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招生:面向未來的招生政策與發展之路
——2024年EMA大會回顧
——2024年EMA大會回顧


惠宜教育創始人Jing博士、惠宜美高申請團隊總監李老師,以及美高申請團隊顧問老師們從上週的EMA 招生大會滿載而歸! EMA(Enroll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大會,又稱美國私立中學招生管理協會大會(本文簡稱EMA)是全球領先的招生與入學管理會議,彙集了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私立學校的招生官們及教育顧問們,中國家庭最關注的美國私立寄宿學校和走讀學校都會派多名招生官參加。作為一年一度的盛會,大會旨在探討最新的美國私校招生趨勢、分享成功的招生策略,併為與會者提供重要的交流和合作平臺。今年,眾多知名的美高招生官以及教育管理者在波士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交流彼此的經驗與看法。
在這次會議中,惠宜團隊又見到了來自許多優秀寄宿美初美高的招生主任們和招生官們,大家和 Jing 博士都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了,這次會議更進一步增進了溝通。我們與招生官深入討論了學校的去年招生情況和今年的招生計劃及眾多惠宜學子們在各個美初、美高學校的表現。令人欣喜的是,許多惠宜學子在各個學校都表現出色,在我們的幫助下持續進步,給招生官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惠宜教育的很多學生在我們的協助下成功申請到美高之後,選擇繼續與我們合作進行美本的規劃和申請,所以惠宜學子們在各個美高的表現和體驗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
本次大會位於波士頓–惠宜教育大本營。作為東道主,惠宜教育還“盡地主之誼”,精心策劃安排了一場遊艇派對,近60位招生官與我們惠宜團隊老師們共同暢遊波士頓海灣,欣賞波士頓美麗夜景。船上氣氛異常熱烈,大家舉杯共慶,歡聲笑語不斷。多年來,很多招生官老師們雖然有一些更換到了不同的學校,但是依舊活躍在教育領域一線,與Jing博士也保持著密切聯絡,工作之外也是多年的好友。基於此次聚會是為了感謝招生官們這些年來對惠宜學子們在各個美初美高學校的關照,我們決定不公開分享此次活動的照片和影片,不用作任何商業宣傳,只會分享給參加聚會的招生官們作為美好留戀。此次遊艇派對大獲成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招生官們紛紛表示,對我們長期以來的深厚友誼與緊密合作倍感欣慰與珍惜!
本次EMA大會的主題圍繞提升招生(elevating enrollment),探討了如何在美初美高教育中,改進招生政策來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與會者分享瞭如何透過最佳化現行政策,更好地服務於學校與學生,確保學校在未來不斷進步,更好的支援學生的成長。惠宜教育也馬不停蹄的整理出了大會講座的核心內容,旨在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最新、最權威的美初美高招生動態,全是乾貨!
好訊息
今年各學校招生辦的人事變動
每年都會有多所知名寄宿學校的招生團隊發生重要的人事變動。雖然更換招生主任不一定意味著招生政策的巨大變化,但還是值得大家密切關注,這也是每年惠宜教育都會和大家分享的。
今年的人事變動不多,以下是學校招生主任具體變動的情況:
-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學 (Phillips Exeter Academy)原招生主任離職,新主任也是已經在 Exter 招生辦工作多年。
-
西城中學 (Westtown School)招生主任離職,新主任來自西儲學院(Western Reserve Academy)招生辦,但主管國際生招生的主任並沒有任何變化。
-
北野山高中(Northfield Mount Hermon)招生主任離職,新主任也是在教育界工作多年,非常資深。但主管國際生招生的主任並沒有任何變化。
-
塔夫脫中學 (Taft School)招生主任退休,新主任來自迪爾菲爾德學院(Deerfield Academy) 的招生辦。
-
鷹溪中學 (Eaglebrook School)招生主任離職,新主任曾在該校招生辦擔任招生官,之前也在大學招生辦工作。
-
菲斯登中學 (Fessenden School)招生主任離職,新主任曾多年擔任學校的8年級升學顧問。
2 項重要更新值得關注!


