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微軟在 Windows 10/11 時間模組中刪除顯示秒,刪除後用戶只能看到年 – 月 – 日 – 時 – 分,對於刪除的理由微軟稱系統需要不停地計算時間並對桌面進行重繪,這會增加耗電量和影響效能等。
不過仍然有不少使用者希望能夠顯示秒,所以在後續更新中微軟增加選項:預設情況下不顯示秒,但如果使用者有需要的話,可以在設定中手動開啟顯示秒,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那顯示秒真的會消耗系統電量和影響效能嗎?現代顯示器每秒都會重新整理 20~30 次,按理說每秒更新 1 次時間模組的顯示應該不是大問題,那麼為什麼微軟會說影響效能呢?
其實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每秒變化並重新繪製可能會阻止 CPU 進入低功耗狀態,或者會觸發更頻繁的合成器更新,儘管聽來確實有道理,不過不測試看看確實不讓人放心,於是 LTTLABS 在 3 臺裝置上進行測試。
測試裝置分別是華碩配備專用 GPU 的高效能遊戲筆記型電腦、華碩帶有集顯的普通筆記型電腦和採用 Arm 處理器的 Microsoft Surface Laptop 7,測試結果如下圖:

藍色代表開啟顯示秒、紅色代表隱藏顯示秒,可以看到開啟顯示秒後三臺測試裝置的續航時間確實都有下降,其中華碩高效能筆記型電腦下降最大,Surface Laptop 7 下降非常小。
具體來說華碩這款高效能遊戲筆記型電腦續航時間從 5 小時 21 分鐘降低到 4 小時 39 分鐘,續航時間減少 13%;其他兩款的續航時間減少不多,尤其是 Surface Laptop 7 續航時間減少僅 1.4%。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什麼:
如果你使用桌上型電腦則完全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你在家或公司辦公使用筆記型電腦並且隨時可以連線電源,那同樣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可以放心開啟顯示秒。
但如果你準備攜帶筆記型電腦出門並且一段時間內可能沒有電源可以充電,這時候如果要開機辦公或執行其他操作時可以考慮隱藏秒,這樣可以稍微多增加一點續航時間。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問題請聯絡本公眾號刪除,聯絡方式見公眾號主頁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