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可以掃的△
[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

這誰能想到啊!

【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 Gina綜述】自家房子住了18年,後院走了無數遍,怎麼也想不到腳下竟然藏著“巨坑”!
就在上個月,BC省一位女子在自家後院,腳一踩,整個人就掉進了一個她完全不知道的廢棄化糞池!
這口池子,不但深,還冰得刺骨。她在裡面泡了整整20分鐘,水幾乎淹過頭頂,完全靠自己掛在邊緣撐著,直到丈夫發現才被救出來。

圖源:cbc

Donna Kane和丈夫Wayne Sawchuk長期居住在BC省東北部小鎮Rolla,在道森溪(Dawson Creek)北部不遠處,生活簡單又寧靜。
就在4月某個風大的週五下午,Kane像往常一樣,在自家木質露臺外給甲板刷漆。
她站在平臺邊的地面上,突然腳下一空,整個人瞬間墜入地下的黑暗空間。

圖源:cbc
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長約12英尺、寬6英尺、高7英尺(約3.6×1.8×2.1米)的廢棄化糞池。
但當她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時,人已經浸沒在冰冷的水裡。幸運的是,池子裡不再含有糞汙,但冰水已足以構成嚴重危險。
Donna回憶道,”當時水已經淹過頭頂,根本無法靠自身力量爬出。”
“我只能勉強把手伸出地面邊緣,然後一邊掛著,一邊用盡全力大喊。”
但風太大,屋裡又在放廣播,丈夫起初根本聽不到呼救聲。
她設法夠到附近一把椅子的腿,將其拉下,當作臨時的“單槓”掛著,儘可能保持頭部在水面之上。這20分鐘,對她來說彷彿無盡的掙扎。直到她丈夫終於察覺異常,衝出來將她拉出。

極度乾旱導致土壤“乾裂”
之後兩人驚魂未定地回憶起,這塊地面過去幾年其實一直有輕微下陷,但因為沒有明顯問題,一直沒有在意,直到這次,差點造成一場悲劇。
尤其在當前極端乾旱天氣下,這種隱患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Donna 所居住的BC省東北部——Rolla所在區域,正好位於“North Peace”和“South Peace”之間。

圖源:cbc
從最新的BC省乾旱地圖可以清楚看到,該地區已被標註為最深的紅色區域——乾旱等級4級(在0到5的分級中屬於極高風險),屬“極端乾旱”狀態。
黃色代表“輕度異常乾燥”(Level 1),橙色表示中度乾旱(Level 2-3),而深紅色部分則為當前最為嚴重的乾旱區域,灰色區域尚未測量。
該地區土壤原本為溼潤的黏土,但長期乾旱使得土壤變得鬆散、易裂,甚至失去結構穩定性。
Donna說,“原來這些黏土非常牢固,但現在,它們就像爆米花一樣,一捏就碎。”
土壤學專家Diogo Spinola則從專業角度解釋:像Rolla地區的黏土土壤,本身顆粒極小、保水性強。但也因此,當它乾裂後,後果非常嚴重。
“乾旱期間,黏土會明顯收縮,形成肉眼可見的裂縫,它們變得堅硬、密實,容易損壞建築物基礎、地下管道甚至道路。”
農業廳土壤專家Dieter Geesing也補充說:乾裂後的土壤在反覆溼潤乾燥之間,會失去結構,最終導致長期塌陷。

△我是可以掃的△
西基洛納的註冊現場汙水處理專家Luis Goncalves指出,這類事故本不該發生。
他表示,“正常來說,如果房子地下有化糞池,在買賣或過戶時必須如實申報”,但許多年代久遠的鄉村房產資料不全,有些設施甚至早已被遺忘。
當一個化糞池停止使用時,按照規範應將內部清理乾淨,並徹底填埋,否則就會留下空洞。一旦土地乾裂塌陷,便極易形成“陷阱”。
Goncalves提醒購房者,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居民,務必向當地衛生部門瞭解地底結構,避免接管“地雷”。

圖源:cbc

△我是可以掃的△
水資源短缺 發電量減少
而乾旱帶來的連鎖反應不僅是土地坍塌,對BC省賴以生存的水力發電系統構成了實質性威脅。

根據BC省政府最新發布的雪況與水資源公報,截至5月1日,全省積雪量僅為正常水平的71%,比4月1日的79%又減少了不少。
雖然這個數字略高於去年同期的66%,但依然明顯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更令人擔憂的是,雪融化的速度也在加快。通常情況下,5月初BC省的積雪只會融化大約5%,但今年已經達到了15%。
這種遠高於正常速度的“早融現象”,再疊加即將到來的暖熱乾燥天氣,已經讓不少專家發出警告:嚴重乾旱的夏天,正在逼近。
前省環境部長Barry Penner形容積雪是“電力儲蓄”:春夏雪水融化匯入水庫,才支撐起BC省的水力發電系統。而如今雪少、水少,為了保住枯水期的用電,BC Hydro只能收緊水庫放水量,結果就是:BC省連續第三年不得不向美國進口電力。
與此同時,溫哥華島、南海岸和BC東北部的河流在5月初的流量,也已接近或刷新歷史最低水平。
眼下的BC,不只是“熱”,也越來越“幹”了,各位出行還是注意多看腳下,小心地陷哦!
信源:cbc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注:為了及時收到我們的推送,請至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菜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請點“贊”和“在看”,賞小編一朵小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