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也是整理你的內心

散文插畫雙棲作家澤野公,是家中書籍堆積成山的愛書人士,是喜歡購入各式好用文具的手賬達人,也是一位有著豐富人生經驗的“小老頭”。他交友甚廣,與佐野洋子、谷川俊太郎把酒言歡;他興趣廣泛,喜歡登山、旅遊、給家做掃除。他彷彿是一位有趣的鄰家老爺爺,一邊絮叨著多年來的生活心得,一邊隨性地塗鴉幾筆,想和你探討一番關於收拾、掃除和扔東西的大學問。
空出最上層的抽屜、藥箱不做整理、每天十分鐘物歸原位……從日常空間的整理、家居物品的管理,到旅行相關的收拾技巧,老頭都有經驗分享。與家人相處的點滴,與老夥伴們的交往趣事,難忘的旅行經歷,老頭撿拾著物品之中的回憶,時而風趣時而深情地記錄過往,整理著自己與物的關係,想活得更豁達、更自由。
登山即收拾
從十幾歲起,我就迷上了登山。先從關東周邊的小山起步,不久,我便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山,如八嶽、谷川嶽、穗高等名山,它們都曾見證過我的汗水。
置身於大自然的登山者,往往會為兩種感覺所征服:不受束縛的自由感和時空的開放感。原本只是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著,驀地被視野前方壯美的山景所震懾,在登頂的那一刻,不禁百感交集,喜極而泣。
登山作為一項與大自然打交道的運動,有時難免與死神背靠背。唯其如此,對登山裝備須慎之又慎。有時,登山揹包的填裝方式,甚至會左右登山的安全性和人的疲勞度。此外,向目標山峰進發途中,需隨時清理攜帶物,以便輕裝前行。
即便是當日往返的遠足,也應備好雨具、水壺、頭燈、地圖、指南針和食物等必需品。
攀登的時間,包含了趕路、補充食物和整理揹包所花的工夫,相當於三者的總和。冬天,不小心弄丟一隻手套或一頂帽子,這種事斷不可饒恕。山頂正下方的酷寒和強風可不是鬧著玩的。不做好防護,凍傷是分分鐘的事。
更何況,若攜帶帳篷入山,負重增加,整理的頻率也需相應提高。所以,切莫小覷那些登山老手,個頂個都是心思細密的主兒。只要一進山,他們的目光便敏銳如鷹隼,渾身的感官都調動起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切盡在掌握。
登過幾次山之後,個人的風格自會確立:或是獨自一人默默攀爬;或是與若干合得來的夥伴沿山脊向上行;或是在嚴寒中挑戰登頂冬日的山峰;抑或是用繩索攀巖。唯行山之事頗具堂奧,對山的探索才永無饜足。
享受登山的樂趣,是我從哥哥那裡學會的。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被上高中的哥哥帶著,爬上了奧多摩的川苔山,那是我初次體驗登山。彼時,哥哥的揹包裡裝著糖球、冰糖、橘子、飯糰等好吃的,且都分裝成小份,事先在包裡碼好。小憩補給時,只需依次從上往下取用即可。
登頂時的成就感,讓我不由自主地舉起雙手,連呼萬歲。遠山層巒疊嶂,壯美而莊嚴,那種雄大的風景簡直讓我看呆了。哥哥展開地圖,指著一座座遠峰,唸叨著山名,自顧自地點點頭。
初中時期的哥哥,放學一回家便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直至深夜。桌前貼著計劃表,嚴格遵守既定方針是哥哥學習的不二法則。這倒蠻契合他一絲不苟的性格,也賦予了他某種自我實現感。
