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探》第一季
你好哇朋友,今天是2024年的最後一天。遵循慣例,我們以6個話題為錨點,篩選出74篇文章,作為對2024年的回顧。
這一年,看理想保持工作日日更,在能力和尺度範圍內,對公共事件與社會情緒進行回應。我們依然相信文字記錄的價值,儘管現實是閱讀公眾號的人越來越少,以後必將面對更頻繁的,與讀者的離散。
如果去年的主題是抵抗遺忘,今年則變成了守護日常。像作家雙雪濤在某篇創作談裡說的,“現實世界從未退卻,在自信滿滿地等著你”。遭遇完時代車輪的碾壓後,我們進入一段喘息時間,大部分人在重建自己的精神廢墟。
重建的過程往往是枯燥的,可能有點像凝視一面白牆,時常和煩悶、無聊、虛無來回打照面。哲學學者周濂在理想家年會上分享,“沉思的生活永遠不能真正替代日常的生活……好的日常生活是處於日用而不知的狀態裡,不需要時不時地問‘這麼活著有沒有意義’。”
幾個月前聽到這段分享時,我的疑問是,那文學、電影、哲學、社會學、批判性思維,在日常裡應該展現什麼功能?現在答案還挺明確的,面對柴米油鹽,它們沒什麼功能。讓人文世界的觀念和美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說不定會在將來某個瞬間救你一命。
關於今年,再說一件開心的小事。脫口秀回來了。
我會記得,是付航的那聲“passion”叫醒了昏沉的自己,唐香玉拿到很好的名次,周奇墨看著小鹿大哭,楊笠說聽血肉瘋長的聲音。
感謝那些還願意表達的人,總還是希望,看理想的存在,能成為一些人的寄託。以下是今年看理想的網際網路痕跡。

01.
這是2024年的世界

《魷魚遊戲2》
2024年實在是令人沉默的一年。一方面,世界繼續滑向深淵,另一方面,很多人對於爬出深淵已經累了。兩三年前開始的戰爭和政治博弈今年還在持續,普通人不得不在撕裂的時代背景下,邊擦血,邊生活。
還有一種弔詭的撕裂:情緒撕裂。由於真正可討論的社會事件少之又少,人們的情緒在不斷擠壓中外洩到其他渠道。我們的網際網路曾經因為離婚綜藝裡的一隻燻雞而吵得熱火朝天。這本身並不算問題,有問題的是,這恐怕是今年簡中網際網路上討論度最廣泛的事件。
門羅、齊邦媛、瘂弦、葉嘉瑩、瓊瑤以及一位出版業同行於今年逝世,這幾年被迫習慣告別。黃金時代的餘暉所剩無幾,我們的手裡,還能攥緊什麼?
02.
如何在垃圾時間裡自處?

《枯葉》
“歷史的垃圾時間”恐怕可以入選2024的年度關鍵詞。在劇烈震盪的幾年後,“垃圾時間”精準提煉出今年普遍的頹喪和疲軟狀態。我們調侃自己“活人微死”,“屍體暖暖”,“屍斑淡淡”,依舊想發瘋,但前幾年發過了,今年,先待著吧。
人類學學者袁長庚的自處方式是,管它什麼歷史、時代,重要的是不讓自己掉入自己的垃圾時間。時代的問題,我們從來沒有什麼好對策,先守護住自己,更大的改變往往從這裡開始。
03.
性別之謎:新遊戲與鬼打牆

《好東西》
2024年湧現了不少“女性向前一步”的徵兆。女性越來越熟稔於公共領域的發聲與行動,努力改變著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然而同時我們又會懷疑,這徵兆是假象。
與去年相比,世界經濟論壇所預測的性別平等年限不進反退,其中經濟參與與政治賦權是性別差距最大的兩個領域。輿論漩渦中被圍剿的物件依然是女性,而圍剿者除了男性,還有女性。
當女性主義成為“顯學”,女性的實際地位並未得到顯著提升。當性別與城鄉、階層、代際等問題交叉纏繞,共識的巴別塔還未建成就已倒塌。
正如看理想節目《性別不麻煩》主講人Alexwood所說,我們不需要抹除彼此的差異來實現團結。與之相反,差異性是一種力量,看到差異、包容差異、慶祝差異,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愛的勞動。
愛,是一個無關性別的動詞。願我們共勉。
04.
創作者談:上桌的女性不會輕易下桌

