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發家史

1959年,夏威夷檀香山。
斯坦利·安·鄧納姆剛隨父母從西雅圖遷居過來時,芳齡十七,燦如春華。
同年,美國為了和蘇聯爭奪非洲,向非洲青年開啟留學通道。夏威夷大學迎來第一位非洲留學生,他的名字叫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來自肯亞。
這兩個本來毫不相干的人碰到一起在半個世紀後,深刻影響了美利堅。
鄧納姆第一次見到老馬(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一世),是在夏威夷大學的俄語課上。
據老馬的同學回憶,當時老馬穿著華達呢西褲,白襯衫扣到脖子上,領帶筆直,一隻手插兜,另一隻手拿著一個油亮的皮革公文包。
那時的夏威夷很少看到黑人。
老馬這身行頭,看得白人同學微微一愣:怎麼和我們穿得一樣。
的確,老馬根本就不是普通的非洲孩子。
他來自肯亞的盧奧族部落,有個酋長爸爸,叫老老馬(奧尼揚戈·奧巴馬)。盧奧族親西方,殖人很多,他爸就是其中一個。
老老馬在國王非洲步槍隊幹過,英語講得賊溜。他既學習西式雞娃,讓兒子每天背了數學口訣和英語才能吃飯;又弘揚傳統文化,娶了好幾個老婆,一言不合就家暴。老婆敢頂嘴,他就跑到屋後挖土,說你再嚷嚷割喉埋了。
老老馬把老馬送進白人開的馬塞諾學校,這是一所貴族學校,只有酋長兒子才能進。
老馬雖然讀了名校,但或許是被他爸雞出了叛逆心,成天喝酒泡妞,校領導很頭疼,直接不給他寫大學推薦信了。
老老馬關係通天,轉頭就找他的盧奧族老鄉姆博亞。
姆博亞是美國殖人頭子,也是肯亞第一任司法部部長。
當時,姆博亞勾搭約翰·肯尼迪和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拿到了“空運”計劃。這一計劃是由美國政府包機,把肯亞留美幼童送到美國的大學讀書,畢業後又安插到肯亞政府關鍵崗位。
1959年,老馬拿著姆博亞安排的獎學金,進了夏威夷大學。如果老馬的前25年寫成自傳,就是《如何贏麻:我的酋長爸爸和部長大哥》的一篇爽文。
老馬在夏威夷大學遇到了膚白貌美的鄧納姆。
雖然當時美國20個州禁止種族通婚,但年輕人荷爾蒙旺盛,喝高了就開始搞“民族大融合”。
有一本書記錄了當時夏威夷大學“南北友好交流”的盛況:“白人女孩們很容易就和我們親密起來。很快我們就會嚐到禁果……”
一次舞會上,鄧納姆倒入老馬懷中,眼波粼粼,問他去不去酒店“學英語”(你懂的啦)。老馬直接被釣成翹嘴。
年底,鄧納姆懷孕。
狗血的是,他倆弄不清楚,這娃到底是誰的,因為兩個人平時都是海王。
更狗血的是,鄧納姆去查了老馬的移民檔案,發現老馬在老家已經有老婆有娃了。
據傳,鄧納姆當時也和其他黑人“學過英語”,但那個黑人跑得更快。於是鄧納姆一把抓住老馬:這娃就是你老馬的,你要對人家負責!