1. 招生官對於申請學生的評估
在審閱學生申請材料時,招生官們時常會見到一些複雜的申請個案。有些學生會因為種種原因被判定為高風險案例,有時招生官會為了規避風險,就會決定不錄取這些學生。
通常情況下,招生官會認為如果錄取有以下情況的學生會存在很大風險:
-
申請檔案不全:如缺少推薦信或重要檔案,可能影響對學生的全面評估。 -
非傳統的教學背景:例如在家接受教育或其他特殊學習方式,這些方式需要額外的評估。 -
複雜的求學歷史:輾轉多所學校的申請者。 -
需要額外學習輔導: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術表現和學校的資源分配。 -
紀律或法律問題:涉及不當行為或法律糾紛的學生,可能給學校帶來隱患。 -
推薦信過於主觀或私人化:無法客觀評價學生的申請材料,需進一步考察。 -
健康問題:包括精神或身體健康問題,需要評估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提供支援。 -
家長問題:不太配合學校的家長或只有單一監護人的家庭,可能面臨更復雜的溝通問題。
-
校友子弟:家庭中有成員曾在該學校就讀。 -
學生髮展潛力:表現出很大潛力的學生。 -
特殊才能:如藝術、體育或學術方面的天賦。 -
家庭支援:具備強大家庭支援的學生,適應力較強。 -
多元化背景:學校致力於提升多樣性,可能會優先考慮不同背景的學生。 -
標化成績優秀:高分數的學生擁有學術上取得成功的潛力。 -
雙薪家庭:家庭收入穩定,有充足資金支援。 -
有助於加強校源:來自對接學校的學生,可能會增強未來的招生渠道。
-
我們還需要了解哪些資訊? -
這是單一風險還是多重風險領域? -
學生是否會對同齡人、課堂或社群產生負面影響? -
學生對自己的社群有何影響?是積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 -
錄取這個學生的決定是否會影響其他學生? -
支援學生所需的資源有哪些?我們是否具備這些資源? -
家庭支援的強度如何? 學生會在學校多長時間(是高年級生還是低年級生?)
2. 招生公平與多元文化

DEI與多種族政策:聖馬克學校(St. Mark's School) 分享招生公平與包容政策
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多樣性、公平性與包容性(DEI)的重要性日益增長。研究證明,多樣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十分有益。聖馬可學校認為,學校在招生和錄取過程中對公平與公正的承諾是至關重要的。聖馬可學校向招生辦及學校團隊的DEI工作提出三點建議:
-
清晰透明的溝通 讓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理解和認同學校對公平與包容的承諾
-
團隊資訊一致性 確保招生團隊的溝通口徑一致,明確關於DEI 問題的對外溝通內容
-
確保公平的招生流程 確保每個家庭在招生過程中都能體驗到公平與公正,建立透明的流程
艾瑪威拉德女子中學 (Emma Willard School) 招生主任:打破隱性偏見,建立公平招生環境
近年來,各個私立學校的招生官都在致力於打造公平、公開、透明的招生流程。為實現這一目標,艾瑪威拉德女子中學的招生主任提出了打破隱形偏見的重要性。隱形偏見是指個體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對某些人或群體產生的偏見或刻板印象,通常源自社會、文化、個人經歷的影響。講座現場,各校招生官分享了他們觀察到的隱性偏見,如家庭背景、經濟能力、性格外向程度、表達能力以及線下面試的影響。
針對這些隱性偏見,艾瑪威拉德女子中學採取了積極行動,包括全面線上面試、邀請學生訪校、對少數族群進行精細分類、收集申請反饋以及簡化申請流程。Andover學校則提前公佈面試問題,幫助內向學生有充足時間準備,展現更真實的自我。
3. 個性化、合作、創新:美初美高招生戰略
霍奇基斯中學的招生官 Missy Wolff 在講座中分享了她在招生管理中的創新實踐和思路。她強調,傳統的“SWAG BOX”(發錄取通知時發給錄取學生們的紀念品)已無法充分體現對學生個體的關懷。為提升錄取體驗,霍奇基斯中學在寄送錄取通知時增加了更具個性化的內容:
-
寄送個性化影片資料 為每位被錄取學生量身定製影片
-
建立專屬平臺 為每個學生提供定製的資訊和資源的連結
-
精心挑選學校主題的禮品 結合學校的口號和校友關係,匹配每位學生的特點
這些策略加強了學生與學校的情感聯結,契合了 Hotchkiss 學校的價值觀和文化傳承。Missy 強調,隨著美高招生環境的快速變化,利用創新的技術與創意,與學生建立更深的情感紐帶,將是未來招生工作的關鍵方向。她希望透過分享,幫助美高提升錄取轉化率,打造更具影響力的招生體驗。
寄宿學校之間如何通力合作,實現招生共贏?
