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共苦,卻不能同甘?
日前,照明行業知名品牌三雄極光董事會內鬥一事日趨白熱化,令投資者驚愕不已。
三雄極光的創始人,是4個華南理工大學的高材生。當年一同創業的故事,還一度成為行業流傳的佳話。時過境遷,再好的同學情誼,在利益面前也顯得不堪一擊。
6月27日,三雄極光第六屆董事會首次會議召開,卻因董事長選舉中罕見的“2 VS 2”對決,將公司內部分歧暴露於公眾視野。

董事會內鬥白熱化
從公告來看,四個創始人基本形成了2 VS 2的局面。
其中,張宇濤是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而張賢慶則是第六屆非獨立董事。林巖支援張宇濤繼任,但是陳松輝支援張賢慶,希望董事長能夠“輪值”。
具體來看,提案1的內容是選舉張宇濤為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本提案獲得了最大單一股東林巖的支援。林巖在提案二中表示“本人斟酌提案1比較好”。提案1張賢慶和陳松輝投了反對票。張賢慶認為張宇濤在任期間管理混亂,導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雙降,費用卻上升,2025年第一季度還出現虧損,人效也處於行業底部。

提案2的內容是選舉張賢慶為董事長,陳松輝投了贊成票。但是張宇濤和林巖都投了反對票。即便陳松輝對提案2投了贊成票,陳松輝的意思也是“認為輪值合適”。

此外,上述兩個議案中,提案1無人棄權;但是提案2有3名董事棄權。
總結一下,就是張賢慶想當董事長(想奪權),只獲得了陳松輝的贊成票;並且陳松輝的贊成票,贊成的是“輪值”。董事會其他成員,都是支援張宇濤繼續擔任董事長,保持目前的權力結構基本不變。
同理,下面第六屆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的提案,和上面的結論基本類似。張賢慶和陳松輝想要更大董事會許可權的願望,都沒能實現。
至此,這家知名照明製造商董事會日趨白熱化的內鬥現狀,再次曝光。股吧股友也是各抒起見,有的支援保持穩定,也有的支援輪值。還有投資者提到,“對公司好失望”,“一點點分紅都延遲那麼久”。


大學同學,幹出一個照明品牌
相信70、80後一定對於日光燈不會陌生,那個時候,教室裡面基本用的都是日光燈。有時候日光燈不亮了,就是鎮流器出問題了,需要更換。這個鎮流器,就是三雄極光的發家產品。
在三雄極光之前,鎮流器一直被外資壟斷。
1991年,張宇濤、張賢慶、林巖三人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1987級無線電工程系,他們放棄了穩定的工作機會,選擇了創業。1993年,同校校友陳松輝加入,形成“四駕馬車”格局。
很快,幾個創始人成功研發出了電子鎮流器產品,並在廣州番禺的一處農田旁建廠生產。這款產品上市後,大獲成功。
1993年,公司註冊了“三雄”商標。1996年,啟用“極光”品牌。2000年,“三雄”與“極光”品牌合併為“三雄極光”。2001年,公司簽約奧運冠軍熊倪代言,成為首個聘請體育明星代言的照明品牌,大大提升品牌認知度。
2008年,是公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當時三雄極光成功中標北京奧運“鳥巢”等十多個場館照明工程,一舉奠定工程照明龍頭地位。此後,2010年中標上海世博會“一軸四館”,推動LED技術規模化引用。此後,三雄極光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經過數年的發展,2017年三雄極光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後很長一段時間,4個創始人都保持一致行動人的架構。這裡面,既有同學情、校友情的天然互信,又有共同的利益關係。最主要的,從2017年至2020年,三雄極光營收收入總體是保持增長的,淨利潤也能維持在2.3億 – 2.5億元左右。
2020年4月四人解除了《一致行動協議》。解除一致行動協議後,各種暗流開始湧動。與此同時,與照明行業息息相關的房地產業迎來調整,三雄極光的業績也開始走下坡路。