196184日,鄧納姆產下一名男嬰。雖然老馬打死不想認,但他還是給孩子取名為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二世。
二人名義上是夫妻,其實各自逍遙快活。
鄧納姆帶兒子離開夏威夷,回了美國本土讀書,老馬從夏威夷大學讀到畢業,然後去哈佛讀研,依舊風流。
1964年,老馬提前畢業。不是因為天資聰穎,而是校領導搞不清楚他到底有幾個老婆,怕他養不起,催老馬趕緊寫論文,早點走人。
老馬回到肯亞後,光速進入財政部,當上了高階經濟分析師,開啟人生巔峰。不幸的是,親美派後來在肯亞內鬥中敗北,老馬本人遭遇兩次“意外”車禍,每次都弄瘸了一條腿,兩條腿基本廢了。
1971年,奧巴馬10歲時,在檀香山和老馬生活過一個月,當時老馬就是杵著柺杖來看自己兒子的。
那是奧巴馬有記憶以來,父子倆唯一一次相處。其實,奧巴馬對這個男人感到模糊和陌生,他甚至懷疑老馬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爹。
1982年,老馬死於第三次車禍(追著他撞),終年僅46歲,也永遠帶走了奧巴馬的身世之謎。
在鄧納姆18歲以前的記憶裡,爸媽總是匆匆忙忙、不斷搬家。從堪薩斯到加利福尼亞,從俄克拉荷馬到德克薩斯,從西雅圖到夏威夷,搬了大半個美國。
頻繁搬家的真正原因是,鄧納姆的爸爸老鄧(阿莫爾·鄧納姆)肩負情報任務,為了掩護身份,需要不斷挪窩。
老鄧二戰時服役於美國陸軍,從事反間諜審查,1950年入職中情局,明面上是傢俱商人,其實負責由肯尼迪基金會資助的“美非友好交流活動”——監視非洲政治活動人士。
1959年,夏威夷即將被併入美國時,老鄧就帶著情報任務舉家前往了檀香山。這裡也是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在亞太的情報中心。
第二年,老鄧把女兒送進剛成立的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簡稱EWC)。而這個EWC,根本不是正經大學部門,而是由美國國會資助的非營利組織。
當時非洲獨立運動爆發,社會主義備受追捧,赫魯曉夫抓住視窗期,狂撬歐美的牆角,俄羅斯1960年建立友誼大學,向留蘇幼童伸出橄欖枝。
這還得了?時任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林登·約翰遜提議,撥款1000萬美元,在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建立一個“交流中心”,和蘇聯拼了。
1960年,艾森豪威爾簽署《相互安全法》,授權建立EWC,並安插大量美國外交和情報人員,監控有沒有左翼偷溜進來。可以說,EWC自建立之初,就是一個校園間諜據點。
憑老鄧在中情局的關係,鄧納姆很順利就成為EWC的第一批學生。而把自己的親閨女拉入這一行,老鄧也沒什麼心理負擔。
鄧納姆的媽媽瑪德琳在夏威夷銀行工作,後來成為第一個女性副總裁。聽起來很勵志,但老鄧一家就沒一個幹正經工作的,夏威夷銀行也不是正經銀行,它的真正用處是給中情局洗錢。
美國給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南越總統阮文紹,以及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哈托等親美政客的經費,就是從夏威夷銀行過賬的。由於玩內部審計,瑪德琳還搞了一個小額貸款,名義上是扶貧,實際上是顏革專案。
梳理鄧納姆的經歷時,讓人十分納悶:她看起來沒什麼錢,怎麼一直在斷斷續續地讀書,卻住富人區,養倆娃(二婚又生了一個)。
1960年鄧納姆開始讀書,1985她兒子都快從哥大畢業了,她的目標清單還是完成論文、年薪6萬美元和減肥”。
1985年的6萬美元,是美國人均GDP的三倍多,日本人均GDP的五倍,一個文科學者在印尼能拿到這個工資,意味著什麼?
