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本書,讀懂矽谷

現在的矽谷,是全世界的高科技中心,谷歌、臉書、蘋果、亞馬遜……許許多多世界聞名的公司都在矽谷。矽谷對整個美國的經濟起到了頂樑柱的作用,也是世界科技創新的發動機,世界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搖籃。
但僅僅在一百多年前,這裡還被稱為“櫻桃谷”,經濟收入主要來自加州西梅,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影子。
矽谷的崛起和成就,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偶然,移民文化的影響、斯坦福大學的建立、無線電技術的突破、軍方等國家力量的支援、包容創新的人文環境、大量資本的注入、甚至是宜人的氣候條件……
正因為各種因素疊加的偶然性,才讓矽谷始終被模仿,從未被複制。
那麼,我們可以向矽谷學習什麼?
李開復在演講中說,“矽谷的偉大公司,基本都在做三件事情,不是打造產品、吸引使用者、拿VC的錢、變現之後上市。而是引領公司的文化和使命;彙集頂尖人才;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理解多元文化、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管理個性十足的人才、如何形成創新的氛圍……那麼,領導者需要做些什麼、領導者要有哪些特質、如何確立公司的願景、如何激勵人才共同實現願景……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依然需要學習矽谷,理解矽谷。
為此我們準備了一份書單,希望能夠幫助你更全面地認識矽谷,從中得到啟發。
首先,這份書單需要回答“什麼是矽谷”。我們的腦海裡要有關於矽谷宏觀的、概括性歷史的框架和結構,對它關鍵的、轉折性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以及重點的領域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我們理解矽谷的現在,如果不放在歷史敘事中,就很容易失之片面,從而產生錯誤的判斷。
其次,我們要追問的是“為什麼是矽谷?”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是為了探索在這個地區企業家和創業者的性格深處是哪些要素影響了他們的行為風格和價值觀。這是一種深層的結構性探求。瞭解了這一點,對我們理解他們的企業為什麼能做成、為什麼是以那種方式做成的、他們的企業家為什麼是這樣一種群像,是大有裨益的。而且,這對我們後續與矽谷的各種企業機構和人打交道,也是很好的鋪墊。
最後,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他們能行”?矽谷成為全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的背後,他們的企業家和創業者經歷了哪些艱辛和挑戰,有著什麼樣的思考過程,是怎樣找到思想的出路和行動的出路的。
1.《矽谷百年史》

《矽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1900-2013)》以編年體的順序,從無線電技術、電晶體、積體電路,到人類基因組、網際網路和雲計算,詳盡地記述了矽谷在100多年中所發生的重大科技事件;同時,從特曼、休利特和帕卡德,到喬布斯、扎克伯格,《矽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1900-2013)》還生動地刻畫了在矽谷湧現出的一代代科學家、企業家和投資家,他們曾對全球100多年以來的科技文明程序產生過重大影響,他們的研究成果、產品和投資,締造了無數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傳奇,在為自身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更是改變了全世界。
《矽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1900-2013)》對於國內的創業者、科技創新者、風險投資人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者都有很高的借鑑價值,是每一個對矽谷感興趣、希望瞭解和學習矽谷經驗者的必讀之書。
2.《矽谷之火》

如果說有哪一本書能讓你瞭解整個20世紀的微型計算機的歷史,《矽谷之火》可能是其中最詳盡的書,而且它既不是一本小說,也算不上一本歷史書,但它卻是一本集歷史故事與小說風格於一體的矽谷紀傳體書籍。
書中跌宕起伏的歷史歲月、激動人心的人物瞬間依然歷歷在目,彷彿讓人一下子就回到了20世紀那段屬於微機的年代,各色計算機公司如浪潮般潮起潮落,同時又如蜘蛛網般相互交織,每一個英雄人物的故事中常常湧現著其他英雄人物的歷史片段,不無讓人感嘆命運的神奇。
《矽谷之火》對雷軍及小米科技的創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雷軍在大學時期閱讀了這本書後,深受啟發和激勵。他看到了那些創業者在矽谷這片熱土上不斷創新、不斷嘗試的精神和勇氣,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和魅力。這些經歷和感悟成為了他後來創辦小米科技的重要動力之一。小米科技以“為發燒而生”為理念,透過創新和技術引領智慧手機行業的發展。在短短幾年內,小米科技就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之一。
3.《矽谷之謎》

矽谷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因為早期盛產矽谷而得名,面積佔美國總面積的0.2%,大約佔美國總人口1.5%,那就是這個小小的地方,創造出了人類科技史上和工業史上的奇蹟。那麼,矽谷為什麼能持續的創造奇蹟,不斷的誕生偉大的公司?為什麼矽谷在全世界其他地區難以複製?
作為《浪潮之巔》的續集,《矽谷之謎》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仔細分析了矽谷的起源和發展,對矽谷的創新力進行了深刻剖析,把矽谷的經驗提升到了理論高度,揭示了矽谷幾十年長盛不衰的秘訣。
4.這裡改變世界——矽谷成功創新之謎

