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知道,幼兒誤喝電蚊香液,是這麼危險的事情

電蚊香液能有效驅蚊,既比傳統蚊香的火災隱患低,也不用像電蚊香片那樣每天換耗材,因此成為了很多家庭的必備物品。

但身為守護者的電蚊香液,在被孩子誤喝下時,也會化身為侵蝕健康乃至生命的惡魔。
圖丨圖蟲創意
誤服電蚊香液的孩子們
紀錄片《閃閃的兒科醫生》裡,記錄了這樣一名小患者。
1歲3個月的貝貝(化名)誤喝了電蚊香液,送到醫院時,已經出現了意識不清、抽搐、肺出血的症狀,心率高達一分鐘189次,血氧只有77,情況非常危重。在經歷轉院、進重症監護室、住院20余天後,貝貝才基本恢復了健康。
接受搶救的貝貝丨《閃閃的兒科醫生》
這樣的悲劇還不止一例。
今年5月底,成都,1歲小朋友誤服蚊香液,發生昏迷、抽搐,經過5天的全力搶救後,最終因多器官衰竭不幸離世;
6月5日,浙江,1歲小朋友誤服電蚊香液,在急診接受了一系列搶救,最終搶救無效不幸夭折;
6月7日,廈門,1歲4個月小朋友誤服電蚊香液,不得不住進重症監護室,用了半個月時間才出院回家。
有資料顯示,從2017年4月到2022年4月,5年時間裡,僅河南省兒童醫院這一所醫院,就收治過52例因誤服電蚊香液中毒的患兒[2],且集中在夏季發生。
這些不幸的事件,有兩個共同點:中毒者年紀很小;導致中毒的罪魁禍首,都是電蚊香液中的擬除蟲菊酯
殺蟲,有時也殺人
傳統蚊香、電蚊香片、電蚊香液,其中的有效成分都是擬除蟲菊酯。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指的是那些在結構上和天然除蟲聚酯相似的物質,因為是人工合成的,所以名字前面有個“擬”。
精準殺蟲
擬除蟲菊酯殺蟲的原理,是破壞蟲子的神經系統,進而起到主動出擊、滅掉蚊蟲的作用。
人們發現,擬除蟲菊酯能高效、廣譜滅蟲的同時,對人的毒性普遍比較低,甚至擬除蟲菊酯中常用的一種——溴氰菊酯,它對人體的毒性比食鹽還要低。
把擬除蟲菊酯做成溶液,透過電蚊香液的形式緩慢、低劑量釋放,對人的危害就更小了——確實有長期開著電蚊香液導致頭暈的情況,但偶爾使用、遠離床頭,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正因為精準殺蟲不殺人的特性,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擬除蟲菊酯成為被普遍使用的殺蟲劑,市場佔有率約為四分之一[3]。經過多年的發展,擬除蟲菊酯這個大家族,也孕育出多個知名成員,如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它們或許就在你床頭的蚊香裡,為你的安穩好眠保駕護航。
淘寶銷量最高的兩款電蚊香液,所含有效成分均為1.2%的氯氟醚菊酯(擬除蟲菊酯的一種),是一種有效、低毒的農藥丨淘寶
有時殺人
但擬除蟲菊酯作為電蚊香液的時候安全,不代表它作為“飲品”是安全的。
相比隨著電蚊香液緩慢釋放,直接飲用擬除蟲菊酯溶液的毒性要大得多,且目前還沒有針對它的特效解藥
誤服電蚊香液導致的中毒,目前沒有特效解藥丨《閃閃的兒科醫生》
以《閃閃的兒科醫生》中的小患者為例,接診醫生表示,電蚊香液中的擬除蟲菊酯及有機溶劑,會對孩子的肺部造成化學性的損害,短期內可能會帶來急性的呼吸窘迫綜合徵,長期則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肺纖維化。
一項回顧性分析[2]顯示:因誤服電蚊香液就診的47名孩子中,24名孩子沒有症狀;21名孩子有輕度中毒症狀,以消化道症狀為主;2名孩子重度中毒,還出現了肺部症狀
誤服電蚊香液後,患兒的症狀丨參考資料[2]
誤服電蚊香液後,患兒出現了明顯的肺部病變丨《閃閃的兒科醫生》
除了本身的毒性之外,花花綠綠、像飲料瓶的電蚊香液,最容易吸引年幼的孩子
上面的研究還提到,中毒的孩子平均年齡在2歲左右,正是好奇心旺盛、卻又對危險缺乏判斷能力的年紀,他們可能會把任何感興趣的東西放進嘴裡:圓溜溜的藥丸、花花綠綠的玩具、聞起來有水果香味的洗滌劑等。
如果說兒童誤服藥物、玩具、洗滌劑已經引起了大多數家長的警覺,那夏日常常使用、放在床頭的電蚊香液,依然是一塊監護注意力的空白
裝電蚊香液的小瓶子,真的很像小包裝的兒童飲料丨淘寶
家有幼童,這樣驅蚊
正常使用電蚊香液安全有效,但為了避免意外,有幼童的家庭在夏日驅蚊時更應注意。
首先,對小朋友來說,最可靠的驅蚊方式就是物理驅蚊,也就是使用蚊帳
蚊帳或電蚊拍,都是更安全的驅蚊手段丨圖蟲創意
其次,化學驅蚊並非不可用。如果要使用的話,最好選擇有效成分為驅蚊酯或避蚊胺等針對蚊子的新型殺蟲劑——相比於擬除蟲菊酯這類廣譜殺蟲劑,驅蚊酯和避蚊胺的安全性更高一點。
不同於擬除蟲菊酯的“主動出擊”,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蚊液是“被動防禦”,讓蚊子聞不到人類的氣味丨wikimedia commons/KaurJmeb
最後,肩負起照顧幼兒任務的人,一定要有足夠的安全意識:不管是擬除蟲菊酯,還是驅蚊酯、避蚊胺,再安全也是按農藥的標準管理的,決不能掉以輕心,因此需要像洗滌劑、化妝品一樣,用完之後及時收起,放在孩子與寵物接觸不到的地方,避免驚險甚至悲劇的發生
假使真的看見或懷疑孩子誤飲了電蚊香液,請一定及時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擬除蟲菊酯急性中毒的潛伏期多為6小時到8小時,早期可能無症狀[2],但及早接受治療,才能有效降低毒物的危害,萬不可抱有僥倖心理。
參考文獻
[1]任麗娟.小兒蚊香液中毒一例並文獻複習[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06):950-951.
[2]樊培沛,王紫,梅世月,等.誤服擬除蟲菊脂類蚊香液47例臨床診治分析[J].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2023,44(04):291-294.
[3] CHEN S, XIAO X, QI Z, et al. Effects of prenatal and infant daily exposure to pyrethroid pesticides on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2 year-old toddle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rural Yunnan, China[J]. Neurotoxicology, 2022, 92: 180-190.
作者:孫亞飛
編輯:李小葵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