經常當間諜的朋友都知道,鄧納姆肯定有野路子。
1961年,美國國際開發署(對,就是現在鬧得沸沸揚揚,被馬斯克關掉的那個國際開發署)才剛剛成立,還是大學生的鄧納姆就當了顧問。
在印尼期間,鄧納姆明面上是人類學專家,其實拿著各種美國基金會的錢搞情報,穿梭於迦納、尼泊爾、孟加拉、印度和泰國,還在駐雅加達大使館當過英語教師。
鄧納姆很勤奮,死前都還在搞小額貸款。
在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工作過的獨立調查記者韋恩·馬德森,說鄧納姆密切參與了策劃1965年印尼排華和推翻蘇加諾政權的事件。
鄧納姆的二婚老公是印尼人洛洛·索托洛,馬德森披露,索托洛也是情報口的。這倆就是真人版史密斯夫婦。
在奧巴馬筆下,他爸是一個要把西方文明帶到非洲的部落做題家,他媽是一個婚姻破裂、省吃儉用,晚年甚至付不起醫療費的白蓮花。但是,當我們去掉這些濾鏡,奧巴馬更可能是情報二代和殖人二代“學英語”的一個意外。
奧巴馬的身世,就像一鍋東北亂燉,還是打成糊糊的那種。
他的父系血親是穆斯林,他早年穿穆斯林服裝;他曾經長居印尼,是半個印尼人,講一口流利的印尼語,用過印尼名字“巴里·索托洛”;他的膚色屬於黑人世界,精神屬於白人世界;他家三代和民主黨的海外情報系統高度關聯。
但是,這種混沌和複雜,正是奧巴馬的優勢。因此,鄧納姆很早就給兒子定製了一條上升通道:從海外情報機構起步,逐步浸入民主黨核心圈。
進可通關白宮,退可律所精英。
奧巴馬和他爹當年一樣,被雞得很慘。讀小學時,每天凌晨4點就被他媽從床上拎起來,背三個小時英語,家裡天天聊的是肯尼迪羅斯福路德金,狂點“身份政治”技能樹。
1971年至1979年,鄧納姆把奧巴馬送到夏威夷,扔給外婆管,這段經歷和萬斯有點像。
老鄧有門路,把奧巴馬“插隊”安排進了普納後學校,要知道,這所學校是原夏威夷王朝皇室子女的私塾,是一所頂尖的精英預科學校。
之後,奧巴馬順利就讀西方學院,泡妞抽大麻玩嬉皮士,成績也不好。
然而1981年夏,阿富汗戰爭期間,在學校警告不要前往巴基斯坦的前提下,奧巴馬偏偏去巴基斯坦“找同學玩”,下學期就突然轉到更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了(劃重點,民主黨團派)。
實際上,奧巴馬當時帶著情報任務去了巴基斯坦,換取了到哥大讀書的機會(此事不是非常精準)。
總之,奧巴馬接觸情報機構的時間,比我們想象中要早許多。
1983年,奧巴馬從哥大畢業,在商業國際公司實習。這個公司其實是一個NGO,根本就沒有海外業務,它的工作是給中情局招募海外記(特)者(工),並不定期把各國高層拉到一起開會,現在屬於經濟學人集團。
1985年,奧巴馬在紐約大學公共利益研究小組實習,這是紐約民主黨選拔儲乾的機構。
奧巴馬其實很早就在民主黨青年儲幹人才的名單裡了,但主要原因不是他多麼會做題,而是他母系家族的背書。
1986年,奧巴馬和同居女友賈戈爾一前一後,走在芝加哥冬天的肅殺中。賈戈爾紅著眼眶,拒絕了奧巴馬的求婚,因為她知道兩個人不可能長久。
根據賈戈爾的回憶,奧巴馬在那一年突然變得特別有野心。
實際上,當時年僅25歲的奧巴馬就已經開始覬覦總統之位了。為此,他搬到芝加哥,在羅斯蘭和阿爾特蓋爾德花園搞社群活動。
這裡是南區最差的黑人貧民窟,但奧巴馬不是真去扶貧,而是為了刷經驗。
