰,可他忘了,自己要先變成鳳凰。”
在尹燁看來,教育不只是學校和補習班的事情,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需要修煉的。
榜樣的作用,是家庭教育中,永遠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見過不少這樣的媽媽:一味地為孩子包辦所有,忽略了教會孩子如何走腳下的路。
習慣性把目光都放在孩子和伴侶身上,關注他們的一切動向,卻長期忽視著自身的需求。
久而久之,只懂得圍繞他人轉圈的媽媽,便容易失去自我價值感,找不到人生的目標,看不到生活的方向。
生活中大小事情都被包辦的孩子,遇到問題第一反應便是求助父母,面對難關也容易擺爛,人生慢慢失去目標。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懂得先把自己修煉好,提升自我價值,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馬伊琍曾講述過自己的成長經歷,她坦言稱:從小,父母就給了她很多自主選擇的權利。
初中報考志願的階段,父母的期望學校和她自身想去的學習原本是不同的。
最終做選擇時,父母還是把決定權給了她,並告訴她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後來成長的過程中,她始終牢記父母的忠告,一次次努力向上,獲得成功的同時,也收穫了自信。
成家後有了女兒,她也時常教導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所以培養獨立的生活習慣和思考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年少時的馬伊琍就明白自律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深,在後來養育孩子的路上,她也會逐漸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唯有學會為自己負責,才能夠為人生負責,為每一個選擇負責。
想要孩子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母親自身也不要忘記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就像《玫瑰的故事》中,黃亦玫教導女兒的那樣:
結婚後沒過多久她就生了女兒方太初,為了在最關鍵的時期陪伴孩子成長,她多年沒有工作,但從未就此活成依附他人的藤蔓。
照顧孩子的同時,她還學習了不同領域的知識,考了各種證書,以備未來之需。
後來在丈夫的重重打壓下,她也沒有放棄自身的價值,耐心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拓展出人生的各種可能。

夫妻感情破裂後,面臨離婚,她心平氣和,沒有大吵大鬧,還坦誠地告訴女兒:
“親愛的女兒,不要懼怕每一場離別,離婚只是關係的終止,並不代表人生的失敗。”
小初長大後,想去嘗試模擬飛行艙,即便家庭條件完全可以支撐這筆開支,她也會教導女兒:我可以給你出一部分,剩下的你要想辦法透過努力獲取。
女兒成長的路上,黃亦玫從未放棄自我提升,學習了心理學、開飛機,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
不斷學習,是為了人生的自由。
母親做好榜樣,為生活負起責任,自然會養出一個自驅力強的孩子。
正如作家羅曼羅蘭所說:
“唯一有說服力的教材是榜樣教材,生活比學校更能提供這種教材。”
與其一味逼迫孩子成才,不如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修煉好自己。
與其替孩子做完人生的選擇,不如教會他如何去做好選擇,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與其處處將就、得過且過,不如先把自己活成一道光,讓生活各處變得明亮。
請相信,微光自會吸引微光,微光也會照亮微光,引領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精神能量穩的媽媽,養出內心豐盈的孩子
記者周軼君曾在採訪時談到自己的教育理念:
“其實到最後,你給孩子留下的不是你那些理念,你說你希望他喜歡音樂,或者是讀一些高雅的東西,這些純理念的東西都不是。
而是什麼呢,你在他身上留的最深的痕跡,是特別細小的事情。
因為他們的理念會在世界裡面不斷去改變,但是你在他生活的細節裡,留下的這個東西是不會變的,而且還會再傳下去。”
仔細想想,母親給孩子留下的痕跡,最直接的表現,便是性格的養成。
一個情緒常年消沉,在家中把怨言和責備總是掛在嘴邊的媽媽,通常傳遞給孩子的能量也是負面居多的。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變得做事越來越小心翼翼,面對未來也容易充滿悲觀。
反之,一個處世積極樂觀,精神能量富足的媽媽,往往也會用這份能量滋養孩子的生命,託舉孩子更好的成長。
《我的阿勒泰》熱播的時候,馬伊琍飾演的張鳳俠提供給女兒的能量,給了家長們很多啟發。
當李文秀處處碰壁、多次受挫,而對自己的生命價值產生懷疑時,張鳳俠及時開導: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不是為了讓你服務別人的。
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沒有人用,待在草原上自由自在也很好嘛。”
正因為有媽媽的鼓勵和引導,讓李文秀看到了生活的不同出路,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前行方向。

現實生活中,作為兩個女兒媽媽的馬伊琍也表示過自己的教育觀:
“大家喜歡討論富養還是窮樣,在我這裡,我覺得精神世界的富養是必須、絕對要滿足的。”
所以她在教育女兒的路上,也會十分重視為孩子及時提供安全感,陪孩子聊天,滿足她們精神世界的需求。
很多時候,支撐一個孩子堅定地往下走的信念,便是來自於家庭的能量。
積極的正能量,為孩子的生命注入溫暖;消極的負能量,讓孩子的生活充滿陰霾。
母親若是精神富足、能量穩定,孩子自然也會擁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成為一個內心豐盈、積極向上的人。
正如《母親的影響力》中寫的:
“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正直、勤勞、善良、樂觀的母親,這樣的家庭就是心靈成長的聖殿和源泉。”
優質的家庭教育,將會伴隨孩子一生。
媽媽傳遞給孩子的觀念、習慣和能量,勝過金山銀山,也抵得過所有奢華的物質,終會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禮物。
點個“在看”,與所有父母共勉。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更多教育乾貨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資源領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