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爭霸全球人工智慧!中國AI專利Top1,但美國或以算力取勝

轉載:新智元
活動預告+錄取大資料分析報告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直播預告
正文

今天,一張圖在網上爆火:中國AI專利數量佔全球70%,成TOP 1!不過,曾撰寫「AI 2027」預測報告的研究員卻髮長篇博文表示,AI競賽美國穩操勝券,原因就在算力上。

中美AI競爭,目前誰更領先?
最近,有網友根據此前斯坦福釋出的《2025年AI指數報告》製作了一張圖表。
資料顯示,中國的GenAI專利數量,已經佔全球的70%,遠超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
其中,在2014年至2023年間,提交量達到了驚人的38,000多項。
不過,在專利和出版物的引用量上,美國則穩居TOP 1。
比如,OpenAI只發表了48篇文章(排名第325位),但這些文章卻獲得了高達11,816次的引用(排名第13位)。
從結果來看,如今中美頂級模型的差距已經縮小至0.3%,差距幾乎微乎其微。
就在同時,此前預言「2027年ASI接管世界」的非營利組織AI Futures Project,其中兩大核心成員又帶來了一篇長篇博文預測。
在他們看來,AI競賽的結局就是美國必勝,原因只有兩個字——算力!
前OpenAI研究員:算力為王,美國勝券在握在
AI 2027的兩位作者Scott Alexander和Romeo Dean看來,美國在AI競賽中是穩操勝券。
因為歸根結底,算力才是關鍵。
Epocah AI:各國AI超級計算機計算效能的份額隨時間變化
為什麼?理由如下。
全球最頂尖的晶片製造商,就是臺積電。而臺積電的生產裝置,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及其盟友,這就讓它始終處於美國的影響力範圍內。
從2022年,晶片管制就開始了:美國開始禁止臺積電向中國大陸出口先進晶片。在一定程度上,這已經限制了中國的算力發展。
而接下來,一旦美國政府開始認真對待AI軍備競賽的可能性,相關限制還會進一步收緊。
兩位作者估計,截至2024年,在全球可用於AI開發的先進晶片中,美國擁有75%,中國只有15%,世界上其他地區總共將擁有10%。
而據他們預測,到2027年,這個比例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可以肯定,當前的出口管制,必然增加了中國AI企業的運營成本,讓他們很難輕易獲得性價比最高的尖端晶片。
經過初步估計可以得出,與在沒有制裁的情況相比,中國企業獲取算力的成本高出約60%。
而在未來,美國的出口管制可能會進一步收緊,即使中國成功提升了本土晶片的製造能力,中國企業獲取算力的成本效益也很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公開報告資料顯示,2025年中國企業在AI晶片上的投入約為美國企業的四分之一,
基於此可以推斷,中美兩國在AI領域的差距,很可能會維持現狀。
既然美國的算力是中國的5倍,為什麼在他們的預測裡,中國「僅僅」落後3-6個月呢?
兩位作者解釋道,目前,美國和中國的晶片資源都被分散到了眾多AI公司和非AI應用上。
比如,谷歌作為美國算力最強的公司,也只佔全球先進算力的15%左右(並非全部用於AI研發);OpenAI的佔比更是隻有5-10%。
而AI競爭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將算力集中投入到特定專案中。如果中國在算力的集中使用上比美國更出色,就很有可能建立領先優勢,或者至少迅速趕上。
在他們的推演中,中國將在2026年開始集中算力資源,把15%算力份額中的10%集中到一個單一的大型AI專案中;而美國的算力資源則依然處於分散狀態。
鑑於科技公司更有可能選擇集中資源,而非分散投入,因此,在2026-2027年,美國領先企業所擁有的算力佔比可能會達到15-20%,而不是目前的10-15%。
由於中國的AI專案將佔用全球10%的算力,而美國領先的專案將佔用全球15-20%的算力。
因此他們預測,美國將在算力方面保持對中國的微弱優勢,如果沒有發生以下這些事——
美國在晶片制裁上不給力
中國幾乎將所有計算能力集中化,而美國幾乎沒有集中化
中國的計算集中化發展迅速——從2026年開始,到2027年接近完成
「AI 2027」中對中國算力集中度的預測:從2025年到2027年,集中度從0到70%的情況
在他們看來,到2027年,中國自己製造的晶片還不足以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如果美國對制裁執行不力,中國在2030年初可能就能製造大量的國產晶片。但美國如果嚴格制裁晶片、關鍵裝置和元件,那中國的晶片獨立就將推遲到2030年代末。
當然,他們承認:如果我們高估了AI進步的速度,而且智慧爆炸直到2030年代才發生,那中國就將處於有利地位。
電力的影響還未顯現
在他們的推演中,在2027-2028年,電力對AI的發展不會構成太大阻礙。
毫無疑問,中國在電力上的優勢非常大。
但美國很幸運,電力需求是AI晶片需求的下游環節,美國很可能有能力調集足夠的電力產能,從而避免出現瓶頸。
和晶片製造一樣,這個領域的最終結果,也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時間線。
如果AI大爆發要到2030年代才會發生,那麼中國就將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全球,美國和美國公司的AI電力
人才 VS 算力
難道AI僅僅取決於算力嗎?當然不是。
在「AI 2027」報告發出後,有讀者認為,他們顯然有失偏頗,因為低估了人才的重要性。
兩位作者承認,這種看法不無道理。
對於AI發展模式,通常分為兩個維度:算力提升和演算法最佳化。