在激烈的招生競爭中,來自 Rising Tides 聯盟的七所寄宿學校——亞凡古農場中學(Avon Old Farms School)、伯克希爾中學(Berkshire School)、布萊爾學院(Blair Academy)、米爾布魯克學校(Millbrook)、波特女子高中(Miss Porter's School)、蘇菲爾德學院(Suffield Academy)、威斯敏斯特學院(Westminster School),透過跨校合作,共同提升招生效果。
他們摒棄了傳統的學校展會和單獨訪校模式,創新招生專案,整體推廣寄宿學校的優勢。這種方式不僅讓潛在學生更全面地瞭解寄宿學校的教育特色,還提升了各校的招生表現,實現了共贏。一位招生官表示,他們經常與友校互相推薦學生,積極參與不同的聯盟,擴大寄宿學校的合作和影響力。正如他們的合作理念所言:“潮漲船高”(A Rising Tide Will Lift All Ships),專注學生需求,推動群體成長。
故事敘述與招生營銷:瑞克特瑞中學(Rectory School)分享獨特招生宣傳手段
在激烈的競爭中,差異化是眾多美初美高吸引生源的關鍵。瑞克特瑞中學分享了他們學校獨特的招生宣傳手段–有目的的故事敘述。學校創造了六個獨一無二的虛構人物作為“宣傳大使”,這些人物代表了不同群體的潛在家庭,透過他們的故事與潛在家庭建立情感連線,引發共鳴。
這種招生營銷的核心在於:
-
理解家庭需求 透過研究和訪談,確定潛在家庭在選擇學校時的關鍵考量。構建角色原型,讓每個家庭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有目的的故事敘述 學校需要透過講述學生和家庭的真實故事,讓潛在家庭感受到學校的價值
-
視覺與敘事結合 利用感性的攝影作品結合敘事性的文字,將人物角色的故事形象化,進一步增強故事的感染力。這不僅是資訊的傳達,更是與家庭的互動,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氛圍與文化
4. 3月10號放榜後學校與家庭的“博弈”
近年來,美國高中的錄取越來越強調錄取轉化率(Yield Rate),這直接導致每位學生收到的錄取通知數量驟減。在往年一些優秀學生可以在3月10號能拿到多份錄取,如今可能只能收到一個學校的錄取。Offer 數量與學生的能力不再成正比,學校更關心的是給出的 Offer 是否會被接受。
此外,去年3月10號恰逢週日,導致一些優秀學生在週五收到多封候補名單(Waitlist)通知,直到週日才等到心儀學校的 Offer。往年也時有類似情況發生,無疑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了很大的焦慮。因為顧問和學校輔導員不被允許提前透露錄取結果,只能勸家長和學生保持平常心,耐心等待。
最近一兩年,候補名單轉正率也有所變化。一般而言,美高的候補名單實際上是婉拒,轉正機會比較渺茫。雖然近兩年轉正率有所提高,但無法確定這只是偶然現象還是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因此,家長和學生在決定將希望寄託在候補名單之前,需慎重考慮。要確定是否願意放棄已獲得的錄取,並且如果拿到轉正的錄取通知,是否會絕對接受(只有向學校保證會接受,才有轉正的機會)。切忌得隴望蜀,一切以學生的意願為先。
收到錄取後,鼓勵家長和學生儘早再次訪校(Revisit),儘快做出決定。如果不想接受,儘早拒絕,以便其他學生有機會。
學校如何平衡學校的招生壓力與家長的需求?