“在這裡,斯坦福大學,谷歌和蘋果各據一方,遙相呼應,共同呼吸著矽谷特有的空氣。這空氣讓人如此自由,如此振奮,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給人以向上的力量。”當全球經濟陷入低谷,只有一個地方在銀行倒閉,市場動盪和失業率飆升的惡劣環境中強勢成長,這就是矽谷。
這片自由沃土所孕育的創新技術已在全球範圍內,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裡是全球創新的大本營,天才工程師的聚集之地,蘋果、谷歌、惠普、英特爾……它們從矽谷出發,走向世界,改變世界。
作為矽谷創業楷模之一,黛博拉•佩裡•皮肖內以親身經歷為我們揭開了這片土地的神秘面紗。她發現,正是矽谷獨有的生態系統,在源源不斷地為創新提供營養,推動矽谷在逆境中野蠻生長。
黛博拉採訪了眾多的矽谷領袖,其中包括天使投資人、風險資本家、創業者、教育家、科學家和設計師,他們都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和宏大願景——從設計思維、商業模式到企業孵化、風投規則,幾乎無所不包。矽谷的創新文化對其他地區究竟有何啟示?面對當今世界的各種挑戰,傳統行業如何主動求變,尋找出路?
黛博拉帶領我們探索這一世界上最具創新精神和成功驅動力的社群,矽谷模式如得以成功複製,那將是全球經濟的希望所在。
5.矽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

作者瑪格麗特·奧馬拉是美國著名的技術史專家、華盛頓大學歷史教授,她曾經是克林頓總統的團隊成員、頂級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紐約時報》的供稿人。
她以獨特的職業生涯和專業素養,歷時五年進行調研和人物訪談,創作了這部描述美國矽谷從誕生、成長到改變世界的70年曆程,以及與之同步的美國高科技產業進化歷程的作品。
首先,這本書體例新穎,匠心獨運。全書分為“初創”、“產品釋出”、“公開上市”與“改變世界”四幕,用矽谷初創公司的成長路徑來比擬矽谷誕生與發展的四段歷史時期。
每一幕的章節都鋪排著多個詮釋主題的場景、事件、企業和人物,70年來矽谷和美國科技創新過程中最重要的篇章得以次第展開,使本來可能枯燥無趣的科技史讀起來生動有趣、順理成章。
其次,奧馬拉擅長把矽谷和科技創新的場景、時間、地點、人物放在國際關係、美國兩黨政治和國內政策的背景下聚焦,突出事件和人物的歷史年代感與政治關聯性。書中描述的“冷戰”時期的軍工複合體、蘇聯發射人造衛星引發空間競賽、總統競選與小企業創投法案等事件,莫不如此。
關於“二戰”以來美國曆屆總統——從羅斯福一直到奧巴馬——對美國科技政策演進的領導作用,書中均無一遺漏。作者本人過去在白宮的從政經歷,賦予了她這樣的全球視野和政治站位。此種歷練和資源,在研究矽谷的作者中較為罕見。
這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具人氣、接地氣”。在各種矽谷史、產業史等非虛構作品中,留名青史的往往是那些科技大佬、創業英雄、企業鉅子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名人,很少見到普通矽谷人或者普通美國人的身影。
奧馬拉在書中描寫了多名平凡的美國人,他們雖然鮮為人知,但並非虛構人物,他們的經歷、工作、生活甚至命運緊緊地與矽谷各個領域相連,成為矽谷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他們是安·哈代、大衛·摩根塔勒、伯特·麥克默特里……,他們與那些聞名遐邇的矽谷英雄比肩而立,同是矽谷的締造者。書中還有不少對矽谷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的生動描寫,使這部關於科技和企業成長史的著作不乏煙火氣息,引人入勝。
6.人類2.0——在矽谷探索科技未來
本書的作者皮埃羅·斯加魯菲以矽谷工程師的技術背景和歷史文化學者的哲學視角,全景式評述了十種他認為最有潛力塑造科技、乃至人類未來的新技術,並深刻反思這些前沿技術對人類社會的雙刃劍效應。可以說,本書是一本展望科技未來的優質科普讀物。
本書談到了十種新科技: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奈米科技、虛擬現實、社交媒體、3D列印、太空探索、區塊鏈和生物技術,這些技術中,既有對於現有的物質世界的延展,也有對於我們生命本身的改變。
本書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發展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或版本,可以稱為“人類2.0” 時代。在這個新的時代,人類歷史上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生、老、病、死”的大問題,已正式被納入了技術的解決範疇,接下來的新一次科技革命將可能會重新定義人類。
皮埃羅提出,今天人類延伸的方式就是發展出能夠改變生命本身的技術,未來將是有機世界和合成世界的聯姻,正如未來是人類和機器人的聯姻。人類2.0”同時是一個開放的概念,因為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取決於我們現在的選擇,取決於我們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除此之外,我們要想深度全面地瞭解矽谷,也離不開對美國社會和政治經濟結構的掌握。下面這3本書同樣值得推薦。
7.《美國十講》

