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邢海洋
古希臘人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是“事不過三”。可在長假、小長假旅遊度假這件事上,臨時買機票更合算卻已經成為了肌肉記憶。從2023年的“五一”“十一”到2024年的“五一”“十一”,機票總是在最後關頭“跳水”,讓提前規劃假期的度假人悔不當初。機票走勢一直反常也慢慢習以為常,所以到了2025年的“五一”小長假很多人放棄了提前規劃,等著蹲一張廉價機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可惜凡事都有不可預料的一面,今年的“五一”小長假,即便到了登機前航空公司也不肯放價了。蹲票黨真是大失所望,“五一”這個不長不短的五天假期,看來是要家裡蹲了。

《裝腔啟示錄》劇照
這次“五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增加後的首個“五一”。法定假日不再只有一天,而是兩天。五天小長假只需向前一個週末“借”一天,調休的疲累感降低了,正是長途旅遊的好時機。恰恰這個時候,廉價機票消失了。
不是嗎?看看機票都是什麼價錢。離放假還有三天時間,從北京到傳統度假地泰國曼谷的機票,4月30日都是4000元起步的。上海到東京2000起步,多在3000元以上。查了一下我最近出差的線路北京到成都得1500元起,這是我3月初出差機票價格的三倍,北京到昆明價格類似,是我4月初688元機票的兩倍多。不過,機票價格也不是一點不鬆動, 4月29日再查票,出行最為密集的4月30日,北京到昆明的航線票價的確有小幅下降,但和此前的臨期“跳水”沒法比。也有的航線還在上漲,國際航線尤其突出。
五天的小長假不長不短,除非周邊遊,五天全用上,最好再搭上前一晚才能滿足一次行程稍顯緊張的度假旅行需求,這是小長假兩頭機票價格畸高的原因。晚出發一兩天,機票價格就降下來了,可也湊不出一個旅程了。比如5月2日,杭州飛北京經濟艙機票價格最低為281元,相當於打了1.4折;又比如鄭州飛三亞,5月3日經濟艙機票價格最低不到400元,相當於1.6折。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對於平日裡沒假期,孩子在讀書,只能擠在小長假裡一家人稍微深度遊的旅客,兩三天的出行還不如安排在週末。“五一”小長假的意義就在於有五天的時間,可以走得更遠一些。於是這就變成了全國打工人以金錢換時間的年度大戲,想要走得遠一點,遊玩得全面一點,就得付出平時兩三倍的價錢。

《衝上雲霄》劇照
但為什麼2023和2024年假期前機票大跳水,唯獨今年情形大變。這或許和“五一”假期多了一天,刺激了旅遊需求有關係。訂票平臺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五一”假期國內航線機票預訂量超542萬張,比去年同期增長約31%。另外,民航總局的資料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民航旅客運輸量預計達1075萬人次,日均215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8%,創歷史同期新高。而8%的增幅,足以消化運力的增長了。通常節假日航空公司增加航班、釋放運力,8%都是能力的極限了。
今年來旅遊持續火熱,我在出差的路上就感覺到了。前兩年坐高鐵,經常遇到“冷場”,有時候一節車廂幾個人,還以為列車就要抵達終點站了,其實還是在中途行駛。今年春天在四川、貴州和雲南坐火車,卻經常遭遇滿員。過去我習慣了臨時買票,提前一兩個小時買好票直接奔赴火車站。這次卻發現,穿行在大山裡的高鐵乃至普通火車,當天的車次很多是“候補”狀態,提前一天計劃行程才能從容前行。有的列車車廂之間擠滿了無座位的旅客,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的旅程。大西南的火車,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座椅在車廂中間對轉過來,兩邊的乘客“臉對臉”,最中間的兩排乘客打牌談天玩遊戲,車廂裡的氣氛隨之活躍起來。這時就能看到對面的座位上經常有人輪流入座——車票緊張,沒買到座票的旅客和同行人輪替著休息。這可是近幾年出差少見的情形。
國鐵集團和航空公司的財報也佐證了遊客大幅增長的情況,一季度,全國鐵路旅客傳送量達到10.74億人次,破了紀錄,同比增長5.9%。6家上市航司旅客運輸量、客座率等多項關鍵指標均超過2019年同期,國際航線旅客量首次整體恢復至2019年水平。

旅遊在復甦,且不是2023年初那樣的突然解禁後的“井噴”一樣的復甦,而是緩慢卻肉眼可見的增長。在西昌到成都的“綠巨人”火車上,車廂裡坐滿了雙城間的通城旅客,西昌海拔高日照強,獨特的高原乾熱河谷氣候下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 之稱,成昆鐵路複線全線開通後,西昌至成都實現2.5小時鐵路通達,西昌立時成為成都的後花園,吸引著成都人雙城生活。尤其在冬季,當成都較為溼冷時,西昌溫暖的陽光和舒適的氣溫吸引著眾多成都人前往避寒。
坐著時速160公里的火車,又是一直在鑽山洞,我覺得挺漫長難熬,可當地人真是自發地感謝這條複線的建設,那可是在大山裡鑿出的鐵路。成昆鐵路1958年就開工了,可修造艱難,12年後才竣工,還只是單線。複線改造2007年啟動,2022年底才全線通車,真是異常艱鉅的過程。如今成都和西昌間的快車通行了,兩地間的機票也降下來,雙城生活於是爆發。
講到這裡似乎有點跑題,其實不然。中國的鐵路乃至高鐵建設,正是因為網格化高密度地鋪展開來,帶給人們極度的便利性,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旅客。

而這次“五一”,除了出行者眾,航空公司似乎也在改變臨航大放血的模式。4月18日-21日,南航暫停去哪兒網銷售資格,原因是去哪兒網出現部分違反銷售代理協議相關約定的情況,存在損害旅客權益的風險。更深層原因是近年來航空業出現了巨大虧損,希望透過收縮第三方銷售渠道推動直銷來降低代理佣金實現降本增效。體現在機票價格上,過去航司將客座率作為目標,可經濟艙平均票價一直在下跌,根據航班管家的統計,2024年民航經濟艙平均票價約767元,同比2023年下降12.1%,相比2019年也是下降3.8%。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資料顯示,2024 年航空公司整體盈利 44.7 億元,比上年減虧增盈 102 億元。但熱衷於價格戰的三大航司國航、東航和南航,合計仍虧損約 62 億元,未實現扭虧為盈。如今,航司不再滿意單純滿員,要看客公里收益、座公里收益,寧可空一點,也要提價了。而節假日高峰時段,正是提價的最佳時機。三大航在機票價格上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它們一提價,整個行業就沒有了臨期“大放血”。
這就苦了“等等黨”,看來臨期蹲機票的出行策略,又得改變了。

排版:布雷克 / 稽核:雅婷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