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spark創始人景鯤:AI讓未來變成3天工作制,開啟VibeWorking時代

隨著 Andrej Karpathy 的一條推文,Vibe Coding(氛圍程式設計)成為當下 AI 應用的一股新潮流。它強調沉浸於氛圍,擁抱一切可能,忘記程式碼的存在。你無需寫一行程式碼,甚至不必知道什麼是程式碼。
它的出現,為 AI 應用打開了另一種可能。Vibe Coding 改變的不只是工具的使用方式,更是人與技術互動的心態。但這或許只是開始。如果這種輕鬆自然、以語言為核心的互動方式,能夠深入滲透進日常工作,會發生什麼?
Genspark 創始人景鯤給出了他的答案。「這聽起來也許有點瘋狂,但我相信,AI 將逐步推動社會進入每週 3 天工作制。而這一轉變,會由一場我稱之為 Vibe Working(氛圍工作)的運動開啟。
從 Vibe Coding 到 Vibe Working,是一次對工作的重新定義。正如 Genspark CTO 朱凱華(Kay Zhu)在面向企業技術決策者的 VentureBeat Transform 大會上所說:「我們的願景很簡單,我們想把 Cursor 帶給開發者的體驗帶到所有人的工作空間中。」他們希望,不只是程式設計師,每個人都能擁有一種更自由的工作狀態。
在現場,朱凱華展示了 Genspark Super Agent 如何打破既有的工作流。他讓 Genspark 給 VentureBeat 創始人 Matt Marshall 打了個電話,請求將自己的演講時間調到吳恩達(Andrew Ng)之前。「這種電話我不太想親自打,所以我就讓 Agent 去搞定。」他笑著說。
24 人團隊,0 元廣告投放,10 週上線 8 個主要產品,45 天實現 3600 萬美元 ARR,Genspark 的快速增長說明:自主智慧代理平臺已經走出實驗室,具備了商業可行性。
繼《Genspark 創始人景鯤分享:看見 AGI 的到來》之後,景鯤又陸續釋出了三篇題為「Seeing AGI」的思考,談 AGI 如何到來,人類該如何應對,以及如何構建 AI 原生團隊。這些內容都聚焦在人與 AI 的關係。而第四篇,則落在一個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觀察上:AI 正在改變的,不只是我們能做什麼,更在於我們對「工作」本身的感受。
他相信,只要人類保持創造力和學習的心態,就能完成許多以往無法完成的事。一如 William Gibson 所說:「未來已至,只是尚未均勻分佈。」誰先邁出那一步,誰就更早感受到未來。
以下為第四篇真格編譯全文:
Genspark CTO 朱凱華在 VentureBeat Transform 大會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承受了很多年工作壓力。每當感到吃不消,我就會安慰自己:這些壓力是有意義的,啃下難題能讓我變得更有創造力。這是我對抗壓力、保持動力的一種方式。
但在過去一年半里,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隨著我開始越來越多地與 AI 協作,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過去那套心理建設了。並不是我在刻意逃避壓力,而是因為工作的感受真的變了。我不再那麼繃著了,和 AI 合作更像是與一個搭檔一起做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變得更輕鬆、有趣。
這種轉變就是我所說的 Vibe Working。我相信,這樣的體驗變化,預示著人類與 AI 協作方式的一種進化。
什麼是 Vibe Working?
想理解什麼是 Vibe Working,得先從 Andrej Karpathy 對 Vibe Coding 的定義說起:「完全沉浸於氛圍,擁抱指數式變化,忘記程式碼的存在。」
他說的是一種全新的程式設計方式:不再執著於控制每一個細節,而是順著 AI 的能力往前走,接受它的建議,不再逐行審查,而是透過對話讓它自己修錯、調整,而不是親自去除錯每一個 bug。
我逐漸意識到,這種狀態已不止於程式設計。Vibe Working,是當你把這種心態帶入各類工作場景時發生的轉變,無論是戰略、設計、寫作、分析,還是規劃。它的本質,是你不再覺得一切都要由自己掌控,而是把任務真正交給一個超級聰明的搭檔,然後開始享受彼此協作的過程。
這時,你已經不是在「使用 AI 工具」了,而是在即興共創,就像一組即興演奏的樂手,或是一支默契配合的運動隊。你輸出的成果是鮮活的,因為它不是按部就班地執行,而是在真實的創造中自然生成的。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情緒上的轉變。傳統的工作更像是一場與阻力的對抗,要咬牙克服層層障礙,迫使自己找到解法。而 Vibe Working 是乘風破浪,順勢而行。一次工作下來,你不是被掏空的,反而充滿能量;不是如釋重負,而是真正感到興奮,因為你享受了這個創造的過程。
我如何走向 Vibe Working
對我來說,走向 Vibe Working 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023 年初,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在用 AI:寫郵件、總結文件、回答具體問題。這些用法還只是把它當作工具。
