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Dr.X說(ID:cpxs2009)

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我國最新癌症報告顯示,我國平均每天新發癌症人數約為1.11萬人,有近6600人死於癌症。排名前五的常見癌症,分別為肺癌、腸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
明明現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了,為什麼癌症患者和因癌症死亡的人數卻越來越多呢?
事實上,癌症的發生不僅僅和遺傳、基因等有關,更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就比如我們經常會用到洗潔精,就被傳出了致癌的傳聞。
“洗潔精就是個害人精,傷手又致癌!”
“洗潔精裡有強致癌物,最好別用!”
…

最近幾年,關於洗潔精緻癌的訊息越來越多,鬧得人心惶惶,以至於很多人寧願鍋碗可以不刷太乾淨,也不願意用洗潔精。洗潔精難道真的會致癌嗎?事實到底是什麼?
01
我國癌症高發,是洗潔精惹的禍?
洗潔精主要由表面活性劑,比如十二烷基磺酸鈉、脂肪醇醚硫酸鈉等,以及香精和色素等成分構成。在這其中,洗潔精的主要風險成分是甲醛和表面活性劑。
由於洗潔精屬於“化學工業品”,再加上2014年國家的一次對洗潔精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更是加重了人們的這種懷疑和擔憂。
當時的那項抽查涉及到28個省份,抽查結果顯示,產品合格率為93.6%。剩下的6.4%不合格產品,無一例外都是甲醛超標。
大家都知道甲醛是致癌物,可想要致癌還需要達到一定劑量。根據相關標準,A類洗滌劑中新增的甲醛含量須<0.05%,因此只要不超過這個標準,就不用擔心致癌的問題。
當然,總會有些不法商家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壓根不會管什麼生產標準,就比如上面那6.4%的不合格產品。如果長期使用這種過量新增甲醛的洗潔精,健康風險自然是存在的。
另外,還有人擔心洗潔精成分殘留的問題。因為我們平時需要用洗潔精清洗餐具,然後又用餐具直接吃飯,洗潔精成分如果殘留在餐具上,會不會致癌?

其實,這裡所說的洗潔精成分殘留,主要指的是表面活性劑。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急性經口毒性試驗》,表面活性劑屬於低毒、實際無毒等級。
一瓶500g的洗潔精,約含10-15%表面活性劑,一個體重為60kg的人,除非一次性喝掉一整瓶洗潔精,否則急性中毒死亡的機率幾乎沒有可能。
02
5種洗潔精,要儘量避開
①香味濃郁的洗潔精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曾進行一項全國代表性的人口調查,包含了1098個隨機資料。
分析後得出,33%的人在接觸到常見的芳香產品後,會出現偏頭痛、頭暈噁心、哮喘發作等症狀。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與芳香類產品會釋放一系列有害的化學汙染物有關。
此外,浙江一男子在聞了濃縮洗潔精後,出現呼吸困難症狀,導致休克,緊急送醫後才搶救過來。他這種情況就屬於過敏體質,一旦接觸到濃郁、刺激性強的氣味,就很容易出現過敏。
②散裝洗潔精
這種洗潔精現在很少見了,但在部分偏遠地區依然能夠見到,由於價格便宜所以還是有著較大的市場。但這種洗潔精往往沒有安全保障,且菌落總數和pH值都有可能超標。
此前深圳消費者委員會就曾對10款常用洗潔精(5款為散裝)進行檢測,結果顯示5款散裝洗潔精中,其中一款菌落總數超標47倍,另外有2款pH值超標。
③液體渾濁、分層的洗潔精
正常情況下,洗潔精應該是均勻不分層且有透明度的,如果你發現洗潔精液體渾濁、分層或者有異味,那說明這個產品很可能不符合標準或者已經變質了。

④宣稱能殺菌的洗潔精
這裡有個概念必須宣告一下,就是洗潔精中的表面活性劑本身就有殺菌功效,所以壓根沒有必要再額外新增殺菌成分的必要。如果哪款洗潔精宣稱能殺菌,那很可能就是添加了三氯沙或烷基酚。
⑤假洗潔精
其實洗潔精的利潤不大,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製造假貨。但洗潔精的配方比較簡單,仿製起來也很容易。因此有些不法商家為了利益,還是有可能私自配製假洗潔精的。假洗潔精一般都存在重金屬超標的現象,所以大家購買時還是要留個心眼。
03
如何選擇更安全的洗潔精?
①留意產品的包裝資訊
購買時注意看包裝上是否有常規的產品資訊,比如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使用說明、保質期、產品成分,以及國家標準(主要分為a類和b類,a類可以清洗食品,b類則只能清洗餐具)。
②選擇植物性表面活性劑的洗潔精
植物性表面活性劑指的是從天然植物裡提取的清潔成分,有著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都比較小。
③遵循正確的使用方法和劑量
首先不要過量使用洗潔精,過量使用後殘留的化學洗滌劑會導致人體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下降,血液鈣化,產生疲勞感,甚至可能影響肝臟的排毒功能。

其次儘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洗潔精,如果長期直接用手接觸洗潔精,可能會導致皮膚表面的保護性脂質被破壞,讓皮膚變得乾燥。最後,用洗潔精清洗完餐具後,儘量把餐具多衝洗幾遍,防止洗潔精中的表面活性劑殘留在餐具上。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正反讀書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關鍵詞
餐具
成分
表面活性劑
產品
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