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寫的《這一次,深交所真有良心!》說的是深交所發文要監管中小投資者“炒小炒差”。訊息是財新放出來的,但是當天晚上就找不著文章了,也不知道是深交所沒說,還是說了之後感覺負面影響太大所以要收回,總之文章沒了。
但這對《這一次,深交所真有良心!》的結論有影響嗎?沒有。
因為老鄧覺得財新斷不敢亂編訊息。就算沒有確切來源,也不是空穴來風。而今天(12月26日)的盤面也證實了這一點:雖然是反彈七漲三跌,但盤面很弱。

因為三市一共成交才12865億,而昨天是12948億。昨天已經很少了,沒想到今天更少。而且各大板塊的漲幅普遍不到1%,可見是弱反彈。
前期大跌的“小爛差”漲幅有限,可見散戶不想割肉,主力或遊資也不想狂拉。
而且昨天還有個大訊息,就是管理層發文說“擴大地方專項債投向領域”,也就是之前一些不允許投的領域,現在允許投了。我看了看,包括以下領域:
資訊科技、新材料、生物製造、數字經濟、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生命科學、商業航天、北斗等新興產業基礎設施;算力裝置及輔助裝置基礎設施,高速公路、機場等傳統基礎設施安全性、智慧化改造,以及衛生健康、養老托育、省級產業園區
基礎設施等納入專項債券用作專案資本金範圍。
什麼意思?
就是想讓地方政府獲得更多投資和掙錢機會,催動產業發展唄,就這麼回事。
但是請看我的“經濟前景”系列,我認為這麼做……
以後又是一地雞毛啊,壞賬爛賬只會更多。
而且現在地方ZF缺錢,老賬還還不完呢,還要投資新的?誰給錢?
好吧,就算某些地方ZF有錢,但總體來看,產業投資領域的錢還是越來越緊張,都是一片低質量紅海,所以並不影響我的結論。
很多事情我怎麼總覺得是南轅北轍呢?彷彿在泥潭中掙扎,本想爬出泥潭,但反而讓自己進一步陷入泥潭之中……只能怪我水平低了

。
有人說老鄧你之前不是一直認為是牛市嗎?怎麼現在這麼悲觀?
那是因為,措施不夠給力啊。
而且我一直說炒股現在就是純博弈,司機左晃右晃,你也得跟著左晃右晃,沒辦法。
而且我之前不是說過現在是牛市第二階段嗎?還是牛市,只不過是第二階段

。說白了,“中小差”暫時沒什麼炒的,大盤又得維持,那就得靠低估值大盤股了。
其實社會和銀行不缺錢,缺的是真正的產業投資機會。看看銀行間利率,長期利率一直在往下走。

那麼真正的產業投資機會在哪兒?
對不起,我也不知道

。
我也不是不知道,不就那些方向嗎?但在這種大環境下,根本沒什麼像樣的機會。
所以現在的根子在大環境。
就像中國足球,技戰術、訓練方法,甚至賽制之類的,很容易學,可為什麼越搞越退步?咱黃種人的體力確實比不上黑人白人,但從機率上說,14億人選出11個人踢球,極大機率應該贏日韓吧?十場贏八場是應該的,可是成績大家都知道。
這麼簡單透明、刺刀見紅的東西都搞不好,其他就不用說了。
不過最近我倒發現一個風口,就是微短劇。
今年微短劇是井噴,票房已經超過電影了。比如去年電影票房事549.2億元,微短劇“只有373.9”億;但今年電影票房估計只有470億,而微短劇已經超過了500億。

我看過幾個微短劇,但都沒看完,每集兩三分鐘,也挺有意思。但看得多了就發現純粹扯淡,內容誇張,表演也不到位。但內容確實爽,比如很多人故意裝傻充愣,欺壓主角。以後這些人肯定是狼狽不堪,但觀眾就喜歡看他們狼狽不堪,所以很容易看下去。然後就是充錢看廣告,微短劇賺錢。
12月26日,字節跳動旗下的“紅果短句”被監管部門約談,然後宣佈五年內停止上線新的劇集,基本上算是“停業整頓”了。
一火爆一賺錢,監管部門就來了。
但如果去掉低俗刺激的內容,還有多少人看

?
嗯嗯,該整頓,否則電視劇電影更吃不上飯了。
不過別看微短劇處於井噴期,普通人要投資微短劇,十有九賠。所以大家在網上千萬別上當。
這是因為微短劇也經過多輪投資,等普通人去投資的時候都是最後一輪了,價值吹得老高,而前面的早掙到了。另外就是要想獲得觀眾,就得花錢投流,而現在短影片投流也是很貴的。所以觀看量很大,但一算收入,基本上都給投流了。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微短劇不是機會,除非你當編劇,你找演員,對劇本很看好,而且後來確實火了。但這種可能性已經越來越低了。
我看了幾部微短劇一共幾十集之後就不看了,因為對我來說內容太荒謬,而且我也過了意淫的年紀

,就是想了解一下這種短影片形式。
今天,*ST卓朗退市了。它連續五年財務造假,退市前仍有市值42億。
正如我前文分析的那樣,以後退市的會越來越多。現在“小爛差”真沒什麼可炒的,想象力也越來越差。或者說,形勢逼人,炒家的想象力太高,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對了,這幾天小菜園正式在港股上市,對此老鄧又要感慨了。
因為小菜園在蘇州有很多分店,安徽菜,我也吃過幾家,感覺不錯。我這裡也不想介紹它的歷年營收和利潤了,報表做得肯定不錯,否則上不了市。

但我覺得它不應該上市。這方面我比較保守,我很不喜歡傳統企業動不動就上市,尤其是做餐飲的。因為做餐飲的不僅要自己掙錢,還要給股東掙錢,這樣菜價肯定比較貴。我作為顧客,掏錢肯定不舒服。
所以我至今一次都沒去過海底撈。我知道海底撈服務不錯,但我可能比較理性,不想把錢花在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上。
但如果菜價不貴或顧客不多,以後這些上市餐飲肯定不掙錢或者賠錢。時間一久,大股東肯定套現跑了,甚至上市本身就是大股東想跑路。所以我對上市的餐飲企業一般都沒什麼好印象。
很可惜,小菜園,我之前吃過幾次都不錯,但以後我都不知道我想不想去了。
我對餐飲行業還是略有研究的,因為我一直都想自己開個店。當然這輩子看來不可能了,但這種想法始終都有。如果餐飲店能上市,全國有資格上市的何止一兩千家?
我研究過一個連鎖餐飲“西塔老太太”,沒上市。網上有它的介紹,但我告訴大家,那介紹就是廣告,真實的情況不是那樣。人家一幫人運作得相當不錯。
我並不是黑“西塔老太太”,這個連鎖烤肉店做得挺好。人家低調掙錢,不上市,我覺得挺好。
不多說了,今天就到這兒哈。
老鄧文章,每天一篇。晚上九點,網上相見。天南海北,侃侃而談。設為星標,置頂方便。交流想法,參與留言。好文分享,一鍵三連。
關注本號,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