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環球時報社召開中層以上領導幹部會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人民日報社紀檢監察組通報了對環球時報副總編輯段靜濤實名舉報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有關情況的核查結果。
賓曰語云(ID:Lzkj328)此前文章:
賓語|文
賓曰語云(ID:Lzkj328)|出品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你每天總在吃別人的瓜,今天給吃瓜群眾送來了自己的瓜。
2020年12月2日全網最大個兒的瓜,莫過於微信群瘋轉的一張舉報信截圖。
這是封實名舉報信。舉報人是環球時報社副總編段靜濤,被舉報的是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舉報內容有三點:
思想上,胡總編身為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喪失;
紀律上,嚴重違反黨紀國法;
作風上,與環球時報原員工張楠伊和現在職員工高穎長期保持不正當性關係,張楠伊和高穎兩人分別為胡總編育有私生子一名。
這瓜真夠大的。剛才我抬頭仰望了一下星空,彷彿看到天蓬元帥跪在嫦娥面前,求嫦娥陪他一起觀賞這個“環球大瓜”。
開始時,賓曰語云(ID:Lzkj328)還真對這張截圖的真實性表示懷疑,感覺胡總編被壞人給惡搞了。
我不相信,很多網友也不相信。因為做這麼一張圖,根本就沒什麼難度。
沒想到,胡總編很快做出反應,證實了這封舉報信的存在。
12月2日15:08、15:32,胡總編分別透過有著2400多萬粉絲的微博賬號@胡錫進 和微信公眾號胡錫進觀察,對“有兩個私生子”的舉報給予了“澄清”。
按照胡總編的說法,因為“事涉多位同事和報社的聲譽,澄清是被迫的”。
在澄清回應中我們知道了,日理千機的胡總編正在廣州給南沙區的政府官員講課。聽說了這件事後,他先是給舉報信中提到的兩位同事和前同事通了電話,表達了歉意。
按照胡總編的說法,這兩位同事和前同事是“無辜受到牽連”。
接著開始給大家講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大約三四年前,舉報人“大概產生了個人化的聯想”,聯想自己要取代胡總編坐上報社的頭把交椅,但被有容人雅量的胡總編原諒了。
第二個故事是,一個月前,舉報人直接逼宮,逼著老胡辭職,讓她來幹。但一夜過去,舉報人就突然想明白了,說自己在“像中了邪一樣”,“胡說八道”,對不起胡總編的“救命之恩”。
胡總編還把兩人的微信聊天截圖給放出來了。有圖有真相,可信度較高。
第三個故事是,舉報人雖說是副總編,但“已經長期不參與環球時報的工作,處於實際賦閒狀態”。雖然說在環時社務委員會看來,她失去了正常履職的能力,但胡總編們一直愛護她,勸她不要痴心妄想,清醒一下,她是“段”不可取代“胡”這個總編位子的。
胡總編既委屈,又無辜:今天如果不是事情鬧成這個樣子,老胡是決不會上網做這個公開澄清的。
善良的胡總編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他摸著自己的良心說:說實話,我更擔心這一澄清對段靜濤產生不利影響。
看了胡總編的澄清回應,我不由想起此前公佈的關於毛洪濤事件有關情況調查的通報:校長是個好乾部,自殺的毛洪濤有病。
那個通報說,王清遠是優秀、正直、清廉的好乾部:
未收到
