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為難人家小情侶,我要鬧了

現在國產劇怎麼全是OE結局了。
《無憂渡》大結局,本以為走“我救了你,代價是你忘了我”的極致BE路線,結果峰迴路轉,女主記起了男主。當你美美期待HE時,又虛晃一槍,不讓你如願。
好的結局餘音繞樑,讓人回味劇情,但此類開放式結局卻讓人抓狂,拼命回想“這結局到底什麼意思,我是不是漏掉了什麼內容”,也算另一種發人深省。
《雁回時》更是謎語人,男主死沒死能有N種解讀方式。
有人認為大結局站位暗示一邊是生,一邊是死
本不是懸疑,卻開發出了現在懸疑劇都沒有的解謎樂趣。
更為精彩的《墨雨雲間》大結局保衛戰,硬生生將結局變成了一場與粉絲的博弈。
搞了個不明不白的開放式結局,哪想到cp爆了,粉絲怒了,立馬補上甜甜番外。
OE像一個既和HE藕斷絲連,又和BE看對眼的渣男,欲將我們玩弄於股掌之中,無奈道行太淺,只讓人煩躁。
之前有“南孚劇”等到第7集才開始漸入佳境,好不容易撐到結局,卻拉了坨大的,關鍵還得開超點才能看。
開頭拉胯,結尾崩盤,在國產劇求個善始善終宛如登天。
中國人向來重視“有始有終”,可如今的國產劇,怎麼連個像樣的結尾都拍不了了?
飄印象中最為抽象的大結局,還數《命中註定我愛你》。
陳欣怡和紀存希在追妻火葬場後,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這裡還是正常的古早偶像劇套路,但這部劇顯然對大團圓結局有著過於膨脹的野心。
最後結尾,兩人和其他兩對夫妻一起家庭野餐,三個孕婦無比巧合地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有了反應,然後男主當機立斷,就地接生,大家就這麼在野外把孩子水靈靈地生出來了。
雖然荒謬,但你必須承認,那些年我們看過的偶像劇,有不少這種為了硬凹甜蜜美滿的雷人劇情,它只是在追求圓滿大結局的路上過分用力了些。
人類在開發HE上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的,“包餃子”那樣上價值上得生硬又尷尬屬於鄙視鏈底端,《命中註定我愛你》還只是兩個人的小確幸,《回家的誘惑》則是“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的大快人心,甚至就是為這口醋包了這一頓餃子。
品如從被背叛的柔弱妻子,蛻變為復仇女王,步步為營讓渣男洪世賢和惡女艾莉付出代價。即便最後她選擇了原諒,劇集也沒忘記復仇的初心,絕不噁心觀眾。
好人可以聖母,但惡人必須“死”。
艾莉和世賢懺悔自己的過錯,曾經聯手將品如推下大海的他們,如今卻雙雙在這片海里溺亡。
更有神來一筆,高珊珊鼓勵品如和文彥直接在世賢和艾莉的靈堂裡搞起了求婚,把追悼會開成了訂婚宴,充滿了歡聲笑語和真情祝福。
最後的婚禮,還來了一齣“天堂對人間的祝福”,艾莉和世賢腳踩祥雲昇天,笑著對品如告別。
某些劇容易在大團圓結局上“劍走偏鋒”,原因還是在於大結局承載著一種近乎神聖的意義:好人得救、惡人伏誅、有情人終成眷屬。
所以國產劇的結尾大多指向一個方向:故事就說到這兒了,所有的歡笑、眼淚、掙扎、愛恨,都將在此刻被賦予意義。
小時候,最讓人抓心撓肝的故事,莫過於那個“永遠講不完”的迴圈:“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老和尚和小和尚的無限套娃,看似荒誕,卻暗含一種執念——故事總得有個結局。
後來的《武林外傳》,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這種玄妙的結尾。
故事從佟掌櫃挽留邢捕頭開場,嘴上人情味拉滿,實則“一家人明算賬,先把賬結了”。
這開頭就不走尋常路,別的劇講江湖都是“俠之大者,逍遙自在”,同福客棧卻主打雞毛蒜皮、熱鬧非凡。
