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年度圖書第一,只是踩中風口?

《法蘭西特派》
博爾赫斯曾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可如果我們真的從零開始,來建造一座圖書館,“天堂”,是否註定是被現實打破的幻象?當文化理想遇上骨感現實,圖書館的質量是否註定打折扣?
面向公共的開放的圖書館,要如何在專業性與普適性中,找到平衡?在資訊碎片化、媒介數字化的當下,看似“過時”的圖書館還能發揮什麼作用?
有聲書《世上為什麼要有圖書館》已在看理想App上線。
來自陝西科技大學的文學教師楊素秋,因為一次在文旅局掛職的機會,開始主持一座圖書館從無到有的建設工作。她發現,招標、裝修、書籍編目……這些看似流程清晰的建館過程,其中居然“學問”重重。
當“讀書人”成為既定規則的“闖入者”,理想與現實發生激烈交鋒,她將如何周旋其間,並創造更多書籍與人相遇的契機?
這一次,讓我們與“公共選書人”楊素秋一起,回到故事現場,看一座圖書館,是如何從一張張書目清單裡拔地而起。

🔖🛎

👆點選進入看理想小程式
講述|楊素秋
平常我在高校教書,有一個偶然機會,我到西安市碑林區文化旅遊體育局掛職,做副局長。剛去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懂,比如檔案上的“閱”“閱處”“閱示”,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再比如說,乘車、合影、發言,都有各種各樣的規矩,我不明白,所以鬧了笑話。
接下來,我開始面臨權力的誘惑。我接到一個任務,要為碑林區興建一座公共圖書館。很快,我就被好多商人包圍了。他們會在半夜給我打電話,悄悄地和我商談如何和我交換利益。
我抵擋了他們的攻勢,然後,我決定自己來為圖書館編一份書單。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於是我求助了我的五十位朋友,請他們來幫忙。
他們當中有攝影師,有漫畫迷,有書法教師,有人工智慧專家、植物生態學家,還有哲學家等等,所以他們給我的書單就特別豐富。
就在我躊躇滿志,準備按這份書單招標的時候,我卻再一次與權力交鋒,差點沒把這份書單保住。
後來,我把這段經歷原原本本寫成了書。這本書是紀實文學,因此書裡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真實的。寫之前,其實我也猶豫,因為有些題材比較敏感;可是編輯一直勸我說,儘量放開寫,後期會有人替我把關的。
最終,這本書幾經刪減才出版。出版之後,老有讀者評論說:“這是可以寫的嗎?”還有讀者追著我,問我要那些被刪除的文字。當然,我沒有給他。
《法蘭西特派》
我這本書主要有三條線索:主線就是我如何建設圖書館一磚一瓦的詳細過程,輔線寫的是我到一個陌生環境中的磨合和變化,以及我的五十位朋友幫我編寫書單的故事。
他們推薦了哪些書?推薦的理由是什麼?書籍怎樣改變了他們的人生?相信大家聽到這一部分,也會捕獲自己感興趣的書單。
這本小書是2024年1月出版的,記錄了我這個教書匠從高校到政府大院裡掛職的365天。這本書像是掛職日記,但又不像工作日誌那麼嚴肅。而這建一座圖書館的故事,彷彿升級打怪,我希望它既是認真的,也是有趣的。
過了不久,網上開始有了一些負面言論,有人就跟我說,你快去看,網上有人攻擊你,然後還補一句,你別生氣,“黑紅”也是紅。其實我覺得,問題不大。
我們從小參加比賽,總是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我的這本書,既然收到了許多過分褒獎的溢美之詞,現在有攻擊之詞,正好形成一個對沖。
在我看來,作者最需要看的,是那些不高不低、處在中間的評論。說實話,這些“中間的評論”有點像砂紙,摩擦著我的皮膚,讓我感覺稍微有點刺痛,但是我又得忍痛去看,人家說的好像也有那麼點道理。
同時我也看了國內其他作者出版的非虛構,我發現,我顯然不是2024年度寫的最好的那個,我只是銷量最好的那個,我的優點是輕巧,但輕巧過度就成了缺點,因為過度平滑,少了迂迴和審慎。
2024年上半年的時候,我一聽說我的書獲獎了,就挺激動;可是到了下半年,我就變了,聽到獲獎的訊息就開始緊張、感到惶恐。我好像出現了一種幻覺,那就是,讀者朋友們所說的有文筆、有熱情、有行動的楊素秋,是我嗎?我似乎沒那麼好啊。
我朋友跟我說,你這屬於是“冒名頂替者綜合症”,意思是說,一個人老是覺得,自己配不上某種描述或者配不上某個位置。
我說,不,我覺得我屬於“踩上風口綜合症”,而且我踩的時候還不知道這是一個風口。
在我看來,國內原創非虛構是一個新銳賽道,2023年,許多優秀作者的作品吸引了大量關注,正好到2024年就已經形成了相當穩定的讀者市場。我這本書是2022年寫完初稿的,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未來的兩年裡,這個領域會有這樣的熱度。
另外我得跟大家說,我的書其實沾到了題材的光。這本書的內容涉及官場,而東亞儒家社會的讀者對於官場題材一向有著極大的興趣,但是這方面的紀實文學又非常稀缺,原因你懂的,記者如果要寫這個題材,可以短期採訪,但不可能沉浸式做官一年。
所以我確實是運氣,佔有了稀缺的寫作素材,這個素材搶佔了讀者的注意力,把我寫作的許多缺點掩蓋了。
我非常感謝讀者們在各個平臺給我的鼓勵,也有讀者反饋說,ta們讀了我的書之後,又參與到當地圖書館的建設中,為政府出謀劃策,真正行動了起來,這是我特別願意看到的。
《法蘭西特派》
最後說說有聲書的錄製吧。當初寫作的時候,我沒料到有聲書會是自己來朗讀,而且我引用的歌詞部分因為牽涉到版權問題,最後全都得我自己唱出來。
我書中的“曲風”跨度是很大的,有方言rap,有甜膩的舞曲,還有陝北酸曲兒。我苦練了幾個周,又把我弟弟拽到錄音棚來陪我唱。錄的那天,我們倆都嫌對方唱得拉垮,就不停地在棚裡面笑、打,把錄音師逗得不行。
後來沒辦法,又去請唱歌唱得不錯的朋友來,這位朋友他錄製的陝西方言rap,也就是黑撒樂隊的《陝西美食》,我覺得他唱得非常正宗。
可是他不會唱陝北民歌,我又去找了陝北榆林的朋友來幫我錄製,當時我們錄了兩個版本,一版我唱的,一版他唱的,讓編輯挑。
後來編輯跟我說,我唱的酸曲兒太奇怪了,因為酸曲兒一般都是男的向女的表白時所唱的情歌,有調情的感覺,編輯就把我那一版去掉了。
反正,歷經波折,我還是“交貨”了。現在,就請聽眾朋友們“驗貨”吧。

🏷👇進入“圖書館”,聽眾生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