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80%訂閱這個號的留學生 都考上了世界前100名校

春節,本該是閤家團聚的日子,然而一則突如其來的噩耗讓無數網友陷入震驚與惋惜——48歲的中國臺灣籍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不幸去世。這一事件迅速點燃中文網際網路,#大S去世#的話題閱讀量突破30億,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然而,這場關於生死的討論,並未真正停留在對生命的敬畏與悼念,而是迅速異化為一場流量狂歡。

而在這場輿論風暴中,一個核心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到底是誰害死了大S?

2025年2月4日,大S去世多條相關話題仍然處於前幾位
01
日本醫療體系之惑:發達國家的醫療,為何救不回一條生命?
Collegedaily
大S的去世,帶來了對日本醫療體系的普遍質疑。按照公佈的時間線,她的家人共三次送醫求助,然而她最終仍因流感併發肺炎搶救無效去世。日本的醫生到底做了什麼? 這成為無數網友心中的疑問。

許多在日本生活、工作的華人紛紛分享自身經歷,揭露了日本醫療體系“佛系放養”的現實:
-
有人高燒 41 度,救護車送達後,醫院讓其在車上等了1小時,最後被送到某醫院藥房門口,等到第二天藥房開門,自己買藥回家。
-
有人拔智齒,約 CT 等 1 個月,拔牙再等 1 個月,整個過程拖了 3 個月。
-
有心臟問題去醫院,醫生讓第二天再來,檢查結果一週後才能拿到,病人據理力爭,才勉強開了點藥。


截圖來自@小紅書
02
日本醫院呼籲完全沒藥建議回家
Collegedaily

03
流感到底有多可怕?基礎病成致命殺手
Collegedaily
流感,也稱為流行性感冒,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它通常表現為突然發病,伴隨著高燒、頭痛、全身肌肉疼痛、疲勞以及輕微的呼吸道不適。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流感會自行好轉,但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肺炎、腦膜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

儘管流感在很多人眼中只是“小病”,但實際上,它每年都會奪去全球數十萬條生命,尤其是對本身就有基礎病的人群而言,流感可以成為“致命殺手”。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2025年初,日本已有超過900萬人感染流感,但住院人數僅為1308人,死亡率極低。然而,大S為何會成為其中之一?

她生前曾公開表示,自己體質虛弱,甚至生孩子時因麻醉劑量問題而出現癲癇發作。因此,當她感染流感後,身體免疫系統可能難以抵抗病毒,最終引發肺炎。而肺炎如果不及時干預,就會迅速導致血氧下降、多器官衰竭,進而無法救治。
這也提醒所有人——流感不可輕視,特別是身體本就較弱的人群,早期治療至關重要。當出現高燒不退、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時,絕不能等到病情惡化才去求醫。
04
汪小菲的悔恨:愛與遺憾交織的最後告別
Collegedaily
大S的去世,不僅讓無數粉絲感到惋惜,也讓她的前夫汪小菲陷入深深的痛苦。
繼將社交平臺頭像換成黑色之後,2月4日,汪小菲在一條與大S共同參加的綜藝節目相關影片的評論區,留下了幾條訊息,先是寫道“老婆,我好想你”,後來又改成了“我好想你”。


隨後刪除,又釋出評論:“死的人應該是我”。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汪小菲已清空賬號中的商品櫥窗,此前顯示商品櫥窗中有109件商品。

當前截圖

此前截圖
曾經的恩怨在這一刻似乎都不再重要,留下的,只有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汪小菲的悔恨,也讓人不禁思考:如果當初她沒有去日本,如果她能在國內就醫,如果她能更早接受積極治療……她是否還會活著?
然而,世界上最無力的詞彙,就是“如果”。

2010年,大S與汪小菲步入婚姻殿堂,2014年產下女兒小玥兒,2016年又生下兒子希箖,婚後的徐熙媛漸漸淡出銀屏,2017年,產後復出,在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中擔任嘉賓。

汪小菲、大S和兩個孩子(圖源:南方都市報)
2021年,大S與汪小菲官宣離婚,2022年與韓國藝人具俊曄完成了結婚登記手續。
汪小菲和馬筱梅在2023年9月相識,2023年12月跨年定情,2024年3月汪小菲求婚成功,同年5月登記結婚。
據媒體,大S去世噩耗傳出後,記者聯絡了具俊曄,對於“還好嗎”的慰問,具俊曄在電話另一端悲痛表示:“我不好。”並向記者證實大S死訊不是假新聞。

徐熙媛與具俊曄
05
大S的猝死,卻成了全民狂歡和流量控制下的“哀悼”
Collegedaily
當我們在熱搜裡哀悼大S,網際網路卻在用她的死亡製造著另一場流量盛宴。
名人的離世,本應是一場悲劇,可在網際網路時代,它卻成了另一種荒誕的消費狂歡——
-
她的電子病歷,在網路上瘋傳,真假難辨,連隱私都被消費殆盡。
-
AI合成的“臨終語音”播放量破億,彷彿一場後現代“靈魂復活”實驗。
-
“大S朋友圈遺物”被炒作,甚至連追思會的門票都被炒成天價。
弔詭的是,死去的大S,似乎比她生前更“紅”了。
葬禮還沒辦,十八線網紅已開啟“地獄級蹭流量”模式——有人直播哭喪“姐姐帶我走吧”,被網友懟到刪號:“姐是去天堂,不是去拼多多砍一刀!”某過氣女星曬合照配文“永遠懷念”,轉眼被扒三年前點贊大S黑帖,評論區秒變打臉現場:“姐,墳頭蹦迪記得關定位啊!”最讓網友氣憤的是前婆婆張蘭蹭熱度立馬開直播賣貨,結果被網友罵到關閉直播間。

粉絲眾籌的“元宇宙追悼會”門票,在10分鐘內售罄……當死亡也可以被精準營銷、商業變現,是否意味著我們已不再敬畏生命?
在精準演算法的推動下,社交媒體不僅沒有讓我們更接近死亡的真相,反而讓死亡變成了流量驅動的噱頭。 熱搜上的“測測你的肺炎風險”廣告精準投放,將集體哀悼異化為一次精準營銷,我們該為這種“創新”點贊,還是為之悲哀?
06
我們如何面對死亡?讓生命迴歸生命本身
Collegedaily
大S的離世,或許揭露了一個更殘酷的現實——現代社會已經不再尊重死亡。 在這個資訊狂歡的時代,每一次名人逝世,都會變成一場話題盛宴,而不是一場真正的哀悼。
我們在社交媒體上點燃電子蠟燭,卻對身邊真正的生死熟視無睹;我們能背誦偶像的星座血型,卻記不住自己親人的生日;我們能沉迷於關於死亡的流量狂歡,卻很少去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
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說:“真正的死亡,是被遺忘。” 可如今,死亡不是被遺忘,而是被利用、被包裝、被營銷,甚至被標上價格售賣。
真正的尊重死亡,或許不是在網上敲下“R.I.P”,而是讓死者回歸死者,讓活著的人珍惜每一天。
當“大S去世”霸榜熱搜時,我們是否該暫時關閉手機,去看看身邊的親人,去擁抱愛人,去聆聽風穿過樹葉的聲音?
或許,生命的真諦,不在熱搜的狂歡裡,而在每一個真實的、未曾被演算法支配的當下。

歡迎加入留學生家長群

-
申請材料太多,難以理清?
-
選校迷茫,不知如何權衡?
-
想了解更多國外教育資源?
-
不知道如何規劃留學申請?
面對這些問題,您是否也曾感到過困惑?作為一站式的留學教育資訊平臺,我們為您量身定製了專門的留學資訊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