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國傳奇女畫家,世稱“麒麟才女”:幼年喪父,中年喪夫,獨自養大8個孩子….


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畫家,
被稱為“墨西哥玫瑰”,
她的自畫像讓畢加索都自愧不如,
單幅畫作拍出2.2億人民幣的天價,
她就是弗裡達·卡羅。
點選以上影片,瞭解她的故事!

終其一生,
她都在尋找自我、突破自我。

麒麟才女

前幾天,與朋友閒聊,她抱怨自己24歲英年早婚生子後的生活一地雞毛,自己再沒法做自己了。
這是很多女性都會遇到的問題:早就掙脫了裹腳布的中國女性,為人妻為人母之後,該怎樣使自己人生活出一個“大”字?
今天想給你分享一個民國傳奇女畫家的故事,或可對你我有所啟發。
方召麐
她叫方召麐。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以超人毅力撫養8個兒女成人成才,期間仍不忘畫筆,在藝術上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她是中國最早一批進行現代水墨實驗和國畫改造的藝術大師,是數個大學的名譽博士,香港紫荊獎章的獲得者。
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從倫敦到美國再到東京。中國美術館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個人畫展是她的。
英國王妃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大婚時,倫敦大學送的禮物是她的“磐石圖”。
她的作品被李嘉誠,霍英東等香港上流社會人士競相收藏,在上世紀90年代,她的一張畫可以換香港一套房。
她是真正的女中豪傑,世稱“麒麟才女”。
01
1914年,無錫城裡的實業家方壽頤有點失望——他的夫人給他生了一個女孩。這是他的第一個孩子。這種失望,在他給孩子取的名字裡顯露無疑——方召麟。
麒麟是可以送子的吉祥之物,召麟,跟上海人有段時間最喜歡給女孩取的“招娣”,是同一個含義。
但畢竟生於大戶人家,方召麟打小就生活在良好的家庭氛圍裡:4歲便開始研讀經史子集,自學碑帖;6歲就跟著家庭教師學習英語和西方文化,標準的大家閨秀樣。

9歲的方召麐攝於無錫家中

1925年,由於社會大動亂,方壽頤不得不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
不幸的是,在逃難過程,方壽頤中彈身亡,當時方召麟年僅11歲。
失去主心骨的方家一下子變得窮困潦倒,眼看家庭步入困境,方召麟並沒有頹廢。相反,她還去安慰自己的母親和妹妹,主動地挑起了家庭重擔。
她還自作主張將自己名字中的“麟”改為“麐”,意為母麒麟。
方召麐國畫
母親王淑英也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在沒有足夠的經濟收入條件下,還堅持要供兩個女兒上學。
方召麐先後在無錫、青島和上海讀完了高中大學。
這位開明的母親也非常鼓勵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她看到年幼的方召麐喜歡書法,就給她買來各種字帖。
後來又為她請來名師陳舊村、錢松喦兩位先生,前者授其傳統花鳥之基本功,後者則多教導其山水筆墨。
或許是有天賦,亦或許是她異於常人的努力,14歲時,她的作品就入選當地有名的白浪畫會舉辦的畫展,和老師的作品一起展出。
但後來,她的很多畫作上,都會有一方小小的印章:“宣周堂”。有時候也會寫,畫於宣周堂。
02
宣周,是方召麐一生永遠的摯愛,也是她一生永遠的痛——她的愛人,叫方心誥,字宣周。
他們是在英國認識的。24歲的方召麐前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歐洲近代史,這是曼徹斯特大學歷史上的中國女留學生。
英倫三島的風景讓年輕的方召麐充滿驚奇,在那裡,她也邂逅了一個溫柔儒雅的青年方心誥。方心誥是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同樣也在曼斯特大學求學。
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喜結連理。
1937年方召麐與方心誥在曼徹斯特
然而,老天爺就愛和有情人開玩笑,美好的生活總是輕易被打破。
因為二戰爆發,方召麐和方心誥不得不離開英國,輾轉各地到處逃難,沿著挪威,紐約一線逃到上海,香港。
而後戰爭蔓延到亞洲,香港淪陷,這小兩口又得開始逃亡,顛沛流離地生存。
方召麐國畫作品
為了記住那段艱苦歲月。
方召麐和方心誥還給自己的孩子們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在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叫“安生”和“寧生”。
1940年,方召麐、方心誥與子女在香港
1948年,當他們終於在香港安頓下來沒多久。
丈夫方心誥在一次醫療事故中失去了生命,獨留方召麐和八個孩子在人世間。
安生只有11歲,幼子津生更僅有2歲。方召麐萬念俱灰,少年喪父,中年喪夫,這一年,她才36歲。
1937年,方召麐、方心誥與方振武在法國維希
逝者不復見,存者今如何。沒辦法,她還有孩子要養,還有婆婆要照顧,還有一家貿易公司要打理。

只能忍著傷痛,扛起家庭重擔。

為了能夠有基本的經濟收入,方召麐再三思慮下,決定關閉公司,潛心繪畫。
這個舉措無疑是充滿風險的,畫畫的收入不穩定,如果畫作賣不出去,那全家人只能喝西北風了。婆婆堅決反對她這個魯莽的決定。
但方召麐很有自信地對婆婆保證:“很快,我的畫就可以賣錢。”
方召麐作品

