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黃金”最便宜的地方,不是北京,不是上海,竟然是它?

最近大家熱議的話題裡,少不了“黃金”
黃金的漲跌牽動著千千萬萬的人。
雖然說金價是透明的,但是每家店還是會有差別。
那麼你知道國內買黃金最便宜的地方在哪裡麼?
就是位於深圳的水貝
水貝,堪稱中國的 “黃金界華強北”,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珠寶黃金交易集散地。
在這個佔地面積不大的區域內,卻匯聚了各類珠寶品牌。
水貝黃金價格為何親民?
無品牌溢價,直連源頭水貝售賣的黃金多為無品牌標籤的 “素金”。與那些在商場中高高在上的品牌黃金不同,水貝黃金省去了大量品牌營銷費用,以及高額的門店租金成本。
產業鏈集中,成本壓縮水貝所處的深圳羅湖區,吸引了全國 75% 以上的黃金珠寶產業鏈在此聚集。從原材料的生產,再到最後的批發環節,所有流程一應俱全,形成了一個緊密且高效的產業閉環。
商業模式優勢水貝的珠寶市場主要以批發業務為主。與傳統零售市場不同,這裡的交易大多是大批次進行。
激烈市場競爭在水貝,成百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商鋪鱗次櫛比。為了在這片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低價格。

