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關注,每天跟阿寶一起學習▲
作者/劉娜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紛紛攘攘幾天後,清華學霸美國矽谷殺妻案,有了最新進展:
不是丈夫開槍殺死妻子,而後畏罪自殺;
也不是因為裁員問題,夫妻雙方陷入了失業危機;
這樁案子的核心,就是赤裸裸的情感問題+暴力犯罪。
殺人者名為陳立人,死亡者名為於軒一。
兩個人是夫妻關係,年齡均為27歲,共同就職於美國矽谷。
美國時間1月16日,前一天曾和陳、於夫妻共進晚餐的一位朋友,試圖聯絡他們,發現電話沒人接聽,就趕到他們家中來。
陳立人和於軒一的家(圖源網路)
敲門無人應答後,這位朋友繞到房子後面,看到房間內有血跡,趕緊撥打電話報警。
警察趕到後,陳立人跪在地上,一動不動,高舉雙手,目光呆滯。
家中地板、牆壁、臥室門上,都有大量血跡。
妻子於軒一倒在血泊中,已經死亡。
警方發現陳立人右手紅腫發紫,胳膊、腿和衣服上都是血,胳膊上還有抓傷,詢問他怎麼回事,他回答他打死了妻子,就在頭天晚上。
當地檢方將這起案件暫時定性為家庭暴力致死案,現場證據顯示:
案發時,陳立人一拳又一拳連續暴擊妻子頭部,將妻子毆打致死,表現出“高度的殘忍、惡毒和冷漠行為”。

媒體對這樁殺妻案的關注(圖源網路)
案發地的房子,是兩個人於2023年4月,以20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
入住新家後,夫妻二人還曾給鄰居送去餅乾,表達友好。
社交媒體上,陳立人和於軒一都曾分享過兩個人一起攀巖、滑雪、飼養寵物的照片,看得出來兩個人有著共同的愛好。
誰也沒有想到,剛剛住進來八九個月,悲劇就發生了。
這一訊息傳到國內,經歷一波又一波謠言+核實後,人們在震驚中不得不再次確認這樣的事實:
不是所有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殺人者陳立人,高中就讀於百年名校成都七中,高考成績還掛在母校的高分名單上。
2014年,他以優異成績考上清華大學後,還曾接受媒體採訪,分享學習經驗。

陳立人舊照
2018年,他從清華畢業後,考入美國加州大學聖迭爾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並於2020年3月加入谷歌。
國內同學對他的印象是,身高一米九,玉樹臨風,內向斯文,對人彬彬有禮,喜歡運動和旅行,擁有典型的學霸特質。
遇害者於軒一,高中就讀於吉林省松原市一重點高中培優班,成績向來優異,高考時更是超常發揮,以702分的成績榮摘松原市理科狀元。
就在案發前,她高中母校的老師們,還在課堂上以她為榜樣,教育她的學弟學妹們。
2014年,她考入清華,和陳立人就讀同樣的電子資訊工程專業,並和陳同一年去美國同一所大學,攻讀同一個專業的碩士。

於軒一舊照
碩士畢業後,於軒一本來是在亞馬遜工作,後在丈夫陳立人內推下,加入谷歌。
案發時,於軒一是谷歌的程式設計師,陳立人是軟體工程師,從事和短影片演算法有關的工作。
因為種族問題,華人在美國從事高科技工作是有上限的,年僅27歲的陳立人和於軒一,能在世界頂尖級網際網路公司谷歌,謀取這樣的職位,已經算是華人中的王者。
如今,這對王者,一個淪為了冤魂,一個淪為了罪犯。
無法想象,他們各自的父母,要如何承受這人間至痛,又將如何面對這劫後餘生。
這樁發生在大洋彼岸的殺妻案,夫妻雙方堪稱門當戶對,旗鼓相當:
都是高智學霸,都有著高顏值,都有著相同愛好,相同的求學經歷,相同的專業背景,就連工作都就職於同一家公司。
他們是門當戶對的典範,卻沒有演繹相親相愛的圓滿。
看來,人人信奉的門當戶對,也不是婚姻幸福的充分條件。
婚姻這種東西,是需要很大運氣和偶然性加持的。
再縝密的婚姻手冊,再暢銷的情感秘籍,都不是婚姻取勝的必然法寶。