美國總統在競選時喜歡講故事,奧巴馬希望自己能講這麼一個故事:破碎的家,平凡的媽,無助的黑人,為民請命的他。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奧巴馬從芝加哥南區起手,有兩個明顯優勢。
一是天時。芝加哥黑人新貴階層崛起,正在重組地方政治版圖,1983年誕生了第一位黑人市長哈羅德·華盛頓,“黑升白降”成為趨勢。
二是地利。芝加哥南區是民主黨的基本盤,也是非裔從政的最佳跳板,走出了美國第一個黑人國會議員。
但奧巴馬也有一個巨大的劣勢,不具備“人和”。
芝加哥是一個像武漢一樣的碼頭城市,民風彪悍。同時又是一個工業城,苦力崗多,各國逃難的底層移民都愛過來。
這些移民膚色不同,信仰各異,一言不合就掄槍爆頭。政府為了圖方便和算選票,乾脆按族裔建立社群,種族隔離更嚴重,各社群自發形成上千個黑幫派系,就連警察也拿他們沒辦法。
電影《教父》演的就是芝加哥的義大利裔黑幫。
二戰後,南方州的黑人為了躲避種族迫害,湧入芝加哥南部。非裔黑幫逐漸崛起,並掌握了當地社群的賭博、毒品和娛樂業。
黑幫和芝加哥政治就是共生關係,很多幫派成員是和政客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甚至是兄弟姐妹,和選民也混得熟。就像芝加哥論壇報專欄作家約翰·卡斯說的那樣:“在黑幫勢力如此強大的城鎮裡,沒有腐敗,就不可能有政治機器。”
芝加哥民主黨政治體系的運作,就建立在利用、控制、拉攏、打壓黑幫的基礎之上。
芝加哥的土皇帝戴利家族,就和黑幫往來密切。肯尼迪家族喜歡找戴利做票,因為戴利操控著一個叫庫克郡民主黨的做票工具,他自己被叫做boss,下面是選區委員會和選區隊長。
在芝加哥的黑暗叢林裡,奧巴馬如果不想收到“無法拒絕的邀請”,就得拜碼頭。
1988年,奧巴馬前腳被哈佛錄取,後腳就憑著哈佛名校生的身份,到盛德律所當實習生。在這裡,他遇到了兩個極其關鍵的人。
一個是他的老闆牛頓·米諾。米諾是全美收入最高律所的話事人,也是肯尼迪舊部,手握強大的資源和人脈,奧巴馬麻溜地抱上大腿。
另一個是來自芝加哥南區的黑人精英女律師,米歇爾·羅賓遜。米歇爾所在的羅賓遜家族,雖是工薪階層,但在黑人社群中非常有影響力。
米歇爾的爸爸弗雷澤·羅賓遜是民主黨的選區隊長,不僅在基層吃得開,和很多民權運動領袖也走得非常近,尤其是傑克遜家族。
米歇爾有個閨蜜叫桑蒂塔,有個男蜜叫小杰西,桑蒂塔和小杰西的爸爸叫老傑西,是傑克遜家族的話事人,也是路德·金的嫡系門生。老傑西把米歇爾當自家閨女,兩家人經常串門。
奧巴馬遇到米歇爾時,正是傑克遜家族的巔峰時期。老傑西1986年幫助民主黨奪回美國參議院,1988年參加總統競選,錘爆戈爾(後來的副總統)和拜登,手裡捏著數百萬張非裔選票,雖然當不了總統,卻能在關鍵時刻影響總統競選。
奧巴馬要討老傑西的歡心,肯定要拋棄前女友,無腦衝米歇爾啊。
從此,奧巴馬勾搭上芝加哥兩大黑人家族,進入開掛模式。
1991年,米歇爾和奧巴馬結婚。同年,戴利的下屬賈勒特把米歇爾招進了芝加哥市政府,給予特殊照顧,和奧巴馬一家關係走得極其親近。
奧巴馬陸續結識伊曼紐爾、阿克塞爾羅德等芝加哥的鄉紳豪強,並且逐漸和戴利走近,真正打入地方民主黨核心。
在這些政客的關照下,奧巴馬哈佛還沒畢業就在伊利諾伊州當上了競選經理。
另一邊,奧巴馬透過前老闆米諾,結識了伊利諾伊州的大金主安託尼·雷茲科。
得知雷茲科是穆斯林,而且資助過穆斯林活動分子,奧巴馬很欣喜,這不巧了麼,我也是偽穆斯林啊!
