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20年的美國碩士專案,為何即將“灰飛煙滅”?

作者:街舞娃海淀媽
轉載:街舞娃海淀媽
正文
二十年間,美國碩士教育的繁榮幾乎是由一項政策支撐起來。如今,它也由這項政策戛然而止。美國碩士將何去何從?
2005年,美國國會透過《高等教育協調法案》,將原本面向家長的PLUS貸款計劃擴充套件至研究生群體,創造了GRAD PLUS貸款專案。這一政策創新開啟了美國碩士學位教育的"黃金時代",從此開始,碩士教育成為高等教育中增長最快的板塊。專案數量飆升、國際學生蜂擁而至、線上課程迅猛發展、學費也水漲船高。高校彷彿找到了一個無需財政撥款的新“金礦”。 眾多學校藉此政策紅利擴大規模,碩士教育迎來了繁榮的“黃金時代”。
而2025年大而美法案的聯邦改革,以取消Grad PLUS無限貸款為標誌,正式按下了“急剎車”。
2010年至2021年,美國高校本科生入學人數下降了15%。入學人數的下降導致許多院校轉⽽增加研究生和專業學生的數量,以穩定預算。同期,研究生入學人數增⻓了9%。研究生入學人數的增長主要集中在碩士學位,碩⼠學位佔所有研究生學位授予量的八成以上。   

擁有碩⼠學位的成年⼈每年平均比擁有學⼠學位的⼈多賺1.4萬美元。然而,儘管在2021‑22學年,研究生和專業學生僅佔所有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的21%,但他們卻佔聯邦學生貸款發放總額的47%。
過去七年,面向研究生和專業學生的直接PLUS貸款(以下簡稱“Grad PLUS貸款”)的未償還金額幾乎增長了兩倍(從370億美元增⾄900億美元)。Grad PLUS貸款的中位數餘額幾乎是⼗年前的三倍(從21,800美元增⾄57,800美元)。
01
Grad PLUS:一場信貸催生的學歷繁榮
2006年,美國政府決定將原本面向家長的PLUS貸款計劃擴充套件到研究生。最具顛覆性的一點在於:貸款沒有上限,學生可以申請支付“全部就學相關費用”——包括學費、生活費、交通費,甚至電腦、托兒費等。
這意味著,哪怕某個碩士專案學費高達每年五萬美元,這一入學成本數字由招⽣院校自行決定,只要學校說這個費用合理,學生就可以貸款全額支付。
Grad PLUS 沒有設貸款上限,也沒有對學校設定“就業成果”要求,這讓無數專案可以無風險地漲價招生,而學生則用未來收入為今日買單。
這一政策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學校迅速意識到,只要開設更多專案,就能招更多學生;只要提高學費,就能獲得更多聯邦撥款。於是,一場以貸款為燃料的“碩士擴張運動”在全美高校悄然展開。透過提供"先上學後付款"的便利,使學生對教育投資回報的理性計算被延遲,催生了大量非經濟理性的入學決策。
私立大學和營利性教育機構最為積極,它們以極快的速度開設碩士專案,甚至將原本只提供本科學位的院校也轉型為研究生教育輸出機器。到2022年,美國碩士專案數量比2005年增長了近70%。碩士學位,幾乎成了一項“消費品”。 2005-2022年間美國高校新增了13,688個碩士專案,增長率達69%。私立非營利機構成為擴張主力,新增專案7,271個。健康科學領域增長最快(120%),教育(57%)和STEM(45%)相對較慢。
招收最多碩士生的大學包括象南加州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等知名大學,甚至有的大學GRAD PLUS學生收入佔大學收入比重超過50%。
02
誰為這一切買單?

這場繁榮的直接後果,是學生債務的爆炸式增長。
曾經讀完碩士的學生平均債務為33,000美元。而在Grad PLUS實施後的20年,這一數字翻番,超過了70,000美元。更甚者,在某些專案——尤其是法學、商學、藝術和教育類碩士中,學生離校時已揹負超過10萬美元的貸款。
更可怕的是,並非所有學位都帶來預期中的薪資回報。
研究顯示美國近40%的碩士專案,其“投資回報率”(ROI)為負——也就是說,學生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並不能透過未來薪資補回成本。比如,一個藝術碩士的平均ROI甚至低至負40萬美元。而傳統上被認為“安全”的MBA,如今也有超過60%的畢業生處於虧損狀態。9%的非營利性專業課程和44%的營利性專業課程(例如法律和醫學)的畢業生揹負的債務超過其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
更不公平的是,黑人、拉丁裔學生因為需要透過更高學歷才能“追平”白人本科生的平均收入,在這一輪學歷競賽中往往揹負更多債務,卻仍難以獲得對等的回報。
03
大而美法案:泡沫的終結
面對這場由政府自己製造、自己埋單的債務危機,美國政策制定者終於出手了。
2025年7月, One Big Beautiful Bill(稱為“大而美法案”)正式取消了Grad PLUS貸款的無限額度。新的規定下,研究生每年最多隻能借貸20,500美元,而許多熱門專案的年學費遠遠高於這個上限。家長貸款的額度也被限制在65,000美元以內,幾乎無法覆蓋全程費用。
這項改革的目的明確:不再用納稅人的錢支援“無回報”的高價學歷專案。政府預算將回歸保守,聯邦貸款要“花得其所”。
對高校來說,這意味著一場寒冬。依賴碩士收入的私立大學不得不收縮專案、裁撤教職。對於學生來說,也意味著必須從“學歷幻想”回到現實:“這筆債,真的值得嗎?
04
國際學生怎麼辦?
雖然Grad PLUS貸款本就不向國際學生開放,但這場政策鉅變對國際申請者同樣影響深遠。
首先,隨著美國大學收入銳減,原本可用於國際生的獎學金和助教崗位將變得更加稀缺。學費上漲的趨勢也難以逆轉。其次,隨著移民政策收緊,國際學生留在美國工作的難度加大。
這讓國際生在選擇美國碩士專案時,必須更加理性。既要考慮就業率,還要考慮學制,費用,實習,校友資源等。
繁榮的背面,是代價;繁榮的終點,是選擇
碩士學位從來不是一紙通行證,而是一場“以時間換未來”的投資決策。
如今,泡沫正在退去。真正值得存在的碩士專案,將必須用“就業率”和“回報率”證明。
對於國內有意向赴美讀研的同學而言,這或許是一個好訊息——你將不再容易被學歷排名等迷惑,而是能重新思考:什麼樣的教育,才真正有價值?
資源來源:
https://nces.ed.gov/programs/ coe/indicator/cha
https://nces.ed.gov/ 
programs/coe/indicator/chb/postbaccalaureate-enrollment
Is Grad School Worth It? A Comprehensive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
點選以下連結,即可檢視美國頂級高校中國學生錄取資訊: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史上最黑暗求職季!我,牛津碩士,失業半年、揹債百萬,只因AI搶了我的飯碗

當海外名校碩士成為“新本科”:你還需要這張文憑嗎?

清華碩士拿到藍翔畢業證!回家承包年夜飯,還想回去學“蒸饅頭”……


作者:街舞娃海淀媽, 轉載:街舞娃海淀媽,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