前往水貝買金攻略

交通指南
    • 地鐵出行
      推薦乘坐地鐵3號線,在水貝站b出口出站,出站後即可到達水貝國際壹號附近,這裡周邊有眾多珠寶交易場所。另外,乘坐地鐵 7 號線在田貝站f出口出站也很方便,附近就是水貝萬山、金展、麗鉑飛婚慶廣場等黃金採購熱門地點。
    • 自駕前往
      如果選擇開車前往,可以將車停在ibc,這裡前兩小時免費,且車位相對較多,不過需要步行一小段距離才能到達水貝的核心珠寶交易區域。需要注意的是,週末以及節假日前往水貝的人流量較大,停車位緊張,不太建議開車前往。
買好黃金後,其實可以在深圳再逗留幾天。
看到這裡不少人應該會說:深圳有什麼好玩的?
是啊,在很多人眼裡深圳是一座科技城,除了高樓大廈就是高樓大廈,這就是大家對深圳的刻板印象了,其實深圳很好玩。
“中國唯一沒有農村的城市”
你以為深圳是隻會搞錢的"鋼鐵直男"?  
不,它是把1260座公園藏進街巷的浪漫詩人,是讓玻璃海與摩天樓同框的魔幻現實主義大師,是連鋼筋水泥都能長出藝術細胞的夢想孵化器。    
《Lonely Planet》曾把深圳列入"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城市",這個讓無數人驚掉下巴的榜單,藏著深圳最柔軟的秘密。
洪湖公園
鬧市中的四季情書
"春賞桃花夏觀蓮,秋踩杉葉冬聞香"
當CBD的寫字樓還籠罩在晨霧裡,洪湖公園的荷花已沾滿露珠,粉色花苞像少女攥緊的拳頭,在朝陽裡逐一舒展。
穿漢服的姑娘坐在九曲橋邊寫生,垂釣者的浮漂隨波輕晃,慢跑者的腳步聲驚飛了岸邊的白鷺。
這裡不是江南水鄉,是深圳人藏在地鐵站旁的"詩和遠方"。    
蓮花山
站在城市的肩膀上聽風
沿著勒杜鵑簇擁的步道登頂,投向30年前還是魚塘的地方。
山風裹著鳳凰木的花香撲來,腳下是蜿蜒的深圳河,遠處香港的群山若隱若現。
有人說,在這裡俯瞰深圳,能看見"速度與溫情"的化學反應——綠化帶修剪成海豚造型,草坪上的孩童追逐著風箏,而不遠處的科技園裡,程式碼正在改寫世界。    
虹橋公園
4公里的紅色心跳
90%森林覆蓋率的綠肺之上,一條4公里長的"紅絲帶"凌空飛舞。
最動人的是暮色降臨時,紅橋與晚霞共熔成液態的琥珀,情侶的剪影在橋上拉得很長,像兩株共生的樹。    
原來深圳的藍,比夢想更遼闊
誰說深圳沒有海灘?
當導航避開深南大道的擁堵,拐向大鵬半島,你會看見——  
梅沙踏浪
東方夏威夷的煙火氣
大梅沙的沙灘像撒了把金粉,小梅沙更靜謐些,礁石縫裡藏著螃蟹和海螺,退潮時露出的沙灘上,情侶們彎腰撿拾貝殼,像在給大海寫情書。 
楊梅坑
《美人魚》遊過的玻璃海
鹿嘴山莊的懸崖下,海水清澈得能看見海底的珊瑚殘骸。
沿著棧道走,每一步都像踩在IMAX銀幕上——左邊是浪花撲打礁石的白噪音,右邊是懸崖上綻放的勒杜鵑,偶爾有快艇掠過,在海面劃出銀鏈般的弧光。
桔釣沙
上帝私藏的月光海灣
這片被稱為"深圳馬爾地夫"的沙灘,沙粒細如精鹽,海水清得能看見自己的睫毛。
躺在棕櫚樹下的吊床上,聽海浪輕拍岸邊,遠處貨輪緩緩劃過海平面,像移動的火柴盒。
有次暴雨初晴,我在這裡看見雙彩虹橫跨海灣,左邊是鋼筋森林,右邊是童話般的七彩拱橋,突然讀懂了這座城市的溫柔。    
在快節奏裡慢下來,那些藏在角落的靈魂棲息地。
梧桐山
鵬城之巔的自然狂想曲
凌晨5點的梧桐山腳下,早已聚滿了揹著相機的年輕人。
他們要趕在日出前登頂,看雲霧在943米的高峰翻湧成海。
電視塔在晨曦中如科幻電影裡的巨型天線,而山腰的毛棉杜鵑開得正盛,粉色花瀑沿著陡峭的崖壁傾瀉而下,像大自然打翻了調色盤。    
仙湖植物園
都市翡翠裡的禪意
8000種植物在這裡織就綠色穹頂,蘇鐵園的"植物活化石"沉默站立億萬年,沙漠植物區的仙人掌頂著黃花,像外星來客般奇異。
大芬村
筆尖上的理想國
巷道里飄著松節油的氣味,畫工們坐在小馬紮上,對著手機裡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筆筆復刻。
有人臨摹梵高的星空,有人描繪深圳的天際線,畫廊老闆會用電動三輪車拉著油畫框穿過城中村,陽光灑在未乾的油彩上,像流動的星河。
紀錄片《中國梵高》裡的故事還在繼續,不同的是,如今有人從臨摹走向原創,在畫布上種出自己的月亮。   
為什麼很多人不想離開深圳?
因為這裡有凌晨三點的便利店,也有凌晨五點的觀鳥人;   
有格子間裡的KPI,也有公園裡免費的古箏音樂會;   
有匆匆忙忙的地鐵人群,也有抱著樹深呼吸的年輕人—— 他們說這叫"抱樹治療",粗糙的樹皮比任何心理諮詢師都更包容。    
深圳的包容,是洪湖公園寫生少年筆下的色彩,是大芬村畫工指尖的油彩,是梅沙海岸衝浪者揚起的嘴角,是蓮花山頂俯瞰城市時,眼裡閃爍的星光。    
下次來深圳,別再只去世界之窗。   
去洪湖公園看一場荷花與晚霞的婚禮,去桔釣沙等一次海豚躍出海面的奇蹟,去大芬村挑一幅臨摹的《向日葵》,然後坐在虹橋上,看暮色漫過山林,聽這座城市輕聲說: "你很好,你值得被溫柔對待。"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