真正的轉變,發生在我們開發 Genspark 的 AI Slides 功能時。做 PPT 一直是個費時費力的工作:花好幾周查資料、學習新概念、提煉觀點、寫大綱,最後還要請同事幫忙美化頁面。
但第一次用上 Genspark Super Agent 的 AI Slides,我完全驚住了。它能自動查閱多個來源、生成有說服力的內容、設計出完整且專業的視覺呈現,全都一氣呵成。它獲取資訊的廣度遠超我,設計出的風格是我不會做的,提出的觀點我從沒想過,卻直擊要點。原本幾周的工作,現在只需要 5-10 分鐘。
這種心理上的轉變很深刻。我原本心裡想的是:「這不夠好」「有錯」「也就一般吧」。但慢慢變成了:「這也太強了吧」「這比我自己做得好多了」「那我以後還做什麼呢?」
那一刻我意識到一個很本質的人類心理:當我們還沒被機器超越時,會本能地挑毛病。但一旦它的表現明顯超過我們,我們的反應就會變成一種更深的自我質疑:「那我還能貢獻什麼?」
從那之後,一切都變了。當我真正承認 AI 在很多方面確實更強,我不再抗拒它,而是開始順著它往前走。那一刻我甚至感到身體都放鬆了。我們之間的關係,從「人和工具」變成了真正的協作。我進入了 Vibe Working 的狀態。
我開始想,當結果不如預期,往往不是 AI 不夠好,而是我給的上下文還不夠清晰。好的 AI 協作,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靠的是清晰的溝通。
這種轉變讓我心理更輕鬆,身體更有勁,效率也更高。
這種變化並不只發生在我身上。整個 Genspark 團隊都經歷了類似的心理躍遷。我們現在幾乎每週都在釋出新產品,有 80% 的程式碼是由 AI 寫出來的。反直覺的是,AI 做的事情越多,我的壓力反而越小,效率也指數級上升。
我相信,這樣的轉變很快會成為共識。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都會經歷這場心理上的轉折,重新體驗工作的意義。
Vibe Working 的四個階段
透過大量實踐和對團隊變化的觀察,我總結出人類與 AI 協作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懷疑中的使用
我們提問,AI 回答,但下意識地挑毛病。腦子裡反覆的是:「這不夠好」「有錯」「也就一般吧」。我們依然牢牢掌控方向和決策,不斷質疑 AI 的輸出。這是大多數人的起點,也是很多人被困住的階段。不是因為 AI 不行,而是我們還沒真正承認它的能力。
第二階段:高效的任務交付
我們開始把具體任務交給 AI,自己則負責整體策略。但我們仍是從「上對下」的角度來用它。這種協作方式確實提高了效率,也保留了傳統的工作分工,但我們仍在用管理者的思維,而不是共創的心態,自然也難以釋放 AI 的指數級潛力。
第三階段:流動的協作
真正的心理轉變從這裡開始。我們承認,AI 在很多方面已經遠超我們,於是放下控制,與它順流而行。協作變成了真正展開的對話,AI 會挑戰我們的假設,我們也會回過頭提問。我們的心態開始轉變:「結果不好,十有八九是我沒用對。」這一刻,我們進入了 Vibe Working 的狀態,壓力也隨之緩解。
第四階段:創造性的共生
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我們與 AI 即時共創,你一句我一句,不再計較誰先想到哪個點。工作結束時,我們感到的是興奮,而不是疲憊;是能量,而不是解脫。傳統意義上的「計劃」消融了,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湧現式創造。那些方案是活的,因為它們來自真實的協作,而非事先寫好的程式。一旦體驗過這種狀態,傳統的工作方式就會顯得緩慢又受限。
如何更快進入 Vibe Working 狀態
真正的障礙從來不是技術,而是心理。大多數人對待 AI 的方式,還是像在對一個助手發號施令。但 Vibe Working 的轉變,發生在你開始把 AI 當作一個聰明的同事來看的那一刻。
從小事開始,不必一上來就讓它參與你最重要的工作專案。你可以先嚐試用 AI 寫一份報告,或者做一頁 PPT,全程只通過提示完成,不手動修改。
也可以更坦率地表達自己的困惑,透過多輪對話補充上下文。與其問「我該怎麼解決 X」,不如說:「我在試著理解 X,但我對 Y 有點模糊,也擔心 Z。」
神奇之處往往就在這裡。當你不再只求答案,而是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說出來,AI 才真正開始與你共創。
別再抱著「測試」的心態,把 AI 當成一個隨時要你打分的工具。也別指望一條 prompt 就搞定一切。不如換個思路,把它當作一個超級聰明的同事,一起持續對話、不斷打磨。
試著去想:「AI 是我聰明的搭檔,它需要的是上下文,而不是讀心術。」
我想坦率地說,我寫這組文章不是為了推自己的產品,只是想真誠地和朋友、同行分享我的感受。但我也必須提一句:截至目前,Genspark 是唯一一個真正支援代理式(agentic)全流程協作的平臺。前提是你願意放下舊有的工作習慣,真正投入進去,去體驗我所說的這種狀態。
越早跳出舊有心態,越早收穫真正的高效與從容。
最後想說,我們正在見證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湧現。它本質上不同於我們過去習慣的那種壓力驅動、不斷內耗頻繁的狀態。
Vibe Working 不只是提升效率,更是幫你從工作中拿回時間與鬆弛感。那些原本被工作吞掉的時間,你可以用來陪伴家人,或投入真正讓你熱愛的事。
這種轉變已不可避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