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變天,尺度又上新臺階

最近Sir被安利了一種新東西——
韓國漫畫。
本來不想看的,但它無處不在。
最近豆瓣8.7的韓劇《死期將至》。
把重生玩膩的韓國人,開始進行死亡12次的遊戲。
男主在死神的安排下,遭遇飛機事故、從飛機墜落不帶跳傘的玩命冒險、變成嬰兒被虐待致死、校園霸凌被捅死、武力值爆表卻被女友背叛開槍打死……
這個腦洞,來自漫畫《絕命迴圈》。
看到還有原著黨表示劇沒改好,漫畫更好看。
你是不是就好奇了?
而且Sir總結了一下今年熱播的韓劇,都是漫畫改編——
《模範計程車2》《甜蜜家園2》《D.P:逃兵追緝令2》《超異能族》《假面女郎》。
近期播出的這些也是:《非法正義》《運氣好的日子》《今天也很可愛的狗》《烈女樸氏契約結婚傳》《我的女神室友鬥娜》《白晝之月》《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根據調查,2021-2023年韓國光是立項的漫改作品就達到了65部
韓漫已經成為了韓劇的一個動力引擎。
根據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2022漫畫產業白皮書》的統計資料,韓國的網路漫畫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1.6兆韓元。
這一數值在全世界範圍內位居第四,僅次於日本、中國和美國。
而其中韓國網際網路巨頭Kaokao集團旗下的Piccoma是當今“全球最賺錢”的漫畫平臺。
根據《2023 年全球漫畫應用市場洞察》報告,Piccoma以6億美元的利潤排名第一。
更讓人驚訝的是,Piccoma 在今年上半年日本應用市場的使用者支出排名第一,成為日本應用市場前五大應用中唯一的非遊戲應用。
大熱劇《梨泰院Class》《他人即地獄》原漫畫都出自這個平臺。
韓國網漫是如何到了今天這個地位?
而漫改劇又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01
韓漫很能賺錢
韓國在1995年播出了第一部漫改劇《車神傳說》,但打出漫改劇名聲的還是1998年由金喜善和金民鍾主演的《可愛先生》。
當時在SBS電視臺播出,創造了40%的收視奇蹟,捧紅了國民喜劇女神金喜善。
故事講述男女主帶領一群在人事鬥爭中被冷凍的邊緣員工,在經營不善的服裝企業中奮起反抗,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迎來皆大歡喜的結局。
為當時飽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情緒低迷的韓國民眾,打了一針強勁的雞血。
2004年《浪漫滿屋》出現,不僅韓國的收視率達到47%,超過了《大長今》。
還在亞洲打響了韓劇名聲,泰國收視率一度超過60%,引進國內後創下湖南經濟頻道史上最高收視率。
與此同時,韓國網漫正在悄悄發芽。
起初,韓國的網漫就是掃描傳統漫畫上傳至網路,透過免費看漫畫吸引使用者,由此引來了第一波線上讀者。
2003 年,韓國最大入口網站之一的Daum推出網路漫畫平臺Daum Webtoon(如今更名為Kakao Webtoon),將網友滾動瀏覽網頁的使用習慣嫁接到漫畫上。
以垂直滾動方式展現漫畫內容,改變了翻頁紙質漫畫方式,擴充套件了網漫的受眾群體。
“條漫”也就此應運而生。
伴隨著千禧年後網際網路、手機的普及,看網漫的讀者越來越多,韓國網漫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
市場對漫畫的需求,刺激了更多漫畫創作者。
韓國有不同型別的漫畫大獎賽支援新人漫畫家創作。
2012年,韓國網漫界最知名的新人選拔賽,就是由Naver Webtoon與韓國漫畫影像振興院合作推出 “大學漫畫最強者戰”,賽制在不斷變化,如今入圍八強的作品都能得到正式連載。
在比賽中誕生的人氣作品《我的ID是江南美人》《以你之名》都被買了版權改編成了韓劇。
由韓國最大的網站Naver舉辦的地上最大比賽,還會跟其他平臺一起舉辦一些直接指定題材的比賽。
如Lezhin舉辦的成人漫畫比賽;Redice Studio和Naver合作的網文改編比賽;Kakao Webtoon的言情漫畫比賽;Kakao和日本分公司Piccoma聯合舉辦的Global Raid比賽,徵集男性向的武俠、遊戲、動作奇幻、體育題材作品……
韓國官方也有一些漫畫獎項,較為權威的是1999年就誕生的“今日的我們”漫畫獎(오늘의 우리만화상)。

