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不光考孩子,還考家長的資訊差
最近,有兩條新聞讓我小小震撼了一把,都是有關今年高考的。
第一條是,今年一堆985院校都敗給了有編制的警校:
比如在浙江,672分的周同學被浙江警察學院錄取,而浙江的985大學浙江大學,今年在省內的最低投檔線是664分;
麗水學院只是一所公辦二本,但因為專業有定向培養,所以今年錄取錄取分數也創下了新高,最高投檔是661分,這個分數絕對穩上211院校,

但因為麗水學院有不少專業是面向基層衛生人才定向和師資定向,換句話說就是自帶編制,所以也成了香餑餑。
在北京,北京警察學院男生最高分647分,女生最高分641分,這麼高的分數放著985、211不上,選擇二本警校,當然也是出於對就業的考慮。

這幾年每年畢業一千多萬大學生,但就業率卻很不理想,所以一些務實的家長都為孩子選擇了一條更穩妥的自帶編制的路。
管你985還是211,都不如畢業直接有編制香,都不如有份工作可以一直幹到退休香。這也是這類家長和孩子另僻蹊徑的原因。
根據南周的報道,667分考上浙警的程同學和672分的周同學,她們對浙江警察學院這個學校並無太多感覺,唯一心動的是編制。
因為對於文科專業來說,就業是難上加難,走到高考已經夠捲了,如果四年後考研失敗,再繼續考公考編接著卷,又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倒不如直接一次卷乾淨。
像現在這樣,直接上警校,畢業後參加公安聯考,進入基層公安單位,入職就有編制不用和許多人爭一個崗位,少走很多彎路。
雖然老師也一再提醒她們,上浙大未來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平臺,但對於這些孩子和父母來說,有編制的確定性更讓他們心動。
這種選擇到底對不對?只能說見仁見智,取決於每個家庭對未來的預期和最在乎的是什麼。
第二條,是有人吐槽說今年很多冷門專業都改頭換面,很容易引人誤解。

好多人一看,土木工程居然改名為智慧建造,這也太坑了吧。
但實際上0810就是土木類學科,智慧建造081009T本來就是是屬於土木專業之下的二級專業。

這條訊息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在這個資訊龐雜的時代,想要獲取真實、準確的資訊並不容易,面對過量的資訊,去偽存真過濾出真正有用的資訊,這對於父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的。
尤其是對相關升學政策、報考專業、志願等資訊,必須瞭解的越清楚、越準確才好。
從孩子升入中學開始,對於各種資訊的收集、整理、判斷決定著家長的眼界。
父母對於資訊的掌握和規劃也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求學之路的難易程度。
沒辦法,面對著變動劇烈的大環境,如果想最大可能保護孩子,既不雞得過分,又能給孩子留出空間,讓孩子健康的成長,那大機率就是卷父母了





——
卷父母對政策和資訊的掌握,卷父母對大勢的研判,卷父母的眼界、精力和財力。
也正是這兩條資訊給我的觸動,所以我很想寫寫有關中考和高考的保送政策。
今天的文章先從中考談起吧,其實除了拼裸分考高中之外,還有好幾種方式可以讓孩子用政策優惠“低分”入學好高中!


當然前提是,這些方式都至少要求孩子有中等偏上的成績。如果孩子只有中等乃至以下的成績,這些路仍然都很難走。

校額到校
國家最喜歡看到的事情是穩定,而教育公平就是關乎千萬家庭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家把優質教育資源的部分名額分出來,給到教育窪地,這就是校額到校。
簡單來講,校額到校就是讓優質高中學校拿出不低於總招生計劃人數的50%,將這些招生計劃,劃分到全市各個初中學校,讓這些初中學校的學生都能獲得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有點雨露均霑的意思。
舉個例子。只要符合條件,哪怕孩子所在的初中是個菜中,也可以有10個名額的分配生。那麼只要孩子成績排名是在校內前10,就可以上好高中,不用再跟全市的排名比了。
政策的目的就是抑制優質高中擇校熱,促使各初中學校之間均衡發展而採取的措施。
分配生的招生條件和資格稽核流程,每年都會由當地教委統一發布,家長可以關注當地的教委資訊。
有的地區校額到校會有最低分數線。像北京,校額到校是中考分數不能低於570分(挺低的要求)。有的地方則不設最低分數線。
但是分配生的分數普遍會比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低20-30分。
那可是低20-30分啊,對於一分一檔的中考成績來說,屬實是佔很大便宜了!
所以年年都會傳出有孩子撿漏,以分配生的名額“低分上重點高中”的例子。但是由於高中課程較難,有可能分配生會成為重點高中裡的鳳尾。
咱們那天的文章裡,也有人在評論裡分享——