無實控人,導致暗流湧動
2022年5月,三雄極光釋出公告,張宇濤將其持有的5.56%股權轉讓給其子張鈞鍔。轉讓完成後,張宇濤的持股比例降至16.68%,其子張鈞鍔則擁有5.56%股權。
當時,市場普遍認為這是張宇濤為其子“接班”鋪路。而後,2023年,張鈞鍔分12次將其持有的三雄極光4%的股份轉移到廣金美好星宇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中。雖然張宇濤的持股分散了,但是張宇濤、張鈞鍔加上廣金美好星宇1號的持股,依然是比例最多的。
2023年7月,張賢慶也有想法了。他透過大宗交易方式,向其一致行動人廣發資管申鑫利39號轉讓了公司總股本的1.9834%。試圖透過這種方式,鞏固其影響力。
陳松輝似乎也有想法,2025年4月份竟意外增持了63.43萬股,使得其個人持股比例從8.79%提升到9.01%。

據天眼查最新資料顯示,陳松輝還在增持,其最新的持股比例已增持到9.34%!

不過,截至2025年6月30日,張宇濤、張鈞鍔加上廣金美好星宇1號的持股總比例為22.29%,依然是實際上的最大股東。
但是,三雄極光依然沒有實際控制人。
具體到公司管理上,張宇濤任董事長,負責統籌管理與戰略決策;林巖任副總裁,負責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張賢慶負責生產製造與品質控制;陳松輝負責市場營銷與渠道建設。
其實董事會矛盾在2024年末已顯性化。2024年12月,陳松輝對組織架構調整議案投下唯一反對票,批評調整“未經充分溝通”,將導致“雙頭管理、權責混亂”(如下圖)。這其實已經是風暴的序曲了。

從最終結果來看,這次試圖奪權的張賢慶沒有成功。一方面他和陳松輝二者持股比例加起來不到21%,不如張宇濤家族的持股;二是董事會其他成員也不支援“奪權”。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三雄極光的內部分歧根源或在於近年來業績不佳、股價長期低迷。至此,曾經的華南理工大學四個“同學會”創業的佳話也落幕了。

市值已跌80%
財務資料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三雄極光營收收入從27億元,降至2022年的22.64億元,2023年小幅反彈至23.52億元,2024年再度回落至20.78億元,創2017年上市以來的最低記錄。
同時,淨利潤也大幅度回落。2020年還有2.35億元;2021年則暴跌88%,至2635.63萬元。2022年回彈至9522.674萬元。2023年再度反彈到2.05億元。然後2024年再度暴跌76%至4808.69萬元。

經過統計,從2017年至2020年總淨利潤達9.16億元。但是2020年4個創始人解除一致行動人以後,2021年至2024年三雄極光的總淨利潤僅3.75億元。也就是說,最近這4年相比於前4年,盈利綜合下降了60%!
更糟糕的是,2024年一季度三雄極光營業收入3.34億元,同比繼續下滑15.82%;淨利潤為-1531.34萬元,同比暴跌207.88%。這也是張賢慶在董事會中要求改選,反應非常激烈的一點。
客觀來說,最近幾年整個照明市場的確不太景氣!
根據CSA釋出的《2024年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藍皮書》研究,2024年我國照明產業下游應用市場產值規模預計約5142億元,同比下滑7.6%。無論是出口還是國內市場規模,都已經連續三年下降;而由於需求疲弱,國內市場照明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行業景氣度走低。
外部市場不給力,內部幾個股東還心不齊。當董事會的反對票成為常態,公司的決策如何讓底下人去貫徹執行呢?

而在資本市場,公司股價自2017年3月30日創下65元新高後,一直跌到2019年。此後,股價一直在低位盤整,截止今天收盤,三雄極光股價已低迷了5年多,市值較最高點下跌逾80%,市值蒸發約136億元。
你們覺得三雄極光還有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