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胖東來,物美一天賣了上百萬

“學習胖東來”的風,越吹越猛。在國內超市中屬於“鼻祖”級的物美超市,也放下身段,做起了胖東來的“學徒”。3月21日,北京物美學清路店在全面調改後重新開業。開業首日,這家店迎來了潑天的客流量,銷售額突破了100萬元。物美方面透露,將以這家門店為模板,在2025年內完成全國超過30家重點門店的調改升級。
陽一
編輯吳躍
來源|財經天下WEEKLY(ID:cjtxweekly)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胖物美”一天賣出上百萬

北京海淀區第一家“胖東來”超市開張,迎來了潑天的客流量。
在經歷了40天的調改後,位於學清路的物美超市終於在3月21日掀開面紗。開業當天,它所在的新辰裡商場門口熱鬧得猶如網紅打卡景點,等待進入超市的人群在商場入口排起了長龍。
超市在早上九點半正式開門營業。一位員工說,從七點鐘起就已經有消費者在外等候了。直到中午11點左右,門口的隊伍目測仍有將近200米長。
物美提前預料到了這一情況。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天下》,門店調動了其他區域的員工前來支援,他估計超過了400人。從早上起,物美員工就用欄杆隔開了超市和商場的人流,並在入口進行引導和限流,每半個小時放入大約四五十人。
“更像精品超市了”,這是北京年輕女白領李玉對“胖物美”的直觀感受。她發現,賣場在佈局上整體發生了改變,購物通道拓寬到4米,顧客活動的區域變大了;貨架高度基本和視線齊平,燈光也經過了精心設定和調整,變成了暖色調。
胖東來近年來聲名在外,大多數人都慕名而來。一位頭髮花白的大爺說:“我聽人說胖東來的商品質量好,早上排了半個多小時,買到了胖東來自有的食用油。”趕在“早場”就進入超市的人,很多手中都提著胖東來的自有品牌商品。
物美入口右手邊專門設定了胖東來自有商品專營區,售賣果汁、白酒、礦泉水、燕麥禮盒、食用油、洗衣液等一共68款產品。其中,大部分商品每人限購兩件,附近一直有員工在持續補貨,力保貨架不空。

圖源/物美

不光多了胖東來的商品,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許麗娜透露,這家超市原有商品品類大約為1.4萬支,現在精簡至約1萬支。雖然SKU看似減少了,但在上架的商品中,大約有70%是新增的單品。
這意味著,在橫向上物美做了“減法”,但縱向上卻增加了。例如,原本米麵區會放置幾十種品牌的同質商品,現在被大刀闊斧地精簡掉了。但超市裡還新增了美妝、禮品等原本沒有的品類。在商品結構上,它基本對標胖東來,已達到後者的90%。
擴大的生鮮、熟食、烘焙區,佔據這家營業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超市的一半左右。烘焙區的麵包、甜點都是現場製作,囊括了從瑞士捲到榴蓮千層等網紅單品。胖東來的同款核桃乳酪包,麵糰由胖東來供應鏈直接供給,現場製作的甜品師也在胖東來培訓過。
這也是整個超市最擁擠的區域,幾乎每類熟食都可以試吃,吸引了很多人。“挺大方,炸雞都是整塊給。”李玉開玩笑地說。生鮮區裡,海鮮是現撈瀝水、包裝袋去重,殺魚可以現場切片,超市還為各種春季鮮菜製作、紅酒配餐、火鍋食材的最佳涮煮時間等做了“小貼士”。

圖源/物美

對商品的質量物美超市也做出了要求,比如烘焙產品現場製作,強調不使用人造奶油、植物奶油等;生鮮精肉都是當日售賣、當日出清,蝦仁旁邊還特地貼出了質檢報告。
大多數人對胖東來的濾鏡,是藏在服務裡的“魔鬼細節”。在這方面,也可以看到“胖物美”的努力。胖東來經典的洗手池、放大鏡、手套等服務設施被它原封不動地“拿”了過來,創始人於東來的自傳也在超市裡上架售賣。
在超市內,每個貨架周邊都有1~2位員工補貨、回答問題。每一位收銀員手邊的機器下面,都收納了筷子、吸管、紙巾等,如果顧客買了可即食的商品,收銀員就會主動遞上一份餐具,讓他們可以在店裡食用。
用餐區就設定在收銀臺附近,在這裡,還有茶飲、微波爐、常用藥品、血壓檢測儀、雨具等。免費的紅糖薑茶和量血壓,成為超市內最受歡迎的服務,吸引了大量老年顧客,物美的工作人員守在附近為大家做介紹。
物美學清路店改造專案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天下》,這家門店原本的員工總數是180人左右,現在人數增加到260人左右,增加的員工多是對外新招聘而來,員工的年齡構成更加年輕化,其中不乏擁有本科學歷的。
胖東來令人稱道的服務,建立在“讓利於員工”的基礎上。為了讓員工切實感知到“幸福感”,這家門店的營業時間從此前的8:00~22:00縮短到9:30~21:30,基層員工的平均薪資上漲了50%,最低工資6000元,員工的帶薪年假最低也增加到了10天。
據《財經天下》瞭解,物美這家門店的改造成本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如果算上員工福利,成本就更高了。但許麗娜對此表示樂觀:如果門店的改造得到了使用者的認可,能夠透過這些改變增加商品的銷售額,那麼就能覆蓋這些成本。
物美方面釋出的戰報顯示,在開業首日截至晚上6點,學清路店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00萬元。但接下來,包括李玉在內很多消費者的疑問就是,物美能否將這波流量持續下去,並做得更好?

