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警方”調查“洗錢”!新加坡金融女精英被步步算計痛失120萬新元

▲ 新加坡眼,點選卡片關注,加星標,以防失聯
接到一個自稱“警方”的電話,你會怎麼辦?2024年底,新加坡一名50多歲的金融從業者簡(化名)就因一通電話,短短一個月內被騙走120萬新元。她以為自己在協助破案,卻不知已落入精心設計的陷阱。
一通電話,開啟120萬新元的噩夢
據亞洲新聞臺報道,2024年12月11日,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珍妮”,她的英語帶著濃烈的新加坡口音,說自己是新加坡反詐騙中心的官員。她告訴,她的身份證號碼被濫用,有人用她的身份註冊SIM卡傳送垃圾資訊。
有些疑惑,但珍妮語氣急切,建議她立刻報警,還“貼心”地將電話轉給了“警方調查員-楊探長”。
“楊”告訴她,他們“查到”大華銀行一位名叫“Serena Chilyn”的分行經理曾利用簡的身份開設洗錢賬戶,並從中抽取了 10% 的佣金。要求簡必須每天透過 WhatsApp 四次向他彙報她的行蹤,並提供銀行對賬單。
簡沒那麼好騙,她對楊的身份提出了質疑。“楊”透過WhatsApp發來一張“警方證件”,騙取了簡的信任,加之簡併不想在這個事情中有所牽扯,只想“配合”警方了事。
騙子預判了警方的預判
幾天後,另一名“Chong探長”聯絡了簡,聲稱是楊的上級。他要求簡從銀行賬戶提取50萬新元,作為“誘餌”協助警方抓捕嫌疑人“Serena”。更離譜的是,他們竟準確說出Jane的存款金額——原來,她已被誘導提供了銀行對賬單。
12月18日至19日,簡按騙子的指示在一家中國銀行開了新賬戶,分9次轉賬18萬新元,每次金額刻意控制在2萬新元以下。詐騙者稱這是“虛擬付款”,不會真的損失。
此時,反詐中心已經收到了警報,而騙子已提前告訴簡,反詐中心可能會打電話告知她銀行賬戶的操作可能存在詐騙行為,簡無需跟警方敘述細節,只需要告訴反詐中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畢竟她已經在協助“警方”辦案了。
等到反詐中心給簡打來電話,說的話跟“Chong探長”告訴她的一模一樣時,簡已經完全相信騙子就是警方了。
到了12月底,他們要求Jane拿出32萬新元現金,親自交給“接頭人”。從市中心咖啡館到街頭,Jane先後四次將現金交給不同的男人來協助“警方調查”。直到2025年1月3日最後一次交付,她已將120萬新元拱手送出。
最後的心理戰
簡併沒有徹底放心,因為騙子告訴她只是虛擬付款,不會真正動她的錢,所以一直在追問自己錢的去向,並告訴騙子她需要這筆錢來還貸。
120萬新元到手後,詐騙者開始“拖延戰術”。他們與簡繼續保持聯絡,並要求她繼續每天在Whatsapp上向他們更新自己的行蹤,讓她耐心等待。

直到1月24日,詐騙者徹底失聯,簡仍然繼續傳送自己的行蹤,直到2月4日,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並向警方報案。

3月14日,她匿名分享了她的遭遇,坦言自己當時身體不佳、工作壓力大,判斷力失常。
“他們就像邪惡的心理醫生,”簡說,“知道怎麼利用你的恐懼和善意。”她以為自己在幫警方打擊犯罪,卻不知自己才是獵物。
冒充官方騙局頻發

這不是個案。2024年,新加坡警方記錄了1504起“政府官員冒充騙局”,總損失高達1.5億新元。50-64歲的中年群體尤其容易成為目標。

Alex丨編輯
Alex丨編審
網路資料整理丨來源
Pixabay、Unsplash丨圖源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閱讀
  • 驚爆!移民局前職員涉性賄賂,刑期或加重!兩名中國女子捲入,一人墜樓身亡
影片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影片號你關注了嗎?
點選下面影片,檢視更豐富的內容!
想第一時間瞭解新加坡的熱點/突發新聞,可關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眾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不失聯。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新加坡眼官網搜尋更多關於新加坡的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