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有多不容易?一女子堅持16年不說話,只為了每月1000歐元的補助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為了生活,你能忍多久?”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一位女子,給出的答案是:至少16年。
不是16年不吃肉,也不是16年不上班。
而是……16年裝啞巴。

一場沉默的“神劇”:

啞了整整16年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生活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加的斯(Cadix)的女士,名字和年齡沒有被媒體透露。
2003年,她在一家超市擔任收銀員,卻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衝擊——一位憤怒的顧客衝她大吼大叫,甚至試圖動手。這場突發的精神創傷,給她留下了“失語”的後遺症。
之後經過醫學鑑定,她被判定為“永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獲得了“絕對性失能”評定(Incapacidad Permanente Absoluta),這意味著她從此被認為無法再從事任何形式的工作,有權領取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下的長期補助。
這筆補助每月金額接近她原工資的100%,按西班牙平均超市收銀員稅後月薪1000歐至1300歐計算,她每年大概可獲得1.2萬至1.5萬歐元的補助,總計16年內大致領取超過20萬歐元。
於是,一段長達16年的“啞劇”,悄然開場。
她不再工作,生活中也幾乎不與人交談,哪怕面對鄰居、朋友,甚至孩子的老師,她都用手勢、寫字、點頭等方式代替語言交流。看似“徹底沉默”的生活,也一度騙過了所有人。

一場問路的意外揭穿“演技”

但時間久了,事情開始露出馬腳。她的公司醫保合作方(即私人互助保險公司)開始起疑,因為她一直未接受新的複檢,也沒有任何康復記錄。
於是,保險公司請來了偵探。
偵探發現:這名女子在自己熟悉的社交圈內非常“剋制”,始終維持著“沉默”的人設——在孩子學校門口,她只是靜靜地站著,從不和其他家長交談,彷彿真的是個無法開口的人。
但只要偏離這圈子,她立刻“活泛”起來。偵探發現,只要換個場景,她就會和朋友打語音電話、在街頭和陌生人侃侃而談,甚至還報名參加了尊巴舞課程,和舞伴有說有笑。
就這樣,在探的觀察下:這名“啞女”最終被自己鬆懈的社交習慣“出賣”了。
終極證據則來自一場“問路測試”:偵探假裝是個路人,上前問她“El Corte Inglés怎麼走?”(一家大型百貨公司),這位“啞巴女士”熱心地脫口而出給出詳細路線,語速之快,措辭之自然,毫無遲疑。
證據確鑿,偵探拍下影片,報告提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立即暫停補助,並向社會保障機構舉報。

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結果……

面對證據,這位女士仍不死心,提出上訴,聲稱這些證據“侵犯了她的隱私權和基本權利”,要求法院撤銷相關處罰。
但安達盧西亞高階法院(TSJA)表示:
"影片資料並未侵犯其辯護權、隱私權或名譽,且明確證明她不再具有所謂的‘功能性失語’。”
她構成“偽裝性假啞”行為,將被判處600至6000歐元不等的罰款。
此外,社保局仍有權追繳她過去16年獲得的所有補助金。
換句話說,她極可能面臨一場金額高達20多萬歐元的追償風暴,甚至被移交檢察機關以評估是否涉及刑事詐騙。(一個問路的問題,換來16年的補助清零,人生瞬間重啟。
那麼在法國呢?情況可以說是“只多不少”,光怪陸離的騙保操作同樣令人瞠目結舌。

法國福利詐騙,不演戲光靠“資料操控”

根據法國醫保機構CNAM(Assurance Maladie)在2025年初發布的資料顯示,2024年被“偵破”的醫保詐騙總金額高達6.28億歐元,同比增長35%。
而“差點被騙但及時止損”的金額也高達2.63億歐元。
在法國,騙得最多的,不是“病人”,而是——醫療行業的“專業人士”。
意不意外?
  • 詐騙王者:聽力裝置商(audioprothésistes)

    這一類專業人員一共騙了1.15億歐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直接從“演員”晉升為“導演級”。

  • 次席選手:藥劑師(pharmaciens)

    他們在2024年共涉及6200萬歐元的虛假報銷,常見套路是虛構處方或為不存在的病人配藥。

  • “業餘”代表:護士、醫生

    雖然總金額沒那麼高,但也在“暗中努力”,尤其是虛報看診次數、誇大治療內容等“小聰明”。

針對個人,騙保情況最嚴重的是職員病假單造假。
2024年,這一類詐騙共計造成了1.09億歐元的損失,其中僅虛假病假單一項就高達3000萬歐元。
為了應對這波專業化、系統化、數智化的詐騙潮,法國政府火速反擊:
  • 新設六個區域級司法調查組(PIEJ),配備60名專職偵查人員,大多有警察或憲兵背景;
  • 新部署一套專查“假處方”的系統Asafo-Pharma,2024年就抓了7300張假的,其中75%被證實;
  • 法國醫保局大力推進病假電子化,目前已有80%的病假由醫生直接透過系統傳送給醫保部門;
  • 安排被保險人“反查對賬”機制:從2025年下半年起,大家會定期收到Ameli發的清單,看你名下報銷了什麼——“你去拔牙了嗎?你拿了降壓藥?你明明還在吃炸雞啊?”如果對不上,就可以舉報了。
說了這麼多匪夷所思的騙保案例,難免讓人五味雜陳。
但也不必因此陷入“世風日下”的悲觀情緒——要知道,絕大多數人還是靠真本事吃飯、憑辛勤勞動生活的。
在規則之內努力奔跑的人,依舊是這個社會的主流與底色。
-END-
Ref:
https://www.antena3.com/programas/espejo-publico/noticias/detective-privado-descubrimiento-mujer-que-fingido-ser-muda-16-anos-nos-olvidemos-que-todo-esto-pagamos-todos_2025041667ffa320a1a8a90001ad4c51.html
https://www.leparisien.fr/faits-divers/demasquee-par-un-detective-une-espagnole-a-pretendu-etre-muette-pendant-16-ans-pour-toucher-des-indemnites-18-04-2025-M56DC5NYZZGCHKN7K5T6SBJ2IU.php
文|米託

「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