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稀有皮弱爆了!霸王龍皮小包年內上市

8000萬年前,當霸王龍還在地球上漫遊時,它身長約12米,是自然界最令人恐懼的生物之一。但很快,它就要變成你手裡的小包了
AI製作的霸王龍皮包圖 | VML
最近,荷蘭廣告公司VML、生物技術公司The Organoid Company和人造皮革公司Lab-Grown Leather宣佈了一個合作計劃,他們將利用霸王龍化石中的膠原蛋白片段為藍本,在實驗室中製造出“霸王龍皮革”
看到中國皮革協會也發了這個新聞,我懸著的心終於活泛了,“霸王龍手包”這一新聞已經得到了行業認可,必將震撼溫州皮革廠的每一個黃鶴老闆。
那這個霸王龍,它正經嗎?將來這個“復古小包”,會不會比愛馬仕還貴?
霸王龍皮什麼樣?
除非有時光機,沒有人能見到活著的霸王龍,我們只能根據有限的化石線索和科學推測來想象霸王龍皮的樣子。
首先,霸王龍皮到底是毛茸茸的,還是遍佈鱗片?
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也吵了很久。 和霸王龍同屬於暴龍科的奇異帝龍和華麗羽王龍,在進化樹上比霸王龍更原始,它們留下的化石上能觀察到羽毛印痕,因此有人猜測霸王龍可能也有羽毛,甚至比原始暴龍更發達。
奇異帝龍的復原圖,它們比霸王龍更原始,身披羽毛 | Conty / Wikimedia Commons
但是,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一隻名叫Wyrex的霸王龍頸部、骨盆和尾部的皮膚,又和同期的一些大型暴龍科(比如艾伯塔龍、蛇發女怪龍)做了對比,發現它們都覆蓋著平滑細小的鱗片,沒有一絲羽毛的痕跡。他們推測,霸王龍和它的近親在成體期主要是鱗片皮膚,就算它們會長羽毛,也可能是在幼年階段或者頭部之類的特定部位。成年霸王龍體型巨大,保暖需求低,不再需要幼年期可能存在的茸毛。
霸王龍Wyrex的皮膚化石,上面覆蓋著鱗片 | Amanda Kelley
那霸王龍皮是什麼顏色的?是像鱷魚皮一樣五彩斑斕的黑,還是像牛皮一樣的棕色?
化石很難保留皮膚色素資訊,霸王龍真正的膚色我們還不得而知,科學家只能參考現代爬行類動物或者鳥類的色彩來推測霸王龍可能是什麼顏色。恐龍是晝行性動物,它們可能像現在的很多晝行性爬行動物和鳥類一樣有著豔麗的外表,可以靠色彩來求偶或者驅趕捕食者;也有學者推測,就像現在草原上的捕食者一樣,霸王龍的顏色也許以棕色為主。
總之,從目前的證據我們可以推測,如果真能復原出霸王龍皮,它可能不像小羊皮一樣細膩柔軟,而是更接近爬行動物皮革的手感,就像鱷魚皮、蜥蜴皮一樣,硬挺又復有顆粒感,還很耐磨;它的原色可能很炫彩,光線變化時還有虹彩光澤,不過也可能是樸實無華的大地色。
根據目前證據所作的霸王龍復原圖,成年期大部分皮膚被鱗片覆蓋,頭部有可能還保留了一點羽毛 | Steveoc 86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我們可能要失望了,實驗室裡培養出來的“霸王龍皮”,未必真的能還原出恐龍身上原有的鱗片花紋和顏色。因為實驗室培養的是真皮層的膠原蛋白網路,不包含表皮鱗片結構,培育出來的可能只是一整塊光滑的皮料,更接近一般的牛羊皮。不過,為了符合大家想象中的恐龍皮,他們可能會在後期人工染色、壓印紋理,最終的成品也許會類似現在的人造革。
尺寸也是個大問題。成年霸王體重有6-9噸,按照三維體重估算,它們的皮膚面積可以達到30-40平方米,而一頭成年牛的整張皮革面積大約4-5平方米,一張霸王龍皮面積相當於好幾張牛皮,理論上來說可以做出超多包包,甚至鋪滿好幾張大沙發。不過,在實驗室裡,初期能培養出來的皮革面積不會這麼大,實驗成品大機率會從錢包、手提包做起。
真霸王龍這麼大,那不得做出一屋子的包 | FunkMonk & Fæ / Wikimedia Commons
根據報道,這個團隊計劃在2025年底推出它們的首款霸王龍皮時尚單品,定位是高階配飾市場,有可能是限量版奢侈手包。物以稀為貴,再加上研發成本,還打著“史前動物”、“環保高科技”之類的旗號,售價也許會超過現在任何一個奢侈品牌的鱷魚皮、鴕鳥皮包包。團隊還表示,等技術成熟、擴大產量,他們還會擴充套件到其他領域,比如服裝甚至汽車內飾。到那時候,富豪們可能身穿霸王龍,手提霸王龍,屁股坐著的也是霸王龍了。
從哪來的霸王龍
所以傳聞中的霸王龍皮,到底是怎麼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來的呢?