獲得今日獎最多的漫畫家有三個人:姜草、崔圭碩(《

地獄公使》《錐子》

)、千桂永(

《喜歡的話請響鈴》

)。

姜草,大家應該不陌生了,韓劇《超異能族》,國內上映的電影《照明商店》《我愛你!》都是他的漫改作品。
今日獎原本更看重作品的商業價值,但近幾年也將大眾偏好、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均納入了考量。
富川漫畫大獎(부천만화대상)則更強調作品與讀者之間的情緒共鳴,獲獎作品偏小眾。
審美更私人化的大韓民國內容大獎(대한민국 콘텐츠 대상),更重視漫畫作品的藝術價值。
韓國的漫畫家除了能得到各類大獎賽的獎金,也得到了當權者的支援。
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就曾自己的個人 SNS 上推薦網漫《雙甲路邊攤》,並認為網漫已是韓流文化的重要載體。
韓國政府也在細化相關政策法律,如《內容產業振興法》《漫畫振興相關法》《藝術家福利法》等保護創作者權益,助推漫畫產業。
得到國家和大眾的支援,漫畫家賺錢也變多了。
《2022年網漫作者實況調查報告書》中顯示,有近七成的創作者仍然在從事原創漫畫的創作活動。
據Naver Webtoon透露,該平臺有221位作者的年均收入達到了1億韓元57.09萬元),在作者總數中佔到了62%。
02
漫改劇的繁榮
韓國網漫的繁榮發展很快引來了許多投資者。
近年來,Netflix和Disney+流媒體平臺熱衷於韓漫改編,今年播出的韓劇中,就有包括《甜蜜家園2》《D.P2》《超異能族》《假面女郎》《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等等。其他很多漫改劇評分也不錯。
韓國網漫能得到大投資方的青睞,究其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來,自帶流量
人氣漫畫自帶漫畫粉,熱度不低。
在影視劇製作中,文字劇本需要改編成畫面分鏡指令碼,但網漫的分鏡就充當了這一功能,減少工作週期,也省了成本。
△姜草《照明商店》漫畫
二來,漫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會受到讀者及時反饋,能夠避免爛尾
現在很多韓劇都難以把握觀眾口味,導致爛尾現象頻出
而網路漫畫家在更新篇章後,能在留言區及時得到讀者的反饋,調整後面的情節發展。
在改編時,也能從整體上對劇集的長短進行調節、把握節奏。
就拿去年的韓劇《財閥家的小兒子》來說,前面所有的重生復仇不過是男主的黃粱一夢,因為結局的爛尾,導致罵聲一片。
然而,在原漫畫的結局裡,男主成為第二代會長,並以重生的陳導俊的身份活了下去。
三來,爽點精準
韓漫裡能看到充滿各種反套路情節,還有精準直給的爽點、虐點,這得益於網更模式。
由於韓國網漫新人眾多,想要拿到更多流量,不僅要有新鮮的創意,還需要保持更新頻率,許多韓漫連載速度極快,甚至幾乎日更,作品完結週期也比較短。
網漫平臺的編輯策略也推動著作者的商業化創作。
如有些平臺規定,BL漫畫前三章之內必須有“肉”出現。

例如漫畫《不想結婚的男人》,開篇就有“肉”,男主靠施展自己的魅力,成為黑社會二把手。

網漫對每篇爽點的計算,也符合歐美觀眾看美劇的習慣。
Netflix有時會一次性放出全集,讓原本喜歡爽劇的觀眾,一次性看到爽,讓整部劇的熱度很快得到提升。
四來,韓漫裡有各種高設定、大腦洞
由於漫畫的製作成本較低,作者有了想法動手就能實施,因此也成了一片腦洞的試驗田。
包含殭屍、怪物、重生、附身和超能力等主題。
而且也不完全是虛擬,也可以針砭時弊、諷刺現實。
例如吳城垈的漫畫《奇奇怪怪》中的一個短篇故事《整容液》對外貌至上主義的諷刺。
漫畫裡有一款神奇的整容液,使用者只要在身上塗抹了整容液,就能像捏黏土一樣改變自己的身材和容貌。

