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已經在各式各樣的新聞裡面看到了韓國的情況,尹大統領莫名其妙的搞了戒嚴,莫名其妙的撤了戒嚴,正當大家點了外賣和啤酒準備看樂子的時候,外賣還沒吃完,戒嚴就結束了。
著名電影《首爾之春》時長144分鐘,這次戒嚴155分鐘,比電影多了11分鐘。
韓國好幾個網紅聽說戒嚴令釋出後,發瘋了一樣的趕路,主打的一個生怕錯過熱點了,由於結束的太快,甚至還沒到現場,戒嚴就結束了,只能吃點尾巴流量。
想表演為民請命都不給機會,60歲的李在明,在0度氣溫下首爾徒步全程直播,跑了4.5公里,翻越2.3米的國會大樓圍牆,老頭都這麼拼命,這年頭,為民請命的太多了,你算老幾?為民請命的人都排隊排到釜山了。
該說不說,李在明真應該當韓國總統,這麼努力了,絕食24天不死,被人捅了脖子不死,60歲雪夜狂奔4.5公里拯救韓國,就不當韓國總統,我都看不下去了。
金建希

這是金建希,尹錫悅老婆。我特別挑了一張最好看,看起來最不矽膠的,因為他老婆整容整的太厲害,每次看到他老婆,我都想起另外一個日本女人:深田詠美。
很多人在分析這次韓國事變的時候都會“從根子分析”,比如說尹錫悅過於親日,尹錫悅民調稀爛,韓國經濟不好,韓國朝小野大,特朗普上臺對韓國施壓,國際形式變換等等,但是我要說,真的,這個事情沒什麼宏大的目標,實際上非常單純:尹錫悅他想救他老婆。
稍微熟悉一點韓國政治的人都知道金建希案,由於操控德意志汽車股價引發的金建希借賬戶案,金建希論文抄襲,金建希非法收迪奧名牌手袋等等一大堆的糟心事。
該說不說,共同民主黨一直能扯著金建希案不放,有相當程度其實不是為了反腐,就是典型的政治鬥爭,比如說操控德意志汽車股價引發的金建希出借賬戶案,金建希出借賬戶是2009年,她和尹錫悅2010年認識,2012年結婚,這關尹錫悅什麼事?而且這個案子本身案情輕微,過了訴訟時效,共同民主黨使了全身的力氣,金建希甚至都沒有被起訴。
能把尹錫悅死死拿住,無非是共同民主黨看穿了尹錫悅的弱點:他是個護妻狂魔,他會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金建希,後來共同民主黨反覆炒冷飯,來來去去,一直到2024年10月,韓國檢方才正式宣佈對金建希做不起訴決定。
整個戒嚴過程沒什麼可說的:
尹錫悅釋出戒嚴,然後士兵懶懶散散的過來,然後把國會門堵了。
李在明翻牆進國會搞直播,然後國會決定戒嚴令無效,尹錫悅再宣佈戒嚴的時候,連總統府的顧問一直到宣佈之前才知道。總參謀部壓根不知道,總統府所有的官員對外都一律說:不知道。
尹錫悅宣佈之前,連總統府的記者都不知道,由於門口已經被大批記者堵了,導致總統府的記者也不得不透過觀看尹錫悅的直播來了解情況。尹錫悅讀稿花了六分鐘,讀完稿子後,拿起公文包,潤了。
尹錫悅發給他們的“我宣佈戒嚴令取消”的錄影上有水印,而檔案水印顯示這個錄影是在3日晚上11點22分,而當時的707特種部隊還沒上直升機。
突出一個成語:烽火戲諸侯。
怪不得中國娛樂業一直競爭不過韓國,人家整個國家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總統玩烽火戲諸侯,第一夫人是整容代言人,你拿什麼跟人家比?
整個戒嚴沒什麼可說的:尹錫悅護妻護魔怔了。
如果你覺得這個離譜,還有比這個更離譜的:知道尹錫悅怎麼上臺的嗎?
尹錫悅其實當年大選的時候票數差的不多,當時韓國男女矛盾非常激烈,共同民主黨比較左派,所以比較搞女權,而尹錫悅是個右派一直嚷嚷著要取消婦女部。
韓男一看:哎?就光憑藉這個,你說一週工作72小時我都忍了,投!
誰能想到,他是個護妻狂魔?
韓男真慘。
韓國的秉性
半島人有個特性,就是極端,特別極端,比日本還極端。儒家的中庸之道完全沒學到,而且異常對立,地域性強,歷史一貫如此,而不是僅僅今天,舉個例子:
全羅道,也就是現在的光州、全州、羅州、益山、木浦、南原、順天、麗水,政治上是共同民主黨的大本營,金大中就是全羅道的,也是唯一一個全羅道的總統。
全羅道什麼特徵?