千億巨頭,為何要學胖東來?

物美早就想“求變”了。


一個多月前,胖東來董事長於東來在抖音上曬出了自己和物美、新東方創始人的合影,並配文“在同一條路上前行的人”。此前一天,於東來等三人一起在許昌胖東來天使城現身,共同逛了食品區、禮品區和酒水區,邊走邊聊,相談甚歡。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初,物美和胖東來的高層就進行過交流。物美集團管理層也表達過,對胖東來的認可,稱它的商品品質、經商環境、顧客購物氛圍和員工的快樂工作狀態給自己帶來了“震撼”。而物美集團在反思自身發展現狀後,必須進行一場全面的自我革新。
去年4月,多點數智和胖東來正式達成戰略合作。現在,物美超市也終於正式啟動了向胖東來“取經”的行動。
當電商渠道衝擊線下零售、實體經濟趨於時尚化、年輕化和網紅化之後,大賣場的“老化”顯得更加突出。物美已經“三十而立”,無論運營模式還是品牌調性,都到了該變的時候。

圖源/物美

從1994年在北京翠微路開出第一家門店起,到今年物美恰好邁進了開業第31年的門檻。成立之後,物美透過收購、重組等方式,不斷擴充自己的零售生態,將美廉美、百安居、新華百貨等品牌收歸旗下。2019年,物美集團以149億元收購了“德國超市之王”麥德龍中國80%的股權,向會員店渠道拓展。
現在的物美集團已經是一家龐大的商業聚合體,官網資訊顯示,物美集團在全國擁有超過1800家業態門店,年銷售規模超1000億元。
縱橫華北市場數十年,“物美系”相關公司一直沒有放棄在資本市場的探索。多點Dmall早在2015年就已問世,為本地零售行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三度衝刺港交所後,公司以多點數智的名稱於去年正式登陸港股。與此同時,同為“物美系”一員的麥德龍供應鏈,也走到了港股的大門口。
物美系龐大商業鏈條中,核心始終是物美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就連多點數智和麥德龍供應鏈營收的大半江山,也由它撐起。
但零售大賣場行業的挑戰,在近年來加劇了。2024年上半年,在13家超市上市公司中,只有5家實現了營收的增長。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傳統超市正面臨到店消費客群持續流失、商品差異競爭逐步缺失和門店運營成本不斷增長等核心挑戰。
焦慮感瀰漫在整個行業,物美自然也無從避開。麥德龍會員店在成都、上海等核心城市的門店,近年來也接連關閉。
北京學清路門店重新開業前,物美方面就坦言,在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等很多方面,包括商品結構、賣場環境等,物美此前還存在很多不足。
國內零售大賣場發展的最大壓力,不是來自於彼此之間的競爭,而是傳統商業模式受到的挑戰:線上、線下結合的營業模式,以及折扣店等新業態的崛起,都衝擊著線下賣場;與此同時,以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為代表的倉儲式會員超市異軍突起,在國內零售市場上迎來了春天。
但國內超市中還有一個特例,就是胖東來。
2022年左右,胖東來迅速在網路上走紅。中國連鎖經營學會發布的《2023年中國連鎖Top 100》榜單顯示,胖東來以13家門店創造的107億元銷售額,排名第46位。2024年,胖東來集團累計銷售額達到了169.64億元。
作為區域性企業,胖東來選擇了深耕本地市場,並沒有向全國市場擴充套件。但作為一家至今也沒有走出河南的地方性超市品牌,卻能創造出這樣的業績,也恰恰證明了它的增長能力。
在去年年底,盒馬創始人侯毅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曾提到,對於中國的超市來說,學習山姆會員店這樣的倉儲超市太難了:它們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建立起了全球供應鏈,“沒有企業敢和山姆競爭”。既然如此,“學習胖東來好榜樣”就成為了一種潮流。
“物美的變革是勢在必行的,只是不知以什麼樣的契機來推動。在零售業的調改裡,最需要重視的就是線下運營體系和服務的提升。但這個在之前卻成了被忽視的一點,大家紛紛去加強線上模式,和電商平臺去競爭。”百聯諮詢創始人、零售電商分析師莊帥說,胖東來的“走紅”就恰好成為了這個契機。
作為國內超市業的“鼻祖”級企業,物美也彎下腰來,做起了“後輩”胖東來的“學徒”。
這不是北京首家“胖東來”版的超市,永輝超市自主調改的門店已於去年開業。物美相關負責人坦言,物美的員工也去學習過改造後的永輝超市,整個培訓過程得到了永輝超市和胖東來的指導與幫助。但是,他也強調,它們之間並不是競爭關係。

圖源/物美

物美選擇學清路店作為改造的第一站,除了它鄰近多家大學,周邊居民購買力較強、對新生事物接受度較高外,也有著和其他北京“胖東來”版超市互補的考慮——能夠填補北京海淀區的空白。
但另一個問題也擺在了胖東來“學徒”們的面前:透過“模仿”,它們真的能復刻成功嗎?