女主雖然長得很醜,但擅長黏土雕塑,她用整容液為自己捏了一張漂亮的臉蛋,又用整容液浸泡身體,溶解身上的贅肉,變美之後很多人都追求她。

一次女主用整容液泡澡的時候,泡過了頭,導致全身像泥一樣融化,只剩下了頭顱和一些殘骸。
《死期將至》裡男主有一回魂穿到了一個嬰兒身上,結果被父母虐待致死,這其實是在對映當時韓國的虐嬰現象,很多網友都想到了當時轟動韓國的“鄭仁案
《D.P》兩季都有對韓國兵役制度陰暗面的揭露。
漫改劇的大火,也反哺了漫畫本身。
《甜蜜家園》在累積閱讀率超過5億之際改編為電視劇在Netflix播出,僅4天就在亞洲8個國家和地區榮登榜首。
電視劇播出後,許多電視劇受眾轉戰至網漫,致使漫畫作品的累積點選數超過了1.4億次,累積閱讀人數達到了670萬。
改編後的韓劇《金秘書為何那樣》創造了超150億韓元收入,據統計,小說和漫畫的累計銷售額也已超過了100億韓元。
03
奇幻與真實的交織
不僅在國內受歡迎,韓國網漫的許多版權也被賣到了海外。
在國內上映的電影裡,去年的《獨行月球》,今年有《我愛你!》《照明商店》。
《梨泰院Class》翻拍成日劇《六本木Class》,臺劇《來!金來號》(未播出)。
《我的ID是江南美人!》由泰國電視製作公司GMMTV製作,小水平採娜主演(未播出)。
《社內相親》翻拍成港劇,由香港人氣偶像組合Mirror的盧瀚霆和呂爵安出演。
但從這些評分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水土不服。
但這麼多不同地方的漫改劇出現,也說明韓國漫畫這個素材庫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看見。
而韓漫除了供養影視劇之外。
也承接了一部分影視行業的溢位效應。
比如,編劇金銀姬2011年構思了一個發生在朝鮮王朝的活屍故事,它的靈感來自壬辰倭亂(1592-1598)後,因戰亂與疾病引發民眾大規模死亡的事件。
但這個專案對場景、特效的要求太大,韓劇無法投拍。
三年後,她將故事交給繪者梁慶一改編成漫畫《神的國度》
這個就屬於是韓劇拍不起,而漫畫更有價效比。
直到財闊氣粗的Netflix出現,才讓這個喪屍故事影像化。
沒錯,就是《王國》。
進可國際化大製作,退可韓漫小作坊製作。
好的故事,總有不同的形式能被呈現出來。

事實上。

像這樣的影視IP孵化器,我們也有。
近年來網文改編影視作品屢見不鮮。
但問題是型別過於同質化,多數為言情古偶。
初代的網文IP《鬼吹燈》,今年倒數第二部《南海歸墟》開播,下一部《巫峽棺山》成了未知數。

原書中的海中打撈白棺、西瓜殺死惡魚、珊瑚螺旋龍取水等情節都無法呈現。
被白色紙甲封門的三桅船也被去掉了紙糊的敘述,僅僅說成符合科學原理的打標血船。

盜墓題材,這一路如履薄冰。
而韓漫中的BL、重生、鬼怪、政治諷刺,更是讓國內網文和漫畫來到了知識的荒原。
很多人常常會說,搞不好創作不要怪審查。
沒錯。
能適應審查的好作品也有,比如漫畫《我愛你!》《照明商店》,都被改編成國產片也順利上映了。
但繁榮需要多種可能性。
獨木終究難以成林。
尤其是在“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能被顯示成“十步口一人”,“黑夜總會過去的”變成“黑***過去的”的今天,受到束縛的,又何止是“禁忌題材”?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在國產片中看到越來越多的韓漫改編作品。
如果真是這樣。
那也不必太過驚訝。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坂元家的小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