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論壇報
根據《芝加哥論壇報》對最新資料的分析顯示,隨著特朗普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包括芝加哥)推行更為激進的移民執法政策,芝加哥地區被拘留的移民人數顯著增加,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有大量沒有已知犯罪記錄的移民。
這些發現基於《芝加哥論壇報》對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資料的分析,這些資料由研究機構“驅逐資料專案”(Deportation Data Project)獲取並分享。分析顯示,在特朗普總統的第二屆政府推動在芝加哥等“庇護城市”加強執法後,該地區兩個ICE處理中心最初拘留的人數出現了顯著增長。
資料顯示,拘留人數在6月初達到峰值,當天有88人被預訂。 這引起了芝加哥社群成員與聯邦移民執法人員之間的衝突,備受關注。最新分析發現,當天被拘留的88人中,四分之三的人在ICE系統中沒有犯罪記錄。
全國趨勢:執法重點轉向無犯罪記錄移民
這次拘留人數的激增——包括大量沒有已知犯罪記錄的移民——反映了全國範圍內的普遍趨勢。 特朗普的第二屆政府越來越注重提高被捕的無合法身份人士的數量,即便這些努力網羅了更多不符合ICE傳統執法重點(即追捕和驅逐犯有嚴重罪行的人)的群體。
分析表明,地方層面的執法工作也呈現出類似趨勢:特朗普第二屆政府下的ICE探員,在拘留被判犯有暴力重罪和性犯罪的人數上翻了一番,同時,拘留沒有已知犯罪記錄的移民人數則增加了九倍。 芝加哥當地ICE官員尚未公佈如此詳細的執法資料。
資料來源與限制:法學院訴訟揭示真相
《芝加哥論壇報》此次分析所使用的資料,是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透過2024年12月提起的一項訴訟獲得的,該訴訟旨在依據《資訊自由法》強制ICE公佈這些資料。法庭記錄顯示,ICE在今年夏天分批提供了原始資料,法學院隨後與“驅逐資料專案”分享了這些資料,後者於本週二將最新批次的資料線上公佈,供記者和研究人員查閱。
然而,原始資料也存在侷限性。它沒有按姓名識別被拘留者,也未列出逮捕的具體城市或縣,這使得無法精確統計芝加哥及郊區的逮捕人數。不過,該資料記錄了被拘留者在ICE設施(位於布羅德維尤和芝加哥)被登記的時間,這為衡量芝加哥地區被拘留人數及其型別提供了依據。
具體資料揭示:犯罪型別與國籍分佈
《芝加哥論壇報》的分析發現,在特朗普執政的前150天裡,ICE拘留的有犯罪記錄的移民數量是拜登總統任期最後150天的三倍。但同時,無犯罪記錄的移民拘留人數則飆升了九倍。
更深入的資料顯示,在那些被認定有犯罪記錄的人中,特朗普政府下的探員拘留的暴力重罪或性犯罪犯人數幾乎是拜登政府時期的兩倍。但資料也表明,在特朗普時期,被拘留的有犯罪記錄移民中,相當大一部分是犯有較輕罪行的人,酒駕或交通違規的拘留量增加了近五倍。
在ICE芝加哥地區預訂最繁忙的一天——6月4日,ICE資料顯示,88名被拘留者中有四分之三沒有已知犯罪記錄。 其餘22人中,一半有未決指控,一半有定罪記錄。在11名有定罪記錄的人中,2人犯有暴力重罪或性犯罪,3人犯有毒品或財產犯罪,3人犯有酒駕或交通違規,2人因非法入境或再入境被定罪,還有1人因未指明罪行違反緩刑。
當天,ICE曾傳送簡訊要求移民到市中心辦公室報到,但倡導者稱,約20名移民進入大樓後就再也沒出來。超過二十名市議員和社群組織者在大樓外抗議,隨後與移民探員發生衝突,探員將大樓內的人拉上無標記的白色麵包車。一名市議員報告稱,探員推搡抗議者,並像“蓋世太保”一樣使用警棍。
ICE發言人當時回應稱,所有被捕者都已被移民法官下達了驅逐令,且“沒有遵守該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