反映王清遠同志的信訪舉報和問題線索。
未發現
王清遠同志在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管理分配使用中存在違反廉潔從政規定的問題。
未發現
王清遠同志存在違紀違法行為。
至於毛洪濤,傳播不實資訊,採取極端行為:
毛洪濤同志長期以來工作上自我要求高、壓力大,出現明顯身心疲憊狀態,其社會角色、自我預期與心理感受落差較大,缺乏專業醫療幫助和有效疏解,在較長時間內其焦慮情緒日益加重,在認知上逐漸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並
採取極端行為
。
毛洪濤同志微信朋友圈所發內容
缺乏事實根據
,與調查談話中成都大學領導班子及師生反映情況和實際感受出入較大。
毛洪濤同志反映的“不講政治、破壞規矩”的問題缺乏事實依據。
我相信胡總編是看過那份通報的,於是,與毛洪濤事件有關情況調查的通報如出一轍的澄清回應,被胡總代表組織給釋出出來了:
環球時報副總編輯段靜濤,傳播不實資訊,採取極端行為:
段靜濤同志長期不參與環球時報的工作,處於實際賦閒狀態,失去了正常履職的能力。
段靜濤同志舉報胡錫進總編理想信念喪失,嚴重違反黨紀國法,與環球時報原員工張楠伊和現在職員工高穎長期保持不正當性關係,張楠伊和高穎兩人分別為胡總編育有私生子一名,缺乏事實根據,與調查談話中環時社務委員會班子及相關負責同志反映情況和實際感受出入較大。
段靜濤同志的做法,既違反了組織原則,也違反了道德原則。
胡總編為段靜濤擔心,我們也為段靜濤擔心。
來源:賓曰語云(ID:Lzkj328)
版權歸原作者,如涉版權異議請聯絡
花朵,是四季的精靈。它們將自己最美的外貌展現給世人。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語,對應著它們不同的曼麗姿態;每朵花都有不同的傳說,給予它們一層神秘色彩;每朵花引領著不同的季節,世界也儼然成了花的舞臺。你可能聽說過“彼岸花開放於黃泉邊,牡丹花駕於百花之上。鶴望蘭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天堂鳥,世上真正的玫瑰種類很少很少······”但你可見過武漢的四季之花,看過由它們主導的豔麗四季,聆聽過它們綻放的聲音?我們都說“武漢,每天不一樣”,那麼就讓我們看看,武漢花朵的“每季不一樣”!
春天來臨,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百花齊放,漫山遍野,十里紅妝。每逢武漢之春天,花朵們更是欣欣向榮。那麼,第一位迎來無限希望的花精靈就是櫻花了!早在漢唐時期,櫻花就已經普遍栽種於私家的花園中,至盛唐時期,從公園廊廡到民社田間,一臨春天,隨處可見絢麗綻放的櫻花,其壯麗更烘托出我大中國盛世華夏的偉岸身影。細看櫻花,花色豔麗,五朵花瓣精緻可愛,並列著,其間露出了淡粉色的花蕊,從中由白至粉,毫無瑕疵。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櫻滿院栽。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由此看來,古人對於櫻花的熱愛是十分可見的,那麼現代呢?身為武漢人,武大櫻花之美家喻戶曉。春天漫步武大花樹下,倘若恰好一陣微風襲來,順著的不僅僅是一縷幽香的氣息,還有那幾十朵,幾百朵的花瓣兒從天而降,頓時天花亂墜,花開花落花滿天!這情景,似一場粉紅色的雨,也恰如一場久久不願意醒來的粉紅色的夢······情景盛大,寓意著來年的收穫頗豐,寓意著美好的希望!
