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為什麼路邊攤買榴蓮老闆搶著給你扒殼,套路太深了!

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01
刷到一個博主曝光了榴槤的塌房。
點開一看,可惡,我也成為其中一個可憐的受害者。
你們有沒有在路邊看到過這種賣榴槤的車?
小貨車或者三輪卡車,貼了一圈“泰國金枕榴槤”的廣告,大喇叭烏拉烏拉叫著“榴槤大降價,包甜”。

按斤論,水果店裡賣好幾十,品質好的要上百。
但這樣的榴槤車,只要19塊8或者20來塊錢,價格簡直腰斬。
每每路過,風裡都帶著香甜的味道,榴槤愛好者很難不去跟風排隊拿下一個。
尤其稱完榴槤,老闆會直接剝殼裝盒。
有些朋友可能和我一樣,覺得老闆服務到位,但貓膩就在這裡:
剝殼後,買家無法再核實重量。
在他們那能把一部手機稱出好幾斤重的“鬼秤”上,低價榴槤身價和水果店也沒兩樣。
你要不願意現場剝殼,老闆還會跟你講道理:
“我給你剝殼你直接拎著盒走,給你省事呢。”
“我這是小本買賣,本來就賺不了幾個錢,殼我留著回收能再賣點錢。”
“現場剝殼有壞的或者不好的我直接給你換,帶回家開如果出現問題概不退貨。”
三連招下來,基本上無人能招架得住。
真有人就得不剝殼帶走,那老闆兩手一攤:
“我不賣了,你上別家買去吧。”

這種榴槤車,拿貨基本上都是熟果和裂果,所以價格才這麼便宜。
他們開到各個城市叫賣,打一槍換個地方,靠的就是“短秤”。
一個榴槤短個兩三斤,就能多賺五六十。
每天各個小區、夜市輪流躥,一天賣出去一百個,一個月就能賺十幾萬。
老話說“從南京到北京,買得沒有賣得精,可不就是這個理。
02
不久前熱搜上那個“買魚不殺被魚販毆打”事件,也是如出一轍。
那位老哥和朋友去生鮮市場買魚,8塊錢一斤的魚,稱完顯示33.4元。
他付完錢後,跟老闆說不殺,要帶走活的。
正要殺魚的二老闆聽到這句話,從魚池裡重新撈了一條魚,說“給你換一條,你不殺要先說”。
老哥不願意,堅持要他自己挑的魚。
魚販也不樂意,死活要換魚。
老哥隨即懷疑店家稱有問題,雙方因此發生爭執。
男魚販拿起秤砣朝老哥的腳踝砸了過去,並走出店鋪實施毆打。
網傳的現場影片顯示,魚販老闆一邊毆打老哥的頭,一邊罵他“活得不耐煩了吧!”
老哥抱著頭回懟:“我買魚不殺不行嗎!”
魚販語氣兇狠:“不行,你去隨便哪家問一下,哪有買魚不殺的。”

隨後,魚店倆老闆一起上前搶奪老哥的手機,一邊毆打他,一邊奪下手機翻看。
還搶走老哥朋友的手機,扔進了魚缸水裡後,再次實施毆打。
根據老哥後來提供的病例,他“左季肋區、左踝軟組織損傷”,朋友“頭部損傷、耳部裂傷”,還做了清創縫合術。
打人的魚販子,被罰了兩百塊錢,行拘十二天,商戶關停十五天。
“鬼秤”,是個老話題。
但大家心裡都覺得,那隻會發生在坑人的景區,離自己生活老遠了。
去菜市場買點蔥薑蒜頭,雞鴨魚肉什麼的,仔細地盯完老闆輸完數字,就覺得萬事ok。
遇到良心老闆是ok,但要是黑心商販,你根本察覺不到他的作弊手法。
03
比方說這秤,表面上看和普通電子計價秤沒有區別。
但它有作弊模式。
按一下數字2,再按一下去皮鍵,就進入作弊模式。
進入作弊模式之後,按單價1,重量讀數就會增加10%;按單價3,就會增加20%;按單價5,就會增加30%。

