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標化可選政策成為種族篩選的遮羞布,亞裔學生的春天終於要來了嗎?”
你或許覺得疑惑,標化可選政策也能構成違法?
近日,美國教育部突然向全國各高等院校傳送一封措辭嚴厲的警告信,直指部分大學以“標化可選”為名,變相調整種族錄取比例,此舉涉嫌違反聯邦民權法,可能導致學校失去聯邦撥款。

在信中,美國教育部警告美國高校,如果他們繼續在涉及校園和學生的政策中考慮種族因素,則可能會失去聯邦撥款。教育部表示會開始評估各大高校的合規性,最遲將在信函釋出後的14天內開始,並補充說,未遵守命令的學校可能面臨調查。
儘管這封警告信尚未明確具體實施細則,但其釋放的訊號已足夠清晰:
全美2100多所仍採用標化可選或免標化政策的大學,
或將被迫重新審視招生規則。
對擅長標化考試的中國學生而言,這場政策風暴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美國高校對標化成績是否會更加收緊?中國學生的申請策略是否需要調整?
政策劇變:
標化考試為何成為必爭之地?
▍教育部一紙禁令引發的"蝴蝶效應"
美國教育部的警告信,實質揭開了"標化可選"時代的暗箱操作:
達特茅斯內部報告顯示,標化成績前10%的亞裔學生,在"標化可選"政策下錄取率驟降27%。
哈佛大學表示,在實施標化可選後,亞裔錄取率暴跌30%,而非裔學生錄取率暴漲150%。

這組資料背後,藏著美本申請賽道最殘酷的生存法則…
而特朗普政府的強硬表態,如同一顆深水炸彈,徹底攪動美本申請池——標化成績的權重正以不可逆轉之勢強勢迴歸。
可以預計到,在美國教育部“違法”和“削減經費”的雙重威脅下,必然會有更多美國大學火速倒向“恢復標化要求”的陣營。
不過,究竟是標化可選更公平?還是標化必選更公平?這一命題的爭議還是很大的。
也有人表示,當"公平"成為政治博弈的籌碼,標化成績是否會從"加分項"轉變為"保命符"?
這都是有待商榷的。
藤校倒戈:
標化已成頂尖院校“隱形門檻”
目前,除了哥倫比亞大學是永久可選,普林斯頓大學暫未更新26Fall招生政策,其他6所藤校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等已明確恢復標化要求。
MIT、斯坦福等院校更將SAT/ACT列為必選項。
卡耐基梅隆大學分學院定製政策:計算機科學等硬核專業強制提交標化,人文社科則彈性要求。
2026Fall必須提交標化的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哈佛大學
斯坦福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康奈爾大學
布朗大學
達特茅斯學院
卡耐基梅隆大學
喬治城大學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佛羅里達大學
邁阿密大學
佐治亞理工學院
佐治亞大學
耶魯大學
北卡羅來納教堂山分校
俄亥俄州立大學
▶️ 隱藏規則曝光:
耶魯大學(未提交SAT/ACT成績的申請者須提交AP/IB成績,不接受預估分),未提交標化的申請者需用“3倍課外活動經歷”彌補學術可信度。
北卡羅來納教堂山分校(與GPA高低掛鉤)。
▶️ 顧問老師解讀:當標化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中國學生的分數優勢將重新成為爬藤利器。
▍32所SAT最分控的美國大學

戰略視窗期:
為何說現在是中國學生最佳突圍時刻?
▍資料揭秘:標化成績的"槓桿效應"
據統計,25 Fall申請季有2100 多所大學採用標化可選或免標化錄取政策。迫於此次教育部“違法”和“資金斷供”的壓力,今年預計會有大量大學陸續恢復標化需求。
而受大家關注的UC系,雖然加州大學系統目前仍堅持“不考慮標化成績”的立場,但在政策環境和政府壓力的影響下,未來能否繼續維持這一堅定立場尚存疑。
這件事對於亞裔學生可能是一場福音。畢竟在考試這方面,中國學生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全球領先的優勢。
CB之前公佈的2024 年度 SAT 全球考生成績報告顯示:
亞裔考生的平均分:1228分
全球考生數學科目平均分:
528分
亞裔考生數學科目平均分:629分
中國學生數學平均分:780分

理想狀態下,如果標化必選,從成績考核的角度來說,中國學生的錄取率可能會有所上升。
因此,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最穩妥的策略:
儘早準備SAT/ACT考試,
為申請增加籌碼。
隨著越來越多的頂尖高校恢復標化要求,未來申請美國Top 30大學,SAT基操分為1550+。
3月份SAT考試已經結束,不過3月22日可能會有一次補考機會,如果有需要又有精力的同學可以關注和考慮衝刺一下。
提醒:距離下一次大考也僅有2個月時間,注意把握時機,儘早出分!


如果標化成績不太好,可以選擇不提交,但是必須透過其他方面的優勢來彌補,比如活動背景、文書材料、面試、科研競賽活動經歷等等。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的標化成績適合哪些學校/是否應該提交標化,掃碼加微信詳詢~我們也有開設託福/雅思/SAT班課,助力你的申請季:

▍標化考試的三大隱藏價值
學術能力背書:當GPA因課程體系差異被質疑時,標化是最強量化證明
畢竟,如果你的標化成績優異,能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那麼無論學校是否強制要求,都建議提交,這無疑是你學術能力的有力證明。
篩選加速器:MIT招生官坦言:"標化前25%的申請者會優先進入教授稽核池"
獎學金籌碼:UIUC國際生獎學金資料顯示,SAT 1450+獲得者資助金額平均增加$12,000
▍致命誤區預警
⚠️ "ACT比SAT簡單"
比如,CMU計算機學院明確表示更認可SAT數學單項成績

SAT和ACT簡要對比:

詞彙量豐富、閱讀速度快的考生可能更適合ACT;善於深度分析、邏輯推理能力強,可能更適合SAT。
以學習SAT為例:
SAT考試總分是1600分,分為閱讀、文法和數學三個部分。其中,閱讀滿分400分,文法滿分400分,數學滿分800分。
(*亞洲學生擅長的數學在SAT滿分中佔50%,所以受關注程度相比ACT也更高一些。)

⚠️不要盲目追求高分
對於低年級的同學而言,建議先集中精力攻克託福/雅思,爭取考到理想的成績後,再著手準備SAT/ACT,報考時不要盲目追求高分,要注意預留足夠的時間用於提升背景和打磨文書。

小編提醒

理性規劃標化備考、關注政策動向,並全面提升學術與背景實力,是應對政策變化的最大王牌。
標化成績、託福分數固然重要,但GPA成績、選課平衡度、課程難度也同樣關鍵。
越是高年級,課程難度越要提高,同時還要保持較好的成績。
如果你對考試不感冒,但其他方面學術實力槓槓的,那或許還有機會;但如果你多次嘗試都考不出好成績,那就得重新評估自己的學術實力了。
美國名校的招生官,那可是火眼金睛,投機取巧可行不通哦!
畢竟學術才是“地基”!活動是“錦上添花”!即使你沒有什麼活動經歷,但依然有學校因為你出眾的學術能力而發offer,但如果你的成績一無是處,擁有一百個活動也沒用!
各類含金量高的競賽、科研專案、社團、體育運動、藝術表演等都會給學生的美本申請增加砝碼。
這就需要合理規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