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十娘|驅逐非法入境者——恐慌席捲移民社群,雖然ICE沒有突襲芝加哥唐人街

做公眾號裡的《紐約客》
戳藍字一鍵關注渡十娘
轉發也是一種肯定
文字|詹 涓
編輯|渡十娘 
隨著川普就任總統,有關他將兌現競選承諾、大規模驅逐無證移民的訊息就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在“小紅書”等中文社媒上出現了諸如大批警車週三駛入芝加哥唐人街抓捕華人無證稱民的傳聞,在舊金山,一名初中生報告說在公交車上遭到ICE(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特工的盤查——許多傳言被證明並不屬實,但從上週日開始,ICE確實已經在美國主要城市加大了突襲力度,這讓移民社群陷入恐慌中。
據加州非營利媒體CalMatters報道,ICE上週在加州貝克斯菲爾德實施了三天的圍捕行動,無證工人無論是在進出加油站、吃早餐時、在 Home Depot 購物時,還是在沿著 99 號高速公路行駛時都成為攻擊目標,許多人別無選擇,只能待在家裡。該媒體引述行業組織加州柑橘互助會主席凱西·克里默(Casey Creamer)的話表示,此次圍捕正值州橙子的收穫季,但“人們不去上班,孩子們不去上學,昨天約有 25% 的勞動力沒有上班,今天有 75% 的勞動力沒有上班。”
在最近ICE集中掃蕩的芝加哥,NPR採訪的移民大規模留在了家中,孕婦不敢看醫生,無證移民父母開始為驅逐出境的未來做準備,這包括將在美國出生的子女託付給親戚。
我們現在瞭解的情況包括: 
  • ICE週日逮捕956人,週一逮捕1179人,這較2024財年拜登政府平均每天逮捕約700人有明顯上升,而且川普的行政命令已經賦予了ICE突襲搜查學校、醫院、教堂等敏感地點的權力,或標誌著大規模突襲已經開始。
  • 據NBC新聞報道,川普政府計劃每週在美國三座城市進行大規模移民突擊檢查,本週包括了芝加哥、紐約市和科羅拉多州奧羅拉。但除此之外,ICE在各個城市也會“全員出動”。
  • 川普政府和ICE表示,此次行動針對的是犯罪分子,但《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高層給ICE制定了配額,每天要逮捕1200-1500人,各個外地辦事處也有相應指標,這就增加了非罪犯被逮捕的可能性。ICE官方也承認,守法且擁有各種合法移民身份的移民也可能遭到圍捕,即所謂的“附帶逮捕”。
  • ICE掃蕩力度強於過去,但川普政府的“表演”和不實傳聞加深了移民社群的恐慌。比如川普政府將戴著鐐銬的被拘留者送上軍用貨機,遣返回瓜地馬拉——但事實上在拜登任上這些遣返班機基本一天都沒有停過,只不過用的是客機。在恐慌中,謠言便有了立足之地,比如將週三警車出現在芝加哥唐人街傳為ICE突擊,但事實上這只是例行巡察。    
  • 大規模驅逐需要政府和執法部門進行大規模的突襲,需要當地執法部門配合,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修建拘留設施。這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川普政府還擴大了“快速遣返”權力的適用範圍,但立刻受到了法律挑戰。
  • 突襲會給移民帶來生活鉅變和精神壓力,這既包括無證、也包括合法移民;這類突襲也會給不法分子帶來可乘之機,在北卡來羅納州,週日就有一名男子冒充ICE特工脅迫並強姦了一名婦女。我們在文末提供了應對ICE搜查的資源,幫助大家瞭解自己的權利,鑑別可疑搜查。
近兩天,ICE加大突襲規模
週日,ICE在芝加哥突襲,包括進入居民家中。來源:NBC
目前大約有1100萬非法移民居住在美國。川普政府聲稱希望首先優先處理大約140萬有最終驅逐令的人和60-70萬被判犯有暴力罪行的罪犯。
從 1 月 23 日星期四開始,ICE 公佈了美國單日逮捕、指控犯罪以及被拘留的人數統計。   
  • 1 月 23 日:逮捕 538 人,拘留 373 人
  • 1 月 24 日:逮捕 593 人,拘留 449 人