如今,關於這樁殺妻案緣何爆發,網上有這樣3種說法:
第一,丈夫極強的控制慾,導致夫妻關係出現裂痕。
知情人士爆料,陳立人是控制慾很強的人,總害怕妻子遠離並背叛自己。
為此,他不僅讓妻子辭掉亞馬遜的工作,來到他工作的谷歌一起工作,而且形影不離地跟蹤妻子。
這種窒息的做法,令妻子惱怒又反感,兩個人的關係也出現問題。
第二,發生在夫妻間的妒忌,讓親密關係走向深淵。
和妻子成為同事後,妻子各個方面都表現足夠優秀,甚至超越了陳立人。
加上一些未經核實的風言風語,陳立人在“妻子比自己優秀”的妒忌中,陷入惱羞成怒。
谷歌清華系聚會時,兩個人就發生了幾次口角,一度搞得很不愉快。
第三,妻子提出離婚,丈夫怒而殺人。
知情人士透露,因為夫妻間的種種矛盾,3周前於軒一提出離婚。
學歷和見識讓她選擇了及時止損。
但這讓陳立人無法接受,夫妻關係每況愈下。
直至案發前,矛盾再次爆發後,陳立人怒而殺人。
這3種說法可能都有道理。
但我更想說的是:
親密關係的真相之一,就是外人很難透過外在的蛛絲馬跡,去斷定內部的矛盾戰爭。
交織著親密與仇恨的夫妻關係,猶如一塊斑斕的地毯,各種顏色雜糅,各種紋理交錯,各種絲線互纏。
外人看到的是花團錦簇的圖案,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它光鮮的外表下,藏著怎樣的沙礫與汙垢。
從這一點上來說:
每一場悲劇婚姻,可能是多因一果的顯現。
我們看見的是“果”,它內在早就潛伏著諸多“因”。
我比較認可的,是美國華人律師劉龍珠對案件的分析。
他說,謀殺就是謀殺,犯罪就是犯罪,什麼理由也不是殺人的藉口。
不出意外的話,陳立人將以“一級謀殺”罪名,面臨指控。
因為工作關係,劉龍珠對美國華人圈層非常熟悉,也代理過谷歌、臉書、英偉達等大廠的華人工程師案件。
這些案件中的工程師,都是學霸出身,其中不乏來自中國各個省市的高考狀元,事業發展也非常順利。
但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存在“智商高、情商低”的現象,行事非常偏激,情緒管理能力極低。

劉龍珠律師的分析(圖源紅星新聞)
劉龍珠律師的話,非常精準地說出這樣的事實:
第一,學歷能過濾學渣,但過濾不了人渣。
不信可以想想最近發生211高校的11名碩博聯名舉報導師黃教授學術造假事件。
125頁的PDF,每頁都是黃教授壓榨學生、論文造假、篡改實驗、作弊抄襲的證據。

所以,2024年開始,我們更要習得的能力是祛魅:
這個世界是個草臺班子,一切金光閃閃、牛逼哄哄的人事,都有著不忍直視的孱弱與缺憾。
不要在過分焦慮中,向外攀比,要在祛魅一切後,活出自在。
第二,歷經殘酷競賽的王者,也有偏執殘忍的一面。
不信可以回憶一下北大吳謝宇弒母案,還有被抓後吳謝宇編造一系列謊言,粉飾自己的罪行,賺取同情的眼淚,逃避法律的制裁。
多年前,北大錢理群老師說,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著名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這些人智商非常超群,核心極其殘忍,甚至具有反社會人格。

錢理群教授
現在看,也不是危言聳聽:
當成功是唯一的價值觀,急功近利、冷漠自私必將如影隨形。
第三,習慣了贏的人,最匱乏的是“輸的能力”。
控制慾也好,害怕愛人或旁人比自己優秀也好,不允許身邊人離開自己也好,本質上都是害怕輸。
因為輸不起,所以才拼命控制,甚至不惜殺害身邊人,去繼續營造“我才是贏家,以我為中心”的虛假劇情。
朱令去世一個月後,孫維登上了澳大利亞的報紙。
當地華人聯合請願,要求澳洲國會將孫維驅逐出境。
清華朱令案的核心,是時代和法律的恥辱,也是“習慣了贏的人,無法忍受他人比自己優秀”的人性之惡。

孫維照片曝光
在這個鼓吹成績和勝利的時代,允許失敗,其實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允許他人比自己優秀,允許愛的人可以離開自己,允許命運有深情也有薄情,允許自己可以搞砸一切可以重建一切,允許人生是一場充滿遺憾的不完美之旅。
本質上是看見自己,看見他人,看見眾生,看見更多的可能性,看見更大的世界。
你想要美麗人生嗎?
那就允許漫長的歲月裡,有風和日麗、絢爛彩虹,也有風雨交加、電閃雷鳴。
點亮【贊】+【在看】,人性複雜,願每個人都能清醒識人。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新書《見字如面》全網熱銷中。
▼
阿 | 寶 | 贈 | 書

《不安的哲學》
簡介:我們時常被不安的情緒裹挾,對過往的事耿耿於懷,對未來不確定的過度想象和擔憂,害怕付出了換不來回報或遭遇失敗,最終放棄了努力。
正如哲學家所言,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活在時間長河中的此時此刻,誰也抓不住過去和未來。執著於過去,無法從舊時的痛苦和遺憾中抽身,或為不可預測的未來而焦慮,都會讓我們忽視眼前的生活,無法聚焦當下,活得安穩、有價值感。
岸見一郎犀利地指出,這樣的不安並不是由外在世界造成的,而是我們為了逃避現實而製造的情緒,是一個自我欺騙的謊言。
他在書中首先分析了何謂不安,接著剖析了人際關係、工作、疾病、衰老、死亡帶來的不安,最後給出瞭如何擺脫不安的方法。
這是一本讓你面對未知的世界和失控的自我時,安頓心靈的慰藉之書。讓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穩住內心,專注此時此刻,開啟主動人生。
溫馨提示: 由於贈送書籍到庫時間不一致,部分書籍到庫時間較晚,所以中獎的小夥伴請耐心等待我們的包裹~阿寶會不定期為大家帶來好書哦!
在評論區留言+點在看
阿寶會從中隨機抽取3個幸運兒贈書~

點選下方卡片
關注阿寶 別忘了加星標哦~

關鍵詞
谷歌
陳立人
於軒一
妻子
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