事實正如方召麐所言。她有天賦,又勤奮,成功是自然而然的。每天凌晨四五點的時候,方召麐便開始作畫了。


為了提升畫技,她於1953年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在大師的指點下,方召麐的名氣日漸增長,她的作品也得到了很多收藏家的青睞。
但這還不夠,對於方召麐來說,她的能力還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她可是“女麒麟”,怎麼甘心止步於此?
她,想要有自己的繪畫風格。
03
1954年,方召麐40歲,生活處於一種平靜的狀態,可她卻做出了令人難以理解的決定。
為了學習,方召麐離開了香港,遠赴倫敦留學。她的婆婆第一個表示了反對,除非方召麐把孩子們都帶走。
後來,方召麐開始和婆婆談判,她是鐵了心地要走,也是鐵了心地在懇求婆婆幫忙照顧孩子。
好在最後婆婆做出讓步,等孩子大點再讓方召麐帶走。
方召麐八個孩子
重回倫敦的方召麐重新開始了為生存而奔波的生活,沒有了收藏家買畫的收入後,方召麐只能靠獎學金和偶爾的繪畫卡片兼職來養活自己。
再不濟,就是提著水桶上大街上擦車賺錢。
等到生活穩定後,她陸續地將自己的孩子接來倫敦生活,那個時候的她,在英國已經算是個名人了。
當地人民都很喜歡方召麐畫的玫瑰,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甚至專門為她辦了個人畫展。隨後,方召麐藉此機會一炮而紅,展覽開遍世界各地。
方召麐作品
然而,對此成績,方召麐依舊不滿意。
為了確認自己的繪畫定位,方召麐獨自走遍大半個世界,看遍各個國家的不同風采。
在此期間,為了體會西方藝術的精妙,她開始嘗試油畫和抽象畫,試圖進行中西結合的實踐。在方召麐的努力下,實踐很成功。
據說,她的新畫作《磐石圖》曾被當做新婚賀禮送給戴安娜王妃和查爾斯王子。
除此之外,她所創造出的全新風格畫作也被國學大師饒宗頤稱為“挾風雨以振雷霆”,此評價可是震驚過畫壇的。
就連張大千都寫對聯誇方召麐:“二三星斗胸前落,十萬峰巒腳底青”。
方召麐
04
路漫漫其修遠兮,六十之年迎巔峰。60歲,是方召麐的巔峰之年,是她藝術生命的最佳之年。
在兩個十年的努力下,方召麐的名氣越來越大,她的畫作新風格讓“方召麐”三個字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
這一階段,方召麐榮獲香港紫荊獎章,她的作品被印在地鐵票上,香港男女老少都見過她的梅花圖。
日本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曾為方召麐寫下四百行長詩,稱她為“畫伯”和“大地的母親”;東京富士美術館曾為她製作電視片,稱她為“中國畫的巨匠”。
方召麐國畫
當然,方召麐的成功遠遠要勝於此。可以說,她的每一幅畫作都成為了香港上流社會爭相收藏的作品。
據說歌手王菲御用詞作家林夕不僅收藏方召麐的作品,還臨摹她的書法寫經,他曾誇讚方召麐的字“美得不得了”以及說:“齊白石的蝦和方召麐的船,都是可以不斷重複而別有韻味的。”
而除了被高階人士崇拜之外,方召麐的作品還被大英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競相收藏。
方召麐和恩師張大千
儘管已經足夠成功,但在方召麐90歲時,她還在堅持作畫。方召麐的一天,是極其簡單的:
早晨五點,她便起床,簡單洗漱之後,開始作畫。
九點,她的傭人來上班,服侍她吃早餐。
十點,要吃一根香蕉,然後是看報紙時間。
接著,便是繼續畫畫,一直畫到夜裡十二點。
她的午飯經常是一碗餛飩,而晚餐,她喜歡吃西餐,小羊排煎土豆,是她最常吃的菜式。
她睡覺時需要吃安眠藥,不吃睡不著,因為“每一天,腦子都充滿興奮。”
她喜歡買包包,做旗袍,家裡來客人,她常常會穿上新衣服,問別人:“怎麼樣?好看嗎?”
我喜歡她的畫作,是因為畫作中,有一種充滿青春的“質拙”,這其中,包含著這位國畫家的赤子之心。
她喜歡繪畫祖國山水,最喜歡延安窯洞。
除了藝術,八個子女是方召麐最大的驕傲。
長子方曼生為香港著名律師。
二姐陳方安生曾任政務司司長。
三姐陸方寧生和六子方林生是旅遊公司的總裁。
四子方順生是聯合國同聲傳譯部部長。
五子方桂生是滙豐銀行經理。
七子方慶生和八子方津生則為香港著名醫生,方津生曾任聖保祿醫院院長。
這八個孩子,在香港媒體中,被稱為“一門八傑”。
2006年,方召麐92歲,因為突發心臟病進醫院搶救,甦醒過後方召麐以為自己沒事,可就在她的傭人問她感覺如何時,她答了一句“ok”便再無下文,一代大師就此告別人世。
終其一生,她都在尋找自我、突破自我。
更多作品欣賞——
– END –
HI,我是藝姐!
歡迎加入藝姐非遺美食群,
與我們一起品嚐美食,探討健康生活!
品質好 . 服務好 . 夠低價

相關文章