胖東來的“學徒”,好不好當?

從去年開始,包括永輝超市、步步高、中百集團,都先後拜入胖東來的門下。


永輝超市的調改曾受到外界的密切關注。去年,在胖東來的幫助下,永輝超市在全國範圍內“爆改”了41家店。今年以來,永輝超市又公佈了兩批調改門店共44家。
永輝超市在北京自主調改的首家門店——石景山喜隆多店恢復營業首日,吸引了超5萬人進入超市,單日銷售總額達到170萬元,超過調改前日均銷售的6倍。永輝方面披露,開業3個月內該店銷售額已突破1.2億元。
鄭州信萬廣場店是永輝超市被胖東來“幫扶”的首店,去年6月重新開業後首日銷售額達188萬元,較改造前增長13.9倍,當日客流超1.2萬人,是調改前的5.3倍。之後,雖然門店熱度出現了下降,但從整體來看,調改後門店的銷售額較之前有了較大提高。
但這並不意味著“爆改”就能立即實現“逆天改命”。自2021年起,永輝超市4年內累計虧損已超94億元。最新公告顯示,永輝超市預計2024年歸母淨利潤為-14.0億元;扣非淨利潤-22.1億元。公司承認,2024年的經營情況相比2023年並未明顯改善。其解釋稱,原因一方面是受制於零售行業的整體挑戰;另一方面則是戰略和經營模式轉型帶來的前期陣痛。
其他胖東來的“學徒”,成績也各有不同。步步高年初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其2024年預估實現歸母淨利潤8.6億~12.6億元,同比增長145.54%~166.72%,扭虧為盈;雖然其扣非淨利潤仍然預計虧損7.6億~11.2億元,但實現了同比減虧31.35%~53.42%。
中百集團釋出的財報顯示,其2024年第三季度營收為24.2億元,同比下滑15.83%,淨虧損達到1.9億元,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胖東來究竟好不好學?鏡子總有兩面。“不走出河南”的胖東來,增長迅速的另一面,就是它在小規模上實現高度精細化的管理,從而保證服務和商品質量的高水平。因此,胖東來自己也在有意控制規模。2021年,於東來自己就在社交媒體上寫道:“許昌超市5年內不允許超過30億元銷售規模、10年內不允許超出40億元銷售規模……”
此外,從模式上來說,胖東來採用的是“自選+自營”兩種方式。胖東來的採購團隊從品質商品及消費者偏好出發,自主選擇合適的商品放到門店中,改變了傳統超市向供應商“收租”的方式;同時它和上游供應商合作定製、生產自有品牌的商品,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毛利率。
這意味著,調改的超市需要調整、重塑供應鏈,墊資做自有品牌、提高員工待遇。但很多“學徒”都是規模化的大型連鎖超市,數千家門店管理和調整的難度,也絕不是胖東來能比的。
在莊帥看來,國內商超們是學山姆還是胖東來都沒問題,但要認識到改變的本質。“實體店的重點,還是要聚焦線上下運營體系的打造和服務體驗上;另外,就是做到供應鏈體系的差異化,以及自有品牌的打造,這才能去和同型別的零售商或電商平臺進行競爭,獲得差異化優勢。”
他認為,還有關鍵的一點是企業文化的打造,不能照搬胖東來。“零售業近三四十年的發展,經歷了從70後到00後將近四代人。對不同代際人群來說,企業管理激勵機制、流程等都有不同,企業需要去找到自己的方式。”
去年6月底,胖東來也突然宣佈,接下來將陸續停止向幫扶企業輸出胖東來的自有品牌商品。於東來也在去年明確表示,從2025年起不會再抽調團隊去門店實地幫扶。這意味著,想要學習胖東來的企業,必須要自己走路了。

圖源/物美

物美也在進行屬於自己的探索。調改期間,門店安排所有的員工分成四批,相繼到胖東來進行現場培訓,店內的每個人至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從商品陳列到服務的細節,都進行觀察和學習。連門店的佈局設計圖紙,也是每個版本都拿到胖東來去請教、修改,最後在北京由員工們佈置落地。
物美自有商品也在調改門店內銷售,但它們並沒有專門分割槽,而是“隱藏”在了貨架之中。物美方面對《財經天下》解釋,更希望透過消費者的市場認可度,來對產品進行檢驗。對於這次調改,物美沒有給門店設定KPI目標,以鼓勵員工去仔細思考,如何為顧客進行更好地服務。物美方面透露,將以這家門店為模板,在2025年內完成全國超過30家重點門店的調改升級。
線下零售業轉型的過程中,胖東來或許是個借鑑的優秀物件。但學胖東來容易,做胖東來難。所有變革的商超,也都必須擺脫對胖東來的依賴。
(文中李玉為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