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戰開打,新加坡元兌人民幣竟升到半年新高5.48!怎麼回事?

▲ 新加坡眼,點選卡片關注,加星標,以防失聯
特朗普發動的關稅大戰才剛開打,新加坡元對人民幣匯率衝到了5.48,達到了近半年的新高!對馬幣、美元、歐元也有所升值。
昨天(4月9日)開始,新元/人民幣匯率迎來了“兩級跳”,從5.38躥到5.44。今天早上一看,直接起飛,截止到上午11點40,新幣兌換人民幣匯率為5.48,是近半年來的最高點,漲幅達到1.09%。

美國打響全球關稅大戰之後,現在宣佈暫停對等關稅90天,但是,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的關稅則從104%調高到125%,而且立即生效。作為反制,中國宣佈即日起,對所有美國進口的商品再加徵50%的關稅,使總計稅率達到84%

除了中國大陸,雖然大部分國家與地區承諾不對美國採取報復性關稅,但歐盟、加拿大等國也正在以牙還牙,全球貿易局勢越來越緊張。
在這個特殊形勢下,一些金融業者判斷,作為本區域的避險貨幣,新加坡元的強勢表現在短期內可能會延續。換言之,與大多數亞洲貨幣相比,新加坡元可能會持續走高。
不過,相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功能類似中國的中國人民銀行)在下週一很可能提前放寬貨幣政策,讓新元回軟
過去10年、5年匯率走勢
從10年的長期走勢看,新元兌人民幣總體來說是上升的,從2015年4月的4.5,上升到現在的5.4左右,漲幅大概是17%。
至於5年走勢,則明顯分為兩個階段,從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的兩年期間,新元兌人民幣基本是貶值的;從2022年4月至今,則基本是升值的。
過去一年,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六個月新元兌人民幣升值,到了後六個月,呈現U形,先是貶值,然後從今年二月開始,陸續升值。
至於過去一個月,本來是相對穩定,但是,從本月初特朗普啟動關稅大戰,新元兌人民幣就出現較為激烈的起伏。
不僅新元/人民幣,新元與其他幾個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兌率,過去一兩週也出現較大波動,總體呈現升值態勢。
新元升值,意味著什麼
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新加坡金管局曾在1月份時隔兩年首次調整貨幣政策,試圖控制升值速度,避免升值過快對出口和經濟的負面衝擊,維護本地的金融穩定。
凡事有利必有弊。新元升值,意味著什麼?
幾家歡喜幾家愁……
先說消費者層面。新元/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大陸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相對低了對新加坡的消費者來說,這是個好訊息。例如,在新加坡打工、做生意的中國人,把收入匯到中國大陸養家餬口,這些人是受惠的。
可以想象,一對中國夫婦10年前移民新加坡,當時匯率是4.5,假設夫婦每月給老家父母匯款1000新元,老父母會收到4500人民幣;而今天,同樣匯款1000新元,老父母會收到5400人民幣。當然,十年存在通貨膨脹,今天的5400人民幣或許無法跟十年前的4500相比,但也總好過匯率不變但通貨膨脹,是不是?

(在新加坡旅遊,成本提高了。圖源:新加坡眼)
相反的,對中國大陸消費者來說,新加坡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相對高了。例如,到新加坡來旅遊的、在新加坡留學的、在中國大陸有收入(比如房租、養老金)但人在新加坡生活的,這批朋友就有些悲催了。以十年匯率為例,十年前拿10000人民幣,到新加坡可以換2222新元;但今天,10000人民幣只能換1851新元。
在新加坡,絕大部分(幾乎全部)生活用品和食物都靠進口,新元升值,意味著購買力提高了,用等額的新元,可以買到更多外國的產品。所以,生活成本可以稍微舒緩一些。

(新元升值,壓力給到了出口企業。圖源:新加坡航空貨運)

現在說出口企業的層面。新元升值,意味著外國買家的成本提高了。如果有選擇,外國買家就可以轉向其他賣方,那麼,壓力就給到了新加坡出口商這裡。
另一個例子是旅遊。新元升值,意味著旅遊成本提高,例如住宿、交通、餐飲、觀光。有些外國遊客可能就轉移到匯率“不吃虧”的地方,尤其是鄰國。對新加坡的旅遊業來說,又是新的壓力
對一些有外國競爭對手的本土企業,給個最簡單的例子——雞蛋農場,如果新元兌馬幣升值,意味著新加坡消費者對馬來西亞雞蛋的購買力提高了,那麼,也許有些本來習慣購買本地雞蛋的,在價格作用下,可能轉去購買馬來西亞雞蛋。消費者一方是受惠的,本地產商則需要面對新壓力
新加坡元未來走勢
新加坡元未來走勢會怎樣?是升值?還是貶值?
主要得看外在和內部雙重因素。如果關稅大戰嚴重影響全球貿易,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萎縮,那麼,新元就面對貶值壓力。
如果人們判斷認為,在全球經濟動盪當中,新加坡能夠挺住壓力,維持經濟韌性,那麼,外國投資者對新加坡的信心會提高,新元的匯率就有可能加強。
相關閱讀
  •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漲到5.43!這些人群受影響最大
  • 重回5.42!新幣兌人民幣匯率又漲回來了
  •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斷崖式下跌,低至5.3X!
ABC、Alex丨編輯
Lola丨編審
谷歌財經丨來源
谷歌財經丨圖源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想第一時間瞭解新加坡的熱點/突發新聞,可關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眾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不失聯。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新加坡眼官網看新聞更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