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Labubu、dimoo、明星也開始掛在包上的wakuku,還有最近大熱的哪吒盲盒……盲盒市場的熱門IP還在不斷增加,不僅是盲盒潮玩,“盲盒”形式的生活方式也在蔓延開來,這種未知的挑戰性讓大家緊緊抓住,想從中找到自己的驚喜出口。
不止是樹脂娃娃
大炮 潮玩設計師
當大炮第43次重新整理閒魚頁面時,手機螢幕的光映出她眼底的猶豫。那個標價已經高攀到接近一個月工資的隱藏款盲盒娃娃,正在十三公里外某賣家手中等待交割。買還是不買,像一場理智和情感的拉扯,最終還是合上頁面安慰自己,下次獎金到賬就來接它回家,做為每階段獎勵自己的“精神撫卹金”。
她的“盲盒收藏史”一路充斥著這類抓馬時刻:為搶購泡泡瑪特某次的新系列,她頂著那年夏天最大的一場暴雨趕去市中心的盲盒店外排隊幾個小時,開門的瞬間在擁擠的人群和黃牛四面八方爭奪的手中豪奪一把;當某次聯名系列全網斷貨時,她連夜聯絡3個城市的代購併發動朋友之力,最終用另一限量款娃與隔壁城市某大學生完成物物交換。在某次聯名合作方為連鎖快餐店的時候,宿舍當週的餐飲通通變為炸雞桶套餐……
IP潮玩盲盒已經不再是個小眾愛好,這些大多隻有巴掌大的盲盒娃娃,市場價在幾十元左右,但想要將一個系列收集齊全或是能得到更稀有漂亮的款式,這筆資金投入就沒有了準確的標尺。而品牌不時推出的“限量款”、“編碼款”、“全球僅X個”……則能讓價格直線成倍增長,被戲稱為“塑膠茅臺”,即使如此,仍然不能阻止狂熱愛好者們蜂擁入坑。

大炮形容這種上頭的感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覺得買娃也一樣,只有一次和無數次!”有時是單個盲盒購入,更多時候她會選擇端盒,也就是一整盒收入囊中,以此來抵消一些抽取不到的遺憾;會因為幸運之神降臨抽到最喜歡的一款labubu大娃而狂更N條朋友圈;也會為了優先抽到更喜歡的隱藏款娃娃而寄希望於塔羅牌的指引;當然也有諸如開頭那樣因為“稀有”而溢價到暫時沒能得到的。
而盲盒帶給她的是未知的魅力,收藏的樂趣,治癒的力量,不只是樹脂娃娃,而是稀有的情緒價值,“不高興的時候買一個,高興了也買一個,放在那我就開心。”這份狂熱也使美術專業的她選擇了進入一家潮玩設計公司,愛好變為事業的驅動力,盲盒成為具像化的創造源頭。“我的工位上已經被‘娃’包圍了!”
在她展櫃最深處放著2019年購入的第一個盲盒,“那個是我用上大學時候賺到的第一筆兼職工資買的”。

“冰淇淋只是一個比喻,我們還可以把它理解為像巧克力,像花,總之是看起來不像剛需的東西……但當你莫名其妙的孤獨,或需要一些情感上的滿足感時,你會發現需要一些玩具的東西讓你開心。”
盲盒的存在,還能讓我們成為大人的時候,留有為塑膠玩具歡呼的能力。使我們能夠在充滿“確定”的時間裡能夠再次擁抱意外的出現。
這場深夜對話的最後她說:回答完啦,我要再去買個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深夜打賞愛好
Juju 教師
Juju的職業和她的性格十分契合,一位開朗但略帶班味的小學教師,白天她的精力都忙碌在備課、教學、處理無數瑣碎突發的狀況,職業的特殊性讓她即使頭頂著火也要冷靜負責的處理好:A同學告狀同桌向他吐口水,B同學丟失鉛筆一支,C同學因上課時想去廁所卻不敢舉手而嚎啕大哭。
她的手機相簿塞滿板報參考、紅領巾系法教學、發給家長群的優秀作業……但這其中卻有張及其不合群的截圖:圖片上的時間明晃的顯示為凌晨二時四十分,某直播間“烏龜對對碰”介面,懸浮在備課ppt頁面之上。

烏龜對對碰,一種如電子病毒一般極具魔力的直播賽道,只需要下單9.9元,直播間的主播就會抓取一把盲袋一一拆開,看似平平無奇的小烏龜有不同顏色,當拆出同色即可多得到一個盲袋,迴圈往復直到無龜可“碰。這樣的直播間裡彈幕層疊如彩色蛛網,下單的使用者接連不斷,甚至需要排隊等候。
最初是對這些廉價塑膠製品的不屑一顧,但莫名的開始停留在這些直播間,一週後開始“想get!”並且一發不可收拾,Juju就是這種逐步淪陷的使用者之一。訂單拍下付款,然後便可以等待主播按序抽取,一開始拍7拆的,後來拍16拆,再後來直接32拆拍兩單。當“碰”出很厲害的結果時直播間會想起叮叮叮的鈴聲,“像是為我此刻的運氣頒了張賽博獎狀,誰會不喜歡得獎狀呢,我班上的孩子們拿到獎狀的時候會露出特別大的笑臉,你甚至可以看到他們剛換牙而露出漏風的洞。”