夏天應當充滿激情,不是嗎?當,看著“千朵萬朵壓枝低”的叢叢粉紅色的花兒,令人沉醉於其中,十分甜蜜。倘若你坐在櫻然了。但也不能讓那一股腦的熱血,一股腦的火氣衝昏了頭腦啊!長輩們在我們抱怨夏天炎熱酷暑時,總跟我們強調“心靜自然涼”,而心靜為何?心靜為無所求,無所求則無所想,無所想即為淡泊,淡泊即為——樸素。故夏天的引領精靈就是荷花了,這一位“水宮仙子”早在《愛蓮說》中被冠以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譽。儘管它的花期有三個月之長,但你可見過它與牡丹比妖豔,見過它慢慢裝扮自己,來與其他花兒爭奇鬥豔?所以,它有著“清白,高尚而謙虛”的花語也是不足為奇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的真實寫照。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而又絲毫不沾淤泥的汙濁之氣,不愧為“花之君子者也”啊!而它的全身上下皆可入藥,瀉火清新,稱其樸素實在不以為過。所以,荷花精靈以其“靜”的特點,成為了引領夏日之一的花卉。
談到夏天,我們是不是也十分喜歡在涼爽的夜晚,吃著可口的冰西瓜,倚靠在母親身邊求她講故事?有一朵花兒,它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彼岸花,開彼岸,只見花,不見葉,生生相錯”它就是彼岸花兒。因為其只有等葉子全部凋零時方可開出鮮豔的花朵的特點而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傳說。相傳彼岸花只開於黃泉,一般認為是隻開在冥界三途河邊、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彼岸花如血一樣絢爛鮮紅,鋪滿通向地獄的路,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在黃泉路上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當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雖然彼岸花的故事略有恐怖,但是它的花朵可是真心的美啊!它花莖上的紅色瓣兒著生在花莖頂端,花瓣倒披針形。它的花蕊十分的長,又因為卷卷的花瓣,所以遠遠看著,似一件血紅色的裙禮服,而又因為常常三四多花聚在一起,看著就像一把小傘再多了幾份豔麗的裝飾。
引領夏天的一位是樸素高尚的荷花,一個是寓意著不同傳說的彼岸花。它們倆相輔相成,構成了整個夏天的清涼和神秘······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金秋到來瓜果飄香,桂香十里。若到了秋天,那麼引導它的花精靈絕對是桂花了!在桂花的花期,它的香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葉子下那一簇簇,一團團的金色的小花,細緻得惹人喜愛。細看,四五片小花瓣十分小巧,輕輕一嗅,似乎也沒什麼花朵的香,最多最多吸入一縷桂香。但是,當它們聚集起來,那個香可就不能用“小,弱”來形容了!那香是如此的濃郁,滿滿地浸過了樹梢,四溢開來。這種香味極其特殊,不如玫瑰濃烈,也有異於茉莉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縱目四望只覺耳目一新。一朵一朵的花兒你挨著我,我擠著你,共同散發著自己的那一絲絲,一縷縷芳香,終究匯成了這濃郁四溢之香。我們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那麼“眾花散香飄四海”也是如此了!被桂花精靈引導的秋天,香遠四溢,與豐收的味道混合著,這才是武漢的秋,武漢的飄香之秋······
“堅強高雅,高忠”是一位精靈的花語,“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是關於它的描寫。它是梅花,也是武漢市的市花。它與迎春花、水仙和山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踏雪尋春何處是?“雪中四友”璨然開啊!而且梅花還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可見梅花在花卉中品質高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飄雪的夜晚,它咬著牙,綻放出如血一般殷紅的花朵,盛放出了火焰般的生命。它是如此堅韌,高雅。它深知“開花兒開累了,也別放棄,有晴日就會有嚴寒,學會在冰冷的心裡,期待燦爛花期”於是,這一念頭就化作了點點紅花,點綴於它的枝頭,這些骨朵兒連著一顆溫暖的怦怦的心,這一顆心融化了白皚皚的雪,融化了孤寂的夜。“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越冷,越苦,它越鍥而不捨,越堅強!一顆紅彤彤的心,也跳的十分快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而既然到了冬天,春節肯定是得談談得了。春節講究團圓圓滿,而另一位引導冬的精靈的花語恰好就是:“萬事如意、吉祥、美好、純潔、高尚”“思念,表示團圓”。它就是“納西塞斯”——水仙花。它與花中之魁梅花,君子之花荷花,花中之王牡丹、凌霜綻妍菊花、王者之香蘭花、花中皇后月季、繁花似錦杜鵑、花中嬌客茶花、十里飄香桂花,被稱作是中國的十大名花。水仙花朵秀麗,花香撲鼻,清秀典雅。花瓣多為6片,也有8片的,似橢圓形,花瓣末處呈黃色。花葶自葉叢中抽出,高於葉面;一般開花的多為4-5片葉的葉叢;花期一兩個月。因為其寓意十分美好,常常與春節期間擺放於家中。它的花劍挺立,花朵素雅,多於碧綠的葉中忽隱忽現。這一位“凌波仙子”代表的是團圓和吉祥啊!