這本書是資深學者資中筠先生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對美國曆史、文化、政治及經濟制度的深刻剖析。書中沒有枯燥的歷史堆砌,而是透過十個精心設計的講題,將美國的成長軌跡娓娓道來。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將美國視為一種文明或西方文明的變異來研究,讓讀者得以窺見美國民主、經濟制度的本質與精髓。
這本書不僅適合對美國曆史感興趣的讀者,更對希望瞭解美國現代政治、經濟及文化背景的讀者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資中筠先生以平實的語言,將複雜的美國曆史與社會現象解析得清晰明瞭,讓我們受益匪淺。
8.《耶魯美國小歷史

作者詹姆斯·韋斯特·戴維森,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耶魯大學美國史博士,美國中學、大學歷史教科書編寫者,擁有百萬學生讀者。他用妙筆帶領我們走進美國曆史濃縮精華的核心。
以哥倫布到達美洲為起點,戴維森在書中徐徐展開一幅美國曆史畫卷,並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歷史是由一段段個體記憶拼接而成的。
一次

揚帆遠行、一個抖動西班牙毯子的農婦、一船被傾倒的茶葉、非洲人在印第安木屋裡一聲咳嗽、時運不濟的淘金者、險些切斷手指的火車制動員、傾家蕩產的股票投資者,他們不僅共同書寫歷史,還極可能舉重若輕的參與了槍炮、病菌、鋼鐵的征服。

9.《光榮與夢想》

《光榮與夢想》是美國作家威廉·曼徹斯特的經典之作,它以細膩的筆觸和宏大的視野,勾勒出20世紀美國社會的風雲變幻。這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幅生動的畫卷,讓讀者彷彿置身於那個充滿激情與變革的時代。
全書從1932年大蕭條的陰影開始,一直寫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的歷史性時刻。作者以時間為軸,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領域的重大事件交織在一起,展現了美國在半個世紀中的崛起與掙扎。書中既有羅斯福新政的宏大敘事,也有好萊塢明星的光鮮與落寞;既有二戰的硝煙瀰漫,也有民權運動的熱血沸騰。曼徹斯特用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細節,讓歷史不再枯燥,而是充滿了溫度和生命力。
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歷史並非是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由無數個鮮活的人物和故事構成。作者筆下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從總統到平民,從英雄到反派,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共同推動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書中對社會底層的描寫尤為動人,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掙扎求生的普通人,他們的夢想與無奈,成為書中最動人的篇章。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在時代的榮耀背後,是無數人的汗水與淚水;在夢想的追逐中,既有成功的輝煌,也有失敗的痛苦。這是一部關於美國的書,但它的意義卻超越了國界。它讓我們明白,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類對於光榮的嚮往和對夢想的追求,永遠不會改變。
當然,百聞不如一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人,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大不過他的所見所聞所思。
所以,我們除了要讀懂矽谷,更要走進矽谷,親身去看懂矽谷。
那麼,企業家和創業者來美國要看什麼?
在全球創新的源頭,尋找企業未來10年的答案。
在美國,在矽谷,在人工智慧的趨勢中,我們會看到未來5到10年的possibility(可能性),看到創新的隱秘,看到新事業的空間,看到中國企業出海的新正規化。
從看見,到被影響,到跟隨,再到主動改變,以創新奔赴未來,讓見識改變商業。
堅持科技創新,穩握未來航舵,才能決勝千里之外。
為期8天的美國站遊學,將由筆記俠創始人、新商業思想記錄者、第五代企業家組織發起人柯洲帶隊,並有神秘隨行導師陪同領學。
連結全球先進思想,拓展中國商業邊界。現在,筆記俠也想邀請你,與我們同行。
如果,你對探索全球商業真相和本質、提升全球商業認知、對全球佈局擁有結構思維的一線遊學感興趣,歡迎你加入我們,在全球商業背景下審視和探討中國商業發展。
讓我們一起,行萬里路,開始全球商業文明之旅。
具體諮詢報名可掃下方海報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


好文閱讀推薦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