“這裡是我的賽博呼吸機。”她滑動著翻好一會才能看到盡頭的下單記錄,“現實工作裡每個決策都要認真負責,但在這裡——”畫面定格在某次滿屏“歐皇!”的瞬間,“我可以花31分鐘等一把超級歐氣的多連對對碰。”帶來一種不需要前因後果,只需要覺得此刻好幸運而產生的開心,彌足珍貴。
“現在不僅有烏龜對對碰,還有擺件對對碰,抽紙溼巾對對碰,假睫毛對對碰,麻將對對碰,萬物皆可對對碰!”
盲盒的未知可以使壓制的衝動覺醒。理由很簡單,不高的成本,換取獨自一人時只需顧及自己快樂的籌碼,然後靜靜等待機率的波動,給社畜派發些溫柔的獨家彩蛋。
在世界地圖上投擲骰子
嘎嘎 媒體
“上學時候以為長大了,會像電視裡的精緻白領,高跟鞋,過膝裙,朝九晚五……但我找到了其他選項。”運動鞋、穿永遠破洞的褲子和衣架裡最飽和的衣服,以及無法老實的在辦公室位置上坐超過三個小時,可以接受忙碌但拒絕循規蹈矩,It’s ok~
24小時Standby,在“京滬牛馬快線”上碼採訪提綱,雪鄉的村口試圖找訊號回覆一句收到,普吉的海邊打出下一篇公眾號的最後一行字,嘎嘎似乎有使不完的牛勁。
她高呼“機票盲盒”是世界第九大偉大發明,能從不同的航司購買到規則、標價各異的機票盲盒,有國內遊系列,也有海外,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甚至跨越半個地球,終極IP方位交給盲盒定奪。對於她來說,需要源源不斷靈感和創意輸出的日常,僅是埋頭在一成不變的熱搜裡就足夠讓人疲憊。“換個地方呼吸,似乎能比朝陽區的氧氣更讓人清醒!”

要出發,去碰撞陌生的故事,它可以成為汲取素材和偷偷放鬆的絕佳出口。這是嘎嘎第一次盲盒旅行降落在某海島時,悟出來的。
上飛機前一秒還在因為領導催促的提綱絞盡腦汁也沒有更好的輸出,在視窗逐漸清晰的海岸線觸達感官時刻,能看到海的邊緣,那個紀錄片裡形容的一輩子生活在船上的當地人,有些破敗的雨棚船上飄著幾件晾曬的衣服,曬的黝黑的男孩們將汽油桶當成小船在水中央滑動……自然的生命力會吸引你放鬆下來,緊接著好像有一些新的靈感會不自覺的冒出。
她有當代九成年輕人都有的病——“選擇困難症”,但也擁有著只一成人具備的“行動的勇氣”。頂級P人的隨性在旅行盲盒上適配的剛好,目的地開到澳門就去嘬一杯珍珠奶茶;開到首爾就約上在梨花上學的朋友烤肉;開到新疆和搭子來一段318自駕,但可能得掰掰手指得出年假的最佳分配演算法。

有時是一些不曾聽說的小眾地點,需要仔細搜上一會,甚至是需要在地圖上放大五倍才能勉強定位的小島,只因為目的地隨機性,才有機會踏上一些曾經計劃和認知裡不曾會涉及的風景。她的行李箱常備著可以組合變換的多國轉換插頭、卡在登機規格線的超大充電寶、一疊不同花紋不同設計的紙幣零錢、一些為防禦炎熱的清涼貼和幾張能在冷冬保命的暖寶寶。
“生活嘛,不能只困在辦公室的盒子裡。”
說話間她開啟訂單“審閱”了一下還未使用的機票盲盒囤貨,然後將手機合在掌心默唸:今年還想去看看三月的櫻花、貴州的酸湯聽說很香、對了春晚看到侯明昊的演出覺得拉薩也很遼闊……祝她的手機大資料能讀懂這些小暗示~

發出這篇稿件的當下,大炮正在去隔壁城市工廠的路上,此番是去檢測她新設計盲盒的產品質量。
Juju在課堂隨機抽測昨天的課文背誦,這次的“盲盒”體驗物件轉為她的學生。
嘎嘎剛抽出新的機票目的地,並分享出她的標準P人旅行計劃:我準備去這裡、這裡和那裡,簡直完美!
散落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共享著同一種隱秘儀式:在未知紙盒開啟的瞬間,金光迸濺的0.01秒,陌生機場行李轉盤啟動的剎那,短暫篡改自己的人生程式碼。
或許這就是盲盒經濟熱門的背後:當數字化將這代年輕人規劃的“精準”“確定”“規律”,總有人固執地保留著期待意外之喜到來,畢竟生活的迷人之處,從來不在開箱結果,而在撕開包裝時,我們依然會顫抖的手指。
撰文 臉盆
編輯 回收不鏽鋼臉盆
排版 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