  • 1 月 25 日:逮捕 286 人,拘留 421 人
  • 1 月 26 日:逮捕 956 人,拘留 554 人
  • 1 月 27 日:逮捕 1179 人,拘留 853 人 
截至週二下午,自川普就職以來的突襲行動中至少有 4829 人被捕。可以明顯看到,從週日開始ICE加大了規模。
每週三座大城市,但其他城市均“全員出動”
據三位知情人士本週二向NBC新聞透露,川普政府計劃每週在美國三座城市進行大規模移民突擊檢查。其中一位訊息人士稱,此次行動是“全員出動”。
芝加哥的行動於週日開始,紐約市的行動於週二開始,三名官員表示,他們計劃於週四在科羅拉多州奧羅拉進行下一次行動。突襲行動由ICE、美國法警局、菸酒火器和爆炸物管理局、緝毒局(DEA)、聯邦調查局和其他聯邦機構聯合實施。
下週,預計還會有三座城市成為攻擊目標。
以下是發生逮捕事件的主要城市:
紐約市
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參加了週二開始的紐約移民執法行動。
“我們做得對——我們完全按照總統 @realDonaldTrump 向美國人民的承諾去做——讓我們的街道安全……”諾姆在 X 上寫道。
紐約市長埃裡克·亞當斯此後發表宣告,證實紐約市一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
他說:“我指示紐約警察局與國土安全部國土安全調查局和其他聯邦執法機構協調,依法開展有針對性的行動,逮捕一名涉嫌在紐約和科羅拉多州奧羅拉犯下多起暴力罪行的個人,罪行包括入室盜竊、綁架、勒索、持有槍支、持槍威脅、暴力犯罪和其他指控。”
芝加哥
在芝加哥,移民逮捕行動於週日展開。
川普的邊境事務主管湯姆·霍曼(Tom Homan)告訴NBC新聞,在芝加哥被捕的人中,有6人被判犯有嚴重罪行,兩人此前被判犯有謀殺和嚴重性侵犯罪,還有多名是幫派成員。
芝加哥是一個庇護城市,保護尋求公民身份的移民。伊利諾伊州州長JB普利茲克週日告訴CNN,他支援驅逐被判犯有暴力罪行的人,但不同意將目標鎖定在那些守法的人身上,他說:“這些人不是在我們國家制造問題的人,我們需要的是為他們提供一條獲得公民身份的途徑。”
目前看來芝加哥的逮捕人數可能較高,不過華人社群領導人向NBC澄清,唐人街並沒有被突襲。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執行董事 Grace Chan McKibben 說,她的組織一直在回應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和聽到的謠言。
她對NBC說:“中文社交媒體上有很多關於 ICE 突襲的謠言,人們很擔心,他們說會有更多警員,會有突襲。不過實情是,庫克縣警長辦公室每隔一個星期三都會派警員來唐人街廣場。”
此外,洛杉磯、鳳凰城、丹佛、邁阿密、亞特蘭大和德州的很多城市均有突襲行動。有訊息稱,在舊金山和聖何塞也有小規模、針對特定個人的行動。
每天抓捕有配額,守法無證移民或被“附帶逮捕”
政府官員強調,此次打擊行動針對的是犯罪分子,去年,ICE統計稱有大約67萬移民被刑事定罪或面臨刑事指控,其中有些人還在監獄服刑。這些人如果是暴力重罪犯,在定罪和刑滿釋放後,可能符合遣返條件。但人們擔心,守法且擁有各種合法移民身份的移民也可能遭到圍捕,比如恰好出現在目標人物所在的地方,即所謂的“附帶逮捕”。
川普上週五在前往北卡羅來納州視察颶風“海倫”後的洪水恢復工作時對記者說:“我們正在把壞的、冷酷的罪犯趕出去。”
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他說:“這些人是殺人犯。比你見過的任何人都壞。我們要先幹掉他們。”
但是,川普政府的一位高階官員對NBC新聞表示,在27日逮捕的 1179 人中,只有 613 人(近 52%)被視為“刑事逮捕”,也就是暴力罪犯。其餘的 566 人似乎是非暴力罪犯,或者除了非法越境之外沒有犯下任何刑事罪行的人。無證移民被視為民事違法行為,而不是犯罪。但如果非法移民在被驅逐出境後未經許可再次進入美國,則被視為犯罪。
