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花街辣媽團是一群在華爾街
工作的已婚已育婦女同志們所創立的公眾號
不端不裝,篇篇精華
有乾貨,有思考,不跟風,敬請關注
每天觀察市場的讀者們,大概都會同意這個命題:“在短期內,市場中的認知即現實。”
目前,市場的“認知”可以總結如下:
· 美國經濟增長穩固。
· 美聯儲正在透過放緩縮表進行寬鬆,並希望儘快降息。
· 第一季度通脹很高,但是將在今年下半年重新讓位給逆通脹。住房通脹是典型的滯後項。根據NTRR指標,市場租金已經達到美聯儲的目標通脹水平。
· 通脹資料確實比大家預期的更粘性,但是就業市場正在冷卻。職位空缺已經趨向正常化,失業率略微上升就可能會促使美聯儲降息。
· 美股估值很高,但企業的盈利將在2024年底和2025年上升,與估值相匹配。
· 第一季度,由於地緣政治,造成油價上漲,但現在正在回落。隨著油價下跌和美聯儲寬鬆,債券利率的上升趨勢見頂。
簡單地說:經濟沒有衰退+美聯儲放鬆+利率見頂=必須買入美股
這個邏輯沒有毛病,但是致命的問題是市場基本沒有定價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如果說“在短期內,市場中的認知即現實。”,那麼長期而言,投資者的阿爾法則顯示了投資者洞察市場認知和現實之間差距並從中盈利的能力,因為現實就是現實。大概“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文章開頭的6點中,只有第二點提不出極端的相反觀點,其餘5點應該都可以用恰當的事實證據來提出相反觀點,我們就以住房通脹和就業市場為例。
住房通脹在CPI計算中的重要地位眾所周知,而且市場的共識(包括美聯儲在內)是住房通脹的滯後使得過去十幾個月租金的冷卻還沒有完全定價在CPI裡面。
市場關注的租金指數有以下這些:BLS新租戶租金指數(NTRR),CoreLogic SFRI,Zillow SF,Zillow MF,Zillow所有房屋以及CPI租金指數。
實際情況是,除了NTRR已經開始明顯下降以外,Zillow資料表明租金增長在放緩,但其減速極其緩慢。CoreLogic租金增長則保持強勁。NTRR作為指標本身非常動盪,可靠性不好,而且目前其降速也開始修正。

上述資料指出了一個這個階段市場最終需要面對的非常關鍵的問題:市場租金指數的緩慢減速,不足以立即拉低CPI租金指數。如果美聯儲過早降息,可能會面臨CPI租金重新上漲,使得整體CPI高企。
市場認知中的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方面是就業市場在冷卻。就業市場資料顯示出一些冷卻的跡象,但各項指標非常不一致(這幾年已經司空見慣了)。例如,失業率仍然相對較低,而職位空缺有所下降。如果我們關注對經濟衰退最有預測能力的行業(這些行業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和零售業)的就業趨勢,近期確實出現下降趨勢。但是,深挖後,發現這個下降趨勢主要是由臨時就業人數下降造成的,如果去除這部分疲軟,就業的情況其實不弱。
那麼,短期的認知何時會讓位於長期的現實(即現實何時擊破市場敘事)?
筆者認為,目前市場受到技術面(動量、廣度、趨勢)、流動性、每股收益預期上升(股票回購的幫助)和穩定的GDP預期的有利因素的支撐(也就是說,在現實沒有站出來說話時,上述因素是利好風險資產)。
這些因素,需要催化劑才能觸發市場敘事的改變。
上週PMI的放緩以及本週的消費疲軟增長資料,零售銷售遠低於預期(對照組為-0.3%,而市場預期為+0.1%,上個月為+1.0%)導致花旗經濟意外指數進一步下行。目前這個指數處於 2022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現在這些資料的疲軟對經濟(GDP增長)的影響還十分有限,尤其是在政府極度寬鬆的財政政策的情況下。如果經濟資料持續疲軟,就會引發GDP預估下調。

倉位和情緒是中期股票回報的重要驅動因素。目前的市場情緒和倉位指標,跟今年年初相比顯然更加極端,但仍然沒有達到之前的極端峰值(如2018年初或2021年底/2022年初)。而投資者的股票配置是自 2021 年以來最高的股票配置和最低的現金配置,但也還沒有達到極端。
我們看到投資者對風險和流動性的關注度開始進入過度區域,最好的例子是本週出現“梗”股GME的飆升、VIX 低於 13、槓桿 ETF 的散戶購買激增等現象。這些跡象需要引起讀者們的警惕。
倉位、情緒和估值等因素本身在正常市場情況不應該引起大的市場波動,但當它們從高位/極端水平轉向時,就可能會增加波動性。
我們還可以從以下的一些“黃燈”閃爍的訊號得到避險線索:
· 等權重非必需消費品與必需消費品比率(RSPD/RSPS)。這個訊號正處於不穩定的水平,未來一週的走勢是一個重要的考驗,看看這個比率是否會開始走低。非必需品與必需品比率走弱可能預示著未來家庭消費開始迴避風險。
· 週期性與防禦性比率 — 運輸與公用事業(SPX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group/SPX utilities sector group),最近幾周急劇下降,主要是因為公用事業的強勢和運輸的低迷表現。在避險環境(2015 年、2018 年、2022 年)中,這一比率通常呈下降趨勢。由於人工智慧敘事,資金開始追捧公用事業,公用事業的上漲似乎顯得與歷史以往不同。不過,筆者認為仍然值得關注。
投資之所以是一門藝術,是因為理性投資者在認清現實的同時,還必須駕馭趨勢,保持清醒的頭腦是關鍵。
更多筆者原創,請點選 http://esthery.substack.com/
國內讀者請關注筆者的知識星球賬號 — 揚纓宏觀週報


宣告:本公眾號竭力確保所提供的資訊準確無誤,但不保證此類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本公眾號所提供的所有資訊和相關產品,不論是何種性質,都不應視為在建議、誘導或鼓勵公眾買賣任何股份、股票期權、相似金融產品或其他任何金融工具。不論使用者如何使用本公眾號提供的資訊和相關產品,或是根據這些資訊做出了有關買賣股份、股票期權和其他相似金融產品的何種決定,使用者必須獨自承擔責任。本公眾號提供的任何資訊均不構成針對個人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會計、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版權屬於作者,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