由一身傲骨的梅與代表吉祥如意的水仙帶領著冬天,冬天便充滿了溫馨與挺拔的堅韌···
每朵花兒引領著不同的季節,雖然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語,但它們都象徵著美好與希望;雖然每朵花都有不同的傳說,但它們凝聚成了一個不朽的傳奇!四季有花,花開四季,武漢的每一個四季之花,都在為武漢代言。春櫻,夏荷、彼岸;秋桂,冬梅、水仙。武漢的四季有它們,四季便是花的季節。四季花開,開花四季,在這個碩大的花世界。你已經見識到武漢的四季之花了嗎?
持?”在經歷小說出版無門,抱著厚厚的書稿在成都街頭失聲哭泣後,餘蕾回到仁壽家中,擦乾眼淚,再次將書稿寄往了萌芽出版社。對於自己的小說,“掙錢與否並不重要,能否出版也不111重要,重要的是我會堅持,因為這些文111111111字將釀就我青春的泡沫,哪怕塵封得泛黃時,只要我想起,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年代,這便足夠。”餘蕾說。
初三學生一年寫下10萬字小說
白色的卡通T恤,七分褲,運動鞋,一身稚氣的打扮。“青春是一種美好的記憶,我喜歡把自己的感情、成長融入小說中,小說裡的人物是我情感發洩的載體。”捧著自己的小說《青春匆匆醉紅顏》,餘蕾顯得有些靦腆。
餘蕾父母均在外打工,家中僅有年近八旬的奶奶和正在上小學的弟弟,因此,照顧家庭的重擔便幾乎全部壓在了餘蕾的肩上。“餘蕾很文靜,放假了也不到哪去耍,連電視都不看,就在自己的房間看書寫東西。”餘蕾的奶奶說。
據餘蕾初中的班主任老師黃勝介紹,餘蕾是個很刻苦的學生,學習歷來都很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處於前茅,尤其是語文成績,作文寫得很不錯。學習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尤其是各類文學著作,平時還。。。,寫小說會上癮,一旦開始,就無法停筆。”餘蕾說,她是從去年暑假開始構思小說的,構思用了一週時間。這之後,她將自己平時的休閒時間,全部用在了寫作上。今年7月20日,餘蕾10餘萬字的小說終於完稿。“寫這部小說,把我平時閱讀的積累都拿出來了,同時,我也感到自己知識面還是有所不足,以後還要繼續努力。”
高額費用,出版小說夢斷蓉城
小說,記錄了餘蕾情感懵懂的歷程。一年時間,3本厚厚的書稿寫成,餘蕾已經忘記,她到底用掉多少支筆、有多少個夜晚挑燈疾書。因此,在寫下最後一個字合上書稿時,餘蕾也有了更大膽的想法:在升入高中之前,將自己創作的小說出版。然而,經過多方打聽後,餘蕾發現在家鄉小鎮尋求出版自己小說的渠道,猶如一個遙遠的夢。
7月底,餘蕾抱著自己的書稿獨自來到了成都,試圖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夢想。遺憾的是,她的夢想被徹底粉碎:雖然透過媒體找到出版社,出版社告訴他,自費出書要支付高達數十萬元的出版費。顯然,這對僅靠父母在外打工維持生計的餘蕾來說,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幾十萬元!我聽到這個數字後幾乎昏了。”走出出版社的餘蕾,除了哭泣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別的途徑宣洩內心的傷感,“寫作、出書,我是該堅持還是放棄?”
