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變強,就不要靠三觀交朋友

今天的標題比較反常識,但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不可能為了一個標題抖個機靈,來水一篇文章。
那怎麼理解標題這句話?

很簡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尤其是社會上的人之間交往,三觀應該排後面,價值交換排在第一位。

不要誤解,這不是讓你帶著功利心去交朋友,而是帶著目的。
功利心可以是一種目的,但是太狹隘了,而且容易引起對方反感。把握的不好,暴露的太明顯,很容易交不到真朋友。
格局看大一點,看看對方身上有哪些你能學習的,有哪些觀點可以啟發到你的,有什麼方法是你以前沒有想過的,有什麼資源是可以借給你使用的,去找這些東西。

找到了,那這個人就值得去結交,不要去管對方的人品如何,三觀跟你合不合,把這些東西和他身上的價值分分開。千萬不要因為自己過高的道德感,而放棄了對你有用的成長機會。

就像我以前常常和大家說的,不光要從好人身上學習,也要從壞人身上學習。如果以自我成長為目的,那麼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只在於,給到你啟發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型別,但全都對你有用。
從好人身上,你可以學習他的人品作風,道德標準,看問題的方法角度,辦事情的規劃思考。
從壞人身上,你同樣可以學習他的思維模式和做事方法。而且有些時候,壞人的手段反而比好人的更管用,更能達到目標。

不要因為對方是壞人,就拒絕向他學習。而且你認為對方是壞人,只是站在你的道德標準來判斷的,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評判標準就一定正確嗎?

我們都不是上帝,一個人的好壞與否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所謂的道德,立場,這些東西很多時候反而是阻礙我們成長的障礙。
就像很多厲害的偵探刑警,都會從狡猾的罪犯身上學習。學習他們縝密的思維佈局,為達目的不罷休的手段,該狠心時絕不心軟的態度。
甚至他們還會讓自己模擬進入到壞人的角色心態中去,從一個十惡不赦壞蛋的角度去看待整個案情。
這不是給壞蛋洗地,而是壞人身上確實有許多好人永遠也學不到的東西。但你如果因為他們是壞蛋而全盤否定對方的思路,方法,價值,這將是一個巨大損失。

打開了這個思路,你就會發現一片新大陸。很多時候你卡住的地方,想不通的地方,做不好的地方,正是因為太在乎手段的道德正確性,而忽略了它的

價值實用性。
突破了這個瓶頸,你才會進入一條火箭般速度的上升通道。

我們不光要從喜歡的人,敬仰的人身上學習,更要學會從討厭的人,從敵人身上學習,這種技能互補,才能最終拼成一個完整強大的你。不要僅僅是因為立場不同,就否定了對方能帶給我們的成長價值。

這個道理,用在我們的日常人際交往,工作創業中,都相當絲滑有用。
比如前段時間,一位朋友L向我我吐槽,說他公司新來了一個總監主管,一直和他不對付。
這位總監,在開會的時候跟他嗆聲,做彙報的時候搶他的功勞,平時在老闆面前極盡諂媚之能事,天天往老闆辦公室跑。
要說這種人,任誰都看不慣,對吧?
但我對L說,拋開對他情感上的厭惡,想想這個人的某些做法,有沒有什麼地方對你有啟發?
至少我就發現,這位總監有3個地方是很精明的。

第一,向上管理。

為什麼他沒事就喜歡往老闆辦公室跑,三天一個小彙報,五天一個大彙報,這僅僅是為了拍馬屁嗎?
有沒有可能,他是想透過及時彙報讓老闆對專案的進度保持安心,不斷給老闆提供安全感,而不是讓老闆以為專案要失控了?

這是不是一種對老闆心態的拿捏和管理?

第二,樹立人設。

他開會的時候總喜歡對同事的觀點提反對意見,這僅僅是為了讓人難堪嗎?
想想看,身為一個總監,在部門開會的時候什麼話都不說,或者說的都是一些可有可無的水話,那麼在老闆眼裡,他的價值感體現在哪裡?花這麼多錢請了個總監,難道就請了個啞巴?
他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對同事嗆聲,有沒有可能是故意在老闆面前刷一點存在感,在同事面前樹立一個不好被說服的人設,往後開展工作的時候才不容易被拿捏?
雖然這個做法不是很高明,但背後的意圖是不是值得學習?