郭芙蓉想當大俠卻好心辦壞事,被“騙”到同福客棧落腳,一群失意者的故事就此展開。而同福客棧的故事精彩之處就在於明明都是失意者,卻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到大結局,又是一場送別,只不過物件變了,有人走有人留,新來的捕頭被這種氛圍打動,問起你們幾個怎麼聚到一起的。
於是乎,故事又要從頭說起。
回過頭看這個結局堪稱滿分。
結尾和開頭遙相呼應,浪漫情懷有了;劇裡每個人都揮著手和你說再見,鄭重告別有了;人物都有了最終的歸宿,故事圓滿結束,又有一番別離愁緒湧上心頭。
也不怪當時《武林外傳》的大結局甚至能和春晚對打。哪怕二十年後重溫,依然讓人眼眶發熱。
這是一種更為高階的HE。有時候,未必需要大團圓或因果報應,故事完結本身就是一種圓滿。
有時候,故事是講到這裡了,但是要觸碰那層“言外之意”,表達出更多東西,僅靠圓滿是完全不夠的。
海明威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只有死亡是最好的結尾。
《甄嬛傳》的最後一集,那是真的一集更比十集強。
甄嬛先是搞死皇上,隨後晉級太后,清算皇后,順便和隊友回顧成功之路,再安排好自己的孩子,最後終於能夠喘口氣,沉沉睡去,在夢中回顧了自己從入宮的青澀到笑到最後、登上宮鬥巔峰的一生。
而陪甄嬛走完一生的我們,深知這“圓滿”滿是血淚,就算活到了最後,也算不上真正的贏家。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有時候圓滿和悲劇只有一線之隔。
《甄嬛傳》還在了結皇宮中的種種因果,而《金枝欲孽》裡,紫禁城被攻破,讓這些曾經只能沉湎於宮斗的嬪妃們,有了重新選擇自己命運、尋找自我的機會——
玉瑩為了家族無法離開,和孫白楊一起葬身火海;如妃選擇留下,不是不想離開,而是現在的自己早已是鈕祜祿·如玥,也願意把自由的希望給別人;安茜爾淳攜手出逃,但安茜身受重傷,只剩爾淳將孤獨地完成她們所有人的夢,離開這個四面給紅牆圍住的鬼地方。
相比於寫實的後宮恩怨,這種道盡權謀虛妄與缺憾人生的意境似乎更加餘味悠長。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雖有大團圓情結,但都是更迷戀悲劇的。
海巖劇一向結局慘烈,《永不瞑目》就是這樣一記重錘。
慘的同時,還有極大的現實重量。肖童不是死於浪漫的英雄主義,而是被命運和現實碾碎。這類結局在於對現實的誠實——它不提供解藥,不編織童話,只因赤裸的真實,振聾發聵。
還有不少“童年陰影”讓人意難平。
《春光燦爛豬八戒》,本以為是個輕輕鬆鬆的喜劇,小龍女和豬八戒的愛情,那肯定是童話般浪漫,結果卻以死別收場。
為了拯救東海,小龍女選擇化成泉眼。沒有轉世重逢,沒有奇蹟降臨,再深的感情在命運面前只得低頭。
連《神廚小福貴》這樣的子供向動畫,結局都要致敬《活著》,爺爺死了,小飛蝶走了,小蜜蜂死了,小福貴身邊的人全離開了。
一個共識是,好像只有觸控到悲劇,才能觸控到那雙無形的命運之手,那更加強大的不可抗力。
所以國產劇以往太多悲劇,多的是虐身虐心的BE,《仙劍奇俠傳》這樣的仙俠劇為了天下蒼生,總要犧牲;極致的愛情劇,像《天外飛仙》《步步驚心》,註定因身份天各一方。
而悲劇要高階,同樣不能太滿,不能滿足於利用人物死亡和不如人意結局達成的表面BE;也不能太淺,只是將美好的東西一一撕碎。
87版《紅樓夢》是寫意的巔峰。結局寶玉在雪地裡越走越遠,背影漸隱,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什麼都沒說,又什麼都說了。
而近年來國產劇能實現這種意境的,還屬《漫長的季節》。
劇裡最後一幕,王響穿過眼前的玉米地,向火車上年輕的自己告別,火車向前駛去,而王響大聲喊:“往前看,別回頭”,《再回首》的旋律緩緩響起,“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
導演在採訪中表示,他最初想要的結局是一場大雪落在所有人的身上這種更加浪漫的畫面。最後的結尾也沒少了雪。
大雪起來的那一塊,就感覺是一切我們之前所看到的那些悲傷都在那一刻煙消雲散
