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週刊5月7日報道 加州可能正走向一場能源與經濟的雙重危機——根據州參議院少數黨領袖Brian Jones的最新警告,到2026年,加州油價可能飆升75%,達到每加侖8.43美元。油價的進一步飆漲,將為加州的中產與工薪階層帶來沉重打擊。

兩座煉油廠關停,20%本地供應將消失
Brian的擔憂來自兩家即將關閉的煉油廠:位於洛杉磯的Phillips 66將於2025年底停產,而位於Benicia的Valero煉油廠將於2026年關閉。這兩家合計佔據加州汽油產能的約五分之一。
Benicia位於舊金山以北,是灣區本地燃料供應的重要支點。煉油廠關閉不僅意味著本地汽油儲備減少,也代表灣區的運輸、航空、貨運和通勤成本都將迎來新一輪上漲。

圖:NBC新聞影片截圖
專家指出,在供應減少與運輸成本疊加下,灣區的油價甚至可能高於州平均值,在特定情況下接近或超過$9每加侖。
對於依賴車輛通勤的灣區居民而言,這不僅僅是“加油貴了點”的問題——這是房租、伙食、通勤三座大山之後的第四重負擔。

此外,灣區龐大的物流和外送產業(如Doordash)也將受衝擊。消費者看到的可能不僅是油價,還包括每一筆訂單的小幅漲價,無形中推高日常生活支出。
川普政府支援煉油業,州府陷政策兩難
面對煉油廠關閉的危機,州長加文·紐森的立場也在發生微妙變化。
他曾在2022年和2023年多次痛斥石油公司“暴利牟利”,推動通過了美國首部針對石油利潤的監管法案。然而,隨著供應危機臨近,紐森在今年致信能源委員會,要求與煉油商“加強合作”,確保在2035年全面轉型前的能源過渡期內油價可控、供應穩定。

這種轉變令批評者質疑其一貫性。共和黨議員James Gallagher諷刺道:“看來非得等到幾個煉油廠關門,才讓州長意識到他造成了多大的破壞。”
更有分析指出,這種搖擺政策已經對投資人造成信心傷害。油氣企業在高稅、高罰、高標準的環境中進退兩難,而政策口風朝令夕改,使資本對加州能源市場興趣大減,進一步加劇了本地能源脆弱性。
能源危機正在蔓延至航空業和投資市場
就在本週一晚(5日),加州舊金山國際機場(SFO)又發生一起與能源運營相關的小事故:一架準備飛往香港的聯合航空客機,在推出登機口時擦碰另一架前往悉尼的航班。雖然無人員傷亡,但五百多名乘客滯留機場,被迫改簽。
此外,能源成本上漲也正在波及灣區的風險投資與高科技製造領域。高科技園區、資料中心等對能源極度依賴的行業,正在重新評估其在加州的長期發展策略。
灣區風投機構一位合夥人私下表示:“沒有穩定電力、合理油價和可預期的政策,我們很難說服外地資金繼續投資這裡的新制造、新能源專案。”
接下來會怎樣?
GasBuddy首席石油分析師Patrick De Haan也表示,即使是較溫和的情形,油價也會溫和上漲5至10美分;但一旦發生如煉廠火災、運輸中斷等供需衝擊,油價可能額外跳漲50美分到1.50美元。
此外,加州煉油市場的封閉性也加劇了風險。目前該州90%以上汽油由本地煉廠供應,一旦產能減少,依賴外州或國外進口,不僅運輸成本高,亦容易受地緣與氣候因素影響。
Brian引用南加州大學教授Michael Mische的分析預測,油價將在第一次煉油廠關閉後達到$6.43,隨後進一步飆升至$8.43以上,甚至不排除更高的風險。
雖然加州能源委員會表示將於7月1日前提交保供建議,但業內擔憂這一過程“遠水解不了近渴”。一旦發生供應鏈中斷、港口延誤或突發火災,市場價格將立即反應。
這不僅是“油的問題”
這場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其實已經不只是油價問題,而是關係到居民生活質量、就業市場與地方經濟韌性的系統性挑戰。
加州政府正試圖走一條艱難的路線:在大力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維持居民能承擔的生活成本。但現實是——在燃料供應削減、煉廠關停、基礎設施落後和投資信心下滑的多重夾擊下,任何一個政策決策失誤都可能引爆新的“油震”。

洛杉磯最值得關注的兩個微訊號

看新聞 追熱點 關注這個油管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