升入東京都立一所優質高中後,哥哥旋即加入了校登山俱樂部,每逢休息日,必出門登山。如此執著的背後,興許是出於對父親獨斷專行的反抗,想要逃到山中去也未可知。
一次,我倆正在山頂上吃著哥哥做的飯糰,大約十位來自社會山嶽團體的登山迷,手臂搭肩圍成一圈唱起了俄羅斯民歌。哥哥見狀也加入其中,帶著興奮的表情跟著唱起來。平日裡,我從未見哥哥有過如此快樂的神情,那是頭一次。
下山時,哥哥朝向山頂摘下帽子,深鞠一躬。接著,他最後檢查了一遍登山包裡的物品,確認沒落下東西后,我倆下了山。
一升入高中,我便讀起山嶽類書籍,在家中的院子裡支頂帳篷,一個人在燈下自炊,其實是抱著某種對遁世生活的憧憬,刻意作“閉關”狀。
置小几於帳篷內,端坐於幾前,時而凝視粗蠟燭,內心便能收穫平靜。在竹葦上鋪層席子,即便是大冬天,也一定要裹在睡袋裡迎接朝陽。母親不時過來窺探,笑言道:“可憐的娃。”
人在如此狹小的帳篷中,可向內自觀,正所謂“神不外馳心自定”。雖說帳篷不是茶室,可是,用便攜小爐燒水,靜品茶香,還真能接近忘我的狀態。
話說至此,我倒想起個人來。此君進山,特意帶著陶製高階茶具,一個人像模像樣地打起抹茶來,美其名曰“品味登山前的寂靜”,就這樣陶醉其中。
我也曾多次挑戰喜馬拉雅諸峰。翻山越嶺,綿延的山路動輒走上好幾天。如果沒有夏爾巴人嚮導和背夫的助力,徒步喜馬拉雅幾無可能。那陣仗,每天都跟諸侯攜儀仗出行似的,前簇後擁,浩浩蕩蕩,而作為“登山者”,我卻可以無憂無慮地遠眺群峰。
越是這樣的時刻,越是深切地感佩於夏爾巴人籌劃的周詳。他們從不攜帶任何冗餘之物,隨身的登山包裡只有最低限度的必備物資。從未見過夏爾巴人疲憊的神情,他們總是一臉笑容,使人心寬。
大學畢業後,哥哥走上了學者的道路,比起自然之山,更醉心於學問之山。而兄弟我卻愈發沉迷於高山奇峰的世界,無力自拔。
登山用具,光是登山鞋就有夏山鞋、溯溪鞋、輕便攀巖鞋、雪山長筒塑膠靴、滑雪鞋以及硬底鞋等多種,加上帳篷、睡袋、冰鎬和冰爪等工具,真可謂應有盡有。
登山服何嘗不是如此,更新迭代,層出不窮,每每望之,便心動手癢。若此,抬頭望天,想說服自己“登山還是簡單點好”,絕非易事。休息日,本該去登趟山,反被家人催著收拾登山用具,一句冷言撂給你:“好歹也給壁櫥留點空間吧。”
有專為愛囤貨的主兒預備的租賃儲藏間。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外馬路邊上,排列著像西瓜蟲似的週轉箱。把那些因過季而閒置的滑雪板、衝浪板什麼的存放在那兒,其實蠻合適。按月計費,價格也便宜。
但是,時光匆匆,疏忽是大敵。
隨著歲月的流逝,你會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神不知鬼不覺地,租賃費有如飄落的雪花般不斷積存:“唉,不應該呀……”
基於此,在你決意租用儲藏間之前,登山用具之類還是下決心整理一番為好,要麼送人要麼處理,輕便比什麼都重要。
從為物所困的生活中突圍,偶爾體驗一把在小帳篷中露宿的山之旅,你便能收穫一種切身的覺知:什麼是所需之物,什麼是身外之閒。
最初躲在帳篷裡聽音樂,漸漸地,感覺那些卡帶中的聲音愈發刺耳,令人心生膩煩。
風聲、鳥語,加上遠村孩子的歡笑聲,足矣。遑論大山裡,還有一個靜謐的世界在等你。
《老頭我,負責收拾一切》
[日]澤野公 著
小蠻 譯
圖文由明室授權 
責編 Munich
製圖 Munich
版式設計 新月
排版 K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