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VR陀螺 元橋
十五年前,iPhone的問世徹底改變了人與世界的交流方式,並且智慧手機的發展隨之引爆了網際網路,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模式——眼球經濟或稱注意力經濟。
在注意力經濟的商業邏輯下,贏得消費者眼球成為了企業之間非常重要的軍備競賽,試圖抓住消費者眼球的內容也層出不窮。
在極限的技術追求下,人們逐步向三維內容進攻,裸眼3D便是發力方向之一。畢竟自智慧手機問世以來,手機顯示領域幾乎沒有新的突破,都是平面顯示。
十多年前,就有不少企業開始探索裸眼3D顯示屏,華為便是佈局者之一。但由於技術的受限,裸眼3D一直都未發展起來。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今年裸眼3D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在2023年南昌世界VR產業大會上,與裸眼3D相關的內容生態幾乎成為了全場體驗的「焦點」。而從上市的產品來看,不僅僅可以看到裸眼3D手機、平板,還有裸眼3D筆記本、相框等等。
裸眼3D能夠使使用者擺脫對裝置的依賴,直接觀看鮮活的立體影像,在辦公、會議、購物、娛樂、教育、設計、醫療、健康等領域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
現狀:產業鏈陣容擴大,應用全力普及
卡梅隆曾說過:“上帝給了我們一雙3D的眼睛,如果不能享受3D,那將是對上帝的辜負。”《阿凡達》確實也做到了讓3D影片充滿了魅力,不過現今觀影還需要透過眼鏡來實現,裸眼3D則不需要外接任何顯示裝置。對於近視人群來說,相當友好。
更為重要的是,從2D走向3D存在巨大的市場想象空間。如前兩年爆火的裸眼3D廣告,為品牌營銷賦予了新的構思,備受各大品牌的青睞,可口可樂、麥當勞、NIKE、LV、Dior、BURBERRY以及各大影視作品均有加入這一新的營銷模式。今年,關於裸眼3D的廣告牌幾乎遍地開花,北京、廣州、杭州、武漢等地的重點商圈的3D大屏幾乎成為了當地網紅打卡點,甚至帶動三四線城市也開始加入3D大屏。

而在文旅方面,裸眼3D也正在展露身手。2023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中,就在裸眼3D技術上構築了拱宸橋、錢塘江浪潮、荷葉露珠、孔明燈等畫面,躍然於運河之上,形態逼真,向觀眾展示了一場古與今、虛擬與現實的對話。

可以說,2023年裸眼3D正站在飛速發展的關鍵時刻。
不僅廣告、文旅行業看到了新商機,裸眼3D的終端產品也開始陸續上市。在2023南昌VR產業大會上,京東方就展示了一款110英寸8K裸眼3D顯示屏。據京東方表示,這款顯示裝置已經開始邁入商用階段。
與此同時,在2023中國國際資訊通訊展覽會華為無線的展區,華為展示了兩款裸眼3D的產品。一款是7.9寸2K全息相框可裸眼瀏覽3D圖片與動畫;另一款是11寸的3D Pad支援2D/3D切換,2D畫質無損。據稱,這款平板可提供上下60度,左右90度,前後40cm-60cm的最佳觀看區域,使裸眼3D在移動終端顯示更加便捷。
而有的企業則已經開始在智慧手機端內建了裸眼3D屏,還有許多公司也開始積極佈局裸眼3D小屏產品,如宏碁和Leia等。據不完全統計,A股就有18家公司涉及裸眼3D業務。隨著裸眼3D商業化逐漸明顯,跑步入局的企業還在增加。
例如,一些LED顯示屏企業陸續參與了進來,有洲明科技、聯建光電、艾比森、奧拓-創想數維、上海三思、強力巨彩、康碩展、視爵光旭、天馬輝、藍普科技、美亞迪、AET阿爾泰等。
探索:迴歸體驗,裸眼3D離我們還有多遠?
雖然裸眼3D是這幾年才開始被廣泛關注,但裸眼3D並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就曾興起一股三維立體畫熱,基於「兩眼視覺差產生三維成像」。這個原理和裸眼3D很像,算是三維影像發展史中的一個小插曲。
當人們對三維畫面不願僅僅停留在平面圖像時,就會做出更多的探索。在2000年左右,以日韓美為主的顯示屏大廠,就曾推出一系列裸眼3D顯示的產品。例如,2003年夏普推出的RD3D裸眼3D筆記型電腦,售價3300美元。