學習特別好的孩子,一般不會用到分配生的名額,因為分配生其實有諸多限制,比如很多時候不能上高中名校的實驗班。
而學霸們往往是衝著重點高中的實驗班去的,在中考前就簽了名校了。所以這些空出來的分配生名額就有機會留給其他菜校排名靠前的孩子。

集團直升
名校集團化是趨勢,而名校集團又多有高中部。
如果小升初的時候孩子升入了一所不錯的初中,那麼在初二下學期和初三上學期的時候,排名在前30%的孩子一般都會被學校簽下,可以直升本校高中部;哪怕中考成績沒有發揮好,也仍然可以比錄取分數線低10-20分錄取。
相當於提前吃下了定心丸了。
但這個前提,就是孩子小升初得規劃好,必須進入有高中部的集團辦學名校。
不僅僅是北京,各省市這幾年也都在走集團化辦學的路子。
集團直升的好處就是,集團高中可以在分校、成員校中優先篩選成績好的苗子,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集團直升對於學生來說,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集團直升減少了內卷和壓力,一旦鎖定直升高中後,中考分數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還可以拉長高中培養週期、提前學習高中銜接的知識和能力培養,讓高中選科選考有更長的選擇期和緩衝期。
因為是集團直升,對於班型的選擇、去更好的本部或者分校遊學,都是學校會給直升學生的條件。
從對北京這一兩年,集團直升的名額開始大幅增加,而單純以考分升學將會減少。不出意外,未來幾年可能會形成趨勢。從對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任李奕的採訪中可以看出來——


偏科孩子的優選—-1+3免中考入高中
如果說校額到校和集團直升,是給了中等成績孩子的機會,這類孩子不是學霸,但也足夠踏實好學,不用卷中考卷到死,透過“名額到校”和“集團直升”都有機會升入優質的高中。
那麼對於那些偏科、優勢科目和劣勢科目都特別明顯,有一定天賦和特長卻總分不高的孩子——
比如數理化非常優秀,但是文史類差;或者文史類極好,但數學怎麼也學不明白;或者成績平平,但有美術功底;
這類偏科天賦的孩子很容易被中考的蘑菇雲刷下去,那可能就不如考慮“1+3”上高中專案。
1+3專案是北京教改在2016年推出的一項人才培養試驗專案,即初二的時候,提前給予當年初二學生一次升入優質高中的選擇機會,學生在初二年級結束後進入試驗高中,在高中完成初三+高中三年,一共四年的學習。
”1“代表初三一個學年,”3“代表高中三個學年。1+3專案最大的優勢是免中考。
免中考不代表不參加中考,只是中考分數不再作為升學的參考標準。
普通學生在初三這一年要花費大力心力去應對考試,而透過1+3專案的孩子,不用承受中考的壓力,直接就在高中學習初高中銜接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可以更好的備戰高考。
就在今年7月19日,北京教委釋出了關於2024年1+3培養實驗專案的通知,從這份檔案可以看出,無論是從報名條件,招生人數還是從學校數量上來說,都比往年多了很多。

今年一共有76所學校有1+3專案,新增不少學校,新增不少名額,還有反悔的機會。
從今年的1+3專案可以看出來,針對中考過於卷的問題,其實對於中等稍微偏上的娃是有解決思路的。
從目前各個學校公佈的1+3專案來說,也是各具特色的。
比如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徐悲鴻中學這幾所美術特色均要求考要有一定的美術功底,且無色盲、色弱,矯正視力不低於1.0,報名時需提供相關美術作品。
而東城的二十四中1+3專案是以人工智慧為主要培養方向,以大資料運用為基礎,是為強基計劃、高校拔尖人才培養的。

二十七中則是以航空科技創新為主要培養方向,初三銜接,高一基礎,高二實踐,高三檢驗的思路,和高校聯合,為學生配備學業導師和專業導師,學業導師自然不必說,主要是成績指導,專業導師會給學生以航空科技、科技技能和研究專案給予指導。

這是從高中起就有專案和導師指導了啊,從中學起就開始專業定向培養,為航空科技培養人才。
這讓我想起了李飛飛向九年級女生開放斯坦福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專案,都是從初高中開始注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這種學校培養專案更適合那種理科很好,但是有點馬虎,又會因為被文科拉低分數,中考被卷下去的孩子,尤其是男孩。
北京朝陽區的1+3專案也不少,科技、人文、藝術類的方向都有,範圍還是挺廣的。