當被問及附帶逮捕時,芝加哥外地辦事處執法和驅逐行動主管山姆·奧爾森(Sam Olson)對NBC新聞表示,這是有可能的。“我們的任務是執行移民法,”他說。“如果有人非法入境,無論他們是否犯了罪,都有可能被逮捕。”
在這樣的“附帶逮捕”中,被ICE拘留的人包括:芝加哥郊區一名在美國生活了近30年的墨西哥老人(據CNN報道);在邁阿密一位嫁給了公民、並正在辦理入籍的女性(據NBC報道);甚至還有一位美國公民。
上週四,新澤西州紐瓦克市一家魚市遭到突襲,老闆和員工告訴CBS新聞,當天早上大約有十幾名 ICE “全副武裝”的特工在沒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況下來到商店,封鎖入口、出口和送貨坡道,要求其員工出示證件,並在沒有出示逮捕令的情況下拘留了幾個無法出示身份證明的人,其中包括美國公民。該市市長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被拘留者之一是“美國退伍軍人,他的軍事證件合法性受到質疑,這讓他蒙受了恥辱”。    
如果說現在從逮捕數字和實際情況來看,突襲行動已經有草率之嫌,那麼,在高層對ICE施加了逮捕配額後,情況只可能更加混亂。四位訊息人士對《華盛頓郵報》稱,上週末,ICE 的 25 個外地辦事處與高層領導舉行會議,由於總統對迄今為止大規模驅逐行動的結果感到失望,要求他們加強“日常行動”,每天逮捕 1200 至 1500 人。他們被告知,ICE每個外地辦事處每天應該逮捕75人,目標是超過去年ICE的行政逮捕數量。管理人員將對未能達到這些目標負責。
根據現任和前任ICE官員的說法,配額命令導致官員為了努力完成配額,更有可能採取一刀切的執法策略,包括逮捕沒有犯罪的移民。
達拉斯前ICE首席法律顧問保羅·漢克表示,逮捕重罪犯需要時間、人力和計劃——比配額所允許的時間要長。
“配額將激勵ICE官員逮捕最容易逮捕的人,而不是那些危險的非公民,”漢克說,他是該機構在達拉斯的首席法律顧問,從2003年到2024年1月負責監管北德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的辦事處。
在芝加哥,華人社群領袖已經擔心所有無證移民都可能成為目標。
芝加哥亞美公義促進中心執行主任 Grace Pai 對NBC新聞說:“你知道川普政府真的難以預測。他對移民說了很多壞話,還攻擊出生公民權之類的事情,這表明他的重點是任何無證移民、沒有合法身份的移民,我們告訴人們,當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持警惕。”
半表演半真實的驅逐閃電戰,目的是激發恐懼
川普的行政命令賦予了移民官員非凡的新權力,取消了禁止移民官員進入教堂和學校等“敏感”地點的限制。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充斥著ICE特工目擊事件,其中包括許多假警報。
在全國範圍內,每天逮捕成百上千名嫌疑人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對ICE行動的關注所產生的心理影響。
在波士頓,福克斯新聞的工作人員現場直播了警察敲門並將嫌疑人從家中拖出來的過程。聯邦政府釋出的大量影片和照片顯示,身穿印有“警察ICE”等字樣的戰術背心的特工將戴著手銬的嫌疑人帶走。
這些媒體亮相併非巧合。熟悉相關行動的訊息人士向 CNN 透露,至少有兩個協助美國移民官員執行搜捕行動的機構已要求其工作人員確保其服裝清楚地代表其所屬機構,以引起媒體的關注。伊利諾伊州總檢察長、民主黨人誇梅·拉烏爾(Kwame Raoul)對CNN表示,“我認為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表演,也認為他們這麼做是為了激怒社群,並向那些想要分裂的人撈取政治利益。”
另一場作秀是用貨機運移民。川普政府週五釋出的照片顯示,美軍將戴著鐐銬的被拘留者送上一架軍用貨機,準備飛往瓜地馬拉。官員透露,每架貨機載有大約80人。
