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不少北方城市已經落下雪花,成功入冬,可這一切好像都和廣東沒什麼關係。
就在絕大多數城市的秋色已經隨著落葉落下帷幕,廣東帶著最純粹的最後一抹“黃”不慌不忙地來了。
說起秋色,許多地方都費盡了心思,把所有濃郁的色彩全部用上的時候,而南雄只用了一種顏色,便把秋渲染到了極致。
這座位於廣東東北部的小城,幾乎扛起了廣東99%的秋色。
單說南雄這個名字,很少有人聽說,但在中國眾多有銀杏的城市中,這裡被評為“全國9個最美銀杏觀賞地之一”,是貨真價實的 “中國銀杏之都”。
十月下旬開始,南雄10萬多畝銀杏開始變黃,這也意味著嶺南的秋天正式來了。
待到11月天氣更冷一些,南雄更是徹底被黃海淹沒,沒有中心地肆意蔓延開來,進入最佳觀賞期。
深秋時節,銀杏的葉子逐漸變黃,宛如一片金子般閃耀在枝頭,微風吹過,葉子輕輕搖曳,宛如一首優美的交響樂。
銀杏葉在秋風中輕輕搖曳,宛如一把把金黃的扇子,為大地帶來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陽光透過稠密的枝葉,撒在地上,折射出的金光偶爾還會晃了眼。
一個個老村規模跟龐大不沾邊,但百年老樹在這裡絲毫不算什麼稀罕物。
在坪田,一級古樹38株,二級古樹167株,三級古樹甚至達到了858株。
在村子裡漫無目的地閒步,一種撲面而來的濃厚鄉村氣息瞬間將煩亂的思緒掃光。
金黃的銀杏葉和古樸的房屋相互映襯,懶懶的陽光照在村口迎客杏上,彷彿回到了一個遙遠的時代。
那個不知憂愁是何物,不談大富大貴,平平淡淡的日常,一抹陽光,一陣輕風,就是簡單的幸福。
秋色在南雄還有很多種風格,雖然都是銀杏,但帽子峰的銀杏跟坪田的感覺完全不同。
帽子峰林場裡面栽種了大量的銀杏樹,這些樹都比較聚集,可以連片觀賞,景區內還有河流湖泊瀑布,享有“粵北九寨溝”的美譽。
景區交通車會停靠幾個打卡點:嶺南小九寨、小芳坪、林家鋪子、大芳坪等,最後到達黃金大道。
這也是帽子峰中最熱鬧的地方,黃金大道景如其名,大道兩旁全是銀杏樹,走在其中就像是暢遊在一條金黃的河流。
約上三五好友,白天可以在這裡採風拍照,隨手一拍都是大片,夜晚就在這裡租上一頂帳篷,圍爐煮茶,坐擁滿天的星光。
在廣東有100多個盆地,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南雄盆地就佔近三分之一,而南雄紅層,更是這其中最神奇豐饒的存在。
自從盤古開天地,承蒙大自然的厚愛,特意在粵北的北麓造了一個由北東向南西向延伸的狹長盆地。在長期炎熱氣候影響下,風化碎屑物質因熱脹冷縮,其鐵質大部分被氧化成為紅色的氧化鐵而變成了紅色。
這些物質在流水作用下,被帶到湖盆裡堆積起來,形成頁岩、砂岩、礫岩等各種岩石,由於岩層中普遍含有紅色的氧化鐵,沉積物固積為岩石之後,出現了丹紅的顏色。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紅層”。
紅層含有豐富的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植物和微體古生物化石,是除北美西部之外研究恐龍絕滅問題的第二個最佳地點,也是亞洲唯一的最佳地點,因此,許多考古愛好者都慕名前來。
但除此之外,即便你對那些不感興趣,也會被眼前這一抹綿延的紅所震撼,太陽照耀著大地,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熱烈的氣息,演繹著屬於它們的傳奇。
蒼石寨有“小丹霞”之稱,以其出色的山體、峽谷、瀑布、深潭、奇石、秀水構成一個險峻奇偉的自然風景勝地。
上山路都是羊腸小道,坡度也比較陡,但好在路跡清晰,還算是好走。
也正因如此,可能恰到好處的“保護”了這片丹霞地貌的原始感。
儘管蒼石寨的名氣遠不及丹霞山,但這裡的景色卻絲毫不遜色。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裸露的山體、風化的岩石和溝痕累累的崖壁,赤紅的岩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彷彿是大自然的調色盤上最鮮豔的色彩。
珠璣古巷是中原人移居嶺南的重要聚居地,也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和海外無數華僑的祖居。
作為廣東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這條長1500多米的古巷有“廣東第一巷”之譽。
走在無攤販無現代車輛的鵝卵石小路上,看著眼前整齊無現代建築參雜的古巷,不由得一種穿越感覺油然而生。
兩旁民宅祠堂,店鋪櫛毗相聯,曲直有致,彎凸自然,這種靜謐與城市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個古老的世界。
· 回龍寺塔
古塔是南雄古代建築的代表,也是南雄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形態各異,高低不同,卻一樣的莊嚴肅穆,巍峨挺拔。
回龍寺塔坐落在湖口鎮下羅田村回龍寺旁,原為7層,後被毀3層,現僅存4層,殘高16米。
塔不算高,但在一片平地中特別顯眼,遠遠望去就能它的殘貌中感受到那種肅穆和孤寂。
但這裡的輝煌歷史並不受影響,僅存的殘塔也宛若向世人介紹,這裡的歷史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浩渺如煙,斑斕如畫,凝固成千年的輝煌。
南雄,這個被低估的秋色小城,既有北方的壯麗,也有南方的柔美。
11月,如果你不想看海,也不想看雪,那就去一趟南雄吧。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