關鍵在於膠原蛋白
1988年,美國蒙大拿州出土了一具霸王龍化石,科學家分離出了其中的微量膠原蛋白碎片,它們就像一些零碎的拼圖,可以為原本的膠原蛋白提供一些線索。利用這些碎片,The Organoid Company公司的基因組工程團隊參考恐龍現存的近親(如鳥類、爬行動物)的膠原蛋白基因,結合大型DNA和蛋白質模型,逆向重構了霸王龍的膠原蛋白基因序列。
專案的領導者之一,紐卡斯爾大學組織工程學教授 Che Connon | BusinessLive
接下來,團隊編輯了實驗室培養細胞的遺傳資訊,讓它們表達霸王龍的膠原蛋白基因。這些細胞可能是真皮層的成纖維細胞或者幹細胞,可以作為種子培育出皮膚。傳統的皮膚組織工程需要支架材料來模擬皮膚的自然環境,引導細胞的生長方向,但Lab-Grown Leather公司透露,他們用的是一種“無支架培養技術”,讓細胞可以自行生長成像皮膚組織一樣的三維結構。
等這樣的組織長到足夠的面積和厚度以後,就可以收穫了。這時的皮膚還是柔軟溼潤的原皮,沒法直接做成皮包,之後還需要一系列鞣製和飾面處理,再進行染色、壓紋操作,最終做成成品皮革。
當然,從實驗室的一小塊皮,到最終做成一個包,中間還需要不少摸索和測試,比如皮革的厚度是不是達標、拉伸強度如何、耐磨效能又如何,都需要反覆試驗調整。
另一家公司Modern Meadow在實驗室培育出的小塊牛真皮 | Modern Meadow
Lab-Grown Leather公司宣稱,他們做出來的霸王龍皮材料在結構上和傳統皮革完全一樣,觸感和耐用效能也媲美真皮,而且整個製作過程中沒有傷害任何動物,所以是“零殘忍”材料。同時,霸王龍皮使用的是細胞技術,可以生物降解,不像PU皮一樣會造成塑膠汙染,創始人認為它“既創新又符合倫理道德”。
聽起來很酷,但在很多專家眼裡,霸王龍皮包名不副實。一方面,化石中能提取出來的膠原蛋白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多肽,根本不足以復原真正的霸王龍的膠原蛋白。現在我們並沒有霸王龍的DNA,所謂的重建只是推測模擬,和真正的霸王龍基因可能相去甚遠。
另一方面,膠原蛋白是所有動物中都常見的結構蛋白,它的序列在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並不大。就算這個專案成功培育出了“霸王龍皮”,本質上來說也就是一張通用膠原皮,裡面的膠原成分很可能跟牛或雞差不多,和其他實驗室培育的人造生物皮沒區別,更談不上什麼恐龍特色。這個公司借“恐龍”標籤賣高價,只是掛羊頭賣狗肉的營銷噱頭。
英國的 3D Bio-Tissues和Lab-Grown Leather Ltd合作,在實驗室中培育出的純動物細胞原皮(不是此次的霸王龍皮) | 3D BioTissues
另外,還有皮膚組織層次的問題。化石中的膠原蛋白碎片屬於真皮層,並沒有關於表皮和鱗片的資訊。就算復原了膠原蛋白網路,也不能復原霸王龍表皮的質地、厚度和角質層結構,最終皮革的樣子取決於人工處理,說白了他們想壓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和霸王龍本龍沒關係。
但是,黑紅也是紅,就算爭議再多,霸王龍皮的新聞已經火遍全球,大家都想看看史前動物變成皮包的樣子。從商業角度來說,這個專案已經大獲成功了。
思路開啟,一定得是霸王龍嗎?