就這樣,奧巴馬攀上雷茲科,拿到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桶金。在奧巴馬猥瑣發育時期,雷茲科一直在給錢。
1993年,奧巴馬和米歇爾搬到芝加哥的富人區,海德公園。搬到這裡的根本原因也很簡單,自1929年後,這個選區的國會議員就一直是黑人。
這段時期,奧巴馬穿梭在各種基金會,以及教會、工會和進步學生組織中間。從黑左到白左,從民權分子到反越戰分子,從金主到邊緣人士,既要又要還要,啥都不挑。
比如,奧巴馬給反越戰組織“地下氣象員”創始人艾爾斯打錢,拿到了激進派人士的選票,艾爾斯可是炸過國會大廈和五角大樓的,可想奧巴馬在芝加哥的朋友圈是啥樣。
《金融時報》這麼評價奧巴馬:他與政府改革的支持者們建立了早期聯盟,卻被無所不能的民主黨老闆們所接受;他反對分肥政治,但在必要時也參與其中;他同情巴勒斯坦朋友的觀點,同時向猶太社群示好。
1996年,奧巴馬當選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相當於他在31歲時,就和省部級元老們平起平坐了。
昔日的印尼土味小夥,搖身一變成為芝加哥之子。
2000年,奧巴馬打算拱下鮑比·拉什,競選國會議員。但拉什根基牢固,黑白通吃,身邊人都勸奧巴馬別這麼搞。米諾給金主打電話,得到的回覆都是:“不——讓他等著輪到他。”但奧巴馬不聽勸,輸得底褲不剩,還專門跑去跟拉什的選民賠不是。
之後,奧巴馬找阿布納·米克瓦覆盤。米克瓦是克林頓的白宮法律顧問,也從伊利諾伊州發家,經驗豐富。米克瓦說,你缺三樣東西,傑克遜家族的點頭,錢,猶太選民。
當時,米歇爾的男蜜小杰西也打算競選國會參議員,如果他參加,奧巴馬必定沒戲。2002年,奧巴馬請小杰西吃飯,小心翼翼地試探:“傑西,如果你要參選,我就不去了。”
結果傑克遜父子確實被奧巴馬迷得神魂顛倒,爭強好勝的小杰西不僅給好兄弟讓了位置,還給當時毫無名氣的奧巴馬上了100個廣告牌。
錢和猶太選民怎麼搞定?找米諾。
2003年,米諾把芝加哥的猶太富豪詹姆斯·克朗介紹給奧巴馬克朗是摩根大通通用動力董事,在芝加哥猶太社群極有影響力,他把這兩樣都給了奧巴馬。
2004年,奧巴馬競選聯邦參議員時,不僅得到傑克遜和摩根財團的支援,而且他的主要競爭對手紛紛“掉線”,包括伊利諾伊州州長喬治·瑞恩因反腐退出選舉。奧巴馬很輕鬆地就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五位非裔參議員。
只差一步,奧巴馬就將問鼎白宮。
下面,我要介紹在奧巴馬入主白宮的過程中,發揮了最關鍵作用的人物:泰德·肯尼迪。
泰德已經老了。
他的私人辦公室隱蔽在國會大廈深處,壁爐上是小約瑟夫·肯尼迪的肖像。每當凝視哥哥的眼睛,他就會想到厄運和死亡。
1963年約翰被槍殺,1964年自己飛機失事,1968年羅伯特被槍殺,肯尼迪家族的凶兆不斷發生,槍殺、墜機、車禍、癌症……泰德當了40多年參議員,儘管當時在世的民主黨領導人中,他的地位僅次於比爾·克林頓,但他早就不再指望當總統。
肯尼迪家族仍然強大,但泰德很清楚,這個百年家族的政治生命,將和他枯枝敗葉的身體一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朽。
泰德還有一個最後的夙願,那就是完成他畢生推動的醫改。
