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巖松 © Li Xiao
近日,《時代》雜誌釋出了2025年“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榜單(TIME100),中國建築師、《二十城記》作者馬巖松登榜。

4月24日馬巖松於TIME100 GALA現場 © Dimitrios Kambouris
本年度“TIME100”榜單共有變革者、巨頭、藝術家、偶像、領導者、開拓者等六個類別。馬巖松位列“變革者”類別。

馬巖松與喬治·盧卡斯於芝加哥,2014 年3 月
著名電影人及慈善家、“星球大戰”之父、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創始人喬治·盧卡斯這樣評價道:
“從建築師馬巖松最早期的作品開始,我就是他的支持者。他的設計一直讓我感到震撼和啟發。今年他公佈的作品中,既有以峽谷地貌為靈感、令人矚目的丹佛‘垂直峽谷’,也有形似龍捲風、以人口流動遷徙為研究主題的荷蘭FENIX移民博物館。正如他的導師扎哈·哈迪德,他始終站在建築界重大變革的最前沿,這些變革將會重塑我們未來的生活框架。
這正是我為何這麼興奮,能與他一起合作明年開館的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我相信訪客不僅會為館藏而來,更會為建築本身而來——這座建築裡外都是藝術品。馬巖松是創作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優秀且全力以赴的夥伴,跟他合作是一種愉悅。”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美國洛杉磯 © MAD
2025年“TIME 100”榜單其他獲選人物還包括馬斯克、扎克伯格、梁文峰、李在明、塞雷娜·威廉姆斯、阿德里安·布羅迪、黛咪·摩爾、斯嘉麗·約翰遜等。

馬巖松出生成長於老北京的山水之間,畢業於耶魯大學,致力於探尋建築的未來之路。

馬巖松《二十城記》
2024年,馬巖松出版了新書《二十城記》,與其說是一本“建築書”,更像是一個集城市與建築、藝術與觀念於一體的作品。他透過書寫二十座曾經深度遊歷或親身參與專案建設的城市,回憶自己作為一名建築師的成長,追蹤建築思想的形成。如馬巖松所說:“二十座城市,有些記錄和見證了我不同階段的生命和生活;有些則因為建築專案的機會,讓我的一些信念在這個城市中得到展現。”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二十城記》中關於洛杉磯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的故事。

想象之上
馬巖松|文
本文節選自《二十城記》
在洛杉磯這個城市,沒有什麼是必須要去遵循的;只要是洛杉磯沒有的,就是它所需要的。當你把陌生的、充滿想象力的創作帶到洛杉磯,它自動就會披上洛杉磯的身份。為洛杉磯體現的所有奇思妙想,共同成就了洛杉磯藝術和文化上的厚度。
——馬巖松
談到我們設計的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不得不說這座博物館的經歷完全體現了洛杉磯這座城市獨特的開放氣質。這座博物館的設計經歷了電影劇情般曲折的過程。
博物館的選址最早並非在洛杉磯,而是芝加哥密歇根湖畔。當時我們用非常大膽的方案贏得了國際競賽,我希望用新的建築語言去挑戰芝加哥經典的現代主義城市形象。每一位建築師都知道,芝加哥這座城市中的現代主義高層建築之於建築學,以及芝加哥學派之於建築史的重要位置——它對建築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現代主義城市都曾參考過芝加哥的模式。而我們的博物館提案則其實是對現代主義城市的批判,提出一種可以和景觀完全融合的新建築形式。與其說這種概念具有東方的哲學認知,我更認為這是經過了近百年保守的現代主義之後建築新的發展方向。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版虛擬效果圖,芝加哥版設計是一座極具未來感並與景觀無縫連線的博物館,像密歇根湖畔巨大起伏的白色沙丘,是一件大地藝術品
作品釋出後,由於場地和設計讓專案在芝加哥引起了軒然大波,在報紙、電臺、電視上持續了幾個月的爭論。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的設計跟他們認知的功能化建築非常不同;另外,由於《星球大戰》作為美國幾代人的成長記憶,代表著美國的主流文化,所以大家極其關注。
後來,由於地塊用途的爭議,當地某個民間組織提交訴訟要求阻止博物館的建設,這也是這個專案遭遇的最大的一次阻力。此後不久,盧卡斯先生接到加州舊金山和洛杉磯的邀請,兩座城市都願意提供最好的城市用地,希望他的博物館能在那裡落戶。

馬巖松與喬治·盧卡斯於洛杉磯,2017 年3 月
弗蘭克·蓋裡先生,作為美國最有影響的建築師,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刻,在《芝加哥論壇報》上公開發表宣告,支援我們的方案。蓋裡說:“芝加哥是非常優秀的城市,它一直支援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作品。在專案的早期階段,人們往往有一種自然的衝動會對它嗤之以鼻,尤其是對那些有新外形和表達的設計。”他說:“我希望芝加哥能夠給盧卡斯博物館足夠的空間,給業主和設計師足夠的時間來開發這個專案,與城市和公眾合作去最佳化設計。”蓋裡還說:“請別拋棄這個設計,僅僅因為你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設計手稿
我十分感激這位大師的支援。後來,我們又在洛杉磯見面,進行了更多討論。

與弗蘭克·蓋裡於洛杉磯,2015 年6 月
最終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選擇了洛杉磯博覽公園內、南加州大學校園旁的地塊。南加州大學的電影學院是盧卡斯的母校;2006年,作為電影大師的他捐錢重建了電影學院大樓。另外,選址方圓8公里的範圍內共覆蓋了近500所學校,這將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所以,與電影有關的博物館,經歷了多輪波折,最終建在洛杉磯的這個選址,實在非常合適。落戶決定的過程從選址提案,到建築設計、聽證會、定案、各種審批再到開工,都非常迅速。在開工典禮上,洛杉磯市長說很高興博物館在洛杉磯動工了,這體現了洛杉磯領先世界的開放和活力。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美國洛杉磯 © MAD
透過一座博物館的命運,可以明顯看到兩個城市對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程度。對今天的芝加哥來說,那塊地仍然還是一個停車場。也許芝加哥也有很多人期待這樣的博物館落地,但是很遺憾,一座保守的城市無法接受新思想。當民主制度並未最佳化事情的結果,而只是一味地消極否定的話,民主機制的意義就被消解了。

MAD 與喬治·盧卡斯團隊
2025年,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將會啟幕。希望大家能夠前往洛杉磯,去參觀這座充滿想象力的新建築。

《二十城記》
馬巖松 著
活字文化 策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
2024-7
🛒
20座城市
30個MAD建築專案
50+位建築大師
50+座建築地標
從童年的北京,到大學時代的紐約,從高迪的巴塞羅那,到路易斯·康的聖地亞哥,更有包括自己建築作品的巴黎、鹿特丹、洛杉磯、哈爾濱、深圳……首位在海外贏得重要標誌性建築的中國建築師馬巖松,透過曾深度遊歷的或參與專案建設的二十座城市,回憶自己的成長,追蹤建築思想的形成,欣賞不同城市的氣質,分享關於建築、關於城市、關於藝術的思考。他熱切地帶領讀者遊歷、向讀者傾訴,從一個建築師的角度,以一位藝術家的眼光,為讀者開啟不一樣的世界。
陳嘉映 • 蔡國強 • 崔健 • 冷冰川
俞敏洪• 西川 • 孟京輝 • 吳小莉
聯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