霸王龍皮包是不是真正的霸王龍皮先不談,“皮”的定義現在已經超出人的想象了。
之前已經有一些生物基的創新皮革產品,比如,MycoWorks公司用真菌菌絲體培養出了“蘑菇皮革”,還有用菠蘿葉纖維或蘋果榨汁的殘渣為部分原料製作出的植物基皮革Piñatex®和AppleSkin。也有一些公司(Modern Meadow、VitroLabs等)從牛細胞出發,嘗試在實驗室中培養真皮。
Modern Meadow公司用實驗室培育牛皮做的T恤 | Modern Meadow
其實,只要有足夠的基因序列資訊,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製作出任何動物的材料,有了霸王龍皮,我們還可以有劍齒虎皮、猛獁象皮,甚至始祖鳥皮。一些奢侈品牌使用鱷魚、蟒蛇、鴕鳥之類的珍稀動物皮,導致了生態和倫理問題,如果能透過細胞培養來生產這些動物的皮革,就能在不傷害野生動物的情況下滿足消費者。
用水母的膠原蛋白製造的皮革做出的書皮 | Eric Day / Good Food Institute
更獵奇一點,我們甚至能做出“自體皮膚皮包”。 醫學上已經有案例,利用患者自身的皮膚細胞來培養一片健康的皮膚,用來移植修復。要是有人重口味,或者想搞一些超前藝術,完全可能用自身的細胞,在實驗室裡培養出一塊帶有個人DNA 的皮革,甚至把它做成手包、錢包。換個角度想,這甚至還規避了倫理爭議,畢竟材料來源於自己本人,而且全程零傷害。
除了培育皮革,實驗室培育肉也在快速發展中。
2023年,澳大利亞的Vow公司把猛獁象肌肉蛋白的基因片段和大象基因結合,植入羊的幹細胞中,培養出了肌肉組織,製成了一顆“猛獁象肉丸”。雖然它沒被量產售賣,也沒人真的嘗過這顆大肉丸子,但Vow的操作和“霸王龍皮包”專案一樣,都是透過復活史前動物的概念來吸引眼球,宣傳他們的技術和品牌理念。
Vow公司製作的“猛獁象肉丸”| Forged
不管造出來的是啥,這類產品傳遞的最重要的資訊是——目前我們已經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獲取動植物的原料,而不需要真的犧牲動植物。從長遠來看,如果培養肉技術和培養皮革技術成熟,我們日常食用的牛、羊、禽類的肉以及它們的皮毛製造的產品,全都可以在實驗室中生產。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告別規模化養殖和狩獵,既能減少對土地和森林的消耗,還能避免對動物的傷害。
放眼未來,也許某一天,養殖業將被細胞農業替代。那時,我們手裡的包不再是真的牛皮、鱷魚皮,而是在實驗室裡“長”出來的皮革,卻有著和牛皮、鱷魚皮一樣甚至更好的質量;餐桌上也不再是真的牛羊肉,而是實驗室培育出來的肉,但味道和營養價值都不輸傳統肉類。
我們和自然的關係可能徹底改變,那個世界到底會更好還是更壞呢?
參考文獻
[1] https://www.vml.com/news/vml-lab-grown-leather-ltd-and-the-organoid-company-announce-partnership-to-create-worlds-first-t-rex-leather
[2]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17.0092
[3]https://askdruniverse.wsu.edu/2015/08/24/what-color-was-a-t-rex/
[4]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137614
https://news.unm.edu/news/tyrannosaurs-show-their-sensitive-side
[5]https://futurism.com/dinosaur-skin-t-rex-leather
[6]https://olivercompanylondon.com/pages/apple-leather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ñatex
[8]https://bsfenterprise.com/portfolio/lab-grown-leather
[9]https://www.forgedbyvow.com/the-feed/the-mammoth-meatball
作者:貓吞
編輯:翻翻
封面圖來源:VML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