全羅道人與慶尚道人不和,,百濟人成為新羅臣民。在高麗王朝時候,全羅道人不得為官。慶尚道民眾傾向於支援保守派陣營,而全羅道民眾則傾向於支援自由派陣營。
我們看看歷史上的全羅道:當年的東學黨起義,就爆發在全羅道,也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導火線。再看後來,為什麼會爆發光州事件?光州就是全羅道的。
再說極端,當年韓國人極端反日的時候,韓國人是切了小手指抗議的,現在尹錫悅親日親到肉麻,實際上在韓國,迄今為止都有非常極端親日和反日的。

怎麼解釋這個事情?歷史上就有。
舉個例子,當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和中國一樣,中國有所謂的戊戌變法,朝鮮也有開化黨,開化黨本身是秉持開化思想、以在朝鮮實現近代化改革、建設獨立富強國家為目標的政治團體,看起來還不錯,但是物件瞄錯了。
1884年11月,金玉均、樸泳孝等和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密議政變,史稱甲申政變,12月6日在事大黨要求下,袁世凱、吳兆有、張光前等率領清軍突入朝鮮王宮,擊敗開化黨人和日軍,洪英植被百姓所誅,其餘開化黨人均流亡日本。
從出發點來說,開化黨不算壞,但是如果你再往後看歷史,樸泳孝在日韓合併後受封侯爵並且於1911年出任朝鮮貴族會會長,成了被點名的親日派,同樣的還有高永喜,相當部分的開化黨人最後進了親日的一進會,本身推動朝鮮學習日本,推動本國現代化的目的是好的,然後搞著搞著,就變成了推動日韓合併,成了賣國賊。
朝鮮王朝在明朝和清朝的轉換的時候,其實也搞過這類的事情,明朝時期,朝鮮王朝非常忠於明朝,後金入侵,朝鮮被迫和後金義和結盟,但是依然維持和明朝的關係,一開始後金給的條件還不錯,但朝鮮對後金有相當強烈的抵制情緒,收留明朝戰敗將領。
後金計劃進攻明朝,向朝鮮徵調兵船,朝鮮仁祖說:“明國猶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國,可乎?船殆不可借也。”此後又拒絕納貢,拒絕互市,後金大怒,皇太極發兵30萬攻擊朝鮮,朝鮮仁祖出走南漢山城避難。翌年(1637年)正月三十日,在南漢山城被清兵圍困數月之後,仁祖出城,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渡清營向清太宗投降,史稱丙子胡亂。
我知道一提清朝很多人就PTSD,拋開這個不談,主要是談韓國。
對比一下從明朝到清朝的轉化過程,再到清朝和日本的轉化過程,甚至再到日本和美國的轉化過程,你會發現貫穿於韓國整個的脈絡:一開始極度忠誠原宗主國,後來新崛起的勢力襲擾,然後一次決定性事件的影響,然後突然大轉彎,新崛起的勢力就變成了原宗主國,再次極端忠誠。
至於走平衡木,打左燈轉右彎,搞中庸,在韓國那是不存在的,別看韓國曆史上學了那麼久的儒學。
很多問題,比如說整容,比如說運動健身,比如說女權運動,你會發現韓國處處就凸顯的一個極端。
這種極端在日後還會有,當有新的勢力崛起後,韓國人會出現再一次的轉變。
重走歷史
說到歷史,就得說說歷史的慣性,這算是一個散談了。
有很多東西那不過是歷史的重現,比如說製造業,比如說出口導向,什麼東亞模式,
看起來是政府主導的吧?政府只要規劃出來出口導向就出口導向了吧。
大清那會中國不是出口大國?大清那會都把英國白銀給出口崩了,英國還是半個工業國,大清是純農業國,鴉片戰爭打起來不就是因為這事麼?
再往前,那絲綢之路那會,中國進口多少出口多少?一路上那不都是中國的順差?
大清農業國,都能輕鬆順差帶英,現在中國是工業國,其他國家也是工業國,我順差多是天經地義的,就該順差多,我祖宗就順差多。
說什麼學習中國搞出口導向,中國只要正常發展就會順差,其他國家如果學習中國的政策,只會越逆差越厲害,學不來,這是歷史慣性。
當年順差把帶英逼得要對大清開戰,現在美帝不是對華貿易戰麼?
美利堅祖宗就排華,現在排華那不是天經地義的?
德國人人均精神病,尼采不就是德國的?人均哲學家,不是瘋子國家能出這個?德語我把它一字一句翻譯成中文你都看不懂。所以為什麼小鬍子出現在德國?它就該出現在德國,現在綠黨那個樣?它就該是那個樣。
印度呢?印度的出路在哪?在於潤,在於國外。
說印度人戰鬥力不行,它什麼時候行過?
說印度人現在在國外混的風生水起,那是,知道錢德拉鮑斯麼?我國革命,是革命者在內部革命,印度革命,是錢德拉鮑斯在德國,在日本拉一票兵殺回印度,當年海外印度人,人均一張錢德拉鮑斯的頭像,當神拜。
尼赫魯是英國大學培養的,甘地也是。
你要真的在印度搞什麼製造業強國,製造業一路上會有很多矛盾,你看看孟加拉國,製造業搞了個起步,國內就亂了,印度要搞成製造業強國,走半路搞不好國內就爆炸了。
不搞是對的,就跟印度祖宗一樣,前途是在國外,要在國外殺回來,國內搞什麼製造業啊。沒搞成小心別把自己搞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