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時間5月7日23:47,庫賓卡空軍基地的夜空突然亮起密集火光。
正在彩排勝利日飛行特技的“雨燕”隊員安德烈,眼睜睜看著一架翼展3米的黑色無人機穿透防空網,在距他300米處炸開——這枚攜帶120公斤彈頭的FP-1無人機,原本瞄準的是停機坪上的蘇-35戰機。

這場持續12小時的無人機潮湧,不僅撕碎了俄羅斯的“絕對防空”宣言,更讓勝利日閱兵蒙上血色陰影。
看來280套防空系統效果不佳,昨日影片中,兩位親俄博主在莫斯科報道中還給國內網友保證:“莫斯科已佈設了史上最嚴密的防空網,一隻鳥都別想飛進來,烏克蘭無人機來了也沒用……”
此外,烏方無人機在當地時間5月7日夜間和5月8日凌晨還襲擊了卡盧加州Shaykivka機場,這裡是俄羅斯圖-22M3戰略轟炸機基地。
NASA的衛星熱成像圖顯示,遭襲的庫賓卡基地至少5處設施燃起大火。這裡不僅是“騎士”特技隊的駐地,更是俄軍先進戰機的維護樞紐。而460公里外的Shaykivka機場,圖-22M3戰略轟炸機的機庫濃煙沖天,這些本應參與閱兵式威懾北約的“空中堡壘”,此刻卻成了待宰羔羊。

更致命的打擊落在斯普拉夫火箭炮工廠——廠房監控影片顯示,無人機群以“自殺式俯衝”穿透屋頂,正在組裝的“旋風-S”火箭炮系統瞬間化作廢鐵。
這座承擔俄軍60%火箭炮產能的工廠,復產至少需6個月。
俄國防部宣稱擊落105架無人機,但烏軍使用的FP-1機型搭載了AI規避系統。軍事專家李劍鋒分析:“這些無人機採用蜂群戰術,每10架中有2架攜帶電磁干擾裝置。
俄軍S-400系統每分鐘最多攔截12個目標,面對飽和攻擊必然顧此失彼。”
莫斯科機場滯留旅客拍攝的影片佐證了這一判斷:至少3架無人機突破防線,在伏努科沃機場跑道炸出直徑5米的彈坑。

當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專機因領空關閉繞道2200公里時,基輔的作戰指揮中心正透過星鏈系統即時監控戰果。這場襲擊暴露出俄軍的致命短板:傳統防空體系難以應對“低成本無人機海戰術”。前美軍無人機指揮官約翰·凱勒指出:“1架FP-1造價僅8萬美元,卻能讓價值2億美元的S-400暴露軟肋。”
烏軍是否已掌握俄防空系統盲區地圖?網傳第二批500架無人機正在組裝…
當閱兵式上的戰機變成無人機靶標,傳統軍事威懾是否正在失效?若你是莫斯科旅客,會如何應對17小時斷網斷糧的突發危機?

5月8日10:00,莫斯科紅場依舊響起了《斯拉夫女人的告別》。但觀禮臺上武契奇凝重的表情,與天空中稀落的飛行編隊,共同訴說著這場“數字戰爭”的殘酷真相——當烏克蘭程式設計師編寫的程式碼,開始批次摧毀俄羅斯鋼鐵洪流,現代戰爭的遊戲規則已被徹底改寫。
或許正如《經濟學人》的銳評:“這次襲擊摧毀的不只是機庫,更是一個帝國對機械化戰爭的最後幻想。”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