這反而道出悲劇背後某種更深的意味,它固然殘酷地揭示一切的無意義,也同樣能為我們帶來寬慰。
死亡或悲劇不可避免,但生命仍在繼續。
然而當下的國產劇,屬於既要又要,既想用大團圓撫慰觀眾,又覬覦悲劇的高階感。
最終結果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兩邊都不討好。
開放式結尾(OE)指的是並不直接為觀眾指明某種單一的結局,而是透過一系列技巧來激發觀眾的想象,鼓勵觀眾自行探索其中深意,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可有些劇,追求藝術效果是假,追逐流量是真。
《最美的時光》,標準一女兩男的CP配置,一個偶像劇不老老實實回答女主蘇蔓最終選擇誰,而是別出心裁地整出了三版大結局——
一版蘇蔓跟陸勵成HE,一版跟宋翊HE,還有一版OE,誰也沒選,扔給觀眾自己猜。
屬於兩條CP線都想要,又不想得罪任何一邊的觀眾,現偶爆改橙光遊戲。
原因在於現在甜寵當道,悲劇沒那麼吃香了,但只是甜寵又太容易被人當成靶子。
所以這種開放式結局不過是能力不足的遮羞布,是要討最大多數人好的一種態度。《墨雨雲間》也是這個道理,無視劇本和故事,不惜一切代價想透過討好觀眾來獲得最大多數人的關注,必然走向媚俗。
還有一種是壓根沒那金剛鑽 ,卻偏要裝深沉。
近些年也有《東宮》《天盛長歌》《周生如故》這些走復古悲情路線的劇,但只是少數。
大多數劇只是得過且過,覺得悲劇才能駕馭故事的複雜性,想依葫蘆畫瓢,但卻用開放式結尾反其道而行,不給觀眾一個答案,而是丟擲一堆線索,逼你去腦補、去揣摩,恨不得用每一個細節告訴觀眾事情要比你想象的複雜。
但“言盡意無窮”的餘韻呢,是沒有的,純靠觀眾瞎猜。
之前黃渤拍《一齣好戲》,結局讓人云裡霧裡,但編劇沒幹的活全讓觀眾幹了,網友們對各種結局的深刻解讀可比電影有效得多。
現在國產劇也是越來越愛當謎語人了,主角是死是活,結局是悲是喜全憑觀眾腦補。這源於對悲劇的誤解,悲劇之悲需要情感的積累和邏輯的支撐,沒有前期的鋪墊,悲劇只是廉價的噱頭。
國產劇煞費苦心整出一套隱喻法。
特別是古偶,以為自己在拍《紅樓夢》,總要莫名其妙冒出一個老頭,說一些似是而非的指引。《九重紫》裡面有送書老頭,《無憂渡》也有擺攤老頭說著“因緣果報,時機已到”。
文學中的“隱喻”首先要隱藏起來,是不說出來,而且不可以說出來的。但國產劇的隱喻往往過於直白和慷慨。有點像家裡本來拮据,但為了面子不得不擺上這麼一桌,觀眾也只能本著來都來了這一美好品德強行解讀。
這一操作的鼻祖還屬《小時代》。
一場大火,細思極恐。如此有悲劇色彩的結尾,看不懂別說人家是爛片(看懂了再說不遲)
郭敬明作品文學性的迷惑性就在於過分透支悲劇,但又能自行找補,其實我是想說明白的,但迫於限制說不了就不是我的錯了。
拍電視劇也是如此,《雲之羽》《大夢歸離》也是先極致虐心,收割眼淚,又是讓人不明覺厲,比“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更撲朔迷離的是郭敬明作品的結尾。
當然也有真正燒出藝術性的火。
《金粉世家》中,金家落敗,燕西和清秋最終漸行漸遠,一場意外的火把閣樓燒了個乾乾淨淨,也斬斷了兩人的孽緣。最後兩人在火車站擦肩而過,愛人錯過。
開放式結局同理。不是OE討人嫌,是你玩得太爛。
《潛伏》是經典的開放式結尾。
餘則成去了臺灣,與晚秋結婚繼續執行潛伏任務。 而翠平則回到家鄉,和孩子一起等待餘則成的歸來。
在真實的歷史裡潛伏的人員全員犧牲,但電視劇裡故事戛然而止。
這才是開放式結局該有的力量,留下一片空白不是讓人絕望,而是讓人發問、尋找答案。
這也反映出當下國產劇結尾的真正問題,急於討好反而忘了初心。偷懶畫下敷衍的省略號,留下的不是迴響,只會是罵聲。
好的結尾不是為了迎合所有觀眾,而是要忠於故事本身。總之,多些真誠,少些套路,是永遠不會錯的。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