第三,自我包裝。

他做彙報的時候喜歡搶功勞,那他是怎麼搶的?
他彙報的時候說了哪些話能一下子抓住老闆的注意力,他怎麼渾水摸魚把別人的功勞挪到自己地盤上來的,甚至他甩鍋的時候都喜歡用什麼樣的說辭,你能不能找出一些規律來?
比如刻意模糊自己的權責邊界,從而在甩鍋的時候把自己摘的乾乾淨淨,那麼你有沒有應對的辦法?
再比如,故意放大自己在專案中的貢獻,哪怕只是提供了一點小小的協助,也會巧舌如簧把它包裝成一件不得了的事情,那麼你能不能拆穿他?
進而再往下思考,你怎麼拆穿,在什麼場合,哪些人面前拆穿,從什麼角度去拆穿,是自己去拆穿還是藉助別人的口來拆穿,這都是深度思考。
如果只是因為討厭這個人,而遮蔽了他的所有舉動,不去深入思考他背後的用意,挖掘對你有幫助的東西,只是陷在情緒的內耗裡,那你永遠打敗不了他。
就像福爾摩斯一生最佩服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把他耍得團團轉的女人艾琳阿德勒,一個是倫敦犯罪集團的大頭目莫里亞蒂教授。
他並沒有因為這兩人的身份,性別,道德感,而否定對方的智慧,反而在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吸收對方的優點,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學習對方的手段為己所用,這才是高手的做法。

我經常打個比方,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自我更新的系統,隔一段時間就要升級自己的版本,不然就會跟不上社會的發展。
而跟你三觀不同的人,你不想去交往的人,你所討厭的人,他們只是無法和你的系統相容而已,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用。
哪怕對方是強大的病毒,你也能透過防毒過程來升級你的防火牆,這樣才能抵禦未來更強大的病毒。

所以保持開放心態,接納不同人的意見做法,不同人的價值觀,想辦法全部轉化成為我所用,這一點很重要。
這個道理,在商業世界體現的尤為明顯。
很多企業的老闆們,公開場合各種瞧不上競爭對手的做法,對友商嗤之以鼻。但背地裡去偷偷研究,偷偷拆解對手的產品,偷偷學習對手的營銷手段,然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表面一套,暗地一套,怎麼會這樣?
因為這些老闆們心裡清楚,人家的那套都是經歷了市場考驗的,是能給企業帶來收益的,是有用的。
放著這麼個寶藏不去學,天天罵人家low,嫌棄別人水平低,然後看著自己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去,員工每天怨聲載道,顧客投訴一大堆,最後誰才是小丑?不言自明。
面子,很多時候並沒有那麼重要。
反而敢拋下面子這樣做的人,策略體系感非常明確,表面上詆譭你,背地裡學習你,最後從裡到外打敗你,殺人還要誅心。

商戰如此,日常社交也是一樣。
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一些自己不想交往的人。

要麼,是在某些地方和對方觀念不一樣,對某個議題的看法不一樣。要麼,是對方在某些事情上的做法你看不慣。如果用三觀做標準,很容易做出篩選。
和自己三觀不合的人,我不接觸,只和三觀相符的人交往。

沒問題,這很正常。

但人性是複雜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和我們三觀完全一致的人。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工作背景,社交圈層都不一樣,而這些都會綜合影響一個人的整體三觀。

和你三觀相符的人,你們只是某一部分合得來,和你三觀不合的人,也可能在別的地方和你是一致的。

這個時候怎麼辦?你只要抓住對自己最重要的那部分就行了,其他的,和你無關,就不要摻和。
比如我曾收到過一位讀者諮詢,說良計,我有一個好朋友,我們經常在工作事業上交流心得,可以說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但他家庭出軌,欺騙老婆,還在外面養小三,我還要不要和他繼續做朋友?

我說,你是要和他結婚嗎?如果不是,他在感情上什麼做派,和你們在工作上怎麼交流,有什麼關係?
你和他做朋友,看重的是彼此在專業上能互相探討和進步,人家的私生活你無權干涉,也不要去評論,更不要嘰嘰喳喳到處去說。

對這段關係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身份要有自知之明,及時建立好你們的社交邊界,這就夠了。

古今中外那麼多大佬,私生活混亂,道德感敗壞,但人家的專業能力牛逼,你要學的是這個。

理解了這一點,你將超越90%的普通人。

你對一個人,一件事,所求的越簡單,越單純,你就越少煩惱,越容易達成目標。反過來,你要的越多,越複雜,就會彼此打架,成天內耗,反而什麼都幹不成。
所以高手都是簡潔的,能果斷做出取捨的。因為他們早就參透了這個道理,構築了自己的底層行為邏輯,剩下的就是一以貫之的不斷執行。

但願你也能這樣,早日變強。

共勉 =)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