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學的路千萬條,總有適合自己的一條。有時候,不必主動把留學的路走窄,反而更容易有好的結果。
作者:Ava;本文來源:公眾號“Letsight”(ID:letsight520)。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今年的香港高校錄取不太尋常。
原本港澳大學對A-level、AP、IB三大國際課程的接受度都比較高,是很多申請人的聯申的選擇之一。
但是今年港校放榜卻出現“差別對待”,IB學生早早收到offer,A-level學生卻苦苦等待一個多月,遲遲不見錄取。
他們當中,還有不少A-level 4A*、5A*的申請人…

圖源:_Little_Queen_
一、A-level考生被港大拋棄
去年,澳門多所大學陸續釋出宣告,宣佈不再面向“內地國際生”開放獨立申請通道。
這意味著,原本透過A-level、IB、AP國際課程繞過高考的學生,只能重新回高考“獨木橋”,澳門高校的大門只為高考生開放。

圖源:澳門大學
雖然港校沒有跟風,但是從今年的錄取來看,學校明顯是對內地國際學生有“偏見”。
過去A-level一直被認為是通往香港的主流路徑,很多學生左手申英國高校,右手申香港高校。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由於排名高、國際聲譽好、入學門檻相對低,一度成為大家“衝G5、保港校”的最優選擇。
最近幾年卻發現,能夠進入G5的成績,居然被香港大學拒了。到底是英國高校門檻變低了還是香港大學要求提高了?
根據香港大學對非本地生的A-level成績要求,熱門的專業如商科、建築、醫學需要A*A*A,其中金融還明確要求數學拿到A*,其他社科類專業AAA即可。

圖源:香港大學
看起來要求並不高,但事實上,內地國際生的錄取卻在縮減。
2024-25學年,2024/2025學年共錄取了約1220名非本地生,其中約64%來自內地,約780人。其中透過高考成績申請的內地生約有360人,內地國際生約為420人。
而根據港大最新招生計劃,2025-26學年,高考生的錄取人數將提升至400人,比前一年增加40人。
如果總錄取名額不變,內地國際學生的名額將從420人降至380人,隨著高考生錄取人數的增加,內地國際學生的名額會進一步被擠壓。

圖源:香港01
另外,香港政府正在對“本地生”的定義進行調整。
例如,擁有香港臨時身份的內地學生可能被納入香港本地生的範疇,因此他們在錄取時享受與香港本地學生相同的待遇,包括學費和錄取標準。
這種政策調整可能導致港大減少對內地A-level學生的錄取名額。
而且越來越多內地學生開始轉向報考香港DSE課程,由於參加的是港府主導的DSE考試,評分體系與港大高度一致,背景透明、風險可控,港校在錄取時自然給予更多青睞。
隨著港大對高考生傾斜、對本地生擴容、對DSE考生優待,真正屬於內地國際課程生的錄取名額正在持續萎縮。
二、遭殃的為何是A-level學生
開篇提到,在三大主流國際課程中,A-level正逐漸成為香港高校錄取的棄兒。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IB學生的錄取比例明顯上升,不僅offer的速度更快,整體錄取成功率也更高。
2024年香港大學錄取資料顯示,IB學生的佔比從2020年的25%提升至35%,AP體系學生的比例也有10%的增長。
而A-level 高分學生卻連連被拒,背後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從課程本身來看,IB課程一直以學術難度大、要求綜合能力強著稱,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術寫作等綜合素質要求極高。

相比之下,A-level雖然強調學科專業性,但綜合能力培養不及IB,考試方式也相對標準化,所以相比IB和高考可能更“水”。
香港高校可能處於對A-level成績的含金量產生質疑,擔心錄取的學生在學術能力上和其他國際課程的學生有差距。
另外,今年A-level考試部分科目在內地開始單獨命題,這可能對內地學生的A-level成績產生影響。
一些香港高校可能擔心內地A-level考試的難度和評分標準與國際標準有所不同,導致學生的實際水平有差異。
不過以上都是隻是民間猜測,更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成績造假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香港高校對A-level學生的背景稽核越來越嚴格,錄取門檻水漲船高。

圖源:港島鍾嘉欣
隨著越來越多內地國際學生選擇到機構全日制脫產學習,這也引起香港高校的高度警覺。
雖然這種學習方式在很多家長和學生看來價效比很高,但是過去由於機構的各種操作,很容易出現成績造假問題。
這兩年,港澳高校頻頻爆出學歷、申請材料造假事件,鬧得學校都已經應激了,對於這類風險較高的學生,學校一般都選擇拒絕。
據小道訊息稱,今年深國交的港大錄取遭遇滑鐵盧,這是因為深國交只有培訓資質,沒有學校資質,因此今年錄取斬半。
香港科技大學在本科招生宣講會上已經明確提到,國際生必須提交完整三年的國際課程成績、不接受脫產成績。
對於脫產A-level國際生來說,可能未來將無緣香港科技大學本科。
對於其他大學,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拒絕脫產生,但未來香港高校對A-level學生的審查只更嚴格。
三、內地國際生越走越窄?
內地國際生在港澳高校的生存空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緊。
前段時間,香港理工大學還發出最後通知,2025年2月6日後提交申請的內地國際生,直接不予考慮。

圖源:香港理工大學
這則看似普通的截止時間公告,實際上也釋放了一個強烈訊號,港校對內地國際生的信任開始流失。
面對這一趨勢,很多內地國際學生和家長陷入焦慮,香港高校葉門即將關上,澳門完全不接受,難道國際學生真成“死路一條”?
不可否認,這條路可能越來越窄,打破現有局面的方式就只一個,那就是做好多手準備,全面提升實力。
儘量避免選擇機構全日制脫產學習,而是選擇合規的國際學校,因為資質和學校的背景其實是另一種背書。
目前的留學形勢,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是最不穩妥的決定。

不“押寶”港校,如果目標是英聯邦體系的大學,還可以在英國G5、澳洲八大、新加坡國大等高校中分散風險,同時關注各校對國際課程的最新政策動態。
對於低年級申請人來說,香港並非只有A-level這一條路可選。
目前,香港高校對DSE考生和高考生的開放態度,也為不同背景的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
除此之外,香港身份也是一個突破口,香港身份不僅使學生在申請香港高校時具備更多優勢,也能在學費和錄取標準上享受更為優惠的政策。
對於有香港身份的學生來說,選擇DSE或者A-level都能獲得更大的靈活性和機會。
留學的路千萬條,總有適合自己的一條。有時候,不必主動把留學的路走窄,反而更容易有好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