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租女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澳洲小夥花$700租倆,“令人難忘”

去日本租女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近日,澳洲旅行博主Jorden Tually前往日本,親自體驗了一番租賃女友服務。
澳洲新聞集團4月20日報道,工作壓力過重、對交友應用感到厭倦、社交圈日益萎縮——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澳洲人正逐漸陷入孤獨。
資料顯示,每四位澳洲年輕人中就有一人每天感受到孤獨。
這個現象,迫切需要引起重視。
在澳洲本土,對於“租賃女友”服務的需求正不斷上升。
這些女孩被僱來陪伴客戶、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又或是在某些場合“撐場面”,
但別指望能省錢,在這個生活成本飆漲的當下,“租女友”早已不便宜。
這種服務源自日本,其歷史可追溯至藝伎時代,從有償陪伴發展成今天龐大的“女友體驗”產業,
不僅催生了相關電視劇作,也激起了本地人與遊客的極大興趣。
而隨著時間推移,需求持續攀升、年年增長。
不過批評聲音也不小——有人指責此類服務將人際關係商品化,甚至可能剝削弱勢人群。
澳洲知名旅遊內容創作者Jorden Tually,最近就去了一趟日本旅遊,親身體驗了這項服務。
“我原本想,不可能是真的。”Tually在接受澳洲新聞集團採訪時表示,
“我以為只是網路上的噱頭。”
Jorden Tually及其租賃的兩位女友
由於拍攝需求,他花了好幾個星期提前與租賃公司溝通、協調手續,甚至請了一位當地人協助。
最終,他租了兩位“女友”(或者說“演員”,這取決於你的角度),在公園裡約會。
由於客戶需支付整個約會過程中所有費用,
Tually這趟下來總計花費約700澳元——幸好他將這段經歷上傳至YouTube併成功變現。
在生活成本危機如此嚴峻的背景下,仍有人願意花大錢只為了一段“陪伴”,這足以說明孤獨的力量。
Tually認為,人類天生需要社交,卻又因日漸沉浸於網路世界而愈發孤立。
租賃式戀愛服務或許不能治本,但它在情感與社交層面上,
提供了一種短暫的解脫——只是參與者仍需遵守“虛擬戀愛”的遊戲規則。
他坦承:“剛開始還是挺尷尬的”,
不過當他拿出秘密武器——一隻同樣“租來”的小狗後,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
“姑娘們很喜歡和小狗在公園散步,”他說,
“她們告訴我,她們被僱去做過最離奇的事情。比如陪人出席婚禮、一起吃聖誕晚餐。”
“甚至有音樂人僱她們為其演唱會加油助威。”
相比之下,Tually的這場約會就像是……真的只是一場公園散步。
那麼,它與現實中的戀愛有什麼區別呢?
Tually表示:“更令人難忘吧。我下次想試試租個‘爺爺’——原來也能租的。”
在他看來,這類服務不僅能製造回憶,還可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長遠影響。
對一些人而言,這可能是他們約會的唯一機會。
“這可以幫助他們培養開口說話、主動社交的信心。”
“它打破了心防,在這個社會,單身依然被貼上標籤。
租一個女朋友,有時候可以幫你卸下那些無形的壓力。”
不過,Tually對這項服務是否能在澳洲快速普及,仍持保留態度。
他說:“在澳洲,如果你做了點‘不尋常’的事,人們很容易對你評頭論足。”
“他們可能會嘲笑,說你連真正的女朋友都找不到。但說實話,這確實有潛在市場。”
儘管面臨汙名化,被稱為“買不到愛情”的象徵,
但許多澳洲男性早已暗自接受,甚至願意為這樣的陪伴買單。
來自黃金海岸的“出租女友”Kay Manuel表示,
“租賃女友”興起的部分原因,是性別角色在轉變。
“女性越來越獨立,”Kay說,“不再那麼依賴男性來獲得陪伴感,
所以男性也開始在傳統社交圈之外尋找情感連結。”
她表示,她的客戶年齡從18歲到60歲不等,大多是單身男性。
“已婚男性如果尋找的是性服務,通常會去找性工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與妓院或性服務不同,
傳統上的“租女友”服務有著明確的約束與界限。
在日本,租賃女友不得獨自與客戶相處,也不能進入客戶住所。
這些規定必須嚴格執行,一旦違反,服務立即終止,提供者甚至可能被解僱。
Kay本人既是出租女友,也從事過性工作,但她強調,兩者完全不同。
她解釋道:“我不是為了性而被僱傭,我是靠溝通賺錢的。”
與其說這是某種戀愛,不如說它們更像是共享時光的合作——可能是共進晚餐、一起野餐、看電影,甚至幫忙整理家務。
“很多人誤以為我們就是性工作者,其實不是。而且圍繞性產業被過度汙名化了。”
“如果你願意帶某個女孩出去吃頓飯,然後互不聯絡,那為何不選擇一位隨時願意傾聽、願意陪伴你的人呢?”
來自紐西蘭惠靈頓的Layla Kelly,最初開始關注這項產業,
是因為她的線上粉絲紛紛向她發出“虛擬女友”請求。
“我發現,他們要的不只是裸照,”Kelly說。
Layla Kelly
即使碰上生活成本的緊縮期,她卻觀察到這項服務非但沒有萎縮,反而迎來爆發式增長。
她表示:“壓力,有時反而會催生這類服務的需求。”
“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和家人朋友傾訴煩惱。”
“而這個服務讓他們既能說出煩心事,又能獲得一段非凡的體驗。”
不過,專家提醒:這類服務,或許只是種“創可貼式”的暫緩方案。
悉尼人際關係專家Samantha Jayne表示:
“它無法真正解決孤獨的問題,畢竟,你明知道對方會出現,只是因為你付了錢。”
“這反而可能讓人更困惑,因為人與人相處是會產生感情的。”
Samantha Jayne
Jayne認為,對社交焦慮者來說,租賃式陪伴或有助於練習開口、不懼被拒。
但也可能適得其反,令他們更加孤獨、更加自我否定。
她指出,現代人對交友軟體的疲乏感,很可能正是推動此行業成長的動力。
“人們厭倦了不停滑屏、被放鴿子、被冷處理,或根本匹配不到人。”
“不過,在你決定‘租人’之前,先試著請一位感情教練,畢竟你不是唯一陷入困境的人。”
悉尼戀愛教練Susie Kim則指出,租女友服務之所以有其價值,
正因為它橫跨多個角色與產業邊界。
“它融合了性服務、情感療愈與傳統戀愛關係的元素。”
“有一個真實的人陪伴你,能讓你感到被看到、被聽見、被關心——即便這份關愛是有價格的。”
Susie Kim
但她也警告稱,這種界限十分微妙,隨時可能滑向“情感依賴”。
“即便你花了錢,但真正的能讓你獲益的,依然是來自‘真實的關心’。”
“如果缺少這個核心,整個體驗很可能只會讓你更孤獨。”
“所以,客戶必須清楚,這只是某種支援系統,而不是戀愛關係的替代品,更不能替代心理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