透過演算法上的突破,即提升構建AI的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算力的短板。
但在他們看來,由於演算法會受到算力的制約,即便時透過大量的人才去進行演算法創新,終究無法彌補與美國的算力差距!
原因有三點:
1. 演算法沒有秘密
演算法的進步總是伴隨著相互借鑑和學習——僅僅透過與AI模型互動、閱讀模型卡或者相關論文,就能獲取大量資訊。
DeepSeek-V3技術報告
美國借鑑中國的演算法,中國借鑑美國的演算法;OpenAI借鑑Anthropic的演算法,Anthropic借鑑OpenAI的演算法。
這也是為什麼,中美兩國頭部AI企業的發展水平差距僅僅在一年左右。
系統卡:瞭解AI系統工作原理的新資源
此外,公司還會透過高薪挖角競爭對手的核心研究人員,從而獲取關鍵技術。
可以合理推測,美國和中國都將在未來幾年內加強安全措施。
但是,如果安全措施過於嚴苛,反而會阻礙發展。 比如,將研究人員隔離在戒備森嚴的基地,禁止他們使用手機,這可能就會導致大量人才流失。
2. 晶片制裁持續
即使存在差距,美國也更有可能佔據優勢。
兩位作者表示,DeepSeek的-R1的確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考慮到價格,它的效能堪稱卓越。
但隨著晶片制裁的實施,這種「低成本,高效能」的成功會很難復現。
而且,從同期模型的對比來看,美國的價效比更高。
3. 算力影響更大
一種觀點認為,無論當前情況如何,最終中國人才都將佔據主導地位。
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STEM專業的博士畢業生數量是美國的2倍。這意味著,有大量聰明人有潛力進入AI領域。
不過,美國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
例如,美國頂尖AI研究員Ilya Sutskever出生於俄羅斯,在以色列長大,並在加拿大接受教育。
考慮到這些因素,很難判斷誰更具優勢,或者優勢有多大。
然而,一旦智慧爆炸開始,AI就會開始參與AI研發,開始「自我改進」,屆時「人才」規模將呈指數級增長,但算力資源卻不會發生變化。
那麼,會發生什麼呢?
顯而易見,算力將會成為研究的瓶頸——它不僅會限制大規模訓練的規模,還會限制演算法研究人員驗證新想法的能力。
這個瓶頸有多嚴重?
為此,他們模擬了一種極端情況:接近ASI的AI模型將「人才」庫擴大了1000倍,並且每個AI「員工」都擁有頂尖AI研究員(例如Alec Radford或Ilya Sutskever)的效率。
即使在這種極端情況下,研發速度也只能提升25倍。由此來看,(研究員假設的)2-4倍的人才優勢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GPT開山一作:Alec Radford
也就是說,算力的限制是很難逾越的。
AI公司的預算,也間接證實了這一點——
OpenAI在算力上的投入,是人力成本的6倍之多。
這麼說,晶片制裁至關重要?
兩位作者表示,在他們看來,最應該關注的反而是AI對齊風險。
如果中美兩國能夠停止競爭,並就負責任地開發AI技術達成某種國際框架,那將是最好的結果。
但對於那些更關注中美競爭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比嚴格執行晶片制裁更重要的了。
作者認為,這會直接關係到美國能保持多久的全球AI領先地位。
在他們的推演中,在晶片制裁執行上的一點點微小差異,都可能直接決定未來的AI是由美國主導,還是由中國主導。
如果美國政府充分意識到其中的利害關係,就會將晶片制裁的執行置於首要地位,而這也是美國取勝的關鍵一招:
只需投入數億美元,就能在AI競賽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遠低於「星際之門」計劃、發電廠等這類大專案動輒數十億的投資。
翻譯過來就是——給負責執行晶片制裁,但預算僅為2億美元的美國工業與安全域性(BIS),打錢!
最終:算力限制是關鍵
在晶片出口管制的加持下,美國在AI相關算力方面的優勢是中國的5倍。這一比例預計至少會維持到2027-2028年這段關鍵時期。
因此,美國頂尖公司相對於中國的競爭對手,會有極大優勢。
但在算力的整合方面中國則做得更好,並且一直在發力晶片的國產化。
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據他們估計,最早也要到2030年才能實現完全自主可控的供應鏈。
而如果美國強力執行對晶片的制裁,可能會進一步將這個時間推遲到2035-2040年。
考慮到人才這一層面,美國能吸引的全球人才,但中國的研究人員同樣才華橫溢。在這一方面,中美誰有優勢仍有很大不確定性。
總的來說,如果美國想繼續保持在AI領域領先,核心就是加強晶片制裁,在2027-2028年期間擴大領先優勢,並將這一優勢延長至2030年代後期。
參考資料:https://blog.ai-futures.org/p/why-america-wins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charted-countries-accumulating-the-most-ai-patents/https://epoch.ai/blog/trends-in-ai-supercomputers
2025頂尖美本資料分析報告發佈會:
西安、成都、重慶行程即將確定
🔥席位緊張,歡迎掃碼預定!🔥
相關閱讀:

黃仁勳最新2萬字對話全文:未來10年算力將再提高100萬倍

美國AI行業巨震!OpenAI華裔王牌研究員綠卡遭拒被迫離境

OECD揭示國際留學新趨勢:疫情後留學生激增18%,STEM成首選!畢業政策重塑全球人才格局!


轉載:新智元,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