而且黑心商販大多看人下菜碟。
打眼一看,覺得你沒啥社會經驗,對菜價和重量沒啥概念,又或者覺得坑你沒後顧之憂,能靈活調整作弊程度。
再加上沒幾個人回家會複稱,這就讓他們的坑蒙拐騙更加猖獗。
尤其是上面說的活禽活魚區,最容易缺斤少兩。
你這邊挑完雞鴨,老闆拎過去壓在秤上,問你“要不要殺”。
這就是先確定你的態度,再決定調不調稱。
你把活雞活鴨帶回家,有複稱的可能性,老闆就按正規價格給你。
你要說“殺”,那他們就開始“殺”你了。
反正拔完毛,掏完內臟,死無對證。

賣魚的老闆一般都人狠話不多。
魚撈出來你還沒說話,對方“啪唧”一下把魚拍地上摔死了再上稱。
大多數人都能被這陣仗嚇得一愣,然後心有愧疚地閉著眼付錢。
如果你和那老哥一樣堅持要活的,老闆通常眉頭一皺,聲音一沉:“魚都死了你不要了?”
沒多少人能挺過這句話,尤其對方氣色不悅手裡還拿著大菜刀。
基本上也就由著老闆“稱”完死魚再開膛破肚,拎著不知道到底多重的魚回家了。
你再犟著非得要活魚,他要麼重新給你正經稱一條,要麼把魚一扔,讓你滾。

04
“鬼秤”,玩的就是變數。
榴槤要剝殼,活禽要宰,魚肚要剖。
這個“殼和活禽活魚的“死”就是變數。
現在人都怕麻煩,更怕殺生。
吃的時候大快朵頤,真要拿著菜刀見血,著實下不去手。
黑心商販就是吃準了這點,才能大做文章。
還有一種玩法,不在於稱,而是袋子。
就和綁螃蟹的繩子一樣。
網友@彪悍的人生 算了筆賬,他在蟹季時按市場價買三兩蟹,四公四母八隻,一百五十塊錢。
到家後拆了繩子發現有的是一兩蟹,有的甚至一兩都不夠,綁上繩子是二兩半,冒充三兩蟹。
不足一兩的蟹,湖邊人稱老頭蟹,批發十五一斤,十隻左右,加上繩子算二十。
照這個演算法,商販的利潤來得比搶劫還快。

裝魚裝蝦的袋子,就好比捆大閘蟹的繩子。
不僅自重“重”,還會“吸水”。
有買菜經驗的朋友可能知道,蔬菜和禽類、魚蝦類的袋子是不一樣的,後者總是非常厚實。
商販們託詞一致,厚實不漏血水,而且裝活物更穩當。
有個網友回家複稱,發現裝蝦的袋子有75克。
算了算60塊錢一斤蝦,小袋子相當於一兩,光是袋子就被訛了6塊錢。

打假博主@superB太 去市場買蟹,一個袋子稱出來8塊的差價。

再說“吸水”
以前往袋子裡裝明水那一套早就過時了,現在的商家,套袋上稱之前都會裝模作樣地剪個小口把水濾掉,讓你覺得他是良心買賣。
但其實那些袋子都是特質的,會吸水。
魚蝦裝進去,袋子直接吸收了一部分水,這時候再上秤,多的可就不是那一兩二兩的事情了。
@superB太 買的螃蟹身上綁著的“繩子”,解下來竟然也是袋子。
一隻螃蟹6兩,袋子也是6兩,等於少買一隻螃蟹。

再有一點,裝了宰過的禽類魚類的袋子,回家後總是會被嫌棄地第一時間扔掉,少有人去複稱,這就叫黑心商販們鑽了空子。
05
昧著良心賺錢,這些商販的路子是真野。
可他們不想想,離了自己這一行,不也是消費者。
坑了別人自己接著被宰,豈不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最苦逼的要數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哪兒消費都被當成大冤種。
所以以後,買東西都留個心眼。
最簡單的,記住自己手機的重量,隨意往秤上一擱,心裡有個數。
或者隨身攜帶個小電子秤,掛在腰上,不說,但要明晃晃的讓商販都能看見,讓他們知道你會複稱。
有時候,較真不是壞事。
像網上說的: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不斷給你喂屎的世界。
所以當你吃到屎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表達意見。
不然人家會以為你喜歡吃屎,然後就一直餵給你吃。
週三安好,感謝你讀到最後,記得點亮“贊”“推薦”,並“分享”給更多的人,一起避雷。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