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協議背後:美聯儲依然大過川普

文丨鄧新華
中美日內瓦談判的結果出來了。大吵大鬧一個多月後,雙方各加10%。還有24%屬於暫停狀態,如果沒談好還會加回來。
是好事嗎?
不能這樣說。畢竟,比起42日前,雙方還是加了10%。美國加的稅,由美國和中國的企業、消費者共同承擔。中國加的稅,也同樣由美國和中國的企業、消費者共同承擔。中美雙方的企業、消費者負擔都加重了。
只能說,這個結果比起145%的離譜稅率來說,算是不那麼糟糕的。外部環境就這樣了,中國經濟能否復甦,就看內需爭氣不爭氣了。
之前美國和英國達成的貿易協議,英方沒有對等地加10%。相對而言,川普似乎給了中國“面子”。或者說,中國似乎“贏了”。當然,雙方企業、消費者負擔加重,其實是雙輸。只是對許多好“面子”的人來說,能令川普做出如此巨大的讓步,似乎是“贏了”。
那麼,川普為什麼會讓步呢?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美國老百姓大部分不贊同加稅。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聯儲,這應該也是川普那裡最重要的考慮。
今年一季度,美國GDP環比年率下降0.3%
川普說,這是拜登的經濟增速,不是他的經濟增速。
川普這話其實沒有說錯。疫情後,美聯儲大放水,拜登時代享受了經濟虛假繁榮,但這筆賬早晚要還的。
但美國老百姓可不管你那麼多。如果真的出現經濟蕭條,美國老百姓肯定怪罪川普,川普和共和黨的選情肯定沒戲。
所以川普一再要求美聯儲降息。
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頭鐵得很。他明確說,川普加稅,導致通脹還會持續,他肯定不會降息。
川普說要開除鮑威爾,但鮑威爾說,川普沒這個權力。事實上,川普確實沒這個權力。
川普只能在社交媒體上痛罵鮑威爾“蠢”。但罵人解決不了問題。目前美國超市貨架上的中國製造快清空了。一旦貨架真的清空,美國物價肯定大漲,降息更加沒戲。
川普無法壓美聯儲降息,就只能自己在稅上做出巨大讓步了。先把物價穩住,然後看能否求得美聯儲降息。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美聯儲主席對經濟的影響力,依然遠遠大過總統對經濟的影響力。
這其實是美國經濟和川普的雙重悲哀。
第一重悲哀:美國經濟管制重重,如果不出現鄧公式的人物,很難改革得動,所以美國政客也好,華爾街也好,遇到經濟問題,總是跪求美聯儲放水。他們的虔誠姿態,不亞於中國農民向龍王求雨。
美國總統是享受不到這種虔誠跪拜的。相反,總統本人也得加入求雨的行列。不說別的,美聯儲不放水,聯邦的36萬億美元債務就夠總統頭疼的。

第二重悲哀:川普有心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他的理念存在重大問題,同時也缺乏改革的智慧和策略。馬斯克的效率部,忙活了幾個月,收效甚微。無論是川普,還是馬斯克,都沒有懂得:改革不能靠單槍匹馬,而是需要彙集力量,尤其是要把地方鼓動起來。具體到美國,最重要的改革就是還權於州。
假如川普懂得改革的智慧與策略,他是有機會做一個比美聯儲更重要的總統的。問題是,這只是“假如”。
說到這裡,我看到阿根廷出現一個令人欣慰的現象,就是各省開始有了減稅的競爭。希望阿根廷的地方競爭越來越多,如此,米萊才可避免單槍匹馬的局面。
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本來有非常強勁的地方競爭,可現在,地方競爭的強度大幅減弱,地方的精力反倒放在了形式主義上。希望能再次放權給地方,使經濟早日復甦。

下面是張老師來到廣州參與的第一個專案,智谷趨勢的每週研判。團隊每週透過萬字調研濃縮出這份高標準的內部研判。
每週一期,為大家解讀全球經濟、政治、商業、資本市場等大事件傳遞的訊號,幫助大家全方位地瞭解宏觀、政策、商業、資本流向、財富機會……
用極簡的語言,彙總當下的重要變化,以及對你的財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張老師這裡拍下的讀者,可以享受199元/年的專享價(原價299),同時額外贈送我們內部研判團隊全年12場閉門直播。
訂閱趨勢研判,張老師帶你消除資訊差。感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