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有一位提名者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魔法壞女巫》(Wicked)的主演辛西婭·艾裡沃(Cynthia Erivo),因為如果能贏下一尊奧斯卡獎盃,她將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EGOT”獲得者,即橫掃艾美獎(Emmy)、格萊美獎(Grammy)、奧斯卡(Oscar)和託尼獎(Tony)的藝術家——儘管後來未能在本屆奧斯卡上獲獎,她仍有機會在今年晚些時候上映的《魔法壞女巫2》中再次角逐奧斯卡,從而完成這項令人驚歎的“EGOT”成就。這一成就在娛樂界的分量,堪比體育界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偉大者)。如果說邁克爾·喬丹、邁克爾·菲爾普斯和西蒙·拜爾斯等傳奇運動員用實力贏得了“GOAT”之名,那麼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和烏比·戈德堡(Whoopi Goldberg)等EGOT得主,則用橫跨多個領域的才華塑造了不朽的藝術傳奇。
“EGOT”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演員菲利普·邁克爾·托馬斯(Philip Michael Thomas)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用來形容贏得四大娛樂獎項的卓越藝術家,儘管托馬斯本人未能實現EGOT,這一術語卻流傳開來併成為演藝界最高榮譽之一。此外,EGOT還包括“非競爭性獲獎者”(Non-Competitive Winners),即獲得特別榮譽獎或終身成就獎,而非透過常規競爭獲獎的人,例如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麗莎·明尼裡(Liza Minnelli)等人因獲得特別獎項而被列入EGOT名單,但他們並未在所有四大獎項中透過競爭類別獲勝。因此,嚴格意義上的EGOT得主通常指那些在所有四大領域的正式競爭獎項中均獲勝的藝術家。
最新的EGOT得主是本·帕塞克(Benj Pasek)與賈斯汀·保羅(Justin Paul),2024年,這對音樂創作組合憑藉為電視劇《大樓裡的謀殺案》(Only Murders in the Building)創作的歌曲贏得艾美獎,正式完成這一演藝界的至高成就。帕塞克與保羅相識於密歇根大學,憑藉百老匯音樂劇《致埃文·漢森》(Dear Evan Hansen)一舉成名,該劇探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並打破紐約音樂盒劇院(Music Box Theatre)的票房紀錄。他們在電影音樂領域同樣成績斐然,為《愛樂之城》(La La Land)創作的“City of Stars”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唱歌曲,此外為《馬戲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打造的“This Is Me”也成為了全球熱門金曲。這對搭檔以情感真摯、旋律優美的作品聞名,橫跨百老匯與影視界,深受觀眾喜愛,成為當代音樂創作的代表人物。
EGOT不僅是個人才華的象徵,更是跨界影響力的巔峰,它見證了一位藝術家在影視、音樂和戲劇領域的全面統治力,在整個娛樂史上,這一榮譽依然僅由極少數藝術家獲得。目前全球一共有多少位EGOT得主?(排除非競爭性獲獎者)你知道答案嗎?快來投票告訴我們!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請注意:對本賬號開啟留言的推送,微信公眾號的“自動精選留言”新功能將對所有使用者自動精選留言和回覆,這意味著您的所有評論應將自動公開可見。
如果您的評論沒有顯示,並非美國大使館的行為。
我們歡迎不同立場觀點的評論,並且不會過濾篩選評論。
不幸的是,儘管我們致力於提供真正開放的討論平臺,外部審查者仍審查和過濾本賬號的留言,決定了哪些評論公開可見。
微信公眾號平臺或也自行處理其認為違反《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協議》的評論。
美國國務院/美國使領館社交媒體使用條款全文:
https://www.state.gov/social-media-terms-of-us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