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I團隊越做越累,Agent系統卻越跑越差?

今年開始,多智慧體系統(MAS)在AI領域備受關注,各大廠商紛紛推出包含多種Agent(如CEO Agent、程式設計師Agent等)的解決方案,試圖透過模擬人類團隊協作來提升效率。然而,實際應用中卻發現,這些Agent系統往往存在分工不清、溝通失靈、記憶殘缺等問題,導致專案落地時體驗感極差,甚至比人類團隊協作還混亂。
———— / BEGIN / ————
最近幾年,AI圈颳起了一陣“多智慧體系統”(Multi-Agent System,簡稱MAS)的颶風,彷彿誰要是不搞點Agent互相扯著玩,就跟不上技術潮流似的。
每個大模型廠商都在往裡面塞人:CEO Agent、CTO Agent、程式設計師 Agent、測試 Agent……開會、寫程式碼、交付產品,一氣呵成,宣傳影片堪比矽谷創業紀錄片。
可真到專案落地那一刻,畫風突變:本以為自己在構建一個智慧的數字組織,結果像是在給一群“自帶人格”的角色扔了份糊塗需求書。對話混亂、職責不清、流程重疊、結果瞎編……總之,體驗感很差。
所以這次,我想聊聊:為啥大家一股腦湧向多Agent系統,結果卻普遍撲街?問題到底出在哪兒?能不能修好?值得搞嗎?
分工不清,責任混亂:
不是組隊,而是拉群扯皮
很多Agent系統號稱模仿公司結構:設定角色、指派任務、讓他們“自主討論”。
聽起來合理,做出來像極了一場不知誰負責的群聊。
比如我測試過的一個開源專案裡,CEO Agent和CTO Agent對同一份需求理解截然不同,一個想改產品定位,一個開始寫程式碼。
產品經理 Agent直接跳過需求評審,UI 和前端設計壓根沒同步,結果生成的“產品”邏輯崩、風格裂、功能錯。最後還得我一個個查對話記錄當專案覆盤員。
你以為設了個Title,AI就能照著角色幹事?
不好意思,它們不懂“公司政治”那一套。沒有流程定義,沒有權責繫結,沒有狀態控制,Agent們更像是一群高智商自由職業者,你說的每句話它們都覺得可以“再理解一下”。
現實工作中,我們起碼還知道“誰拍板、誰幹活、誰兜底”。Agent系統可不管這些,能跑任務的就跑,不能跑的也來摻和一句,誰也不管結果。
理解跳脫,溝通失靈:
AI間的協作比人類還難
當我們說“多智慧體協作”,我們其實是希望AI們能像高效的專案組那樣互相理解和補位。
但實際使用中發現,AI之間的溝通經常脫線:同一個詞,不同Agent理解成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傳個文件,沒人校驗格式一致;對流程的假設,從第一步開始就錯了方向。
比如一個Agent剛說“這個功能太複雜了,我們拆成三個子模組”,另一個Agent馬上開始寫“整合測試”,全然不顧這三個模組壓根沒定義完。
這種“對話式幻覺”常常讓人懷疑:它們真的是在“合作”,還是在“平行單機”?
我還發現一個尷尬點:AI太容易自信滿滿地產出“看似對的內容”,哪怕根本沒理解任務目標。你和它說“整理會議紀要”,它會抄錄發言內容、加點總結語氣詞,拼湊出一份“AI風味強烈”的報告——看著格式對了,其實啥也沒記對。
一句話總結:Agent之間並非不聰明,而是“不在同一個頻道”。
記憶殘缺,流程斷鏈:
今天說的,明天全忘了
最大的問題,出現在“記憶”上。
大部分Agent系統還停留在“短期對話記憶”階段,稍微長點的任務流程,它們就開始遺忘關鍵節點。
你剛給開發Agent分了任務,它一轉頭忘了產品說了啥;你指望運營Agent參考歷史資料,它連資料在哪都想不起來。更別說流程中的版本控制、狀態回溯、進度協調——這些在人類協作中靠經驗和習慣維持的東西,AI根本沒機制處理。
一個我測試過的系統裡,文件Agent和審校Agent分工明確,流程也“看似合理”。結果輸出文件三版風格不一致,審校Agent根本沒意識到改的是舊版本,還順手把改錯的內容發出去了,笑不出來。
在政務系統中,資訊遺失、上下游脫節常常是事故誘因。Agent系統照這樣下去,別說提效,很可能反而引爆風險。
所以,值不值得繼續搞Agent系統?
我的觀點是:值得探索,但別幻想它“能立即替代團隊”。
多Agent系統的失敗,並不意味著它沒有前景。它暴露出的每個問題——分工機制、溝通協議、記憶能力——恰恰提示我們,下一步該補哪塊短板。如果未來能透過流程引擎、共享知識庫、角色狀態機等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它依然可能成為AI協作的重要路徑。
但請注意:現在別用它跑核心任務,也別指望它替你搭建完整業務鏈。
它還只是一個“概念產品”。帥是真帥,實用是真不穩。
最後的話
多Agent系統失敗的根源,不在技術力不夠,而在“工程邏輯沒補上”。
協作,本身就是最複雜的工程挑戰之一。從來都不是“多個聰明人湊一起”就能解決的事,更別提AI了。
所以,下次再看到一個Agent協同的Demo別太激動,先想想這幾件事:
  1. 它真的理解目標了嗎?
  2. 它們真在“協作”,還是各玩各的?
  3. 它們明天還記得今天干了啥嗎?
如果這些問題你都沒法回答,那很可能不是系統“太笨”,而是你誤把“AI群聊”當成了“AI組織”。
希望帶給你一些啟發,加油!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陳無用,作者:陳無用
👇 想第一時間掌握AI動態、工具乾貨?掃碼加入共學交流群,一起偷跑不掉隊!
———— / 推薦閱讀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