湯姆·卡特賴特(Tom Cartwright)在移民維權組織“邊境目擊者”工作,追蹤ICE的驅逐行動的人,他在X平臺上的一篇帖子中稱這次行動是“荒謬的鬧劇。唯一的新鮮之處在於,把人們放在貨機上運輸,”卡特賴特寫道。他指出,在2024財年,ICE執行了508次飛往瓜地馬拉的驅逐航班,平均載客量為125人。
同樣荒謬的還有在學校進行逮捕。在第119屆國會的首次新聞釋出會上,國會西班牙裔核心小組譴責了川普的指令。
德克薩斯州眾議員華金·卡斯特羅說:“(川普)說他的目標是罪犯,但他只是取消了阻止ICE對學校、醫院和教堂進行突襲的限制。我倒要問問,他認為坐在一年級教室裡的孩子中,誰是罪犯。”
大規模驅逐不可能立刻實現
實施川普的大規模驅逐計劃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移民法庭目前積壓的案件約為350萬起。驅逐新被捕並增加積壓的人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移民法實踐教授斯蒂芬·耶魯-洛爾(Stephen Yale-Loehr)對Vox新聞說,“僅僅出於後勤和財政原因,即使川普政府盡了最大努力,今年實際驅逐出境的人數也不會大幅增加。今年實際被驅逐出境的人數會有所增加,但不會達到數百萬人。”
目前,既要確保邊境安全,又要在美國內部進行大規模突襲的執法能力並不存在。川普想要快速大規模驅逐,但這需要ICE進城大規模搜查,移民法庭審查清理案件,拘留設施有足夠的床位收容移民,這需要大量投資。這筆錢必須得到國會的批准,上週國會已經批准了另一項非常昂貴的移民法案,可能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投入更多資金。
另一個障礙是尋找移民,這可能需要與當地執法部門合作,而庇護城市迄今不願提供這種合作。
即使是那些被ICE圍捕的人也可能不會立即被驅逐出境。川普試圖擴大所謂的“快速遣返”,這樣任何在過去兩年內進入美國的人都可以在沒有移民法官聽證會的情況下被驅逐出境。在川普第一任政府期間,他在2019年也曾推過這個政策,但由於法律挑戰,該政策僅實施了三個月,川普第一任期就結束了。目前該政策也已經再次面臨訴訟。
這些實際的挑戰將使川普難以迅速實現他的大規模驅逐的競選願景。但事實可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公眾如何看待他的議程。
斯蒂芬·耶魯-洛爾教授說:“他試圖做的是一場公關運動,在移民社群中播下恐懼和混亂的種子,並向他的支持者保證,他正在盡一切努力加強移民執法。”
瞭解你的權利
ICE的突襲行動正在全國各大城市展開,甚至包括像新澤西州紐瓦克這樣的庇護城市。移民社群現在格外脆弱,因此也更容易成為潛在犯罪的物件。在北卡州,就有人冒充移民局特工對女性實施了性侵害。
新聞標題:Raleigh一男子冒充ICE官員,對女子實施性侵犯,現已被警方拘捕。來源:WRAL。
無論移民身份如何,您都享有以下權利:
  • 除非 ICE 向您出示由法官簽署的逮捕令,否則您不必開門(這與ICE的逮捕令不同)。
  • 您有權保持沉默——您不必回答 ICE 的任何問題。
  • 您不必簽署 ICE 要求您簽署的任何檔案。
採取措施做好準備:
  • 制定一個安全計劃—— 知道如果您或您的親人被拘留該怎麼辦,準備好您的文
  • 件,包括醫療記錄和移民檔案,並聯系律師。
  • 閱讀、列印並攜帶以下資料,以備參考或在必要時提供給 ICE。

做最好的公號  做更好的自己
電影節專題
昨日更新:
熱文連結:
    2024熱文排行榜:
移民主題:
十夜譚主題:
美國大選主題:
其他:
讀完請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圖片 I 網路
整理 I 編輯 I 渡十娘
清單內容來自 I 詹涓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絡刪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發現 I 家庭 I 樂趣
想每天與渡十孃親密接觸嗎?
喜歡?粉她!
有話想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