從尼克松時期,泰德就開始在國會撕,撕了幾十年,克林頓要選票時答應得爽快,一上臺就磨磨唧唧,泰德感到自己嚴重被坑。現在他半隻腳都在土裡,迫切需要找一個人繼承他的政治遺產。
2004年,這個人出現了。
在波士頓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一個新面孔發表演講,震撼全場,表達了一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國大同思想。
會後,泰德找到這個叫奧巴馬的年輕人,調教一番,並在四年後押注了他。
有點像武俠小說裡,總是有一個絕世高手被暗算後重傷隱退,潛伏多年,某天突降少年奇才,大佬傳授畢生功力,待少年殺回武林,重振本門雄風。
2006年,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大獲全勝。克林頓蠢蠢欲動,想推老婆上去當總統,但黨內高層並不樂意他開夫妻店,把白宮當自家產業那麼搞。
奧巴馬預感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找泰德詢問意見。
這位白髮老人看著奧巴馬的眼睛,緩緩說道:“你的時機只有一次。這就是你的時機。”
泰德為什麼說時機只有一次?因為他知道,自己沒幾年時間了,他倒下後,奧巴馬根本鬥不過克林頓。這次下注,可能就是最後一搏。
2007年,奧巴馬宣佈競選總統,選了小杰西當競選團隊聯合主席,克朗當財政委員會聯合主席。克朗給奧巴馬籌了1億美元,竟然和大佬希拉里籌到的錢一樣多,遠遠超過其它候選人。
200813日,民主黨初選拉開帷幕。
愛荷華州,希拉里和愛德華茲本來領先,但焦灼之際,泰德的筆桿子、米諾的好友索倫森突然天兵降臨,為奧巴馬站臺。
當時,索倫森說了這麼一句話:“他比我們這個時代的任何候選人都更像約翰·肯尼迪。”
愛荷華州東部是肯尼迪家族的勢力地盤,這是非常明確的訊號,具有極大的政治象徵意義。結果,奧巴馬逆襲,拜登和克里斯·多德第一時間宣佈退選。
126日,奧巴馬在南卡羅來納州大勝。表面上看,他和希拉里比分拉平,但實際上希拉里已經輸了,因為克林頓家族不可戰勝的神話被一個政治新星打破,軍心大為動搖。
兩天後,從不在總統競選中公開站隊的泰德,不顧克林頓的苦苦請求,公開為奧巴馬發表演講,並把約翰·肯尼迪和奧巴馬相提並論。之後,肯尼迪家族的卡羅琳帕特里克和埃塞爾也紛紛站隊奧巴馬。
肯尼迪家族在這個時間點上選擇奧巴馬,非常關鍵。
美國人民非常愛戴肯尼迪,泰德的站隊,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民心所向”。為什麼奧巴馬剛出來當總統時,大家都對他印象很好?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肯尼迪的光環加身。
從當時的形勢來說,肯尼迪表態後的一個星期,就是“超級星期二”,有20多個州投票或黨團會議。肯尼迪的支援,會產生強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130日,愛德華茲退出選舉,宣佈支援奧巴馬。在“超級星期二”,奧巴馬贏得大多數州。此後,各路捐款瘋狂湧向奧巴馬,希拉里資金池嚴重縮水,一些團隊骨幹甚至停發了薪水。
67日,在卡特和戈爾等元老的施壓下,希拉里退選,很不情願地宣佈支援奧巴馬。為了平衡派系利益,拜登被安排和奧巴馬搭檔。至此,民主黨完成內部利益整合。