小說內容令老師既驚又喜
“我喜歡寫作,從小我就喜歡看席慕容和柴靜的小說,想靠寫作掙錢是我最初的想法,在經歷過這些事後,我明白了許多,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與記者對話時,長著一張娃娃臉的餘蕾話語中多了一份沉重。
一對男女從初三到高三,相互愛慕,在大學經歷過諸多困難和挫折後,終於得到雙方父母的肯定,豈料這個時候,女主角患上不治之症,男主角是堅守不離不棄還是轉身離開?說起自己的這部小說,餘蕾坦言和萌芽的風格比較相近,基調都比較憂傷,幾許淡淡的華麗。和萌芽上面許多作者比起來,餘蕾告訴我們,自己的小說還比較稚嫩,無論在語言或者思想上都不夠沉練,何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風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思想,種種因素加起來註定不能和別人的小說一模一樣。
“關於生活、關於愛情、關於校園,關於工作、關於社會,都有一些涉獵。”和許多年少輕狂的少年作家比起來,餘蕾言語中沒有絲毫的自負,“年齡和經歷的限制,註定我只能寫到一些表象。”
對於自己學生的作品,黃勝老師說,“我真的是既驚又喜!驚的是,在初三那麼緊張的時候,餘蕾能利用空餘時間寫出10萬字的小說。喜的是,她的作品並不是堆砌之作,還是有一定的可讀性和深度的,是和她平時各方面的積累分不開的,比如說那句‘有時候遠離才是永恆的接近’,就充滿了哲理的意味。”
調整心態,堅持比寫作本身更重要
在被媒體關注之前,北斗鎮幾乎沒有人知道有個14歲的女孩子這樣編織著自己的這個五彩斑斕的夢,“我只對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提起過我在寫小說。”說到這裡,餘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在經歷成都街頭失聲痛哭之後,餘蕾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關注,一時間,讚揚和批評之聲絡繹不絕,“許多人都說我了不起,這麼年紀輕輕就能寫小說,但也有很多人看不起我,這麼小點的女娃子,能寫出什麼樣子的小說!”餘蕾和許多女孩子一樣,被讚揚了高興,被質疑了失落。
“這個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要擺正心態,畢竟我現在自身知識面還差得遠,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綜合能力也十分有限。”正是因為老師的這番話,讓餘蕾覺得,寫出小說了不應該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新的開始。
現在,高中錄取通知書已經順利到了餘蕾手中,餘蕾告訴我們,即便是小說不能出版,她也不會因此而分心,調整好狀態升入高中學習,好好珍惜平日裡學習的時間,抓住機會多練練筆。
“我還是會繼續自己的寫作之路。”餘蕾告訴我們。“當你全力追逐天邊的夕陽的時候,你也會因此而可能錯過腳下美麗的風景,說不定,腳下的風景比天邊的夕陽更加美麗。對我而言,寫作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堅持遠遠比寫作本身更重要。”
“她看過的書,很多大學生都不一定看得懂。”年僅12歲在讀小學六年級的黃引已經將《百年孤獨》、《瓦爾登湖》等世界名著都看了一遍,最近在看由印度作家阿蘭達蒂所著並震驚文壇的一部小說——《微物之神》。她喜歡閱讀歐美史詩類文學著作,會對國內一線作家韓寒、郭敬明、六六等作品風格“評頭論足”。下半年,她的個人校園成長小說《春末夏至》將要出版,小說主人公以她自己為原型,字裡行間透露著一個少女淡淡的憂傷。
在寧海實驗小學,像黃引這樣熱愛文學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把自己的成長經歷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形成風格各異的校園小說。今年下半年,由他們自己編著的14冊10萬字長篇校園成長小說將要集體亮相。
在寧海實驗小學教學樓一樓通道的牆面上有一塊專門展示學生作品的園地,有長篇小說、日記專輯、作文教材、個人詩集……