北京家有五六年級和新初一的孩子,家長們不妨關注起來。
看到這兒,一定會有家長說,這個政策只有北京有,那我們全國其他省市的孩子怎麼辦?
很多地方雖然沒有1+3,但是有中考2+4專案。比如廣州、武漢、鄭州很多地市這幾年都開始了中考2+4模式,就是初中兩年,高中四年,前兩年學完初中課程,第三年開始在高中上銜接課程。
和1+3相同的,是2+4也不用參加中考。只不過2+4的難度,是在小升初就要孩子被選拔上。
至於未來幾年1+3的模式會不會擴大到全國其他省份,也是很有可能的,畢竟北京風向標嘛 ,這就需要我們時刻關注當地的相關政策了。

科技特長生、體育特長生、藝術特長生
這三類特長生的中考優惠政策,是全國各省市都有的。
雖然這幾年高考取消了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需要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但現在各省市的優質高中裡,仍然還保留著藝術和體育類的特長招生。
因為科教興國的戰略,這幾年各類優質高中也大大增加了科技特長生的招生,比如北京科技特長生的數量佔了招生特長生人數的51%!
這種特長生每個學校的招生政策都不一樣,需要家長提前摸清當地好高中的政策,從小學中高年級開始規劃。
比如人大朝陽附的科技特長生,要求在人工智慧、科技控制等領域獲得過區級二等以上獲獎,或者資訊奧賽獲獎。

比如廣東的大部分高中,有的要求學科競賽要獲得市級、省級三等獎以上證書,有的要求獲得全國信奧賽三等獎分數以上,有的要求具備C++三級以上證書。

藝術類和體育類的水更深一些,參加過哪些比賽,哪些證書是學校認可的,可以降低多少分錄取,這都需要家長們提前幾年就著手打聽,準備。

最後總結:利用好資訊差!
學霸的掐尖都是相同的,學普們才需要籌劃各種各樣的路



。
這篇文主要針對的也正是絕大多數的學普。
分析完所有的政策,老母親的第一反應會是“高興”——
中考雖然很卷,但並不是只有靠祼分考高中這一條路,還是有很多機會和選擇,能夠輕鬆一點上高中的。
根據北京中考招生政策來看,往後幾年分配生的“校額到校”和“集團直升”會是未來的趨勢,這兩個政策也是全國各地基本都有的政策,大家可以把握、利用好這兩項政策,因為這是利好於普通孩子的,也是給足了普通孩子機會。
拿“校額到校”來說,哪怕你是在一個鄉鎮中學或者是名不見經傳的菜中,只要你在校內成績排名靠前,就可以以分配生的資格進入優質高中。
而“集團直升”,如果你是集團學校中等偏上的學生,只要透過集團學校內部的直升考試,那麼無論你是在分校還是在成員校,都有機會不透過中考,直升集團學校中的優質高中,不需要在中考上為多得一兩分而卷生卷死,日夜辛勞。
對於總體分數不高但有特長的孩子來說,如果你們那裡沒有1+3、2+4之類的專案,看看能不能規劃走科技、藝術和體育特長生的路線呢?
最後一步,如果以上都不行,考高中又確實有難度的孩子,可以提前查一下當地的中本貫通或者3+2培養模式,選一個朝陽行業的職高和專業,將來也是有很大機率考上省內二本的,未來的機會並不比高中少。這點咱們以前的文章都寫過。
但老母親迴歸理性的第二反應,應該是放棄“既要又要還要的思維”。
因為這些選擇並非是沒有代價的!
比如,分配生雖然低分進了名校高中,但有可能跟不上。最後只是上了個二本的重點高中分配生,大有人在;
比如,1+3專案雖然免中考,但部分學校的一本率和重點本科率並不高;
比如,廣州、武漢、鄭州的2+4專案也不用參加中考,但是在小升初選拔的就已經是最拔尖的那批孩子了。
比如,要是走集團內直升這條路呢?那小升初就必須得進名校集團了。
所以,仍然沒有哪一條路是特別好走的,只能是根據自家娃的情況,選擇當下最合適他的那一條。
我所做的,就是為大家蒐集整理有用的資訊,拓寬大家的思路,為孩子多一種選擇。
因為任何時候,有選擇都比沒有選擇要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