大敗希拉里後,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的角逐,幾乎沒什麼懸念。
當時,金融危機正在撕碎美國社會,伊拉克戰爭重挫美國家底,貧富分化加劇,美國人被共和黨傷害太深,只想徹底換血。
本來形勢就對共和黨大不利,麥凱恩還擱那兒“國家優先”“美國經濟基本面沒問題”。奧巴馬的團隊卻狠抓痛點營銷,強調變革和希望,動員水平高下立判。
8月,患有晚期腦癌的泰德,顫顫巍巍地走上演講臺,再次為奧巴馬拉選票。
泰德連提詞器都沒法看,只能背下全稿。這種場景很容易引發共情,當泰德說出火炬將再次傳遞給新一代美國人”時,全場沸騰。
奧巴馬每到一個地方,都人潮如山。他一路橫掃黑人選區,獲得95%的黑人選票,62%的亞裔選票,61%的拉美裔選票,甚至43%的白人也選他。佛羅里達、俄亥俄州、弗吉尼亞等九個關鍵州從紅翻藍,就連印第安納這樣的大農村也倒戈了。
2008115日,奧巴馬勝選,美國曆史上第一個非裔總統誕生。當時感動的不只是美國人,還有全世界。
泰德在2009年去世。奧巴馬履行承諾,艱難地推動醫改,但處處被掣肘。
在奧巴馬第二任期,任命卡羅琳·肯尼迪為美國駐日本大使,肯尼迪家族的政治生命得以延續。
但總體而言,登上權力的王座後,奧巴馬並沒有動利益集團的蛋糕,依然走親資本的路線,放任華爾街繼續攫取美國財富,情報系統急劇膨脹,貪汙腐敗禍禍世界。
奧巴馬還老愛把清廉掛嘴邊,但財閥不僅給了他錢,他也還了人情。
比如對金主克朗的回饋。奧巴馬撥款75萬美元,以亨利·克朗(克朗的爺爺)命名了芝加哥一個博物館的航天中心。2014年任命克朗進入情報顧問委員會(類似於DOGE)。
奧巴馬的嫡系都來自芝加哥,幕僚長伊曼紐爾,政治顧問阿克塞爾羅德,以及賈勒特和米歇爾,被華盛頓的人陰陽為“芝加哥黑手黨”。
內閣中唯一當選的共和黨官員拉胡德,在芝加哥交通基礎建設上會給戴利放行,算奧巴馬給戴利的禮物。
倒是傑克遜父子,和奧巴馬逐漸疏遠。2008,老傑西認為奧巴馬的言辭背叛黑人,爆粗:割掉他的蛋蛋!”之後,傑克遜家族開始走下坡路。
不要說美國多麼公開透明,美國也講人情世故。
奧巴馬贏麻了,但利益分配的格局卻並沒有被根本改變,美國中產和底層百姓依然每況愈下。美國社會今天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得追溯到奧巴馬時代。
在他任內,美國製造業外流,“鏽帶”塌陷,工人失業。“黑命貴”盛行,但底層黑人依舊走不出貧困閉環。
美國社會對穆斯林和亞裔的歧視登上新高峰,種族沒有和解,反而更加撕裂。
好不容易推動了醫改,真正為老百姓辦了一點實事,川寶又一直試圖廢除。
有人說,這是美國人自己選出來的總統,怪他們自己。這話也沒錯,但是,在一個被精英操控的世界中,普通人也沒得選。
一直以來,奧巴馬都被包裝成一個身家清白、為民請命的平民總統。但奧巴馬的發家過程,其實是憑藉母系情報系統資源,打入民主黨團派,和地方財閥勾結完成原始積累,最後被民主黨高層和猶太資本選中當利益代言。
奧巴馬剛剛當選總統時,全世界都以為他代表了真正的自由、民主和平等。但這些年來,很多關於奧巴馬的早年經歷和資訊被陸續曝出,資料越來越多,大家才明白這一切是怎麼回事。
回不去的不僅是奧巴馬的形象,回不去的,還有美國自己。
——————————————-
↓盧克文精選文章合集,目前共四冊,套裝優惠↓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