當時這款產品也曾造成一時轟動,但技術的發展終歸是要回歸體驗,由於超窄的視角和閃爍非常容易造成眼睛疲勞,體驗很差,市場接受度很低,疊加其高昂的價格,裸眼3D顯示終究還是淪為了雞肋,而夏普也在推出這款產品後,退出了美國筆記型電腦市場。
夏普的冒險行為,使市場對裸眼3D的發展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裸眼3D開始邁入沉靜的發展期。2010年之後,光場技術的發展,讓裸眼3D又再次重現了希望。
光場顯示技術的原理是透過記錄光線在三維空間中的方向和強度,以生成可變視點下的三維影像。在光場技術中,光線經過場景中的物體後,會被感測器陣列或透鏡陣列捕捉到,然後記錄下每個光線在三維空間中的方向和強度,得到一個二維的光場圖。這個光場圖包含了從每個位置和方向觀察物體時的所有資訊,可以用於計算出可變視點下的三維影像。

光場採集原理(圖源臻像科技)
在呈現階段,計算機會根據使用者的視點位置和方向,從光場圖中提取出對應的光線,然後透過透鏡陣列將光線聚焦到對應的視點上,生成對應的影像。由於透鏡陣列的作用,每個眼睛可以看到不同的影像,從而實現了裸眼3D效果。

光場呈現3D影像原理(圖源臻像科技)
光場技術的顯示還具有大視場角、自由移動視點等優點,現已商用於教育、醫療、遊戲、娛樂等領域。
近年來,為了讓裸眼3D更加平民化,裸眼3D在終端側落地也越來越多。比如裸視三維智慧膜的突破,在普通智慧手機上只需要覆蓋上三維智慧膜,就能實現裸眼3D觀看的效果。雖然該技術仍是利用雙眼視差及光柵技術原理,但卻讓移動裝置裸視三維行業的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更為重要的是,其成本極低,覆蓋面廣,還有緩解眼睛疲勞的作用,體驗效果很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有業內專家表示,該技術已成為移動設施裸視三維技術發展的趨勢,市場潛力巨大。
此外,在AI、機器視覺、資料壓縮等新技術的發展下,使裸眼3D的傳輸與顯示相比以前更容易實現。無論從應用或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裸眼3D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未來:裸眼3D可期,全球3D生態格局或生變
無論是從技術、內容還是應用生態來看,裸眼3D都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是一條千億級市場空間的想象賽道。
據中研網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3D顯示器出貨量和市場規模預計2.8億臺和830億美元,未來裸眼3D市場滲透率將達到50%以上,預測2026年裸眼3D行業投資規模為10.78億元,其中2021-2026年裸眼3D行業投資規模複合增長率為5.31%。
不過,在熱潮湧動之下,裸眼3D的發展路上仍有許多「攔路虎」。其中,裸眼3D目前最大的需求,仍是解決算力與傳輸所產生的問題,而在成本方面不僅需要考慮大眾的接受度還有企業可正常經營的接受範圍。

為進一步解決裸眼3D技術和產業的共性問題,今年6月初,由中國信通院、TCL華星光電、華為、榮耀、小米、中興等3D領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釋出了裸眼3D產業推進倡議。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對此曾表示,“透過聚合產業資源標準化,將加速推進裸眼3D移動應用和發展,目前,裸眼3D核心技術基本成熟,5G及5G-A的高速率、低延時特點和超強的資料處理能力,可有效發揮裸眼3D感知性、沉浸感、互動性等特點,讓使用者獲得更加沉浸式體驗。”
當整個裸眼3D行業開始運轉,作為3D產業的一個細分領域,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還沒有完全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年輕創業公司仍有機會。只是從目前來看,生產裸眼3D顯示屏存在一定技術門檻,國內外龍頭企業佔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極有可能演變為強者愈強的現象。
但對於整個全球3D生態來說,很多細分領域,還未出現大型企業,整個行業發展的標準尚處於初期。即便全球科技巨頭蘋果、微軟、谷歌等紛紛都加入了這個領域,但整個全球生態格局的競爭也才剛剛開始。對於創新型企業來說,仍能夠分得一杯羹,甚至開啟一輪新爭霸的篇章。
從產業鏈的上下游的格局來看,當產業標準重新被確立,傳統3D行業或會進入下一階段的整合發展,同時伴隨著一些2D巨頭的入局,數年內3D行業或將進入一輪洗牌期。
第一時間瞭解XR資訊
關注VR陀螺官網(vrtuoluo.cn)
VR陀螺的聯絡方式:
商務合作 | 投稿 :
六六(微訊號 13138755620)
尋求免費曝光:
六六(微訊號 1313875562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