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一年,那場震驚全球的“川普遇刺未遂事件”終於迎來了官方結論。
上週日,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發布了一份最終報告,詳細說明了去年7月13日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競選集會上特朗普遭槍擊源於“一連串本可避免的安全疏漏”。
報告嚴厲批評美國特勤局“紀律渙散”,包括在襲擊發生後未對相關責任人作出開除處理,並指控特勤局在活動策劃與執行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疏忽和溝通不暢。
“我們恐怕永遠都不會知道動機”
2024年7月13日,一名20歲的槍手托馬斯·馬修·克魯克斯在特朗普先生巴特勒集會期間,從附近一棟建築的屋頂向參加集會的人群開槍。一顆子彈擦過特朗普的耳朵,並造成現場集會參與者一死兩傷。

克魯克斯隨即被駐守現場的特勤局狙擊手擊斃。儘管襲擊迅速被制止,但事件引發了外界對現場安保體系質疑:一名槍手究竟是如何繞過重重警戒,接近總統候選人併成功開槍?
一年過去,槍手的作案動機至今仍未被明確查明。國會調查委員會主席蘭德·保羅在一節目中表示:“我認為我們不會知道動機。”他補充稱,雖然自己對政府在其他案件中的透明度有所保留,但這起事件中他相信“他們真的已經盡力了”。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克魯克斯為何想要刺殺特朗普,但CBS新聞曾於今年5月查閱其個人檔案,包括電子郵件、論文和學術記錄,從中描繪出他的一些思想軌跡。

檔案顯示,克魯克斯是一位學習成績優異、熱衷工程學的大學生,同時對聯邦政府和大企業抱有明顯懷疑。
他曾在課程作業中撰寫過涉及特朗普政策的批評文章,其中一篇就曾質疑特朗普第一任期內關於核擴散的相關決策;他也寫過關於前總統喬·拜登的文章,認為《華盛頓郵報》2021年一篇評論有力駁斥了拜登提出的社群大學免費政策。
這些觀點展現了克魯克斯對政治議題的興趣和批判性思維,但卻仍不足以構成對其襲擊動機的完整解釋,所以他暗殺特朗普的真正意圖仍是一個謎。
特勤局被定性為“不可原諒的疏忽”
在最終報告中,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指責特勤局“不可原諒的疏忽、溝通中斷、系統性弱點和有限的問責制”。

報告發現,特勤局在2024年總統競選期間,“拒絕或未滿足特朗普安保人員提出的至少10項請求”,其中一些請求包括更強大的反無人機系統、反突擊小組和現場反狙擊手。
調查發現,在槍擊發生前90多分鐘,就有人目擊到可疑人員在屋頂附近活動;而在槍擊發生前幾個小時,還有人操控了一架無人偵查機,卻未被任何安保力量發現或阻止。

甚至在槍擊發生前的三分鐘,人群中已有人在高呼:“屋頂上有人!”然而,現場安保系統卻未對這一警告作出有效反應,特朗普也並未被建議離開舞臺。
對此,保羅毫不客氣地稱之為“不可原諒的、糟糕的安保措施”。
“是悲劇,更是醜聞”
報告還強調了集會當天當地執法部門和特勤局官員之間因溝通不暢而導致的誤解。
“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發生的事情不僅僅是一場悲劇,更是一樁醜聞,”保羅在報告中表示。“美國特勤局未能根據可靠情報採取行動,未能與當地執法部門協調,也未能阻止這場幾乎奪走時任總統生命的襲擊。”
他進一步批評道,即使在如此嚴重的失職面前,居然沒有一人被解僱……槍擊事件10天后,時任特勤局局長奇特爾在輿論壓力下辭職。特勤局近日才宣佈,當值6名特工被處以10至42天不等的停職處罰。
在保羅看來,這並非簡單的判斷失誤,更是“各級安保體系徹底崩潰”的表現。

針對報告內容,美國特勤局局長肖恩·柯倫隨後發表宣告回應。他表示,特勤局已正式收到最終報告,並將繼續配合相關工作。
他強調,7月13日事件發生後,特勤局認真審視了當日的行動,並實施了實質性改革以解決當天發生的失誤。

更多美國實用資訊
請關注活雷鋒🔽

【往期回顧】

貝爾維尤房產市場要變天? “一地一房”的時代結束了!
🔼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華盛頓州學校新規上線:老師可以直接把學生“請出教室”?
🔼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合併學校,錢還是不夠花!貝爾維尤學區要被“財政託管”了?
🔼 點選圖片檢視原文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屬於原作者
訊息來源:https://www.cbsnews.com/news/rand-paul-trump-assassination-attempt-motive-face-the-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