“這些出版物,要麼是學生自己所著,要麼就是集結了學生作品。”寧海實驗小學童聲文學社指導老師胡文傑告訴記者,有一定文字功底,熱愛寫作學生都可以加入童聲文學社,沒有其他門檻限制,“這重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潛能,用眼睛去觀察生活,用思想去感受生活。”
六年級一班的黃引,曾經也患有“作文頭疼症”,認為寫作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事。在加入童聲文學社後,在老師的指導和其他社友的影響下,她的寫作靈感一下子就被點燃了,喜歡看的書不但多而且雜,甚至超過一些大學生的所看書目。
“《百年孤獨》、《瓦爾登湖》、《達芬奇密碼》都已經看過了,現在在看《微物之神》和《喬布斯傳》。”黃引說,自己偏好歐美史詩類文學著作,韓寒的作品也比較喜歡。
談及文風,黃引認為自己帶有青春而又憂傷,這一點從她正在創作的10萬字長篇校園成長小說《春末夏至》可以看出。主人公就是以她自己為原型,故事梗概是:一個叫江南的女孩,因為個子矮小而自卑自閉——直至她離開那個靠窗的位子,與自己不太瞭解的男生萬言柯同桌,她的價值觀開始改變……
“學生們都是以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為寫作物件,最終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生活,從而對生活進行記錄、整理、描述。”胡文傑告訴記者,除了黃引外,還有應怡璐、胡華等13名學生,他們的作品都將會在下半年集體出版。
出版14冊長篇小說對寧海實驗小學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該校自1997年起開始“童聲作文”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本真的記錄為基礎,積累語言和寫作素材,以映象等形式還原和深化情感體驗,以多點訓練為途徑,最佳化語言表達系統,升格學生的作文能力。
從2006年始,該校又將兒童文學引入課堂,與作文教學結合,並引領同學們嘗試著校園小說的創作。同年,該校學生葉躍凡的長篇小說《你的笑容真美》正式出版,向全國發行。目前,全校已出版長篇小說15本,短篇合集7本,再加上各種日記集、作文教學、個人詩集等,總量超過百本。
“校園小說的介入,給了學生一個思緒縱橫馳騁,恣意飛揚的空間,為枯燥單調的校園生活增添了盎然生機,在現實中無法得到的可以在虛構的小說中得到滿足,在小說中,可以由自己來決定人物的命運和情節的發展,往往寫著寫著,小作者就把自己寫進去了,這也正是學生喜歡創作小說的原因。”胡文傑說,“兒童文學,讓學生的聲音更純淨,讓學生的語言更具有文學味,讓學生的心靈更豐盈和充實。”
小學生寫長篇小說,是噱頭,還是實力?這從一些專業人士的評價則可管中窺豹。
“讀到這些書,內心突然有想哭的衝動,一般來說不感動我的文字,我是不會向出版社推薦的。”一位資深圖書編輯曾如是評價。
作為童聲文學社的指導老師,同時也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寧波市作協會員的胡文傑更是讚歎連連:孩子們的文字水準絲毫不輸一些成年作家,好的幾部作品我還會反覆研讀。
2006年,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文學獎項,也是我國目前惟一的國際華人兒童文學藝術大獎——“冰心作文獎”評選中,該校共有9位同學獲獎,佔到全國得獎總名額的近十分之一。其他各類省市獎項更是不勝列舉。
“我們的作品大多是由出版社主動找上門要求出版,還多次入選全國書博會好書候選榜單。”胡文傑得意地說,“各類作品出版總量已達幾百萬冊,其中僅小說《小腳印校園成長故事》系列叢書銷量超過50萬,還有不少出版商邀請我們的‘小作家’去北京、上海的中小學簽名售書。”
然而最令人高興的是,一人創作,引發全班參與。寫作的風氣如星星之火般迅速點燃了全校學生的創作熱情。許多同學還搞不清什麼是小說,只是把它當作日記來寫了,當故事來編了。寫作不再是“績優生”的特權,而是成了眾多學生抒發心意的途徑。“這些原汁原味的文字,來自孩子們心底最真實的聲音,全校發動創作,這在全國都少見。”胡文傑樂呵呵地說道。(薛叢川 王家法)
深度閱讀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天涯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