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委書記宣佈要提高政治站位,推動南沙取得新突破!廣東同日出臺兩個重磅法規,聚焦南沙開放發展、製造強省建設

郭永航孫志洋到南沙區調研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及市兩會部署要求,1月19日,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志洋到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融捷鋰電池製造與研發中心、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調研,並召開工作座談會,聽取有關情況彙報,部署推動南沙區高質量發展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潘德爐、包振民、吳豐昌參加調研。


  郭永航肯定南沙區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從“國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深刻認識南沙開發開放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全力以赴推動南沙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州實踐、更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建設中走前列挑大樑。要推動《南沙方案》落地落實取得實質性突破,對照重要時間節點發展目標,進一步細化任務書、時間表,用好南沙工委工作機制,扭住重點狠抓落實,興起南沙開發建設熱潮。要推動政策落地和政策創新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大現有政策宣傳和執行力度,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強政策研究儲備,實現政策疊加效應最大化。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推動新能源汽車、造船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強鏈補鏈延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產業、新型儲能、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強專案招引、儲備和落地建設,增強發展新動能。要推動重點片區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結合最佳化南沙總體發展規劃提升片區功能,集中資源力量抓好先行啟動區建設,加快推進南沙全民文化體育綜合體、國際通用碼頭等重大專案建設,提升南沙高質量發展綜合承載力。要推動與港澳全面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強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全面對接,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方面謀劃一批標誌性合作專案,帶動實現各領域全方位深度合作。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打造具有全球視野、世界眼光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推動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工作大落實,不斷開創南沙各項工作新局面。
  孫志洋強調,要著眼建設未來城市,進一步提高南沙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區。要著眼推動產城融合,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雙碳經濟,促進產業結構與人口結構良性互動。著眼打造政策高地,用好用足政策紅利,加強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著眼強化專案儲備,緊盯重點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更多大專案、好專案。著眼提高工作效能,加強能力提升和管理創新,強化工作排程,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市領導邊立明、陳杰、龔海傑參加。
來源 |  廣州日報

廣東同日出臺兩個重磅地方性法規 聚焦南沙開放發展、製造強省建設

廣東同日出臺兩個重磅地方性法規
聚焦南沙開放發展、製造強省建設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法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近年來,廣東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共識,積極護航發展大局,在法治軌道上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1月19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透過《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兩個條例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省委“1310”具體部署,內容創新、意義重大,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兩個條例均將於3月1日起正式施行。
  • 放權賦能 為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提供法治保障

《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共八章58條,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南沙管理體制機制、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開放合作、城市發展、規則銜接等內容作了全面系統規定。透過立法破解南沙管理體制機制與建設發展需求不相匹配,跨境要素流動不夠順暢等問題,同時,將南沙在推動科技創新、深化開放合作、支援港澳參與建設等方面積累的有益經驗上升為法規條文。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出臺《南沙方案》以來,南沙科創產業發展動能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聯盟新增成員單位40家,全區研發投入強度達5.46%;積極推進與港澳全面合作,已成立南沙粵港諮詢委員會、粵澳發展促進會,集聚61個港澳商協會組織;加快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加快建設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杆。
  • 法治護航製造強省建設 推動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同樣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共6章44條,是在未有國家上位法情況下,地方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性立法,明確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重點,以及製造業數字化、綠色化、智慧化發展的核心路徑,提出了多種鼓勵支援企業創新發展的促進性措施。
近年來廣東工業經濟在恢復中持續向好,2023年,初步測算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超18萬億元,約佔全國八分之一。工業投資連續3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創18年來同期最快增速。全省規上工業企業超7.1萬家,約佔全國的七分之一,居全國第一,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珠江時評:
推進高質量發展 廣東行動力有多強?
評論員陳炳旭:
直接透過立法來力推!真的沒想到,圍繞高質量發展,廣東的決心會這麼堅決,行動力會這麼強!1月19日,廣東省人大表決通過了兩個條例,引發輿論關注:一個是《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另一個是《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這兩個條例,為何如此重磅?又釋放了什麼訊號?
我們首先看條例透過的時間。再過兩天,省兩會即將召開,將為廣東敲定全年施工圖。而持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堅持製造業當家,正是當前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題。在這個過程中,法治則發揮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兩個條例能夠在此時釋出,可見廣東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超強行動力。
從條例的具體內容看,南沙條例的一大亮點就是“放權”。本著“能放則放”的原則,以立法破除開放發展障礙。而另一個頗有魄力的舉措,是建立健全創新容錯機制,這可是旗幟鮮明地為南沙解除了後顧之憂!
再看製造業條例,這是全國首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製造強省的專門立法,直面了許多行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無疑為製造業企業等市場主體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瞄準高質量發展,政策“大禮包”已經開啟,全省上下需要齊心協力謀發展,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為提振市場信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廣東智慧、廣東力量。
來源:廣東新聞聯播

南沙,超級C位!廣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出爐!!

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多次“點名”南沙,把南沙擺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南沙是廣州的未來,也是大灣區的未來。新的一年,廣州將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推動南沙開發開放取得新突破。
2023年南沙建設總結
加快實施《南沙方案國家出臺支援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開展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省南沙工委、南沙辦成立並投入運作。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獲省批覆實施,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南部組團交付使用。兌現稅收優惠政策首年減免稅額超過7.2億元。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建成投用。
加快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內地轉移轉化總部基地、穗港科技合作園。港科大(廣州)首屆本科生招生計劃順利完成。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註試點辦理簽註5360人次,實現跨境通辦社保服務專案7個。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簽約專案21個,金額超過2000億元
2024年南沙發展機遇
推動南沙開發開放,爭取南沙總體發展規劃早日獲批。加快三大先行啟動區建設,推進萬頃沙南部片區開發建設。深化南沙與橫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平臺的協同聯動。
高水平規劃建設活力創新軸,建設“創新策源—孵化轉化—產業應用” 完整鏈條。
支援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建設。加快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建設。推進建設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
支援港科大 (廣州) 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大力發展智慧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資訊科技、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新興產業。
積極發展人形機器人、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未來產業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深化穗港澳三地社保銜接,推動“港澳藥械通” 政策落地落實,探索居民 兩證合一”、金融資料流動、智慧財產權互認等與港澳規則銜接事項。
推進南沙國際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建設。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階化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人力資源、跨境租賃等專業服務業。
高標準建設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探索建立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支援廣州期貨交易所和港交所聯動發展,擴大工業矽、碳酸鋰期貨期權上市成效爭取更多新品種上市。
加快籌設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
深化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對標自貿港實施更多制度型創新,推進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15項舉措,參與制定並推動實施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技術標準建設大灣區無人體系產業孵化基地,推動設立省級實體化運作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中心。
加快深海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謀劃建設全國天然氣水合物研發和商業開發總部基地、國家大洋極地綜合保障基地。加快臨港經濟區規劃落地實施。
大力發展海洋工程、高技術船舶、深海養殖等高階裝備,促進現代航運服務業集聚發展。
深化國際海洋事務交流促進港口、科考、產業、生態環境等領域國際合作舉辦“廣州海洋周”。
發揮南沙、黃埔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帶動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進口示範平臺。
實施汽車出口促進措施實現汽車出口“10萬+”目標支援二手車出口業務。
加快推進南珠(中)城際等軌道交通專案建設,開通南中高速
推動南沙港區四期正式投產。加快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建設,推進南沙港區五期、 20萬噸級航道前期工作。
全力做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籌辦工作。
推進省中醫院南沙醫院、中山大學附屬 (南沙) 口腔醫院等民生專案建設。

來源:南方+
來源:GBA灣區資訊站綜合
更多灣區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