在招生過程中,學校和家長通常會對決策週期有不同的看法。學校認為,一個月已經足夠,而家長卻遲遲不做決定,往往拖到最後一刻才做決定。對於學校,招生和入學率壓力讓他們急於得到家庭明確的決策,甚至因此調整錄取策略。而對於家長來說,紛繁複雜的資訊、對於決策的焦慮、以及預期與現實的差距,使得整個過程變得更加複雜。本次講座的嘉賓來自蘇菲爾德學院(Suffield academy)、卡迪根山中學(Cardigan mountain school)等美初美高的相關負責人,代入家長和學校的視角,探討了放榜後入學決策期相關的問題,併為美初美高的招生管理供了一些建議。
學校的立場:一個月太長了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一個月的決策期對招生團隊帶來了壓力。家長已經與教練、部門負責人、招生辦人員進行了對話,所有重要資訊都已傳達。延長時間只會增加學校的壓力。此外,學校還需要管理錄取的數量以及等候名單的靈活性。
隨著招生和錄取轉換率壓力的增加,學校已經開始趨於減少錄取學生的數量,加長候補名單,並頻繁調整名單上的學生。這又為錄取決策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也為學校和家庭帶來焦慮。學校方面,頻繁變動的名單讓管理變得複雜,本來確認入學的學生改變主意的情況時有發生。
家長的視角:一個月不夠
對於家長而言,做出這個決定的時間可能會感到非常緊迫。尤其是當他們只在校園裡待了短短幾個小時,而要消化的資訊又過多時,這個決定似乎過於倉促。有時,家長對學校提供的資訊真實性持懷疑態度,擔心做出錯誤選擇,畢竟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決定。
針對以上問題,講座提出了以下建議與思考方向:
-
決策視窗 改進學校錄取時間線以及決策視窗。
-
協調線下錄取活動時間 學校之間公開並協調線下錄取活動的時間,形成一個成熟的系統。這樣可以保證家長和學生不用因為時間衝突而放棄參與,導致決策難度增加。
-
透明溝通 保持與家長的開放溝通,及時告知候補名單上的動態變化。學校之間建立溝通。
-
提前決策(early decision)蘇菲爾德學院的招生管理主任Sean Atkins建議透過推行提前決策來緩解招生壓力。

一個成功的學校需要有能力留住學生和家庭,讓他們持續相信學校。這種長線選擇對於學校和家庭雙方都是有益的。學校對於學生全方位的關懷至關重要,這不僅限於學業方面,還包括心理健康以及課餘生活環境。
西儲學院為此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關懷和關心團隊” (Care and Concern Team),這個團隊包含學術、心理健康、課外活動等領域的專家。團隊定期召開會議,對每位學生的需求進行評估和跟進,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表現,提供個性化的支援。這種跨部門協作也能夠確保學生在學校的每個方面都能得到專業的支援,無論是學術、心理還是社交發展。
6.教育與AI:東北大學校長展望高等教育未來趨勢
大會上,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E. Aoun發表了關於人工智慧與高等教育的演講,探討了AI對未來教育的影響,並分享了對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獨特見解
重點1:AI不會取代人類
校長認為,AI不會在短期內替代人類。相反,學習者應抓住機會,瞭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關於教師被機器人取代的擔憂,校長表示,老師對於學生的人生啟發是機器無法取代的。AI作為輔助工具幫助我們學習,但不會取代教育者。
重點2:多元化的教育與全球體驗是未來教育的重中之重
校長強調了跨學科學習與全球視野的重要性。透過國際交換、實習等方式,學生不僅要理解知識,還要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融入全球化的世界。
由於AI對於程式化的任務的高效處理能力,初級職位正在消失。比起掌握特定書本知識的員工,僱主需要具備經驗的畢業生。大學應該培養那些無法被AI替代的經驗和綜合素養,比如團隊合作與社交能力。這些與人、與世界的連結能力是AI時代無法被取代的核心競爭力。
重點3:差異化是成功的關鍵
高校的招生旨在尋找那些展現出獨特能力與經驗的學生,這些能力是AI無法取代的。因此,相比課內成績,課外活動正在成為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