《出走的決心》
這是女性創作不斷開啟的一年。從《出走的決心》到《好東西》,女性創作者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她們在不同的領域,共同嘗試著補全女性的生命故事。女性需要的,是一場出走,一次爆發,一輛平衡車,或者說,是毫無保留的釋放與自由。
這一年裡,我們在持續與女性創作者對話。2024年,豆瓣年度影音報告中“最受關注導演”一欄,女性導演與男性導演的數量持平,這是來之不易的成就。
“我們不要玩他們的遊戲了”,雖然新的規則尚未建立,但上桌的女性不會輕易下桌。
05.
一個活在當下的理由

《完美的日子》
2024年的觀眾,似乎在拋棄電影院。經歷了2023年的短暫復甦,院線作品儲備與票房規模同步萎縮。越來越多的電影導演棄船而走,投入流媒體劇集與短劇的嘗試。
那些守船者,呈現出一定的性別差異。許多男性導演在與當下的磋磨中,反覆回望過去,或者乾脆閉眼沉溺。女性導演因為入局不久,表達欲與創作空間飽滿充盈,成為不可小覷的活水源流。
觀眾的情感狀態仍然處在某種延長線上,那些進入視野中心的影視作品便是回應。喜劇電影增多並霸佔票房榜單,喜劇綜藝讓人應接不暇。聚焦自我探索和親密關係的作品,既叫好又叫座。哪怕是現實題材作品,也不再試圖提出問題,而是化身調酒師調適苦味、轉移矛盾、營造幻覺。
不敢期待未來,才需要一個活在當下的理由。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更需要影視作品。
06.
向世界發出火花

《求婚大作戰》
走向世界分為兩步,開啟自我,踏出腳步。2024年,大世界依然動盪不安,個人要繼續縫縫補補,才不至於讓小世界四處透風。但也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迫切需要用盡力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如,尋找讓自己快樂的妙招,嘗試一段嶄新的關係,進入一種主動選擇的人生。
生活是意外、驚喜和平靜的混合體。北島曾寫,“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此刻,而這個此刻的門檻在不斷移動。說到底,個人的此刻也許微不足道,但在某一點上,若與歷史契機接通,就像短路一樣閃出火花”。
一起閃出火花吧。

👓

《完美的日子》
實不相瞞,每年寫年終回顧時翻看去年寫的話,都會被矯情得渾身難受。曾經豐沛的情感,擱了一年就稍顯油膩。但我也知道,這是因為過去離我越來越遠了,當年重要的事已經很難以相同的情感濃度擊中此刻的我。
不過抽離地閱讀過往的總結陳詞亦是一種樂趣。不要嫌棄以前的自己,ta很努力地活過了去年、前年,以及之前的每一年。
站在2024年末的節點,我希望能活得更乾爽一點。不為沒有獲得世俗上的成功辯護;不為自己喜歡的事物上不必要的價值;不為真實情感羞恥;不自怨自艾也不妄自菲薄。
就像《完美的日子》裡那位叫平山的廁所清潔工。這是今年看理想編輯部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平山那些文藝的嗜好只是一方面,他的日常所呈現出的秩序和安定,似乎給普遍缺乏意義感的年輕一代帶來了一點啟發。
我時常覺得,尊重和麵對自己的選擇不是件容易的事。尊重,指平和地看待選擇發生的前因後果;面對,指接受和處理這個選擇附帶的代價。
平山的安靜自在,大概出自這份尊重。他把日常過出了禪定的狀態,因此“日日是好日”的關鍵在人,不在事。
《完美的日子》裡最乾爽的一句臺詞,莫過於平山在橋上對小侄女說的話:“以後是以後,現在是現在。”
今天和明天,不會有什麼不同。我想令我們痛苦和幸福的事,還是那些。感謝讀到這裡的朋友,新的一年,祝你身體健康,心態平靜。2025年的事,我們以後再說。
🌅
"It's a new dawn,
it's a new day,
it's a new life for me"
——Feeling Good by Nina Simone

🍶
Sincerely, Vistopia
撰文、整理:布里、汁兒、林藍
編輯:林藍
策劃:看理想新媒體部
封面圖:《紅色天空》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或其他事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